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_帶來幸福的種子句[貼紙版]

文庫版靈界的訊息1

The Seth Material
  • 79 158
    200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內容簡介

你在聽嗎?你內在擁有豐沛的知識,如活泉般潤澤你的生命,只要你願意傾聽它源源不絕的訊息。
本書天衣無縫地融合賽斯的語錄和珍的解釋,以一種特別清楚明瞭、易懂的方式,呈現内在實相和外在實相的本質,以及我們全都擁有的那種強大無比的療癒和創造力量。以一種喚醒人心又令人喜悦的觀點,來看待每個人最重要的關係,也就是我們和自身靈魂的關係。

★內容簡介

你在聽嗎?你內在擁有豐沛的知識,如活泉般潤澤你的生命,只要你願意傾聽它源源不絕的訊息。
暢銷賽斯書《靈魂永生》和《個人實相的本質》的作者珍.羅伯茲(1929-1984),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形而上學老師之一,再度推出的傳世經典。聆聽賽斯傳承靈性世界源源不絕的智慧,珍以她過人的心靈能力和傑出的文筆為我們轉述。她透過本書把賽斯以及賽斯探討各項重要議題的資料提綱挈領地介紹給讀者,本書内容不但能讓讀者對自己的人格和處境都有更深的洞察力,對身心靈的整體健康也大有助益。

珍的這本經典之作,《靈界的訊息》,真的轉化了我的生命,讓我在個人增強能量的路途上加快腳步。本書天衣無縫地融合賽斯的語錄和珍的解釋,以一種特別清楚明瞭、易懂的方式,呈現内在實相和外在實相的本質,以及我們全都擁有的那種強大無比的療癒和創造力量。以一種喚醒人心又令人喜悦的觀點,來看待每個人最重要的關係,也就是我們和自身靈魂的關係。

                    ――瑞克.史塔克(Rick Stack)
     新覺察網絡公司(New Awareness Network inc.)總裁曁《三十天學會靈魂出體》作者

★推薦

本書提到了創世紀的三個兩難之局,從為何宇宙要開始這無止盡的神聖創造遊戲,到行動與本體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人格與自我的誕生,每每令我深思不已,尤其對於「完美中的不完美」及「統一中的分離」,總令我覺得,有一種極深的透視、極深的思念。
――許添盛醫師

賽斯資料完全改變了我對「實相本質」的概念,並加強了我的本體感。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感覺人是時間、疾病和衰敗的奴隸,被他自己無法控制的先天破壞傾向左右。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再被我童年時期由潛意識設定的模式控制。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

作者

珍.羅伯茲 Jane Roberts (1929~1984)
生於紐約撒拉托加溫泉市,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通靈人之一。珍除了是賽斯書的作者外,並著有十餘本小說、非小說以及詩等作品,風行全世界。從1963年開始,珍在每週兩次的出神狀態中,代替曾經歷多次「人身」、現已不具形體、居於多次元實相中的靈性導師--賽斯--口述其教導,並由她的丈夫逐字記錄,傳世為「賽斯資料」,這些資料目前均保存在耶魯大學圖書館。賽斯書探討的範圍涵蓋了心理學、超心理學、醫學、物理學等,都是最具原創性的觀念。

譯者

王季慶
成大建築系畢業,留學加拿大,並旅美十餘年。經歷半生的心靈追尋,遍覽各類心理、宗教、哲學、神祕學等書籍。於一九七六年首度接觸啟悟性的「賽斯資料」後,心弦震動,遂開始譯介賽斯書系列及新時代經典作品共十餘種,為國內新時代思潮發起人,並於各地組織新時代讀書會,成立中華新時代協會,致力將新時代的訊息介紹給國人。引介賽斯、伊曼紐及與神對話系列等書,著有《心內革命》、《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

