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內在恆定:順應天性的完美主義是一種優勢【擴充體驗版】

The Perfectionist,s Guide to Losing Control
  • 79 790
    1000

出版情報

讓內在失控的小怪獸,成為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2024/07/08 面對事情不如預期,忍不住在會議上大發脾氣…… 想出完美計畫,做好一切準備卻老是踏不出第一步?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渴望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緊盯細節成果卻不盡理想,陷入無止盡檢討迴圈…… 人生很多失控時刻,彷彿都與渴望完美脫不了關係,超乎標準的自我要求、為了達到滿分做的各種努力,在最接近完美的一刻出現了一個小汙點……該死!一切都毀了。 這是很多完美主義者真實的感受,但為了符合以和為貴、互助合作的某些道德標準,許多完美主義者努力降低標準、收斂對完美的渴望,為了不讓人覺得自己這麼挑剔、機車、難相處而努力抑制自己對完美的追求。然後發現,這樣做並沒有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努力修正了、徹頭徹尾的抹滅對完美主義的追求,還是無法達到讓自己滿意的結果,甚至更有壓力? 實際上,完美主義從來不是問題的根源。世界上有些最快樂、傑出、滿足的人也是完美主義者。問題在於無法我們有沒有活出完整的自己。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追求那些符合社會價值的標準,汲汲營營卻忽略你的天賦,才會造成內在失衡。 本書作者舍弗勒在書中生動地舉出一個又一個的例子驗證這件事。她見過太多完美主義者,包含她本人,她和他們相處、看見他們的脆弱,聆聽他們的需求,甚至將完美主義者分為五大類型,但她發現,這些完美主義者經常誤以為自己對完美渴望是一種「病」,需要「治療」,但實際上,當這些人願意展現出自己對完美的渴望時,看起來充滿熱情、自信且閃閃動人。 例如書中的露帕,她在google工作,擁有不錯的頭銜、穩定的薪水和自己的房子,每天運動、週末還會抽空去上課,旁人眼中的她看起來過上完美的生活,但她每週至少有四個晚上難以成眠,她已經擁有多數人認為的美好生活,但她還是感受到「不足」,甚至為自己的「不知足」感到可恥,「你已經擁有這麼多,還不知道感恩嗎?」她在每個難以闔眼的晚上,總是想著這句話。 這其實是很典型的完美主義者表徵,雖然她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但離她內心的完美還相距甚遠,因此縱使她獲得了別人艷羨的一切,她還是渴望更多。當她終於正視自己渴望的完美,不等同於世俗的標準,也就是那些所謂「安定」的生活時,她改變了日常,放棄了他人眼中完美的部分:頭銜、安穩的薪水、每天該死的運動,她嘗試更多不同的挑戰,完全破壞了她本來穩定的生活,結果她反而感覺無比滿足,甚至比過去都快樂。 完美主義者有不同樣貌,每個人對完美的追求也不會相同,追求內新真正渴望的完美,而非逼迫自己去達成世俗的完美標準,才是安撫內在完美小怪獸的最佳解方。 說穿了,完美主義是一種力量。任何力量都一樣,可能產生矛盾。問題就在於你拿完美主義來做什麼?是拿來自我成就,還是自我限制?許多內在失衡的完美主義者,多半是陷入了後者的副作用,用完美主義來自我苛責,導致過度內耗而陷入情緒耗竭危機。 這時候,如果能用自我關懷取代自我苛責,就能幫助你內心的小怪獸安靜下來,用正向的語言、重新定義等方式,餵養牠,牠就能成長茁壯,成為你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如果你不擅長自我關懷,也可以透過《內在恆定》擴充體驗版練習,透過養成型遊戲,以及日常會遭遇的意外狀況,用書中提示的方式練習與心中的完美小怪獸對話,達到隨時都能自我關懷,維持內在恆定,真正完美而自由的美好狀態。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感電出版X聚樂邦跨界新作
全台首款結合書籍的養成型卡牌遊戲《我的完美小怪獸》!
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閱讀體驗,助你自在運用完美主義的力量,享受真正的完美


