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難搞同事使用說明書
The 9 Types of Difficult People How to Spot Them And Quickly Improve Working Relationships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人在職場中變得難以共事?
如何辨識、理解並有效的讓他們成為你的助力?
本書帶你三步驟,破解難搞人際困境:
快速辨識九型難搞同事──一眼看穿對方是哪一型難搞人。
三種心態行動原則──好奇、同理、果斷,讓衝突有解。
對應三種角色建議──無論你是主管、同事還是部屬,都能找到最佳應對法。
1.嚴苛專家型:和他們一樣具備專業能力。
2.操控謀略型:將抽象的整體觀點,連結到更具體的現實情境。
3.理想犧牲型:讓他們開始信任你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
4.衝鋒陷陣型:建立並維護清楚的界線。
5.激進改革型:堅持良好的規劃和專案管理方法。
6.版圖拓展型:以低風險且有效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意見。
7.焦慮控制型:需要學會繞開他們,而不是每次都設法安撫他們的焦慮。
8.磐石支柱型:傳達每個需求的方式都是針對能解決問題或避免風險。
9.迎合討好型:保持警覺,留意可能出現的績效失常或專案延遲。
如何使用本書
如果你在職場上需要面對難以共事的人,無論你是主管、同事、團隊成員,還是在後勤支援的人資專業人員,本書都能提供你所需的協助。
第一部分,奠定了應對難搞人物的基礎。
探討問題為何產生的背景,介紹「難搞類型矩陣」,以「動態操作原則」為基礎,說明實用的前置準備工作,協助你建立完整的心態基礎;提供一份視覺化的流程圖作為檢查清單,確保你不遺漏任何關鍵步驟,並為後續的實作階段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提供實際的策略與技巧。
每一章都會深入介紹分屬九種類型的難搞人物。
針對不同角色,分別探討如果你是主管、部屬或同事,應該如何因應;或是如果你正在尋求成長建議,該從哪裡著手。建議完整閱讀這些章節,這樣你就能掌握所有需要處理的情況,並取得最全面、完整的應對策略。
專業推薦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職游創辦人、職涯諮詢師|陳韋丞
出色溝通力教練|莊舒涵(卡姊)
世新口傳系副教授|蔡祐吉
人資小週末創辦人|盧世安
人性觀察家、愛智者書窩版主|鐘穎
(以上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如何辨識、理解並有效的讓他們成為你的助力?
本書帶你三步驟,破解難搞人際困境:
快速辨識九型難搞同事──一眼看穿對方是哪一型難搞人。
三種心態行動原則──好奇、同理、果斷,讓衝突有解。
對應三種角色建議──無論你是主管、同事還是部屬,都能找到最佳應對法。
1.嚴苛專家型:和他們一樣具備專業能力。
2.操控謀略型:將抽象的整體觀點,連結到更具體的現實情境。
3.理想犧牲型:讓他們開始信任你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
4.衝鋒陷陣型:建立並維護清楚的界線。
5.激進改革型:堅持良好的規劃和專案管理方法。
6.版圖拓展型:以低風險且有效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意見。
7.焦慮控制型:需要學會繞開他們,而不是每次都設法安撫他們的焦慮。
8.磐石支柱型:傳達每個需求的方式都是針對能解決問題或避免風險。
9.迎合討好型:保持警覺,留意可能出現的績效失常或專案延遲。
如何使用本書
如果你在職場上需要面對難以共事的人,無論你是主管、同事、團隊成員,還是在後勤支援的人資專業人員,本書都能提供你所需的協助。
第一部分,奠定了應對難搞人物的基礎。
探討問題為何產生的背景,介紹「難搞類型矩陣」,以「動態操作原則」為基礎,說明實用的前置準備工作,協助你建立完整的心態基礎;提供一份視覺化的流程圖作為檢查清單,確保你不遺漏任何關鍵步驟,並為後續的實作階段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提供實際的策略與技巧。
每一章都會深入介紹分屬九種類型的難搞人物。
針對不同角色,分別探討如果你是主管、部屬或同事,應該如何因應;或是如果你正在尋求成長建議,該從哪裡著手。建議完整閱讀這些章節,這樣你就能掌握所有需要處理的情況,並取得最全面、完整的應對策略。
專業推薦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職游創辦人、職涯諮詢師|陳韋丞
出色溝通力教練|莊舒涵(卡姊)
世新口傳系副教授|蔡祐吉
人資小週末創辦人|盧世安