目錄

關於賽斯文化
〈賽斯書〉策劃緣起 許添盛
〈推薦人的話〉開啟深邃的靈魂之旅 許添盛
〈譯序〉朝聞道,夕可死矣 王季慶
〈導讀〉直覺點亮了科學心智 雷蒙.范.歐弗
〈自序〉你們以前活過,將來還會再活 珍.羅伯茲


第一章 我們結識賽斯
第二章 約克海濱的影像--「片段體」人格
第三章 賽斯光臨降神會--一副「新」的手指
第四章 「賽斯之音」
第五章 心理學家的一封信使我心神不寧--賽斯的再度保證
第六章 賽斯會見一位心理學家
第七章 「出體」事件--我跳進一輛計程車而我的身體卻留在家裡
第八章 一年的考驗--賽斯「看透」信封並給羅一些藝術指導
第九章 一位心理學家與賽斯談存在--又一次「出體」
第十章 物質實相的本質
第十一章 轉世

愛的推廣辦法

序/導讀

【推薦人的話】

開啟深邃的靈魂之旅
◎許添盛

手上拿著舊版《靈界的訊息》,腦海想像著新版將如何呈現的畫面,同時心思卻飄到西元一九八七年,我初次看到賽斯書的心情及當時的自己――一個對自己的前途、愛情一片混亂的年輕人,在大學重考班中掙扎著想知道自己是誰,不斷的琢磨:「我真是女友宣稱轉世的耶穌,是拯救未來人類脫離苦難的救世主嗎?」

《靈界的訊息》是當年僅有中文賽斯書的第一本,也是我第一本的啟蒙賽斯書,內容介紹了由魯柏觀點詮釋的賽斯學說,包含賽斯的出場、一年的考驗,及大略賽斯思想的簡介。

因著我是個醫生,對第十三章「健康」自然深感興趣,尤其是疾病作為人格「團結原則」的理論,當舊的人生價值、生命重心逐漸失落崩解的過程,疾病作為暫時的替代物,令人格「有事可做,有事可忙」,以便重新建構未來生命重心及意義這樣的觀點,真是太有建設意義了。

舉恐慌症為例吧!罹患恐慌症的人大多是追求完美,責任心、企圖心強,脾氣急,自我要求高,是一個家庭的扛責任者、高成就者,但當這個人不想只為別人而活、向外衝刺名與利時,當他開始思考也許自己也有內心脆弱、害怕、無助的一面時,當他想由外在的追求轉為內心的追求及平靜、為自己而活時,恐慌症出現了,看起來好像恐慌症令這個人恐懼、焦慮,害怕開會、密閉空間,擔心頭暈、吸不到氣、心臟病突發死亡,但其實恐慌症是這個人的生命正在面臨轉型期,從在乎別人、外在的名利、得失心,漸漸想轉為追求內心平靜喜樂過程之副產物。如果任何疾病都是人格及生命轉型的副產物或一個暫時穩住人格的團結系統,那麼就有一個全新身心靈療癒的康莊大道,就是幫助人格看到內在的阻礙及衝突,找到那造成痛苦、綑綁住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進而創造出一顆自在的、海闊天空的心,並且找到未來生命的重心,一條利己利人、利益眾生的人生道路,成為一個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各位,這真是太棒了,原來不只是消極的治療疾病,疾病根本就是未來喜樂人生轉型前的短暫黑暗時刻。只要我們明白了轉型的關鍵及意義,就可以幫助無數的人們解脫病痛。

此外,本書提到了創世紀的三個兩難之局,從為何宇宙要開始這無止盡的神聖創造遊戲,到行動與本體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人格與自我的誕生,每每令我深思不已,尤其對於「完美中的不完美」及「統一中的分離」,總令我覺得,有一種極深的透視、極深的思念。看來我是與宇宙、大自然、萬物、造物主分離的個體──一個孤單的人類,可是,所有的分離只是假象,根本從來都在一起,未曾分離,何來孤獨!我既是一個不完美的人類,有著弱點、孤單及脆弱,卻也是宇宙完美計畫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試想,這樣的體會多令人心安、欣慰啊!

