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與大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從「己欲立而立人」到「修己以安百姓」,孔子對秩序、倫理與和諧的深刻洞察
內容簡介
所謂「忠恕」,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價值與大同思想
人文關懷×人格修養×人生格局……
在精神迷惘的時代,重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
▎孔子思想的時代價值
本書開篇便指出,在科技高度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精神層面的焦慮、恐懼與空虛卻更為凸顯。作者認為,孔子的思想正好能補足現代社會的缺口。孔子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人物,更是影響深遠的世界級思想家。他的理念跨越時空,對日本、韓國、新加坡乃至西方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書中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引領讀者重新理解孔子「仁愛」、「中庸」、「修己以安人」等核心思想,並將之與現代生活結合,啟發人心。
▎仁愛為本的人生智慧
全書反覆強調「仁者,愛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張,人生最大的智慧在於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透過仁的實踐,人不僅能建立圓滿的人格,也能創造和諧的人際與社會關係。書中不僅闡釋古籍中關於仁的章句,更舉例鮑叔牙、管仲,以及現代企業家樂於助人的事跡,說明仁德如何轉化為實際的社會力量。這使「仁」不再只是抽象的倫理概念,而成為日常生活可實踐的處世之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本書亦重點探討孔子的人文關懷,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層層展開。修身在於立志、謹言慎行,並以義為行為準則;齊家則重視孝道與家庭倫理,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治國應法先王、正名分,以德服人;而平天下則寄望於人人皆能盡己之責,成為仁者、智者、勇者,共同營造大同世界。書中以歷史人物、經典語錄與現代案例相互對照,使古老的教誨鮮活起來,並展現其持久的實踐意義。
▎孔子思想的現代啟示
本書不僅是對孔子哲學的介紹,更是對當代社會的一種呼籲。在物質至上的氛圍下,孔子「重義輕利」、「誠信為本」的觀念,提醒人們追求富貴不應脫離道義。企業家如澀澤榮一《論語與算盤》,正是將儒家倫理融入經濟活動的典範。書中最後強調,真正的富貴是精神的富足與仁德的實踐。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領略孔子思想的深厚智慧,更能反思自身的人生理想與價值追求。
【本書特色】: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筆觸,將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化為貼近生活的智慧。以「仁愛」、「中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軸,結合古代經典與歷史故事,展現儒家思想跨越時空的普世價值。不僅重現孔子的人文關懷,更引導讀者反思現代社會的精神困境與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寓理於事、以古鑑今,使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孔子智慧。
人文關懷×人格修養×人生格局……
在精神迷惘的時代,重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
▎孔子思想的時代價值
本書開篇便指出,在科技高度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精神層面的焦慮、恐懼與空虛卻更為凸顯。作者認為,孔子的思想正好能補足現代社會的缺口。孔子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人物,更是影響深遠的世界級思想家。他的理念跨越時空,對日本、韓國、新加坡乃至西方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書中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引領讀者重新理解孔子「仁愛」、「中庸」、「修己以安人」等核心思想,並將之與現代生活結合,啟發人心。
▎仁愛為本的人生智慧
全書反覆強調「仁者,愛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張,人生最大的智慧在於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透過仁的實踐,人不僅能建立圓滿的人格,也能創造和諧的人際與社會關係。書中不僅闡釋古籍中關於仁的章句,更舉例鮑叔牙、管仲,以及現代企業家樂於助人的事跡,說明仁德如何轉化為實際的社會力量。這使「仁」不再只是抽象的倫理概念,而成為日常生活可實踐的處世之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本書亦重點探討孔子的人文關懷,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層層展開。修身在於立志、謹言慎行,並以義為行為準則;齊家則重視孝道與家庭倫理,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治國應法先王、正名分,以德服人;而平天下則寄望於人人皆能盡己之責,成為仁者、智者、勇者,共同營造大同世界。書中以歷史人物、經典語錄與現代案例相互對照,使古老的教誨鮮活起來,並展現其持久的實踐意義。
▎孔子思想的現代啟示
