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7.08
讓內在失控的小怪獸,成為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文/感電出版 賀鈺婷
面對事情不如預期,忍不住在會議上大發脾氣……
想出完美計畫,做好一切準備卻老是踏不出第一步?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渴望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緊盯細節成果卻不盡理想,陷入無止盡檢討迴圈……
人生很多失控時刻,彷彿都與渴望完美脫不了關係,超乎標準的自我要求、為了達到滿分做的各種努力,在最接近完美的一刻出現了一個小汙點……該死!一切都毀了。
這是很多完美主義者真實的感受,但為了符合以和為貴、互助合作的某些道德標準,許多完美主義者努力降低標準、收斂對完美的渴望,為了不讓人覺得自己這麼挑剔、機車、難相處而努力抑制自己對完美的追求。然後發現,這樣做並沒有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努力修正了、徹頭徹尾的抹滅對完美主義的追求,還是無法達到讓自己滿意的結果,甚至更有壓力?
實際上,完美主義從來不是問題的根源。世界上有些最快樂、傑出、滿足的人也是完美主義者。問題在於無法我們有沒有活出完整的自己。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追求那些符合社會價值的標準,汲汲營營卻忽略你的天賦,才會造成內在失衡。
本書作者舍弗勒在書中生動地舉出一個又一個的例子驗證這件事。她見過太多完美主義者,包含她本人,她和他們相處、看見他們的脆弱,聆聽他們的需求,甚至將完美主義者分為五大類型,但她發現,這些完美主義者經常誤以為自己對完美渴望是一種「病」,需要「治療」,但實際上,當這些人願意展現出自己對完美的渴望時,看起來充滿熱情、自信且閃閃動人。
例如書中的露帕,她在google工作,擁有不錯的頭銜、穩定的薪水和自己的房子,每天運動、週末還會抽空去上課,旁人眼中的她看起來過上完美的生活,但她每週至少有四個晚上難以成眠,她已經擁有多數人認為的美好生活,但她還是感受到「不足」,甚至為自己的「不知足」感到可恥,「你已經擁有這麼多,還不知道感恩嗎?」她在每個難以闔眼的晚上,總是想著這句話。
這其實是很典型的完美主義者表徵,雖然她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但離她內心的完美還相距甚遠,因此縱使她獲得了別人艷羨的一切,她還是渴望更多。當她終於正視自己渴望的完美,不等同於世俗的標準,也就是那些所謂「安定」的生活時,她改變了日常,放棄了他人眼中完美的部分:頭銜、安穩的薪水、每天該死的運動,她嘗試更多不同的挑戰,完全破壞了她本來穩定的生活,結果她反而感覺無比滿足,甚至比過去都快樂。
完美主義者有不同樣貌,每個人對完美的追求也不會相同,追求內新真正渴望的完美,而非逼迫自己去達成世俗的完美標準,才是安撫內在完美小怪獸的最佳解方。
說穿了,完美主義是一種力量。任何力量都一樣,可能產生矛盾。問題就在於你拿完美主義來做什麼?是拿來自我成就,還是自我限制?許多內在失衡的完美主義者,多半是陷入了後者的副作用,用完美主義來自我苛責,導致過度內耗而陷入情緒耗竭危機。
這時候,如果能用自我關懷取代自我苛責,就能幫助你內心的小怪獸安靜下來,用正向的語言、重新定義等方式,餵養牠,牠就能成長茁壯,成為你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如果你不擅長自我關懷,也可以透過《內在恆定》擴充體驗版練習,透過養成型遊戲,以及日常會遭遇的意外狀況,用書中提示的方式練習與心中的完美小怪獸對話,達到隨時都能自我關懷,維持內在恆定,真正完美而自由的美好狀態。
想出完美計畫,做好一切準備卻老是踏不出第一步?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渴望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緊盯細節成果卻不盡理想,陷入無止盡檢討迴圈……
人生很多失控時刻,彷彿都與渴望完美脫不了關係,超乎標準的自我要求、為了達到滿分做的各種努力,在最接近完美的一刻出現了一個小汙點……該死!一切都毀了。
這是很多完美主義者真實的感受,但為了符合以和為貴、互助合作的某些道德標準,許多完美主義者努力降低標準、收斂對完美的渴望,為了不讓人覺得自己這麼挑剔、機車、難相處而努力抑制自己對完美的追求。然後發現,這樣做並沒有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努力修正了、徹頭徹尾的抹滅對完美主義的追求,還是無法達到讓自己滿意的結果,甚至更有壓力?
實際上,完美主義從來不是問題的根源。世界上有些最快樂、傑出、滿足的人也是完美主義者。問題在於無法我們有沒有活出完整的自己。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追求那些符合社會價值的標準,汲汲營營卻忽略你的天賦,才會造成內在失衡。
本書作者舍弗勒在書中生動地舉出一個又一個的例子驗證這件事。她見過太多完美主義者,包含她本人,她和他們相處、看見他們的脆弱,聆聽他們的需求,甚至將完美主義者分為五大類型,但她發現,這些完美主義者經常誤以為自己對完美渴望是一種「病」,需要「治療」,但實際上,當這些人願意展現出自己對完美的渴望時,看起來充滿熱情、自信且閃閃動人。
例如書中的露帕,她在google工作,擁有不錯的頭銜、穩定的薪水和自己的房子,每天運動、週末還會抽空去上課,旁人眼中的她看起來過上完美的生活,但她每週至少有四個晚上難以成眠,她已經擁有多數人認為的美好生活,但她還是感受到「不足」,甚至為自己的「不知足」感到可恥,「你已經擁有這麼多,還不知道感恩嗎?」她在每個難以闔眼的晚上,總是想著這句話。
這其實是很典型的完美主義者表徵,雖然她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但離她內心的完美還相距甚遠,因此縱使她獲得了別人艷羨的一切,她還是渴望更多。當她終於正視自己渴望的完美,不等同於世俗的標準,也就是那些所謂「安定」的生活時,她改變了日常,放棄了他人眼中完美的部分:頭銜、安穩的薪水、每天該死的運動,她嘗試更多不同的挑戰,完全破壞了她本來穩定的生活,結果她反而感覺無比滿足,甚至比過去都快樂。
完美主義者有不同樣貌,每個人對完美的追求也不會相同,追求內新真正渴望的完美,而非逼迫自己去達成世俗的完美標準,才是安撫內在完美小怪獸的最佳解方。
說穿了,完美主義是一種力量。任何力量都一樣,可能產生矛盾。問題就在於你拿完美主義來做什麼?是拿來自我成就,還是自我限制?許多內在失衡的完美主義者,多半是陷入了後者的副作用,用完美主義來自我苛責,導致過度內耗而陷入情緒耗竭危機。
這時候,如果能用自我關懷取代自我苛責,就能幫助你內心的小怪獸安靜下來,用正向的語言、重新定義等方式,餵養牠,牠就能成長茁壯,成為你自我成就路上的完美夥伴。
如果你不擅長自我關懷,也可以透過《內在恆定》擴充體驗版練習,透過養成型遊戲,以及日常會遭遇的意外狀況,用書中提示的方式練習與心中的完美小怪獸對話,達到隨時都能自我關懷,維持內在恆定,真正完美而自由的美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