面對事情不如預期,忍不住大發脾氣……
想出完美計畫,做好一切準備卻老是踏不出第一步?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渴望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緊盯細節成果卻不盡理想,陷入無止盡檢討迴圈……

如果你也曾因為這些看似因追求完美招致的困擾,
就更需要學習掌握順應天性的完美主義,化為你的最大優勢。

紐約人氣心理諮商師舍弗勒在Google擔任現場心理諮商師期間,與無數符合「完美」意象的菁英諮商,卻發現他們經常被「焦慮、不安、自我否定」等情緒擾動所困,進而影響表現。實際上,完美主義是人們自我成就的關鍵力量。舍弗勒整合心理學理論與豐富的諮商經驗,將完美主義分為五個類型,並提出十個思考轉化練習與八個行動策略,幫助大家識別虛無的控制,獲得真實的力量。為了幫助讀者更能將書中智慧化為日常行動,《我的完美小怪獸》卡牌遊戲,自書籍《內在恆定》再擴充設計成遊戲卡牌,可搭配書籍獲得最完整的體驗內容。先玩遊戲,卡牌將為你摘錄書中重點;先閱讀書籍,也可透過卡牌來應用知識,深化學習。

閱讀體驗再升級!
養出你的完美小怪獸,成為在完美路上的最佳夥伴
【我的完美小怪獸養成卡牌】


⏹︎立體的知識饗宴,趣味的情境體驗
《我的完美小怪獸》,自書籍《內在恆定:順應天性的完美主義是一種優勢》再擴充設計成遊戲卡牌,期望帶給你立體的知識饗宴,趣味的情境體驗!此套遊戲卡牌,是由遊戲設計公司「聚樂邦」聯手「感電出版」,共同製作出品。遊戲中,你將化身小怪獸的飼主,餵食裝載書本知識的營養罐罐,讓牠持續進化成更理想的版本!卡牌可單獨使用,也可搭配書籍,獲得最完整的體驗內容。先玩遊戲,卡牌將為你摘錄書中重點;先閱讀書籍,也可透過卡牌來應用知識,深化學習。

⏹︎ 一套牌卡,三種玩法
類型測驗|住在你心中的,究竟是哪隻完美主義小怪獸?
「你在意出國度假沒有詳細的行程規劃嗎?」、「你喜歡不斷展開新計畫嗎?」、「為了讓事情有好的成果,你會認真要求大家,不在意被他人討厭嗎?」靜下心來,從 25 張事件卡中,仔細挑選最符合自己的描述,透過卡牌自我對話,掌握關鍵天賦,隨時關照自我。

網頁遊戲|用手上的罐罐餵養你的小怪獸。馴服牠,讓牠成為你的力量!
當你的小怪獸遇到困難,請從 12 張思維卡中,挑選合適的營養內容來餵食牠。受到妥善對待的小怪獸,將在你的細心照料下持續進化茁壯。往後,牠將變成你的好夥伴,為你帶來獨一無二的優勢與力量。

派對桌遊|朋友中有多少是你的同類?一起來發現他們吧!
其實你身旁的親朋好友,心中可能也住著完美主義小怪獸!請設法「擠眉弄眼」,用表情與肢體語言,來展現你內在小怪獸的特徵指數!當大家的猜測,愈接近你的小怪獸形象,你將獲得愈高的分數!你與同伴的笑聲,不僅可以療癒小怪獸,也將為彼此建立更深厚的友誼!並透過卡牌了解彼此,共同學習如何善用完美主義的力量,協作共生,成為彼此最佳夥伴!