願這本書開啟所有人深邃的靈魂之旅。


【導讀】

直覺點亮了科學心智
◎雷蒙‧范‧歐弗
通靈術(mediumship)是個迷人而具煽動性的題目,因為它觸及了有關人的心智、意識的本質、甚至最終的命運這些基本問題。靈媒一般的定義是:一個假設易感受超常力量,能傳遞由它而得的知識,或做出非由其助不可能做的事的人。大多數人想像中的靈媒是個奇裝異服的女士,藏匿於黑暗的角落,等著從主顧那兒騙他們的血汗錢。雖然這種靈媒無疑仍然存在--我甚至還碰見過幾個--我們卻不能以偏蓋全。
十九世紀末葉時,通靈術流行起來,而靈魂學(spiritualism)發展成它的宗教。那時「降神會」常是在半暗中、精心設計的小房間內舉行的。這房間常常像個小劇院,其佈景是個小教堂或是具有一些其他的宗教寓意。問事者通常因某種家庭中新近發生的悲劇而情緒過度亢奮,又進一步的被聖歌或風琴音樂帶到歇斯底里狀況。總而言之,那是一齣製作成功的好戲。通靈者進入出神狀態(trance),經由她的幽靈「監使」(control)的幫助,傳遞來自在「靈界」的已死親人的消息。這些訊息多半是瑣碎的、甚至愚蠢的,但喪失親人的人感到安慰的回家了,因為他們所愛的人仍然在「某處」存在,並且過得很「快樂」。
有時,靈媒展示出某種似為超感官知覺的知識。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或對ESP(超感官知覺)的監控的、科學的調查,即因靈媒的這種面貌而興起。無疑的,通靈術和靈魂學曾經並且仍然格外的易涉及欺詐。在較微妙的知覺領域裡,客觀證據很難得到,而且幾乎不可能把它放在有效控制的情況之下。在大多數這類調查中,接受某一個事實往往並非由於證據,卻是由於信心。證據是很少的,信心卻永遠有很多。也許,著名的心靈研究者哈里‧普萊斯(Harry Price)說得最好:「靈魂學上焉者為宗教,下焉者為欺詐。」
但自從通靈術的出神狀態開始調查以來,我們漸漸明白它是一種複雜的經驗,是現在名為「意識改變狀態」(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這較廣現象的一部分。在其他種類的出神狀態,如昏迷、強直性昏厥(catalepsy)、暈厥和生機暫停中,疾病狀態常佔主要地位,這些全與無意識有關,而其他一些由某種藥物或疾病對身體化學的影響而引起的某種情況也一樣。這些情況比其他的意識改變,如正常睡眠、催眠或夢遊等都要來得強烈。
在許多種意識改變的情況裡,通靈術是最有價值的一類。因為就是在通靈術裡,最方便對人類心智(mind)的主觀領域加以研究。許多研究通靈術的人都曾寫說,事實上那是一種擴展知覺的方法。英國物理學家雷諾‧約翰生(Raynor Johnson)曾評論說,有許多種「意識自正常的清醒層面撤回的狀況--我們可統稱之為出神狀態,有些可由催眠……由藥物如mescaline,或由麻醉藥品達成;另一些可由某種瑜珈訓練達到……一個靈媒或敏感者可以自動的進入某種出神狀態,其時意識撤回到自身的一個過渡層面,而在同時能與外界維持一條『通訊線路』。因為這是一種「自」導的出神狀態,並且比較沒有病態情況,通靈術對這種經驗能有較大的控制,就如在催眠的例子裡一樣。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與其他幾位突出的靈媒,如愛琳‧加萊特(Eileen Garrett)及奧斯勃恩‧里奧納德夫人(Mrs. Osborne Leonard),共具一些獨特的特性。