本書不僅是對孔子哲學的介紹,更是對當代社會的一種呼籲。在物質至上的氛圍下,孔子「重義輕利」、「誠信為本」的觀念,提醒人們追求富貴不應脫離道義。企業家如澀澤榮一《論語與算盤》,正是將儒家倫理融入經濟活動的典範。書中最後強調,真正的富貴是精神的富足與仁德的實踐。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領略孔子思想的深厚智慧,更能反思自身的人生理想與價值追求。
【本書特色】: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筆觸,將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化為貼近生活的智慧。以「仁愛」、「中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軸,結合古代經典與歷史故事,展現儒家思想跨越時空的普世價值。不僅重現孔子的人文關懷,更引導讀者反思現代社會的精神困境與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寓理於事、以古鑑今,使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孔子智慧。
目錄
自序
孔子其人:聖者之風
人生理想與修己安人
人文關懷與社會價值
天命觀與人生態度
倫理思想的核心:以仁為本
中庸之道:允執厥中
一以貫之:忠恕之道
君子之學與人格修養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孝道思想與立身之本
孝道精神:以敬為主
仁德之道:克己復禮
仁者之愛與大同理想
智、仁、勇:人生三達德
義利之辨:重義輕利
誠信為本:立業之基
精神富貴:超越物質的幸福
禮樂之教:秩序與和諧
教育理念:有教無類
詩教與文學修養
好學精神:學而不厭
言語之道:慎言與篤行
師生情誼與弟子風采
志向與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
交友之道:以文會友
日常生活中的孔子
行政管理:以德服人
領導統御:身教為本
自得自足與自強不息
聖人執著:文化與精神的傳承
孔子其人:聖者之風
人生理想與修己安人
人文關懷與社會價值
天命觀與人生態度
倫理思想的核心:以仁為本
中庸之道:允執厥中
一以貫之:忠恕之道
君子之學與人格修養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孝道思想與立身之本
孝道精神:以敬為主
仁德之道:克己復禮
仁者之愛與大同理想
智、仁、勇:人生三達德
義利之辨:重義輕利
誠信為本:立業之基
精神富貴:超越物質的幸福
禮樂之教:秩序與和諧
教育理念:有教無類
詩教與文學修養
好學精神:學而不厭
言語之道:慎言與篤行
師生情誼與弟子風采
志向與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
交友之道:以文會友
日常生活中的孔子
行政管理:以德服人
領導統御:身教為本
自得自足與自強不息
聖人執著:文化與精神的傳承
試閱
孔子其人:聖者之風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551年)出生於魯國限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宋朝的儒家學者讚美孔子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的學說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影響非常深遠,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柱。
每一個歷久不衰的偉大民族,都有其文化的特色和值得驕傲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所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萬世師表
孔子並不是天生的聖人,孔子和我們一樣,也有各式各樣的煩惱與痛苦,但他往往能以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孔子三歲喪父,家境貧困,但是他十分好學。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學也。」同時,孔子聰明睿智,他能超越個人的悲苦,為芸芸眾生提供寶貴的人生智慧,讓大眾轉悲為喜、轉苦為樂。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很多隱士對孔子的評價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反映了孔子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孔子好學、睿智,意志堅定,這是其成為聖人的重要原因。
孔子55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經歷了14年的奔波,但他的政治理想沒有受到諸侯國君的重用。於是,孔子在晚年專心於學術的研究和教育的工作,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最終成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學者,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十分傑出的貢獻。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更是倍受尊崇,被譽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美國當代史學家杜蘭博士(Will Durant)曾經寫了《世界文化史》十巨冊,在第一冊《我們的東方傳統》一書說:「中國歷史的形成,是受了孔子學說的影響,孔子的著述,歷代相傳,成為學校課本,所有兒童入學之後,即熟讀其書,心領神會。這一古代聖哲所創的光明大道,灌輸到全民族,使中國文化的強固,能歷經外力入侵而巍然不墜,並使入侵者受其影響而改造。即在今日,猶如往昔,欲醫療任何民族因唯智主義教育,以致道德墜落,個人及民族衰弱,因而產生混亂者,最有效的補救之方,實無過於使青年們接受孔子學說的薰陶。」這一段話是對孔子思想價值觀很好的詮釋。
仁者,愛人
