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013_10月選書

中國的宗教(繁體中文版)

Religion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 9 540
    60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宗教總論宗教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張成秋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漢世紀數位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12/01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我自幼篤信基督教義,青年開始,進入國學園地,接受正統的中國文、哲教育,以後在大專院校教授中國文、哲,凡四十年。

我心裡有一個沈重的負擔,就是向國人傳揚基督聖道。尤其是,因為我非常理解中國人的學問、思想、哲學、宗教,所以很希望中國人以及世界各地的有識之士,能聽聽我這一點卑微的意見。

哲學與宗教,是一面之隔。大概說來,哲學接近宗教的教義,而宗教普通需要加上神靈信仰和宗教儀式,且是以實踐為主的。

我個人深通中國哲學,對於儒家(著有中國的儒家)、道家(著有中國的道家)、佛家(本冊書中我會提出自己對佛學的相關著作)思想都有相當的理解。

中國人講哲學、講宗教,喜歡談一個「道」字。所以孔子有孔子的「道」,老子有老子的「道」。佛家不用「道」字,但是用了一個「法」字,其實與「道」的用意沒有兩樣。

孔子曾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可見各家對「道」的認識,是不太一致的。但是,「道」作為宇宙的起源、作為宇宙背後的實在,各家的看法大概相同。這一個起源、這一個實在,應該是獨一的,這就見證了一神論的正確。

可惜,許多人寧願相信這「道」是一個理、是一個純善,甚至相信這「道」是一個所謂的自然,是一個無所不在的萬有總和,卻不願意相信「道」就是 神。我要請讀者注意,本書中《奇妙的道》那一部份,主軸乃是「道就是 神」,你能進入這一認識,那你對真理就是豁然開通了。

本冊書要談到中國的宗教,自然是以儒、釋(佛)、道三教為主要的討論標的。另外還有回教和最後傳進來的基督教。

因為基督教是「啟示的宗教」,是從宇宙主宰、至高者 神的觀點看問題,立足最高,所以最先討論。其次是回教,與基督教相關性很高,所以放在其次。再後就是我國本土的宗教,儒教和道教。最後討論佛教和民間信仰。

佛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宗教,但是因為前述的考慮,所以放在較後。這不是表示它不重要,反而,「好戲在後頭」,我們並不忽略它的重要性。

本書主要的資料,是我個人的著作。也有一些是從網上抓來的資料、和本師的作品,加以剪裁、加以編輯。主要是彌補資料、見聞的不足,希望能讓讀者多有一些參考的空間。

作者

張成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1976年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任教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逾四十年。

著作豐富,撰有《先秦道家思想研究》,《詩序闡微》等書,並曾發表數十篇關於易經之論文,如:《易經與老、莊的關係》,《易經乾卦義理之研究》,《易經繫辭傳的思想》,《中庸老子易經之相互關係》,《易經的道與耶教的神》...等。

現今坊間有許多人口口聲聲說易經,卻可能從來沒有完整讀過易經一遍。如今大師出書,以多年豐富研究與教授經驗,帶領讀者輕鬆讀易經,並能真正明白易經的精髓。

作者精研易經哲理,融會中西思想,在部落格發表上千篇文章,歡迎讀者參訪回應。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自序

第一章 道就是 神
一、出處與翻譯
二、中文裡的「道」字,本有「話」或「說話」的意思
三、道的本義及引伸

第二章 各家對道的認識
一、儒家對道的認識
二、道家(老子)對道的認識
三、道家(莊子)對道的認識
四、佛教對「道」的認識

第三章 道、神與永恆的宇宙
一、「道就是 神」的重大意義
二、從亙古到永遠

第四章 神的奧秘與宇宙之底蘊
一、三一之 神
二、宇宙人生的底蘊
三、神的道(神的話)、《聖經》與基督
四、永遠的救恩
五、終極的顯出

第二篇 基督教:啟示的宗教

第一章 哲學、宗教、基督教
自序
第一講 哲學與宗教是一對孿生兄弟
第二講 宗教是價值哲學的頂點
第三講 宗教有高級低級
第四講 哲學可助宗教升級
第五講 神的存在
第六講 一神與多神
第七講 一神教在宗教界的定位
第八講 基督教在一神教中的定位
第九講 道德標準與罪的存在
第十講 道成肉身──基督
第十一講 公義與恩典──因信稱義,唯一道路
第十二講 基督徒的失敗與得勝
第十三講 宗教的排他性
第十四講 孝親祭祖與拜偶像
第十五講 哲學、宗教、基督教,結論