許多靈媒對他們自己的通靈資料有近乎宗教的輕信。的確,由於作靈媒的經驗,他們常生出宗教上的皈依。但有些靈媒雖然為他們所接觸的潛意識世界吸引,卻抗拒立即相信並依賴一個通靈人格(trance personality)的通訊的誘惑。例如Mrs. Garrett奉獻一生調查通靈的意識、她自己的無意識世界、及一般的超心理學現象Mrs. Leonard也獻身於深究她自己的通靈術問題,讓她自己作為許多試驗的對象。
偉大的靈媒就像偉大的音樂家或藝術家那麼稀有,他們的特性包括對出神狀態的易感性、和強加有力人格的奇特混合:好奇,同時又客觀,又很誠實的自我批判。當然,特別好的靈媒個性中的許多特徵不是能輕易描述的,但對我來說,珍‧羅伯茲很明顯的是個極好的靈媒。
大膽的以自己的主觀經驗來實驗--檢查靈感、想像力或創造力的來源--一向是特殊人物的特徵。Andre Breton,「超現實主義者之宣言」的作者,著迷於在藝術中結合真實與非真實這個概念,也許因為就像日本sumi畫家一樣,他對兩者之間的分界不大有把握。他做了一連串「自動書寫」(automatic writing)的實驗,以發現我們所謂的「真實」的奧秘面。Breton辯解道,其結果是內在人的較純粹的表達。這無意識世界和客觀或有意識知覺的組合,與珍‧羅伯茲所走的路線相似。對一個沒從事通靈術多久的年輕女性來說,她在走向開放的、自我批判的分析上已有長足的進境,而那種分析對真正了解她的通靈術和它更廣的含意是必要的。她已深深地把自己付托給那些基本上是哲學問題的實際應用。不過,這種驅力一部分必須歸功於賽斯(Seth),即由她的通靈術中發展出的通靈人格。
一個通靈人格通常稱為「監使」,因為假定它操縱著在出神狀態中的靈媒的肉身,它常具獨特的、個人化的特性。早先,大家自然相信靈媒的「監使」是個幽靈或離開了肉身的「存有」(entity),佔領了靈媒以為與活人交通的方法。但在F. S. Edsall的「心靈現象的世界」中,他指出通靈人物或「監使」的發展似乎有賴與靈媒的背景或環境有關的潛意識經驗。關於「監使」人格是什麼,以及它如何與人交通,這些問題是極其難解的,超心理學家和深層精神分析師數十年來都在研究它。(順便說賽斯-依我看是以誠實和常識--討論經驗靈媒而得到的資料在過程中被扭曲的難題。因為假定他們與超常力量有密切關切關連,大家乃期待靈媒有百分之百的精確性,自然事實並非如此。但這種態度十分流行,在公眾對Cayce或Dixon的態度中即可看出。)有些人相信人類具有超越感官的才能,並且十分可能影響及無意識,卻似對意識完全沒影響。Edsall寫道:「與靈媒的環境有關的經驗對於形成這些不凡的第二人格也許有關係。在某些傑出的靈媒的例子裡,他們的第二人格似乎那麼怪誕的無所不知。」
曾有許多心理學的學說被提出來解釋通靈人格的存在,譬如紐約分析家Ira Progoff「力型」(dynatype)的學說,在與Eileen Garrett作了廣泛的研究後,Progoff結論道「不同的監使人格的存在對維持Mrs. Garrett的心靈平衡是不可或缺的。」Dr. Progoff視通靈術的監使「非為幽靈式的存有,但為一戲劇化的象徵形式,用以使人生較重要的原則在人類經驗裡明確的表示出來。」與此相似的,蘇格拉底有他自己的「daimon」;Graves有他的白色詩神;諾亞在醉鄉裡把自己視為他祖先的轉世,先是亞當,然後是耶利米。於是這理論說,每個人現出他潛在的真我。通靈者如Mrs. Garrett曾猜想也許他們創造出他們的「他我」,只是以一種更可辨認的、更合理的形式出現--像這種daimons或「幽靈」監使。