1本書×52張卡牌,帶你重新認識完美主義,完整掌握自我成就的關鍵力量。
透過遊戲牌卡熟悉自我關照,練習自我理解,進而建立美好關係,
將野生的完美主義馴化成可愛的完美小怪獸,成為你在完美路上的最佳夥伴。

各界有感推薦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愛瑞克|《內在成就》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暢銷書《更快樂》(Happier)作者
蘇珊.坎恩(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超腦零極限》作者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也許你應該找人談談》作者
荷莉・惠特克(Holly Whitaker)|《像女人一樣戒掉》(Quit Like a Woman)作者
莉茲.佛斯蓮(Liz Fosslien)|暢銷書《我工作,我沒有不開心》作者
琴.基爾孟(Jean Kilbourne Ed.D.)|作者、文化理論家、女權活動家
KC.戴維斯(KC Davis)|《低潮整理術》作者

關於完美主義的書籍很多,但關於如何治療的書卻很少。完美主義者經常是痛苦的,但痛苦,又捨不得放棄手上的痛苦,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盔甲。透過閱讀這本書,你可以不用脫掉盔甲,但或許,你可以換上另外一件棉襖,它擁有一樣的保護力,還能夠給你的心靈,一個安穩的家。——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每個人的完美都是獨一無二的,別人的成功不代表你的追求。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書中提到的以自我關懷取代自我問責,完美主義是幫助我們自我成就達成目標的動力,而非拿來作為自我要求的問責標準。最後我想跟你說:現在正在閱讀的你,你的存在就是完美,並往持續完美的路上前進,加油!——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結合生動的敘事、嚴謹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舍弗勒提供了一本實用的指南,可以幫助你學習、茁壯成長和繁榮。--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暢銷書《更快樂》(Happier)作者

嘖嘖,你是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完美主義者?是否嘗試過又失敗地尋找我們都該追求的那種難以捉摸的『平衡感』?如果你回答是的,這本書你必須閱讀。舍弗勒為所有準備走上關鍵道路的人寫下了決定性的指南:從控制的外表,到擁有一種寧靜的力量。--蘇珊.坎恩(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來自一位新興思想領袖,一份無法抗拒的邀請,重拾你天生的完整、喜悅和生活。--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超腦零極限》作者

一種寶貴、急需的觀點,允許你在一個要求你做更少的世界裡做得更多。--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也許你應該找人談談》作者

舍弗勒直白地揭露了新的挑釁性見解:『完美主義』往往只是『女性過度出色』的代碼,並確定了每位成就卓越的女性需要壓制內心的批評者並擁抱她真正天賦的策略和心態。--荷莉・惠特克(Holly Whitaker)|《像女人一樣戒掉》(Quit Like a Woman)作者

這是一本易於接近、可行的指南,關於如何高瞻遠矚而不過度思考或自我懲罰。對於那些想要保持野心但又希望能多一點自我同情的焦慮成功者來說,這本書是必讀的。--莉茲.佛斯蓮(Liz Fosslien)|暢銷書《我工作,我沒有不開心》作者

對這個重要主題採取徹底原創的方法。這本書立基於研究,並利用作者作為治療師多年的故事生動地說明,完美主義是一種現象,而非障礙,並且可以通過管理來增強個人的力量與喜悅。我多麼希望幾年前就有這本書--它本可以改變我的生活!讓它改變你的生活。--琴.基爾孟(Jean Kilbourne Ed.D.)|作者、文化理論家、女權活動家

我喜歡一本書從正常化讀者當前的經驗開始。我們不需要被修理,我們只需要一個溫柔的指南來展示我們如何與我們獨特的個性合作。對於任何掙扎於完美主義的人來說,這本書將是我首推的。--KC.戴維斯(KC Davis))|《低潮整理術》作者

 

影音介紹


編輯推薦

完美主義就像頭失控的小怪獸?
透過情境模擬遊戲練習自我關懷,牠也能成為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文/感電出版賀鈺婷)



面對事情不如預期,忍不住在會議上大發脾氣……
想出完美計畫,做好一切準備卻老是踏不出第一步?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渴望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緊盯細節成果卻不盡理想,陷入無止盡檢討迴圈……

人生很多失控時刻,彷彿都與渴望完美脫不了關係,超乎標準的自我要求、為了達到滿分做的各種努力,在最接近完美的一刻出現了一個小汙點……該死!一切都毀了。

這是很多完美主義者真實的感受,但為了符合以和為貴、互助合作的某些道德標準,許多完美主義者努力降低標準、收斂對完美的渴望,為了不讓人覺得自己這麼挑剔、機車、難相處而努力抑制自己對完美的追求。然後發現,這樣做並沒有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努力修正了、徹頭徹尾的抹滅對完美主義的追求,還是無法達到讓自己滿意的結果,甚至更有壓力?