人性觀察家、愛智者書窩版主|鐘穎
(以上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名人推薦
各界好評推薦
「作為長期關注與教授『職場政治學』的輔導者,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洞見:所謂『難搞同事』,多半是壓力下行為模式的放大,而不是單純的人品缺陷。本書作者尼克‧羅賓森(Nick Robinson)透過九型難搞人格矩陣,提供了辨識與因應的實用工具,讓讀者能快速理解不同類型並找到解方。這不僅有助於緩和人際衝突,更提醒我們:難搞行為往往是組織結構的訊號。對HR與主管而言,這是一本能同時解困與賦能的必備指南。」
--盧世安,人資小週末創辦人
「本書就像一顆珍貴的寶石,收錄了清晰、深具洞見又實用的建議,教你如何在顧及對方感受的同時,有效處理那些難以應對的情況。」
--布莉姬?考德威爾(Bridget Caldwell),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與英國皇家電視協會雙料獲獎導演暨製作人
「只要你是需要帶人的主管,本書必讀:它提供的架構實用易懂,能夠幫助你判斷問題、著手處理,並且找到解決的方法。」
--大英帝國員佐勳章得主菲爾?瓊斯(Phil Jones MBE),Brother UK總經理(該公司為「Investors in People」白金級優良雇主獎項得主)
「我曾為某些人感到頭痛,也因為他們如何讓一個高效團隊陷入混亂而傷透腦筋;所有主管手邊都應該要有這本書。」
--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得主東尼?阿塔德(Tony Attard OBE DL),Panaz集團董事長、倫敦家具製造同業公會會長、曾任蘭開夏郡高級警政官
「難搞的人不盡相同,也不能用同一種方式應對。尼克提供了實用的工具,幫助你辨識他們、理解他們,並發揮他們的價值。」
--大英帝國司令勳章得主伊恩?多默(Ian Dormer CBE),英國特許董事、英國董事學會名譽資深會員,現任Rosh Engineering總經理
「這不只是一本出色的自我成長書籍,同時也是主管與經理人理解團隊動態的重要參考。」
--希拉蕊?薩克里夫(Hilary Sutcliffe),卡內基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DAVOS工作坊主持人、Society Inside機構總監
「作為長期關注與教授『職場政治學』的輔導者,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洞見:所謂『難搞同事』,多半是壓力下行為模式的放大,而不是單純的人品缺陷。本書作者尼克‧羅賓森(Nick Robinson)透過九型難搞人格矩陣,提供了辨識與因應的實用工具,讓讀者能快速理解不同類型並找到解方。這不僅有助於緩和人際衝突,更提醒我們:難搞行為往往是組織結構的訊號。對HR與主管而言,這是一本能同時解困與賦能的必備指南。」
--盧世安,人資小週末創辦人
「本書就像一顆珍貴的寶石,收錄了清晰、深具洞見又實用的建議,教你如何在顧及對方感受的同時,有效處理那些難以應對的情況。」
--布莉姬?考德威爾(Bridget Caldwell),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與英國皇家電視協會雙料獲獎導演暨製作人
「只要你是需要帶人的主管,本書必讀:它提供的架構實用易懂,能夠幫助你判斷問題、著手處理,並且找到解決的方法。」
--大英帝國員佐勳章得主菲爾?瓊斯(Phil Jones MBE),Brother UK總經理(該公司為「Investors in People」白金級優良雇主獎項得主)
「我曾為某些人感到頭痛,也因為他們如何讓一個高效團隊陷入混亂而傷透腦筋;所有主管手邊都應該要有這本書。」
--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得主東尼?阿塔德(Tony Attard OBE DL),Panaz集團董事長、倫敦家具製造同業公會會長、曾任蘭開夏郡高級警政官
「難搞的人不盡相同,也不能用同一種方式應對。尼克提供了實用的工具,幫助你辨識他們、理解他們,並發揮他們的價值。」
--大英帝國司令勳章得主伊恩?多默(Ian Dormer CBE),英國特許董事、英國董事學會名譽資深會員,現任Rosh Engineering總經理
「這不只是一本出色的自我成長書籍,同時也是主管與經理人理解團隊動態的重要參考。」
--希拉蕊?薩克里夫(Hilary Sutcliffe),卡內基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DAVOS工作坊主持人、Society Inside機構總監
目錄
各界好評推薦
關於作者
第一部分
1.你為什麼需要這本書來應對難搞的人?
2.如何使用本書
3.職場出問題,是怎麼開始的?