然而,一位有名的、客觀的心靈研究者W.H. Salter另有看法:如果通靈人格年復一年的繼續通訊,「從不曾把精神的或情感的重點弄錯,說的話從不與他的個性不合,那就很難以潛意識影響或靈媒方面的戲劇化來做成一個合理可信的解釋了。」
最終的、明確的答案還有待來日,這種問題不該蓋過了在通靈術的其他方面同樣重要的問題。靈媒在出神狀態傳達的「內容」常常被忽略,無疑是因為大多數時候它們是有些愚蠢和不通的陳述。但同樣的在那些稀有的例子中--像Edgar Cayce在出神狀態下所說的--出現了我們必須考量的重要且具煽動性的概念。珍的「通靈」人格,賽斯,就值得這樣的重視。
最佳的通靈資料顯示良好的心理洞察力,由一個富同情心的堅強人格傳達過來。賽斯資料傳達了所有這些品質。不過,賽斯又加了一項大多數通靈資料中所沒有的成分:思想和表達方式的清晰。大多數的通靈資料--自古至今的靈媒監使都一樣--表現得不但句法混亂,思想也很紊亂。然而我相信賽斯有一種偉大的才能,能把複雜而常常很困難的主題介紹得簡單明瞭。對受過訓練的人、職業性的哲學家、學院派的超心理學家,他談的有時會像是很熟的事,(例如他認為人的心智在睡眠中離開身體,這是一種古典的說法,可一直追溯到原始時代。)但對那些剛認識夢鄉的迷人世界、ESP和其他無意識的種種現象的人,賽斯將是一位目光澄澈的教師。
這些追求者、詢問者一直就是賽斯說話的對象,他聲明他通訊的目的是供給「使人比較能認識自己、重估現實的從而改善它的方法。」在內在感官那一章,賽斯對於如何去擴展一個人的知覺,如何發現冥想的技術和ESP提供了清楚有用的勸告。同樣,賽斯和其他少數人如Edgar cayce的通靈傳訊的獨特性,在於大量的常識性忠告,以及對個人問題的悲憫關懷,大大的沖淡了哲學的玄學的思索。這些成分似乎是賽斯資料的主要特性之一,並且也是我個人覺得最吸引人的地方。
有趣的是,賽斯的人格和表現是如此的個人主義,經過一短時期的熟習後,一個人會有把它們當作是由一個受過訓練的現代知識分子而來的傾向,而不會當它是來自Isis女神的面紗之後,這資料同時又包涵了驚人的範圍廣大的概念,這些概念是令人感興趣又有獨創性的。我特別對賽斯處理「人格片段體的投射」的方式感興趣,這一點非常強烈的屬於條頓族的dopplegange和斯拉夫族的Vardoger的傳統內。(這是一個很廣被的現象,甚至如弗洛伊德也很短暫的在鏡中看過他的doppleganger。莫泊桑有一次看到他的「副本」走進房中,坐在他對面,口授曾特別困擾這位法國作家的一本書的那一部分。口授完了後,它就站起來消失了。我只希望賽斯更清楚的描述與這事的「學說」相對的「技巧」。)自然還有秘密傳統的「思想形」(thought-form)的投射,如Mrs. David-Neel在創造她的西藏「tulpa」時所描寫的。
的確,照賽斯所說「一個概念『就是』一個事件」,因此,邏輯上來說,任一概念--不論在哪種活動範圍,不論已實際的具體化了沒有--對我們的生活都有衝擊力。「概念當作實相」(reality),是西方文明中的另一個古老觀念,早已被柏拉圖正式化,而一直被許多哲學家保留下來。但賽斯不僅只以抽象的術語討論這觀念,並且把它發展為邏輯的結論。所有的概念、思想和心神貫注的區域共同創生了動力充沛的、持續地息息相關的宇宙,其中「概念」和任何實質事件一樣扮演重要而確定的角色。