第二章 哲學、宗教、基督教之回應
頌辭一
頌辭二

一、肯定
普渡眾生/陳美惠
張教授的課,帶給我許多許多/陳瑩玲
讓自己更進步/范淑惠
領悟/張淑惠
承先而啟後/吳貞慧
突破瓶頸/蕭雅碧
生命中的大改變/紀瑞珍
如沐春風/蔡薰儀
讓自己更好/王冰汝
追求更好的心靈生活/傅柔橙
努力做個哲學人/張翠玲

二、對哲學問題的新認識
哲學問題就是宇宙和人生的問題/古素惠
發現其中之奧秘/郭璟儀
起點和終點/潘淑芬
學哲學是一輩子的事/梁荔寧
ㄧ切事物皆有哲理/楊玲怡
解脫一切的煩惱/王薇茹
生活即哲學/王正珠
崇高的哲學境界/張順嬌
溝通思想/陳銀霞
從零開始/吳淑茹
不解/陳鳳花
可以這麼親近/洪玉美
掙脫一切枷鎖/黃嘉慧
對哲學的想法/楊芳美
帶來生命/古國芳

三、人生的覺悟
善用短暫人生,散發生命光芒/余美珠
人生的航道/吳文惠
人是萬物的尺度/洪麗珠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彭玉丹
認知/江怡青
追求幸福和快樂/謝瑞津
盡其在我/黃秀如
改善自己/張美珍
使生命更多姿多彩/陳白梅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柯如芬

四、體會了 神的愛
祂會不斷地愛我們的/黃麗玲
愛;使生命更為豐富/陳雅凌

五、對宗教有新的體認
愛是永不止息/陳書勤
擺脫世俗的束縛/馮昭萍
宗教的宗教/翁鳳春
超渡今生苦海/陳玉妮
不因不願而捨棄/林欣宜
生命的啟示/鄭雅玲

第三章 關於《聖經》
一、聖經的重點
二、基督教與天主教的《聖經》
三、為何《聖經》是最高權威
四、你真懂聖經嗎
五、對律法應有的態度
六、善惡樹與生命樹
七、好行為當然是要的
八、對《箴言書》的看法
九、耶穌基督拯救的方法

第四章 三位一體問題
一、三位一體的奧秘
二、關於三位一體的信仰
三、三位一體與 神的拯救
四、三位一體:不可說是三位神、一個體系
五、神與魔鬼不能兩立
六、在基督裡的創造
七、回應:反對的意見

第五章 因信稱義問題
一、因信稱義的要理
二、因信稱義與得永生
三、得永生與聖潔生活
四、罪的光照與控告
五、因信稱義是否太容易了
六、真的信什麼都好?
七、 神對我威脅利誘?

第六章 相愛與合一
一、基督教的宗派
二、怎樣成為基督徒
三、宣傳福音不動氣
四、基督徒的相愛與合一
五、基督教與猶太教和回教的關係

第七章 講道與傳道
序文 白話譯者 張成秋
第一節 講道之法
第二節 如何對待聽道者
第三節 如何負起講道的責任
第三篇 回教:伊斯蘭教
一、概述
二、名稱
三、教主:穆聖生平
四、教義
五、信仰
六、沿革
七、傳入中國
八、教派
九、儀規
十、習俗
十一、與其他宗教的關係

