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東-西:個別的極性旋舞─沒有東/西,就不是東西(簡體中文版)

East-West: The Inner Whirling to Unite the Polarized Repulsion within Individuality - Withou
  • 9 1215
    13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距今七萬三千年開始,沿北緯三十度線,依不同地緣環境,人類活動形成了三種基本存在態度:抽象文化(地中海區域),一神論的宗教文化(中東地區),個別具象文化(東亞大陸)。此三種文化各執了存在的內在不同向度,彼此反─沖著綜合地形成人類的終極自在活動。本書係“之間”系列的第四本,特追問此三種文化與存在之間的根本關係。

東西方的文化分野無非是各自分別持定了存在裡面極性對立著的不同向度。存在本身不過是“之間”著“圓”性反-沖的個別具象活動。內在極性對立著反-沖的終極綜合活動,又反-沖著湧入存在表面,向內整體收聚起了自我同一的外在表像,使存在者得以個別自在地獨立具象;正是基於內在終極綜合活動的反-沖,存在者的表像都彼此區別地各自獨立著自在。同時,內在終極綜合活動,以極性對立著的“圓”性反-沖,“無”著整體匯通了一切存在者;如此,個別具象者內在自我“之間”著的反-沖,恰恰生髮於外在獨立著彼此區別的個別具象者之間。存在的本性就是於個別具象者之間,每一個別具象者內外反-沖著個別具象的自我超越活動。西方文化持定的是表像自我同一著外在展開的存在表面運動,而東方文化追索的則是“慎獨”地向內超越著個別具象的終極自在活動。本書自天定的不同自然環境始,追索了東西方文化分別自我展開的不同存在態度。

作者

劉同蘇

曾先後在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從事西方現代法哲學、西方法律思想史及法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1991年由福特基金會資助赴耶魯大學法學院從事訪問研究。其後,在耶魯大學神學院,乃役神學院任教或從事研究工作。獨立思想者。
著作:《“之間”:個別的終極遊戲》;《有-“無”:個別的反-沖性同時》;《上下:基督的哲學傳記》;《自由先於法律》;《上帝與凱撒的疆界》;《觀看中國城市家庭教會》(合著)。譯著:《律師的藝術》(合譯)。

目錄

序言
引言
目錄

●上篇●

第一章:什麼是抽象
第二章:抽象文化的性質
第三章:抽象文化的起源
第四章:抽象文化的拯救
第五章:抽象文化的“復活”
第一節:文藝復興
第二節:宗教改革
第三節:啟蒙運動
第四節:工業革命
一:速度。
二:規模。
三:機器。
四:實驗。
五:功利與效力。
六:科學與技術的統治。

第五節:憲政時代
一:專制主義
二:政治國家。
三:社會革命:
四:階級鬥爭與國際戰爭:
五:意識形態的對壘:
六:憲政結構:

第六章:抽象文化的終結
一:資訊時代
二:網路時代
三:全球化的人然時代
四:徹底消費的時代
五:智慧人類的時代

●下篇●

第一章:“天人合一”的個別具象
第二章:紮根黃土的宗法血脈
第三章:內有“天”下的“中和”之國
第四章:德配其位的“禮”治“仁”政
第五章:混沌一統的家-國“天下”
第六章:“五行”相生相剋的反-沖迴圈
第七章:“中庸”之道與實用主義
第八章:非先驗的“知行合一”
第九章:三家合流的思想長河
第十章:內收外斷著個別具象的戀土文化基因

置後的導論:在之間“之間”著
第一章:什麼是“之間”學說?
第二章:文化的極性

●附錄●
極性文化論
文化的極性及其悖論
作為文化塑造者的宗教
世界歷史的兩極與中軸
縱橫理論

序/導讀

○序言○

這不是一本史學的論著,甚至也不是以往意義的歷史哲學。從1999年的棄稿到2008年的停筆,我逐漸地意識到:文化不過是一種存在態度;不同的文化無非是:在“天”定的個別具象機遇裡面,人類以不同的存在向度存在於存在裡面的特殊存在態度;文化是人類面對存在的基本態度,而文化的不同則源於特定的人類由何種存在向度進入存在。人類的歷史是各種基本存在態度彼此反-沖著整體交匯的終極綜合活動,而內在“無”著絕對超越地流轉的終極綜合活動就是存在。發源于地中海區域的抽象文化,生髮於“兩河”流域的一神論宗教文化,孕育自東亞大陸的個別具象文化,只是人類所各自持定的存在向度。不置身於存在本身,就不能透射到文化背後的存在向度,以及這些向度“之間”地反-沖著的內在終極綜合活動。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被置於“之間”系列的最後一本。