4.工作中的警訊
5.職場難搞人格矩陣
6.辨識難搞類型的快速測驗
7.各類型總結
8.調整心態的三大動態原則
9.圖解流程圖
第二部分
10.類型一--嚴苛專家型
11.類型二--操控謀略型
12.類型三--理想犧牲型
13.類型四--衝鋒陷陣型
14.類型五--激進改革型
15.類型六--版圖拓展型
16.類型七--焦慮控制型
17.類型八--磐石支柱型
18.類型九--迎合討好型
19.那些在前面都沒出現的人
20.追尋積極正向的職場
21.線上及其他資源
關於作者
第一部分
1.你為什麼需要這本書來應對難搞的人?
2.如何使用本書
3.職場出問題,是怎麼開始的?
4.工作中的警訊
5.職場難搞人格矩陣
6.辨識難搞類型的快速測驗
7.各類型總結
8.調整心態的三大動態原則
9.圖解流程圖
第二部分
10.類型一--嚴苛專家型
11.類型二--操控謀略型
12.類型三--理想犧牲型
13.類型四--衝鋒陷陣型
14.類型五--激進改革型
15.類型六--版圖拓展型
16.類型七--焦慮控制型
17.類型八--磐石支柱型
18.類型九--迎合討好型
19.那些在前面都沒出現的人
20.追尋積極正向的職場
21.線上及其他資源
試閱
第一章:你為什麼需要這本書來應對難搞的人?
「相聚是起點;攜手合作是進展;一起努力則是成功。」--亨利?福特(Henry Ford)
從零開始
大約十二年前,我接到一個任務,要輔導一位任職於大型企業、即將面臨失業的高階主管。據說他極難共事、讓人畏懼,而且動輒就唱反調。我聽說都是因為他的關係,所以部門人員和經理出現離職潮、重要的變革無法推動,甚至連業務和客戶都受到影響。
負責委託我的人資經理滿腹怨氣,他其實沒抱什麼太大的期望,只是想在「按下開除的引爆按鈕」之前,至少把該做的事都做完。我本來想和他的直屬主管談談,但對方因為必須處理這件事,覺得壓力太大而請了病假。而我接觸到的每一個同事,所描繪的職場景象,幾乎都是如出一轍的低迷。
我不禁好奇,事情怎麼會演變到這種地步。一位資深專業人士,擁有多年職場歷練,在一個制度健全的大型組織裡任職,卻不知怎地把局面搞得一團混亂。在我們開始第一次的輔導對談時,我本來以為自己會看到的是什麼凶神惡煞。
但我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我眼前看到的,是一個感到困惑又迷惘的人。他身處一個要求嚴苛、變動頻繁的位置,全力為部門的客戶爭取好結果--只是用的是他唯一熟悉的方式。
儘管我心裡多少存著一絲懷疑,不確定自己是否也被他誤導了,但我仍帶著滿腦子疑問離開。為什麼我的觀察和其他人所經歷的那些負面感受之間,會有這麼大的落差?最後,我們一起進行了六個月的輔導,並為他處理工作與人際關係的方式,帶來了明顯而深遠的改變。
這段經歷讓我對這種情況產生了極大的好奇,也因此開始承接更多專注於「難搞人物」的輔導工作。我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真正幫助這些人?而與他們共事的周遭夥伴,在面對這些人所造成的影響時,需要掌握哪些關鍵的應對方式?成果,就是你現在正在閱讀的這一本書。
採取行動
工作對我們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理想情況下,它能讓我們茁壯成長,並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充滿成就感的事情。我們需要投注心力在適當的挑戰上--挑戰太簡單會讓我們原地踏步,太難則可能讓我們感到不堪重負、孤立無援。但工作也不該占據整個人生,否則容易使生活失去平衡。
理想的情況是,我們找到的工作既能為我們帶來恰如其分的挑戰,也有良好的社群支持,還能協助我們維持整體生活的平衡。但是,如果外部環境或個人的行為習慣,讓某人偏離這條道路的話,他們就可能變成「難搞的人」,讓每個人都傷透腦筋,而不只是影響到他們自己而已。因為只有在員工和團隊都能把事做好、又能得到成就感的時候,企業才能穩定地提供卓越的產品與服務--但一旦有人變得難以共事,這個目標就很難達成。
所以,為了大家好,對於職場中可能出現的難搞人物,我們有必要保持警覺與好奇心。接下來,我們應該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的系統性或結構性問題?對於那些受影響的人,我們要怎麼有效且富有同理心地協助他們去應對?又該如何幫助那個難搞的人重回正軌?至今,我找到的答案,都收錄在這本書裡了。
第二章:如何使用本書
「踏出家門的人,已經完成了旅程中最困難的部分。」--荷蘭諺語
如果你在職場上需要面對難以共事的人,無論你是主管、同事、團隊成員,還是在後勤支援的人資專業人員,本書都能提供你所需的協助;針對人們為何會變得難以共事,本書將解答相關常見疑問,並提供實用的策略,幫助你迅速改善職場關係。