第四篇 儒教:仁義道德、孝道的宗教

第一章 引言
一、盡忠來自盡孝
二、孔門講孝道的盲點
三、《聖經》中教孝的訓示
四、小結

第二章 儒教簡史

第三章 儒教聖經
一、五經
二、朱子與四書
三、從四書到五經(此節全是作者之筆)
四、關於《孝經》

第四章 基本教義

第五章 儒教禮儀

第六章 儒教是否為宗教
一、儒教與宗教
二、儒教是否為宗教之爭考
三、歷史上的三次儒教之爭
四、是教論者的儒教觀
五、反對者如是說

第七章 儒家(儒學)中的宗教性問題

第五篇 道教之部

序/導讀

自序

「道」究竟是什麼?值得研究。剛好就這個問題,我有一些特別的領受,所以就寫了一些,命名為「奇妙的道:道就是神」。

道是什麼?道就是話,道就是 神,就是真理、道路。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也就是「 神成為人的樣式」,來作世人的救主。凡願意接受的,都能夠獲得 神榮耀、永遠、喜樂、光明、不犯罪的生命。這就是福音,也是基督徒能力的來源。也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我寫這些文字,是以一種極為嚴肅的心情執筆的。因為 神的事、靈魂的事,都是嚴重得不得了的事。而且是真而又真、可以驗證的。希望讀者切不要輕視它,或者只是把它看成一種說法。必須能在這神聖的道(神)裡面,獲得永恆的生命,無限的天福,才是我寫這書的一點心願。

也希望本書能對主內兄姊或同工有所幫助。

易經函括中國宗教

中國的宗教,本土的,是儒教、道教,自然與易經發生關係。後來佛教傳入,我發覺佛法與易經也有無法脫離的關係。至於基督教、回教,要是講神學,同樣可以與易經相參。

主要的是,易經提出一個「道」字,而「道」是宇宙的根源。這「道」又叫「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整個宇宙中,以一個「道」或「太極」作起源,兩倍兩倍的發展,最後就成了森嚴繁複的萬有。但是這「道」或「太極」是一,所以宇宙的根源是一元的,這就與一神論接軌。也與基督教和回教接軌,有了可以溝通的空間。

基督教和回教是主要一神論的宗教,其實你只要深入思考,宇宙間如果無神,那也罷了。如果有神,豈可以是多神?一個家庭只有一位家長、一個國家只有一位元首……這才是正常。宇宙雖大,但是最高主宰的神,實在不應該有兩個或多個。一神論是最可信的。而《聖經、創世紀》所說神的創造,對宇宙的生成,是最有秩序、條理、邏輯的紀錄。

儒教也認為宇宙最高的根源或原理是「道」。但他們說成是「天」或「天理」。他們認為這「道」、「天」或「天理」,就是仁義道德的根源。而仁義道德就是儒教主要的教義。

道教同樣主張宇宙最高的根源或原理是「道」。但是他們對於「道」的認識,只是自然。在《莊子》裡稱之為造物者,那就有創造之神的意味。
?
佛教講宇宙是因緣相生的,但是宇宙還是有一個根源,就是真如、又叫佛性。「眾生皆有佛性」,只要跟這真如相通,人人可以成佛。我的考察,他們的「真如」,與「道」的意義十分相近。

「道」與「神」的區別,我們可以說「道就是神」、「神就是道」,而神必須有人格或「人位」,也就是祂有知(心思)、情(情感)、意(意志)三部份。而這三部份,是遠遠超過人類的知、情、意的。不承認「道」有這三方面的性質,雖說有神,仍是屬於無神論。相信這三方面的,就是有神論。

以前,我曾寫了一本小書,叫「奇妙的道」,希望能讓信「道」之人,也能信「神」,置於此,作為本書之導論。

奇妙的道

試閱

第一章 道就是 神

在中國哲學或宗教中,「道」是一個常用的字眼。但是各家眾說紛紜,有如瞎子摸象。而在討論或辯論時,也各說各話。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就是,「各家的道不一樣,沒辦法討論在一起。」