賽斯對「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學說是一個理想的例子。依賽斯所說,此事源於「夢的宇宙」,在另一個實相中發生,而「以『概念』的形式顯現在歷史中」。賽斯不是說此事只是一個因人內在的共同需要而產生的夢,而是一個概念在另一時空領域中實現,而改變了我們的文明。自然,這是一個有趣的推想。但且花一分鐘想想我們多麼輕易地接受一句簡單的哲學格言:「一念能改變世界」。有許多例子:「人不能只靠麵包生存」,「愛鄰如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確試著把這些概念表之為實相,把它們由抽象世界中移到因果律的世俗世界。實際上,賽斯以他的建議扳轉了局勢,他建議實相可能在「另一個」方向也行得通:概念即實相,而一直對世俗世界有顯著的影響。問題在加寬我們感知的基礎和覺知,以使世俗意識能顯出在這概念世界上,因此我們能察覺到概念世界對我們的文明及個人生命的衝擊。賽斯說:「夢的宇宙擁有某一天會全盤改變物質世界的歷史的那些概念,但拒絕接受這種概念之可能性耽擱了它們的出現。」康德--他的哲學多著重於心智把真實性「強加於」「感官資料」上--也許會同意賽斯所說「感官創造了物質世界」,而非僅只是知覺到它。
同時在賽斯的評論中有些一瞥即過的資料是如此的具煽動性,值得獲致遠比它現在所得的多得多的注意。例如,賽斯言及,某些象徵性的人物存在著,他們採用了在無意識內某些可被指認的外貌以便更有效的與我們溝通,這個研究範圍缺乏結實的事實,但有豐富的推測和經驗報告。偉大的現士心理分析家卡爾‧容格(Carl Jung)特別指出,無意識中存在著他所謂的原型人物,常常透過象徵性的扮相,如神秘的、宗教性的或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來與我們的意識相溝通。(容格自己花了幾年與Philemon--一個在他自己無意識中的原型人物--通訊。)Master與Huston在廣泛的研究LSD的效果後,把因藥引起的意識擴展分為四類,在第三個或象徵的層面,他們報告前後一貫的歷史人物或傳奇人物的顯現,以及豐富的神秘象徵。
在哲學方面來說,賽斯資料是我所讀過的這類東西中最好的之一。賽斯思想的比較研究一定會非常有趣。他的資料是夠複雜的了,即使這本大書也包容不盡,自然,也不可能在這短短的緒論中予以摘要。在讀此書時,我腦海中產生了許多問題,許多仍未得解,但我不認為這是件壞事。如果我們在精神上、情感上和心靈上被刺激到去問問題,細察我們標準化了的態度,努力超越我們成見的限制而進入不斷開闊的思想領域,我們終究能有相當的成就。我相信,這是賽斯人格和他的訊息的最大價值所在。如他自己所指明的,他是個帶訊者,以及一個激勵思想者--這樣的教師是太少了。
沒人可能知道這探索將導向何處,但我們能確定一事:像賽斯資料這樣的通靈訊息的記錄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因為它供給了深入發掘人類主觀心智的極稀有的機會,這不是一個隨隨便便或暫時性的好處,因為這是對一條河流源頭的一瞥,而這河同時是既神秘、又刺激、對人類福祉又極為重要的。這兒是靈感之源,這兒直覺點亮了科學的心智,這兒詩人的夢綻放開來,就時間與精力來說,在這兒我們花上了我們生命的主要部分。