實際上,完美主義從來不是問題的根源。世界上有些最快樂、傑出、滿足的人也是完美主義者。問題在於無法我們有沒有活出完整的自己。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追求那些符合社會價值的標準,汲汲營營卻忽略你的天賦,才會造成內在失衡。

本書作者舍弗勒在書中生動地舉出一個又一個的例子驗證這件事。她見過太多完美主義者,包含她本人,她和他們相處、看見他們的脆弱,聆聽他們的需求,甚至將完美主義者分為五大類型,但她發現,這些完美主義者經常誤以為自己對完美渴望是一種「病」,需要「治療」,但實際上,當這些人願意展現出自己對完美的渴望時,看起來充滿熱情、自信且閃閃動人。

例如書中的露帕,她在google工作,擁有不錯的頭銜、穩定的薪水和自己的房子,每天運動、週末還會抽空去上課,旁人眼中的她看起來過上完美的生活,但她每週至少有四個晚上難以成眠,她已經擁有多數人認為的美好生活,但她還是感受到「不足」,甚至為自己的「不知足」感到可恥,「你已經擁有這麼多,還不知道感恩嗎?」她在每個難以闔眼的晚上,總是想著這句話。

這其實是很典型的完美主義者表徵,雖然她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但離她內心的完美還相距甚遠,因此縱使她獲得了別人艷羨的一切,她還是渴望更多。當她終於正視自己渴望的完美,不等同於世俗的標準,也就是那些所謂「安定」的生活時,她改變了日常,放棄了他人眼中完美的部分:頭銜、安穩的薪水、每天該死的運動,她嘗試更多不同的挑戰,完全破壞了她本來穩定的生活,結果她反而感覺無比滿足,甚至比過去都快樂。

完美主義者有不同樣貌,每個人對完美的追求也不會相同,追求內新真正渴望的完美,而非逼迫自己去達成世俗的完美標準,才是安撫內在完美小怪獸的最佳解方。

說穿了,完美主義是一種力量。任何力量都一樣,可能產生矛盾。問題就在於你拿完美主義來做什麼?是拿來自我成就,還是自我限制?許多內在失衡的完美主義者,多半是陷入了後者的副作用,用完美主義來自我苛責,導致過度內耗而陷入情緒耗竭危機。

這時候,如果能用自我關懷取代自我苛責,就能幫助你內心的小怪獸安靜下來,用正向的語言、重新定義等方式,餵養牠,牠就能成長茁壯,成為你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如果你不擅長自我關懷,也可以透過《內在恆定》擴充體驗版練習,透過養成型遊戲,以及日常會遭遇的意外狀況,用書中提示的方式練習與心中的完美小怪獸對話,達到隨時都能自我關懷,維持內在恆定,真正完美而自由的美好狀態。

作者

凱薩琳.摩根.舍弗勒(Katherine Morgan Schafler

紐約人氣心理諮商師、作家,前google現場心理諮商師。

舍弗勒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臨床評估和心理諮商兩個碩士學位。在紐約靈性和心理治療協會,她完成了研究生培訓和認證,開啟在心理健康領域的專業旅程。舍弗勒早年於洛杉磯的住院治療中心開始臨床經驗,專注於協助個人和家庭克服創傷和虐待。

後來,她移居紐約並在當地開設私人診所,加入 Concern 團隊,主要負責企業EAR諮商服務,後來她成為google紐約分公司現場心理諮商師。

舍弗勒的學術追求不僅局限於心理學,他還對社會學和廣告學有深入研究,曾與知名媒體運動者、教育學博士基爾孟(Jean Kilbourne)共事,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開設「解構廣告」與「需求心理學」兩門課程,探討廣告對社會的影響。此外,舍弗勒曾在人類發展研究所跟進同理心相關研究,並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哈曼實驗室,研究荷爾蒙與憂鬱症的關聯。