可是,基督教的《聖經》,卻石破驚天地提出「道就是神」的說法,解決了千古不傳之密。

我將在這一部份,先點出「道」或「話」的翻譯問題。在中文中,「道」本就有「話」的意義;可是「話」卻沒有「道」的意義。所以,「道」的意義比「話」更豐富。

然後,我指出,中文「道」的意義多方,皆可與《聖經》所揭示的 神相呼應。接著,我會提出中國傳統哲學、宗教,對「道」的看法,最後,我將依據《聖經》,把「道就是 神」的精義徹底發揮。則我基督傳道人,方可知我們所傳的道( 神),究竟是怎麼一個道( 神)。

一、出處與翻譯

《約翰福音》中文和合本,1 章 1 至 3 節:「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

這裡的「道」字,《聖經》希臘文原文,作「拉格斯」,本是「宇宙起源」、也有「話」或「說話」的意思。

英文本都譯作 Word 或 the Word:kjv 英文本、新編 kjv 英文本、bbe 英文本、修正柏克萊英文本,新國際英文本,Good News 英文本,聚會所英文「恢復本」。

按:英文的 Word,就是字,譯作話也沒有錯。語言是說出來的話,文字是寫出來的話。都是「話」,話與「道」有相同的意義。

中文譯本有下列不同之譯法:

譯作「道」:1899 新約委辦譯本、新約聖經手抄本,文理新約楊格非 1886、新約文理和合譯本 1906,上海大英聖書公會,新遺詔聖書,委辦譯本。文理和合本、新約 1933 王宣忱譯本。1863 新約裨治文 / 克陛存版、呂振中新約新譯修稿。1952 年、現代中文譯本。

譯作「道」(小字「道」,或作「言」,下同):中文 1895 新約淺文理(by Burdon & Blodget's),官話新約楊格非 1892 、1927 新舊約串珠淺文理施約瑟主教譯本,美國聖經會、新約 1872 北京官話版、1852 年白話字聖經約翰福音、白話字聖經 (新約 1930 年 )、文理和合譯本聖經 1934 年、1885 年上海美國長老會宣教事工出版中英對照新約、1907年官話新約全書。

譯作「話」:聚會所「恢復本」。

譯作「這話」:1941年 新約全書國語新舊庫譯本。

譯作「言」:新約文理馬殊曼譯本 1822 塞蘭坡差會出版社。
(日文本《聖書》,也譯作「言」:1969日本聖書協會。)

譯作「聖言」東正教 1864 年固裡卡爾波夫(Archimandrite Guri Karpov)文理譯本新遺詔聖經、1949年新經全書耶穌會翻譯、北平獨立出版社印行。

譯作「基督」:意譯本新約全書(今日佳音)。

話,在《新約聖經》原文(希臘文),作「拉格斯」 (Logas)。而「拉格斯」在希臘哲學中,不但有話或說話的意思,且跟邏輯學是同一字根,所以是有思維、有章法、甚至是有經綸的話。這話還有宇宙根源、造物者或真理的意思。決不是隨便說說的話。老實說來,用中文翻譯,翻成「道」字,還更恰當些。因為中文的「道」字,含意非常豐富 (見下節);除了有「話」或「說話」的意思之外,也有宇宙根源或真理的意思,非常吻合的。

講到「話」,我們知道, 神會說話,人會說話,魔鬼也會說話,光是「話」,定義似乎不太清楚。這裡的「話」,當然是 神的「話」,也就是 神的「發表」, 神的自己。所以說「道就是 神」,而「道變成了肉身的人」,那就是耶穌基督。「今日佳音」把它翻成「基督」,讓人更易理解,也是不錯的。

二、中文裡的「道」字,本有「話」或「說話」的意思

例如:

《大學、傳》第十章:
如切如瑳者,「道」學也。(意思是,如切如瑳,「是說」作學問的)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意思是說」,那大德大善,人民是忘不了的。)
在《韓非子》也有「道」當說話解釋的例子,如:
伊尹……道為宰干湯;百里奚……道為虜,干穆公。(意思是說,伊尹……「說」自己會作菜,求見商湯;百里奚……「說」我要當俘虜,求見穆公。)