孔子的思想,以仁為中心。那麼什麼是仁呢?《中庸.哀公問政》:「子曰:『仁者,人也。』」簡單地說,仁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仁是仁德的總稱。在《論語》中,論仁的有58章,仁字出現105次,可見孔子對仁的重視。孔子對仁的解釋有很多,其中以《論語.顏淵》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最為簡要圓滿。仁是一個人人格圓滿的表現,而人格必須在人群中才能呈現。一個能愛人的人,一定能夠在團體中與別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定能夠時時關心別人、照顧別人、體諒別人、包容別人,也一定是具有良好品德的好人。
人生的痛苦,往往因為心裡只有自己而沒有別人。孔子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懂得推己及人。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生在世不只要追求自己的成功,也要能夠樂於助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個人要有同理心,凡事能夠感同身受,同苦共悲。因為樂於助人,就不會被忌妒、被傷害,而且心存感恩、感激,共同創造和諧富裕的社會;因為有同理心,自己不願意吃苦,也不願意別人吃苦,人與人之間,就不會互相爭執、侵害,整個社會便充滿和諧、幸福。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551年)出生於魯國限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宋朝的儒家學者讚美孔子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的學說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影響非常深遠,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柱。
每一個歷久不衰的偉大民族,都有其文化的特色和值得驕傲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所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萬世師表
孔子並不是天生的聖人,孔子和我們一樣,也有各式各樣的煩惱與痛苦,但他往往能以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孔子三歲喪父,家境貧困,但是他十分好學。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學也。」同時,孔子聰明睿智,他能超越個人的悲苦,為芸芸眾生提供寶貴的人生智慧,讓大眾轉悲為喜、轉苦為樂。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很多隱士對孔子的評價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反映了孔子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孔子好學、睿智,意志堅定,這是其成為聖人的重要原因。
孔子55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經歷了14年的奔波,但他的政治理想沒有受到諸侯國君的重用。於是,孔子在晚年專心於學術的研究和教育的工作,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最終成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學者,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十分傑出的貢獻。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更是倍受尊崇,被譽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美國當代史學家杜蘭博士(Will Durant)曾經寫了《世界文化史》十巨冊,在第一冊《我們的東方傳統》一書說:「中國歷史的形成,是受了孔子學說的影響,孔子的著述,歷代相傳,成為學校課本,所有兒童入學之後,即熟讀其書,心領神會。這一古代聖哲所創的光明大道,灌輸到全民族,使中國文化的強固,能歷經外力入侵而巍然不墜,並使入侵者受其影響而改造。即在今日,猶如往昔,欲醫療任何民族因唯智主義教育,以致道德墜落,個人及民族衰弱,因而產生混亂者,最有效的補救之方,實無過於使青年們接受孔子學說的薰陶。」這一段話是對孔子思想價值觀很好的詮釋。
仁者,愛人
孔子的思想,以仁為中心。那麼什麼是仁呢?《中庸.哀公問政》:「子曰:『仁者,人也。』」簡單地說,仁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仁是仁德的總稱。在《論語》中,論仁的有58章,仁字出現105次,可見孔子對仁的重視。孔子對仁的解釋有很多,其中以《論語.顏淵》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最為簡要圓滿。仁是一個人人格圓滿的表現,而人格必須在人群中才能呈現。一個能愛人的人,一定能夠在團體中與別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定能夠時時關心別人、照顧別人、體諒別人、包容別人,也一定是具有良好品德的好人。
人生的痛苦,往往因為心裡只有自己而沒有別人。孔子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懂得推己及人。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生在世不只要追求自己的成功,也要能夠樂於助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個人要有同理心,凡事能夠感同身受,同苦共悲。因為樂於助人,就不會被忌妒、被傷害,而且心存感恩、感激,共同創造和諧富裕的社會;因為有同理心,自己不願意吃苦,也不願意別人吃苦,人與人之間,就不會互相爭執、侵害,整個社會便充滿和諧、幸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