她透過寫作和演說,密切地與大眾分享自己的研究與所學,舍弗勒也期許自己能為公眾心理健康盡一份力。她為《赫芬頓郵報》、《富比士》、《ELLE》等眾多知名出版物撰稿,並在疫情期間,出版本書,進一步為公眾更新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除了媒體寫作,舍弗勒也積極與社區領袖和組織合作,於布魯克林治療法庭和其他平台進行公開講座,並與紐約大學、Airbnb、希爾頓酒店等知名機構合作,推廣心理健康知識。

通過舍弗勒在學術研究、臨床實踐和公眾教育方面的貢獻,她成為美國心理健康領域的重要人物,其工作不僅幫助了許多尋求幫助的個人,也促進了公共對話,提高了大眾對心理健康議題的認識和理解。

聚樂邦

我們是一間推廣玩樂的設計公司,將遊戲化應用於社會議題的探討與實踐,藉此培育在地「創意公民」,打造「共好生活」的浪漫城邦。

感電出版

期待讀者用知識裝備自己的大腦,對生活與工作從容不迫。有自由,但不失關懷;有關懷,但不失趣味;讀我們的書,持續成長,為未來找到支點。

譯者簡介

韓絜光

台大外文系畢業,專職人文科普書籍與字幕翻譯。在天下雜誌出版的譯作有《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我們住在焦慮星球》等書。另有 《足球帝國》、《蕭邦的鋼琴》、《探險家學院》系列等。喜歡貓、角蛙和末日電影。譯作賜教:seed2341@gmail.com

 

目錄

序 章 完美主義是一種力量
測驗:了解自己是哪種類型的完美主義者?

第1章    完美主義的五種類型
經典、嚴格、巴黎、拖延還是混亂?挖掘它的獨特魅力

第2章    自我成就不可或缺的驅動力
順應內心渴望,重拾背後的天賦與優勢吧

第3章    追求完美怎麼從助力成阻力了?
展現自信、懷有抱負卻被病理化?

第4章    成為順應天性的完美主義者
不用偽裝、不需降低標準,更能閃閃發光

第5章    以自我關懷取代自我問責
如何使用完美主義,決定你是誰

第6章    提升心理彈性,維持內在恆定
避免情緒耗竭,不忘自我關懷以成就長遠的成功

第7章    不夠完美的我們最需要的是……
十個思考轉化練習,告別焦慮、過度自責等「完美」副作用

第8章    能挑剔與肯定自己的人,都只有自己
八種行為策略,幫助每一種類型的完美主義者建立恢復習慣,以實現長期成長

第9章    現在,你完美了
不追求時刻完美,保持內在恆定,享受自信自在的當下

結語 完美的你,很好

序/導讀

序章

完美主義是一種力量

我們的婚禮前夕,我和先生決定分開過夜,好讓彼此都可以用最放鬆的方式度過大日子的前一夜。綵排晚宴結束後,我在晚間十點半左右回到家,接著出門遛狗,順便回覆郵件,然後做些健身運動。

運動完,我盡情沖了個澡,重新包裝隔天要送給伴娘的禮物(禮品店的包裝用了太多膠帶,看上去很廉價),再把一些診間筆記歸檔。爬上床後用了約二十分鐘修飾我的婚禮誓詞,之後再收了一遍電子郵件,最後在凌晨兩點多迷迷糊糊睡著。從各方面都可說是一個完美的夜晚。

完美主義者不是身心安定的人,但也沒關係。如果社會上兜售的身心平衡和通用的健康觀念並不適合你這個人,硬是買單不叫健康,叫順從。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所有受夠「乖巧」的女性(這裡和書中所指的女性,包含所有曾經或向來認同自身為女性的人,以及所有在他人眼中是女性的人)。這本書是為了所有願意釋放自己的女性寫的。

完美主義者應該放過自己,學會放棄追求完美──類似的說法你想必聽到都煩了。假如此時此刻你就在諮商室,坐在我對面的沙發上,我會和你心照不宣地對這句話翻白眼。我現在就能告訴你,那是永遠行不通的。

在黑板上寫一千遍「我不再當個完美主義者」對外昭告,完全是浪費時間。所以要怎麼做,你才能釋放自己,甚至開始明白你希望的自由是什麼樣子?首先你該做的是,誠實面對你是什麼樣的人。