第一部分
本書的第一部分,奠定了應對難搞人物的基礎。
第三章和第四章探討問題為何產生的背景,並提醒你應該注意哪些跡象,才能辨識出你的職場確實存在著難搞的人。
難搞與和別人不同是不一樣的。支持在職場上鼓勵多元差異的論點,有其充分的依據,並非只是基於道德考量而已。例如,我們已經知道,多元化團隊在長期的表現上,往往會優於單一構成的團隊;相異之處可以、也應該被合理接納。要是哪個人有變得難搞到令人無法忍受的跡象,第四章能協助你辨識出來;這是幫助你了解如何不再無止盡包容,並開始主動改變現狀的第一步。
第五章到第七章介紹了「難搞的人矩陣」,其中提供的小測驗,能夠幫助你辨識不同類型的難搞的人,後續也附上了各類型的概述說明。在這些章節及全書內容中,我採用的是近年研究的新觀點:我們的個性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基於我們對環境的感知與反應形成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更像是我們能夠學習與發展的能力。
第八章將以「動態操作原則」為基礎,說明實用的前置準備工作,協助你建立完整的心態基礎;第九章則提供一份視覺化的流程圖,作為檢查清單,確保你不遺漏任何關鍵步驟,並為後續的實作階段做好準備。
在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中,我運用了大量比喻,這樣不僅有助於理解,也方便你將這些概念轉述給他人。例如,一個人變得難以共事的徵兆之一,可能是讓你覺得自己像是踩在搖搖欲墜的地面上;又或者,你會發現一個原本果斷堅決的人,突然變得沉默不語、態度冷淡。書中也收錄了許多實際案例與簡短說明,協助你掌握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搭配「準備好再行動」的方法,讓你能自信地將這些建議與策略付諸實踐。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將提供實際的策略與技巧,協助你應對難以共事的人,並迅速改善職場關係。
每一章都會深入介紹分屬九種類型的難搞人物。
各章節將從該類型的概要說明開始,說明他們在最佳狀態下的樣貌,以及遇到困難時可能出現的行為模式。而且,每一章也會進一步提供辨識該類型的技巧,特別著重在他們可能對職場帶來什麼影響。
此外,每一章也設有針對不同角色的段落,分別探討如果你是主管、部屬或同事,應該如何因應;或是如果你正在尋求成長建議,該從哪裡著手。建議完整閱讀這些章節,這樣你就能掌握所有需要處理的情況,並取得最全面、完整的應對策略。
第十九章將簡要探討一些格外棘手的的人,第二十章則提供本書的摘要與結論。第二十一章收錄的是更多補充資料與線上資源連結,包括影片教學、下載內容,以及互動版本的類型測驗。
「相聚是起點;攜手合作是進展;一起努力則是成功。」--亨利?福特(Henry Ford)
從零開始
大約十二年前,我接到一個任務,要輔導一位任職於大型企業、即將面臨失業的高階主管。據說他極難共事、讓人畏懼,而且動輒就唱反調。我聽說都是因為他的關係,所以部門人員和經理出現離職潮、重要的變革無法推動,甚至連業務和客戶都受到影響。
負責委託我的人資經理滿腹怨氣,他其實沒抱什麼太大的期望,只是想在「按下開除的引爆按鈕」之前,至少把該做的事都做完。我本來想和他的直屬主管談談,但對方因為必須處理這件事,覺得壓力太大而請了病假。而我接觸到的每一個同事,所描繪的職場景象,幾乎都是如出一轍的低迷。
我不禁好奇,事情怎麼會演變到這種地步。一位資深專業人士,擁有多年職場歷練,在一個制度健全的大型組織裡任職,卻不知怎地把局面搞得一團混亂。在我們開始第一次的輔導對談時,我本來以為自己會看到的是什麼凶神惡煞。
但我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我眼前看到的,是一個感到困惑又迷惘的人。他身處一個要求嚴苛、變動頻繁的位置,全力為部門的客戶爭取好結果--只是用的是他唯一熟悉的方式。
儘管我心裡多少存著一絲懷疑,不確定自己是否也被他誤導了,但我仍帶著滿腦子疑問離開。為什麼我的觀察和其他人所經歷的那些負面感受之間,會有這麼大的落差?最後,我們一起進行了六個月的輔導,並為他處理工作與人際關係的方式,帶來了明顯而深遠的改變。
這段經歷讓我對這種情況產生了極大的好奇,也因此開始承接更多專注於「難搞人物」的輔導工作。我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真正幫助這些人?而與他們共事的周遭夥伴,在面對這些人所造成的影響時,需要掌握哪些關鍵的應對方式?成果,就是你現在正在閱讀的這一本書。