《史記、孟荀列傳》,記同樣的事:
伊尹負鼎,而勉湯以王;百里奚飯牛車下,而穆公用霸。
意思是:
伊尹背著鼎、「藉口」會煮菜,而「勉勵」商湯成為王者;百里奚「藉口」在車底下餵牛(當奴隸),而秦穆公因此稱霸。

證明上段的「道」,是「說話」的意思,當名詞就是「話」。(藉口、勉勵也是一種說話的方法)其他的例子:

道,猶「言」也。見
《禮記、禮器》:「道求而未之得也。」註:
《管子、君臣》:「上善,知而道之者也。」註:
《漢書、梁孝王武傳》:「不可勝道。」註:
《荀子、成相》:「請成相,道聖王。」註:

道又有「遊說」的意思:見
《周禮》,「土訓掌道地圖」。註:
《荀子、非相》:「學者不道也。」註:
《荀子、議兵》:「臣請遂道王者諸侯強弱存亡之效。」註:
《漢書、王莽傳下》:「道語星宿。」註:「道,謂說之也。」
遊說,免不了要說話。

所以,翻成「道」、或翻成「話」,都是一樣的。

「話」或「說話」,意思很簡單。因為說話要用「舌頭」,所以「話」字從「言、舌」,「舌」也是聲音符號,古音舌、話同音。這個字是形聲兼會意。

「話」是語言,所以「言」自然就是「話」。

因為 神的話,是大有權能的。所以 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 (詩33:9)整個宇宙也就是因為 神的一句話而產生、存在。 神本身也就是話,這是非常奧秘的事。

主耶穌曾說:「神是個靈(或無「個」字)」(約 4:24)
又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 6:63)

可見 神的話就是 神的靈, 神是個靈, 神也是話。

三、道的本義及引伸

至於「道」這個字,在中文裡的本意,是道路:

《說文解字》:「道,所行路也。從(走之),從首。一達謂之道。古文道,或從首、寸。」

《禮記緇衣》:「是民之道也。」疏:「道,謂道路也。」

《禮記雜記上》:「如於路」,疏:「道,路也。」

引伸為小徑:
《書經、大禹謨》:「道心唯微。」疏:「道者,逕也。物所從之路也。」
《聖經、約翰福音》 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耶穌是 神的化身,他是「道」,也是「道路」。「話」就沒有道路的意思。

秋按:「道」這個字,本義是道路的意思。凡(走之)作部首的字,都跟道路或行走有關。道路必須有起頭,有目標。所以「道」中間的「首」字,就是「起頭」。首、頭、酋(道的首,也可寫成酋),甚至寫成(「上止,下目」:見華山廟碑、高彪碑)、或頁,在古代都一樣,都是頭的意 思。頭、首、道、酋,古音也都相關。

所以,中文「道」字,除了上面的「說」、「話」、「路」「徑」……的意思之外,還有「萬物起頭」的意思。

其他的例子,尚有:
《淮南子、謬稱訓》:「物之所導也。」意即萬物靠道引導而出。
《管子、內業》:「道者,所以充形也。」意即:「道」,能形成有形之物的。

我們可以想到,神是宇宙最早的起頭。所以, 神就是道,道就是 神,很容易理解的。

小結:在中文中,道本是「道路」,引身為「(路)徑」(耶穌就是道路);但「道」另外有一支意思,是「話」或「說話」、因此,也有「遊說」的意思。除此之外,因為道是頭,所以有上帝、造物者、宇宙根源的意義。但是,還不僅如此,我們看中國古書,使用「道」字,真是出神入化。

中國哲學家,共同的認識:道是宇宙的根源、起頭或最高原理,各家哲學思想都是由這最高原理向下發展出來的。至於人向上追求,也是以道作終極目標。而各家見解,則不甚一致。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162503077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8
    • 商品規格
    • 22.9*15.2*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0/2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