承認你從來就不甘於平凡的生活──你渴望出眾,你心知肚明。承認有目標驅策,你反而神采飛揚──你需要挑戰,否則無聊很可能會讓你陷入抑鬱。停止貶抑自己、否認自己的天賦──你生來就是為了發光,你其實感覺得到。

活到現在,你順應社會觀念對完美主義的描繪,抗拒自己追求完美的傾向。但社會對完美主義的描繪非常歪曲,而且偏頗到不行。開頭不外總是些負面形容(這些形容雖然確有其事,但並不足以涵蓋全面)來證明完美主義是一件壞事,接著便唐突給出結論,認定完美主義者是不健康的,需要矯正過來。

有趣的是(更該說不難料到),鼓吹人抑制完美主義心理、接受「美麗的不完美」,這種壓力大多落在女性身上。你聽過男人說自己是「康復中的完美主義者」嗎?賈伯斯或「廚神」戈登,或名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執著完美,結果是在各自的領域被譽為天才。女性執著完美能受到稱頌的例子在哪裡?

你可以說瑪莎‧史都華憑藉對完美的偏執建立了一個帝國,她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受推崇的女性完美主義者。但別忘了,她的公司「瑪莎‧史都華生活多媒體」(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主打:信手拈來的早午餐食譜、豐富的假日消遣活動、流行的色彩調配、婚禮規劃──這些都是固有觀念中主婦的興趣。瑪莎‧史都華能把完美主義盡展在外還獲得熱烈掌聲,沒被人要求她「處事圓融」(比如要她收斂野心),是因為她的興趣停留在女性公開表露野心可以被接受的範圍之內。這都不是巧合。

勸說女性澆熄心中完美主義的聲音會出現,部分原因在於完美主義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和其他力量一樣(財富、文字、美、愛的力量等等),假如不懂如何正確駕馭,完美主義可能會耗蝕你的人生。完美主義可以充分為人使喚,也可以反過來奴役人;這個特點我們也須誠實面對。

我可不可以挑明直說?

我們都知道從前到現在,你的完美主義在生活各方面為難你:工作上、愛情上、審美上、身體上、精神上。那是因為你還不明白,它是一股力量,也是餽贈。你不尊重它,拚命否認有它,將它縮小到只是傾向愛好整潔和準時,雖然真實的完美主義和兩者都沒有太大關係。你愈想推開你的完美主義,它反彈的力道愈大。你怎麼嘗試(試過的方法可多了)都擺脫不了你的完美主義,因為它就是構成你這個人的基本元素。

幸好,你最深層、最強大的構成元素,永遠不會拋棄你。不論你用什麼方法想麻痺、淡化心中那股令你不知所措的強大力量,或千方百計要它安靜,我也都試過。沒事的,謝天謝地,那些方法沒一個管用,你的完美主義依然完好如初。而現在,你有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問題並不在於你是個完美主義者。世界上有些最快樂、傑出、滿足的人也是完美主義者。你的問題在於沒有活出整合的自己。

女性每一天都會接收到源源不絕的明示暗示,要她「減少」。減少體重,減少欲望,少表現情緒,少答應說好,當然還有少當個完美主義者。這本書要說的是「更多」。活出更完整的你自己,取得更多你想要的結果。

我在紐約市執業多年,諮商過許多完美主義者。本書以此為基礎,以及我在多種不同環境的臨床經驗,包括在Google任在住諮商師、投入在宅治療工作、為成癮康復中心提供諮商。

我長期著迷於探索人奮鬥、成長、茁壯的方法,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本科畢業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研究所學業和臨床訓練。此外也在紐約市靈性與心理治療協會(Association for spirituality and Psychotherapy)取得深造證書。於人類發展協會(Institute of Human Development)和加州大學哈門實驗室(Hammen Lab)的研究經驗,點亮了我這廿年來在腦中反覆思索的許多問題。雖然以我對人類建立關係方式的好奇之深,可以想見我心中的疑問永遠會多過於答案,但我努力把至今收集到的答案寫入這本書中。

而我長久以來經常自問的一個問題就是:當有人說「我是個完美主義者」,想表達的究竟是什麼呢?