由於從根基處,“之間”學說就完全對立於當下統治人類存在表面的理念主義,所以,其透視內在“無”著反-沖活動的追問及其反-合式的敘事方式,肯定有別於已經被理念主義“術”化的思辨。在以往教學與講演的時候,發現聽者的疑問總是來自其理念主義的還原,也就是把“之間”性的反-沖綜合活動,硬性地分解為普遍同一的直線運動,然後,再將之邏輯同一地歸宿於部分著自我同一的凝固表像。因此,本書不斷地從每一處都回溯“之間”著終極綜合活動的本性,以期以文字呈示反-沖著“圓”性迴旋的存在本身。抽象直接抽取自我同一的純粹表像,從而,似乎具有了簡潔明瞭的確定直線。但是,存在永遠於表像底下“無”著綜合旋舞,對其的認知只能是隨其“圓”性流轉而反-沖著迴旋地整體躍起。一維上升的理性認識只不過是截取表像的數量疊加。共鳴於存在的“體”認,卻是在“圓”性迴圈著重複裡面的整體“頓悟”跳躍。

再次感謝王磊先生與蔣紅霞女士。無論存在如何“無”著內在超越地綜合著湧動,它仍需要反-沖著湧入瞬間凝固的表像,才可能呈現於存在的表面。同理,共鳴於存在的思辨追問,不借助有形的具象形式,也不能“面世”。僅僅因為有王磊先生與蔣紅霞女士的一向支持與幫助,整個“之間”系列才得以出版。

劉同蘇
加州三藩市
2023年11月6日

試閱

○引言○

自近代以來,以理念主義為方法的抽象文化態度逐漸統治了整個世界歷史的表面進程。抽象存在態度所基於的理念主義具有如下特點:(1)存在是普遍同一的單質自我;(2)這一純粹自我同一的單質之像是存在的基點;(3)由於存在的基點是純粹自我同一的單質之象,存在的基點是絕對不動的;(4)由於本身的絕對凝固,存在不可能自在地活動,只能等待外在的推動;(5)基於純粹的自我同一,存在不可能超越自我,其外在運動只可能自我同一地數量性展開。(6)認知存在的方法就是先驗固定地提取純粹自我同一的單質之象(所謂“實證”),並對其進行數量的確定(所謂“定量分析”)。

本書的追問基於“之間”學說。“之間”學說認為:(1)存在不過是“之間”性的反-沖活動,也就是永恆自我超越的自在活動。(2)永恆的自在活動持續自我超越地無限著展開,“無”著終極綜合地自我驅動;在每一個自我超越的“圓”性迴旋點,呈現出自我同一的瞬間表像(即自我超越的“被”向度)。(3)表像向內整體收聚於內在的終極綜合活動,同時反-沖著,讓終極綜合活動充灌本身,由此,動態地持存本身自我同一之象,成為個別著自在的獨立具象。(4)個別具象者經由本身裡面“無”著絕對超越的終極綜合活動,無-我地進入一切他者,交匯於他者裡面內在的終極綜合活動,向外聳立起他者個別著自在的獨立具象,同時反-沖著,攜手他者的自在力量而回返自我內在的終極綜合活動,進而向外聳立起自我個別著自在的獨立具象(5)在自我與他者的表像之間,各自向內無-我地整體收聚於“無”著絕對超越的內在終極綜合活動,便彼此內在匯通地分別自我超越著個別具象,這就是存在。這就是在個別具象者之間各自向內自我超越的“之間”。(6)除了無-我地整體投身於內在“無”著絕對超越的終極綜合活動,絕無可能先驗地認知自隱於個別具象者內裡的自在狀態。

距今一萬多年前,維爾姆冰期漸衰,出於“天”定或者神創,於北緯30度線左右,由西向東橫向排列地形成了三種基本的存在態度。各持著存在的不同向度,這三種基本存在態度體現了人類獨特活動的存在本性。這三種基本存在態度的實踐奠定了人類的基本文化傳統:起源於地中海區域的橫向抽象文化,生髮於中東地區的縱向宗教文化,以及萌發于東亞的“圓”性具象文化。抽象文化的進路是普遍同一地抽取單質的純粹表像;宗教文化的取向則是上-下直通地固守個別的具象。這兩種文化路徑於西元前後相撞,形成了“十字”交匯著終極綜合的“圓”性反-沖。東亞的具象文化朦朧地向內整體收斂於無言“天”行,“天人合一”地“圓”性反-沖著“自強不息”,“慎獨”地持存了個別自在的特殊具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簡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166580006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50
    • 商品規格
    • 22.9*15.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7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