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學隅論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先秦時代是中國哲學最為輝煌的時代。其時百氏蜂起,學派林立,異論競呈,辯說自由,作為中國哲學的發端,素有「百家爭鳴」的美譽。本書以儒、道、墨、法、名、陰陽六家為主軸,評介先秦哲學家對宇宙本質、政治走向、人性善惡、思辯推理等問題的論辯與看法。
目錄
導言 先秦哲學的興起 1
第一章 儒家哲學 7
一 概說 7
二 孔子哲學 9
(一)孔子的生平 9
(二)孔子的仁學 10
(三)孔子的「仁」與「親」、「義」、「禮」諸觀念之關係 25
(四)孔子的人性論 33
(五)孔子的正名主義 40
三 孟子哲學 46
(一)孟子的生平 46
(二)孟子性善論的幾組重要觀念 46
(三)孟子、告子的人性論辯 53
(四)孟子的正名思想 66
四 荀子哲學 68
(一)荀子的生平 68
(二)荀子的性惡論 69
(三)荀子的天論 87
(四)荀子的正名主義 92
第二章 道家哲學 107
一 概說 107
二 老子哲學 110
(一)老子其人其書之關係 110
(二)宇宙本原論 114
(三)政治觀念 118
(四)倫理思想 123
(五)語言哲學 126
三 莊子哲學 130
(一)莊子的生平 130
(二)「氣化」的形上學 131
(三)「齊物」的知識論 136
(四)「因是」的倫理學 138
(五)「無情」的人性觀 141
四 黃老之學 143
(一)黃老之學的背景 143
(二)《黃帝四經》 151
(三)《管子》 157
第三章 墨家哲學 165
一 概說 165
二 墨子哲學 166
(一)墨子的生平 166
(二)「務為治」之學說:兼愛、尚同、尚賢 168
(三)「清廟遺緒」之學說:天志、明鬼 183
(四)「用夏政」之學說:節用、非命 189
第四章 法家哲學 195
一 概說 195
二 商鞅的法治主義 196
(一)商鞅的生平 197
(二)法的重要性 198
(三)立法的要件 199
(四)刑法與仁義的關係 202
三 申不害的術治主義 204
(一)申不害的生平 204
(二)術之二型 205
(三)法、勢之思想 209
四 慎到的勢治主義 210
(一)慎到的生平 211
(二)重勢說 212
(三)法治論 214
(四)因循觀 216
五 韓非哲學 218
(一)韓非的生平 218
(二)法術勢之統合 219
(三)歷史觀 224
(四)人性論 226
第五章 名家哲學 231
一 概說 231
二 惠施之「合同異」思想 232
(一)惠施的生平 232
(二)「歷物十事」中的「合同異」思想 233
三 公孫龍之「離堅白」思想 236
(一)公孫龍的生平 236
(二)〈堅白論〉、〈白馬論〉中的「離堅白」思想 237
四 《墨辯》中的名家哲學 241
(一)語言的分類 242
(二)推理形式的分類 245
(三)對戰國諸子辯說的批判 251
第六章 陰陽家哲學 257
一 概說 257
二 《呂氏春秋》中《十二紀》的「月令說」 259
三 騶衍的「符應」思想 262
(一)騶衍的生平 262
(二)騶衍的「終始五德」說 263
第七章 兩漢史家對先秦哲學的分類與命名 267
一 概說 267
二 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 267
(一)司馬談的「六家說」 268
(二)對「六家說」的檢討 279
三 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289
(一)班固的「十家說」 28
(二)對「十家說」的檢討 299
餘話 漢代哲學的特質 307
一 流派的更替 307
二 學術的整理 309
三 儒學的變型 312
參考文獻 315
第一章 儒家哲學 7
一 概說 7
二 孔子哲學 9
(一)孔子的生平 9
(二)孔子的仁學 10
(三)孔子的「仁」與「親」、「義」、「禮」諸觀念之關係 25
(四)孔子的人性論 33
(五)孔子的正名主義 40
三 孟子哲學 46
(一)孟子的生平 46
(二)孟子性善論的幾組重要觀念 46
(三)孟子、告子的人性論辯 53
(四)孟子的正名思想 66
四 荀子哲學 68
(一)荀子的生平 68
(二)荀子的性惡論 69
(三)荀子的天論 87
(四)荀子的正名主義 92
第二章 道家哲學 107
一 概說 107
二 老子哲學 110
(一)老子其人其書之關係 110
(二)宇宙本原論 114
(三)政治觀念 118
(四)倫理思想 123
(五)語言哲學 126
三 莊子哲學 130
(一)莊子的生平 130
(二)「氣化」的形上學 131
(三)「齊物」的知識論 136
(四)「因是」的倫理學 138
(五)「無情」的人性觀 141
四 黃老之學 143
(一)黃老之學的背景 143
(二)《黃帝四經》 151
(三)《管子》 157
第三章 墨家哲學 165
一 概說 165
二 墨子哲學 166
(一)墨子的生平 166
(二)「務為治」之學說:兼愛、尚同、尚賢 168
(三)「清廟遺緒」之學說:天志、明鬼 183
(四)「用夏政」之學說:節用、非命 189
第四章 法家哲學 195
一 概說 195
二 商鞅的法治主義 196
(一)商鞅的生平 197
(二)法的重要性 198
(三)立法的要件 199
(四)刑法與仁義的關係 202
三 申不害的術治主義 204
(一)申不害的生平 204
(二)術之二型 205
(三)法、勢之思想 209
四 慎到的勢治主義 210
(一)慎到的生平 211
(二)重勢說 212
(三)法治論 214
(四)因循觀 216
五 韓非哲學 218
(一)韓非的生平 218
(二)法術勢之統合 219
(三)歷史觀 224
(四)人性論 226
第五章 名家哲學 231
一 概說 231
二 惠施之「合同異」思想 232
(一)惠施的生平 232
(二)「歷物十事」中的「合同異」思想 233
三 公孫龍之「離堅白」思想 236
(一)公孫龍的生平 236
(二)〈堅白論〉、〈白馬論〉中的「離堅白」思想 237
四 《墨辯》中的名家哲學 241
(一)語言的分類 242
(二)推理形式的分類 245
(三)對戰國諸子辯說的批判 251
第六章 陰陽家哲學 257
一 概說 257
二 《呂氏春秋》中《十二紀》的「月令說」 259
三 騶衍的「符應」思想 262
(一)騶衍的生平 262
(二)騶衍的「終始五德」說 263
第七章 兩漢史家對先秦哲學的分類與命名 267
一 概說 267
二 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 267
(一)司馬談的「六家說」 268
(二)對「六家說」的檢討 279
三 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289
(一)班固的「十家說」 28
(二)對「十家說」的檢討 299
餘話 漢代哲學的特質 307
一 流派的更替 307
二 學術的整理 309
三 儒學的變型 312
參考文獻 315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