【譯序】

朝聞道,夕死可矣
◎王季慶

世人可以大別為兩類,其一是只關心現實人生的問題,對於所有「形而上」的問題,認為既不直接相關,也不可說不可解。另一類人類對「生命由何而來,又往何處去?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何在?」等等的問題耿耿於懷,沒找到答案前,無法獲得心靈的平靜。

不論是幸或不幸,我顯然屬於後者。於是我不斷地從人生的各面--藝術的、心理的、哲學的、宗教的--去找問題的答案。在美居留的那段時期,我看遍了有關神祕學方面的書,最後才看一本叫作《賽斯資料》(Seth Material)的書(即這本《靈界的訊息》。為什麼排在最末?因為我根本不懂書名的意思。看完《賽斯資料》的那天,我跟我先生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我現在明白那種感覺了!」

「賽斯」是女詩人珍‧羅伯茲於一九六三年在自發的「頓悟」下寫了一篇「物質實相是意念建構的」後不久,她在出神狀態接上線的一位「精神導師」,他透過珍的口授傳過來一些振聾發聵的觀念。其中的過程、細節及資料內容,都詳載於這本書及其後的賽斯書中。

那麼,賽斯是誰?是個鬼魂、幽靈,或玄學上所謂的響導、導師?也有人曾懷疑他是珍潛意識的一部分。按照賽斯的說法,我們每個「人」基本上都先是個不朽的精神體,也可說是「幽靈」,只不過目前我們像穿上太空衣一樣地穿上肉身,以便能存活在物質世界。目前的我們,可暫稱為一個「自己」,卻都是「全我」(wholeself)、存有(entity)或本體(identity)的一個小部分。他說:「……直到我全能……同時知覺他自己的各部分之前,似為分離的各部分看他們自己是單獨的、孤立的。在他們之間有溝通,但他們無法察覺它……這全我曾活過許多次,曾採用過許多個人格(自己),它是一種『以能量為體性(素質)的人格』,就像我也一樣……人格和本體不必依賴物質的形體。」

所以,賽斯應可謂是一個曾經歷過多次「人身」,但已脫離三界的一個「全我」,由於他對人類世界的了解與關懷,自願擔當起「教師」的任務。我認為,他所傳過來的多卷資料,就是自古以來「口述傳統」(Oral tradition)所傳的真理,也就是先於各種宗教、哲學,而為各宗教源頭的共同真理,只不過那最根源的真理在傳述、記載的過程,受了當時當地民情風俗、政治文化重重影響而越來越天真,並且漸失活力而成了僵化的教義、教條等等。他又說,每一代都會有像他一樣的教師用合乎當時人之理解程度的話來重新給予這知識。不過,由於「傳播工具」--靈媒本身的信念、信仰、偏見、恐懼等,極難傳過來沒被扭曲的資料。

在這一點上,凡是仔細讀過賽斯書的人都異口同聲承認其純粹及優異。資料內容之博大精深、言論之公允不倚,不能不令人讚歎!試想以珍身為詩人的背景,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固然豐富,但科學方面的知識實在不足,卻能將心理、意識、細胞、疾病、物理、原子、量子,甚至更深奧的多次元實相加以解釋、剖析,而其傳授之速度及前後的一致性,都證明這資料根本不可能是由她信口胡謅出來的。因此,「賽斯現象」本身就足以證明並不是侷限於肉身,只活在生死之間的生物。事實上,這一生只是我們多重次元的存在之冰山一角而已!

至今,各國的賽斯讀者對他的喜愛和推崇都是無與倫比的,那是一種不帶宗教或迷信色彩的「我找到了!」的狂喜。有人說賽斯書救了他的命,有人說是現代佛典,有人說是治身之圭臬、處世之龜鑑、亂世之聖經。讀者且親自嘗味吧!