完美主義者的口語定義被縮減成:想要每件事隨時隨地保持完美,不完美就渾身難受。

但沒那麼簡單。

當一個人說:「我是完美主義者。」說的並不是他們期待自己完美、別人完美、天氣完美、生活中開展的每件事都合乎期待。

完美主義者是聰明人,明白凡事不可能盡如期待。她們只是常想不通,自己明明深知這個道理,為什麼還是會為事物的不完美深感失望呢。她們不時納悶的是,為什麼自己老覺得像被逼迫似的,必須全力以赴,沒有盡頭。她們有時因此迷惘,忘了自己最一開始努力是為了什麼。她們經常被問到,為什麼不能「像個正常人」享受放鬆。她們想知道的是,除卻成就以外的自己是誰。

這些對存在的疑惑,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某一刻都會遇到,只是以不同的形態出現。但完美主義者時時刻刻都會想到這些問題。

我把完美主義者區分成五種類型;辨別你是哪一種類型,不僅能解鎖你的天賦,你對內心追求出眾的強烈動力也能有更深的認識。你不會再空耗意志力,強迫自己別當個完美主義者,反而能利用所有新釋放出的能量,為最真實的你自己效力。

本書上半部將拆解完美主義,方便我們詳細認識其組成。第一章會為你介紹完美主義者的五種類型。第二章邀請你認識「適應型完美主義」,這是完美主義的一個有利面向,在研究圈廣為人知,但在身心靈健康業界幾乎未見有人討論。第三章以女性主義觀點探討完美主義。第四章除了闡明控制與權力的差異,也會層層剝開完美主義,深入探究到底什麼是完美主義,怎樣是健康的,怎樣不是。

本書下半部,則說明如何依照對你有益無害的方式,重新建構你的完美主義。第五章你會學到完美主義者的頭號錯誤,第六章會教你怎麼做才好。第七章提供十個關鍵的置換觀點,幫助你盡可能調整至最健康的心態。第八章提出八個行為策略,每個類型的完美主義者都能用以維持進步,促成長遠成長。最末章會回答凡是完美主義者必然會面對的一個問題:我知道我其實能自由做我想做的事,為什麼卻還是覺得舉步維艱?

總結來說,本書希望教你做出這一生最重大的交易:放棄虛浮的控制,換得真實的力量。

如果你想找的是一本教你如何修復自身損壞部分的書,那你可能得繼續尋覓。因為這本書探討的是,你很可能根本沒毛病(即便你有第五章會談到的那些自毀習慣)。

我發現人們不喜歡在診療中聽到這句話。除了自戀者不算,前來尋求治療的人,不想聽到自己其實沒事、很好、不同凡響。

多數人心中都懷疑自己很糟糕,而且比自己知道的更嚴重。好比你心裡覺得:哎,我不太對勁。前來接受診療就代表你準備好聽自己有多不對勁。大家基本上希望經由專業諮詢,確認自己臨床上損壞得多嚴重。他們期待獲得的幫助,是讓他們能帶著自己多寡不一的缺陷立身處世。

不。認定自己有病後再來投資自己,對你的能量是極不必要的浪費,也是你逃避痊癒的藉口。兩者都不是我的本意。我的用意是把焦點從弱點轉向強項,從矯正行為轉向建立連結,從病理學轉向現象學;從恐懼轉為好奇,從被動反應到積極主動,從消除轉為統合,從治療轉為痊癒。

完美主義不必是心頭大患。你不必消除完美主義的傾向,也可以是個健康的人。

如果中途你還是情願回到應該被矯正而非被看見的觀念,停止閱讀這本書也不要緊。每個人準備好接受自己的力量前,不免都會搖擺不定──你當然也可以三心二意。需要更多時間,或者斷然拒絕成長,都沒有關係。我甚至會說,就算從一開始就不想成長也不要緊,只不過這應該不適用於你。因為你是個完美主義者。你關不掉自我提升的渴望。你忍不住要測試自己的極限。你忍不住就是要去捅馬蜂窩。

這是我多年來思索的另一個問題:如果完美主義存在是為了幫助你呢?

