天才為何成群地來:知識創造的人文向度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天才為何成群地來」(Alfred L. Kroeber 語)的「為何」這個問題,我並未作比較全面的回答,因為那並不是當初下筆寫這篇短文的用意。我原來想做的是針對華人學術界一向缺乏寬鬆、自由,帶啟發性的對話環境而發,絕未曾想對「為何」作一比較完整的陳述。如果把「天才為何成群而來」這個問題轉換成傑出的人才為何成群地來,那麼,我個人認為以下幾點相當重要:物質條件與心理質素的強大支持、「群聚效應」、「帶跑者」所發揮的效應,還有同儕之間健康的「競爭」兼「合作」關係的激發等。
 
 過去一、二十年,除了專業研究之外,我曾作過一些通俗演講、寫過一些散篇文章,這些演講或文章大多與我專業沒有直接關係,卻多少表達了我對這個時代學術、文化狀況的觀察。本書以「天才為何成群地來」作為書題,副標題則是「知識創造的人文向度」,收在本書中的文章大多是從人文優先的角度出發看事情,從科技實證之外的人文精神層次出發考量問題,從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前提去考慮現代社會的發展,或是考慮知識創造過程中的人文面向。為往日的所思所感留下一點紀錄。
目錄
 序
 人文科學的危機—關於高等教育「指標化運動」的思考
 本土思想資源與西方理論
 沒有地圖的旅程
 為什麼要閱讀經典
 我讀韋伯的歷程
 現在歷史是什麼—西方史學的新趨勢
 什麼可以成為歷史
 歷史領地的流變
 如何透過歷史向古人學習
 龔自珍的《尊史》篇
 重訪歷史:尋找「執拗的低音」
 天才為何總是成群地來
 人文的優先性
 重構人文價值與多元化
 知識分子的沒落
 文化多樣性
 書的危機
 真正的哈佛是看不見的哈佛
 學術事業中的「政務官」與「事務官」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再談假如我是個研究生
 余英時印象
 追憶余國藩先生
 回憶牟復禮先生
 記憶杜希德教授
 回憶馬里厄斯.詹森(Marius Jansen)老師
 學術需要時間和自由—時代週刊專訪
 思想史內外—張劭農訪問稿
 治學漫談—王汎森教授訪談錄
 後記
序/導讀
 序
 
 過去一、二十年,除了專業研究之外,我曾作過一些通俗演講、寫過一些散篇文章,這些演講或文章大多與我專業沒有直接關係,卻多少表達了我對這個時代學術、文化狀況的觀察。我一直對多年來催促我寫這方面文章的人心存感激,他們的熱情使我回想起我十幾到二十多歲時台灣文化界的場景,當時高信疆先生等文化人緊張而熱切地催生各種文化議題、催出各種文章,那一幕又一幕的風景,如今卻已經不存在了。
 
 正因為這本書的文章都是無意間寫成的,所以我並不認為有將它們搜集成書的價值,但近年來頗有一些朋友力勸我不要將它們棄置一旁。因此有了二○一三年張劭農負責出版的電子書(內容與本書並不完全相同)。張劭農是我的老學生,他藏書龐大、沉迷學海,對晚明的文人與出版研究很深,我猜測他因為研究過陳眉公、馮夢禎等人,進而對出版感到興趣。在他的鼓勵之下,我決定請他編成電子書,並以「天才為何成群地來」作為書題,副標題則是「知識創造的人文向度」,對於這個副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收在本書中的文章大多是從人文優先的角度出發看事情,從科技實證之外的人文精神層次出發考量問題,從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前提去考慮現代社會的發展,或是考慮知識創造過程中的人文面向。
 
 至於本書的紙本,也是朋友們一再催促的結果,在經過多年遲疑之後,我決定在耳順之年(2018),將它交給允晨文化公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算是為往日的所思所感留下一點紀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