採取行動
工作對我們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理想情況下,它能讓我們茁壯成長,並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充滿成就感的事情。我們需要投注心力在適當的挑戰上--挑戰太簡單會讓我們原地踏步,太難則可能讓我們感到不堪重負、孤立無援。但工作也不該占據整個人生,否則容易使生活失去平衡。
理想的情況是,我們找到的工作既能為我們帶來恰如其分的挑戰,也有良好的社群支持,還能協助我們維持整體生活的平衡。但是,如果外部環境或個人的行為習慣,讓某人偏離這條道路的話,他們就可能變成「難搞的人」,讓每個人都傷透腦筋,而不只是影響到他們自己而已。因為只有在員工和團隊都能把事做好、又能得到成就感的時候,企業才能穩定地提供卓越的產品與服務--但一旦有人變得難以共事,這個目標就很難達成。
所以,為了大家好,對於職場中可能出現的難搞人物,我們有必要保持警覺與好奇心。接下來,我們應該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的系統性或結構性問題?對於那些受影響的人,我們要怎麼有效且富有同理心地協助他們去應對?又該如何幫助那個難搞的人重回正軌?至今,我找到的答案,都收錄在這本書裡了。
第二章:如何使用本書
「踏出家門的人,已經完成了旅程中最困難的部分。」--荷蘭諺語
如果你在職場上需要面對難以共事的人,無論你是主管、同事、團隊成員,還是在後勤支援的人資專業人員,本書都能提供你所需的協助;針對人們為何會變得難以共事,本書將解答相關常見疑問,並提供實用的策略,幫助你迅速改善職場關係。
第一部分
本書的第一部分,奠定了應對難搞人物的基礎。
第三章和第四章探討問題為何產生的背景,並提醒你應該注意哪些跡象,才能辨識出你的職場確實存在著難搞的人。
難搞與和別人不同是不一樣的。支持在職場上鼓勵多元差異的論點,有其充分的依據,並非只是基於道德考量而已。例如,我們已經知道,多元化團隊在長期的表現上,往往會優於單一構成的團隊;相異之處可以、也應該被合理接納。要是哪個人有變得難搞到令人無法忍受的跡象,第四章能協助你辨識出來;這是幫助你了解如何不再無止盡包容,並開始主動改變現狀的第一步。
第五章到第七章介紹了「難搞的人矩陣」,其中提供的小測驗,能夠幫助你辨識不同類型的難搞的人,後續也附上了各類型的概述說明。在這些章節及全書內容中,我採用的是近年研究的新觀點:我們的個性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基於我們對環境的感知與反應形成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更像是我們能夠學習與發展的能力。
第八章將以「動態操作原則」為基礎,說明實用的前置準備工作,協助你建立完整的心態基礎;第九章則提供一份視覺化的流程圖,作為檢查清單,確保你不遺漏任何關鍵步驟,並為後續的實作階段做好準備。
在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中,我運用了大量比喻,這樣不僅有助於理解,也方便你將這些概念轉述給他人。例如,一個人變得難以共事的徵兆之一,可能是讓你覺得自己像是踩在搖搖欲墜的地面上;又或者,你會發現一個原本果斷堅決的人,突然變得沉默不語、態度冷淡。書中也收錄了許多實際案例與簡短說明,協助你掌握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搭配「準備好再行動」的方法,讓你能自信地將這些建議與策略付諸實踐。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將提供實際的策略與技巧,協助你應對難以共事的人,並迅速改善職場關係。
每一章都會深入介紹分屬九種類型的難搞人物。
各章節將從該類型的概要說明開始,說明他們在最佳狀態下的樣貌,以及遇到困難時可能出現的行為模式。而且,每一章也會進一步提供辨識該類型的技巧,特別著重在他們可能對職場帶來什麼影響。
此外,每一章也設有針對不同角色的段落,分別探討如果你是主管、部屬或同事,應該如何因應;或是如果你正在尋求成長建議,該從哪裡著手。建議完整閱讀這些章節,這樣你就能掌握所有需要處理的情況,並取得最全面、完整的應對策略。
第十九章將簡要探討一些格外棘手的的人,第二十章則提供本書的摘要與結論。第二十一章收錄的是更多補充資料與線上資源連結,包括影片教學、下載內容,以及互動版本的類型測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