有些天賦在你懂得使用以前都感覺像是累贅。就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完美主義是你的天賦,而你是降臨在這個世界上的禮物。

 

完美主義就像頭失控的小怪獸?
透過情境模擬遊戲練習自我關懷,牠也能成為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感電出版 賀鈺婷

面對事情不如預期,忍不住在會議上大發脾氣……

想出完美計畫,做好一切準備卻老是踏不出第一步?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渴望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緊盯細節成果卻不盡理想,陷入無止盡檢討迴圈……

 

人生很多失控時刻,彷彿都與渴望完美脫不了關係,超乎標準的自我要求、為了達到滿分做的各種努力,在最接近完美的一刻出現了一個小汙點……該死!一切都毀了。

這是很多完美主義者真實的感受,但為了符合以和為貴、互助合作的某些道德標準,許多完美主義者努力降低標準、收斂對完美的渴望,為了不讓人覺得自己這麼挑剔、機車、難相處而努力抑制自己對完美的追求。然後發現,這樣做並沒有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努力修正了、徹頭徹尾的抹滅對完美主義的追求,還是無法達到讓自己滿意的結果,甚至更有壓力?

實際上,完美主義從來不是問題的根源。世界上有些最快樂、傑出、滿足的人也是完美主義者。問題在於無法我們有沒有活出完整的自己。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追求那些符合社會價值的標準,汲汲營營卻忽略你的天賦,才會造成內在失衡。

本書作者舍弗勒在書中生動地舉出一個又一個的例子驗證這件事。她見過太多完美主義者,包含她本人,她和他們相處、看見他們的脆弱,聆聽他們的需求,甚至將完美主義者分為五大類型,但她發現,這些完美主義者經常誤以為自己對完美渴望是一種「病」,需要「治療」,但實際上,當這些人願意展現出自己對完美的渴望時,看起來充滿熱情、自信且閃閃動人。

例如書中的露帕,她在google工作,擁有不錯的頭銜、穩定的薪水和自己的房子,每天運動、週末還會抽空去上課,旁人眼中的她看起來過上完美的生活,但她每週至少有四個晚上難以成眠,她已經擁有多數人認為的美好生活,但她還是感受到「不足」,甚至為自己的「不知足」感到可恥,「你已經擁有這麼多,還不知道感恩嗎?」她在每個難以闔眼的晚上,總是想著這句話。

這其實是很典型的完美主義者表徵,雖然她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但離她內心的完美還相距甚遠,因此縱使她獲得了別人艷羨的一切,她還是渴望更多。當她終於正視自己渴望的完美,不等同於世俗的標準,也就是那些所謂「安定」的生活時,她改變了日常,放棄了他人眼中完美的部分:頭銜、安穩的薪水、每天該死的運動,她嘗試更多不同的挑戰,完全破壞了她本來穩定的生活,結果她反而感覺無比滿足,甚至比過去都快樂。

完美主義者有不同樣貌,每個人對完美的追求也不會相同,追求內新真正渴望的完美,而非逼迫自己去達成世俗的完美標準,才是安撫內在完美小怪獸的最佳解方。

說穿了,完美主義是一種力量。任何力量都一樣,可能產生矛盾。問題就在於你拿完美主義來做什麼?是拿來自我成就,還是自我限制?許多內在失衡的完美主義者,多半是陷入了後者的副作用,用完美主義來自我苛責,導致過度內耗而陷入情緒耗竭危機。

這時候,如果能用自我關懷取代自我苛責,就能幫助你內心的小怪獸安靜下來,用正向的語言、重新定義等方式,餵養牠,牠就能成長茁壯,成為你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如果你不擅長自我關懷,也可以透過《內在恆定》擴充體驗版練習,透過養成型遊戲,以及日常會遭遇的意外狀況,用書中提示的方式練習與心中的完美小怪獸對話,達到隨時都能自我關懷,維持內在恆定,真正完美而自由的美好狀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84765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00
    • 商品規格
    • 21.7*29.6*4.6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庫存量大於10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