【自序】

你們以前活過,將來還會再活
◎珍‧羅伯茲

時間是一九六八年二月廿九日,我正在講一週兩次的E S P課。大的凸窗開著,放進暖得不尋常的晚間空間。在我們當作課室的客廳裡,燈正常的亮著。突然我覺得我們有了位訪客,我很容易的便進入出神狀況,沒有先兆,一向如此。

這個班由大學女生組成,他們曾讀過我的第一本書(譯註:實習神明手冊(How To Develop Your Esp Power)),知道賽斯其人,也上過我幾次課,但卻從未目擊一次賽斯課。我的雙眼閉了起來,過了一會兒當它們睜開時,雙瞳幽深了許多。我開始替賽斯說話。他以一種快速而具特徵性的手勢把我的眼鏡扔到地上,但現在我卻以銳利而焦點清楚的眼光,細細審視每一個學生。我說話的嗓音深沉而相當大聲,比較像男性而女性的嗓音。

我們有了一次即興的賽斯課(Seth session),把賽斯介紹給學生們,我現在為了同一目的,介紹賽斯給那些沒聽到過賽斯的讀者,我從其中摘錄如下:

「按照你們所受到的教導,你們是由物質所組成而無法逃避它,事情並不是這樣的。物質將會分解,但你們卻不會。雖然你們找不到我,要知道我是在這兒的。你們自己的父母彷彿由你們眼前失蹤而永遠消失為烏有,我可以向你們保證他們將繼續生存,我可以向你們保證死亡是另一個開始,而當你們死了,你們並不噤口。因為,難道現在你們聽到的這聲音是沉默嗎?難道你們在這屋中感覺到的存在是死亡嗎?

「我在此是要告訴你們,你們的喜悅並不依賴青春,因為我一點也不年輕。我來此是要告訴你們,你們的喜悅並不依賴你們的肉身,因為在你們來說我沒有肉身。我擁有我一向所有的:我的本體,它從來不會減少,它成長而且發展。

「你就是你,你還會是更多。不要害怕變,因為你本身就是變,當你們坐在我面前時你們就在變,所有的行動都是變,否則就會有一個不動的宇宙了,那時的確死亡就會是結束。我是什麼也就是你們是什麼:個人化了的意識。

「隨季節而變,因為你們比季節更廣大,你們形成季節,它們是你們內在心靈氣候的反映。今晚我來此只有一個目的:使你們能感受到我的生命力,而感受到它時,就知道我是從一個超越了你們所熟習的次元中向你們說話。墳墓並不是結束,因為像我這麼喧嚷的人從不會以死亡的唇來說話。

「我在這個房間裡,雖然你們無法認出我在任何一件物體內。你們就和我一樣的不具形體。你們有一個工具可用,一個你們可稱為是你們自己所有的身體,如此而已。我得到魯柏(Ruburt,賽斯給我的名字。此外,賽斯總把我說成男人)的許可借用他的身體,但我之為我並不依賴原子分子,你們之為你們也不依賴物質。你們以前曾活過,將來還會再活。當你們結束了具體的生存,你們仍將活著。

「我到這兒來,就好似我透過一個在時空中的洞出現。在時空中你們有可資旅行的道路。在夢中你們曾到過我在的地方。我要你們感覺你們自己的生命力,感覺它旅行過宇宙,乃知它不依賴你們的肉體形象。事實是你們把自己的能量投射出去以形成物質世界。因此,要改變你們的物質世界,先得改變你們自己。你們必須改變你們投射的東西。
「你過去永遠存在,而你將來也永遠存在,此乃存在和喜悅的意義。所謂的神就在你之內,因為你是所有存在的一部分。」

賽斯經我發言超過兩小時之久。他說得這麼快,以致學生做筆記都有困難。他的快樂和活力顯而易見。他的個性並不是我的。賽斯一本正經的、諷刺性的幽默由我眼中閃耀出來,我臉部的肌肉重新安排它們自己成為不同的模樣。我正常的女性手勢被他的取代,賽斯在享受他的扮相:一個老年男人,精明、有生氣,頗有人情味。當他講到存在的喜悅,即使他深沉的嗓音隆隆,也透露出他的喜悅之情。後來學生之一的卡洛告訴我,雖然她明知字句是由我口中出來,她仍感到它們是由四面八方而來,由牆壁本身而來。

在有一次休息時,卡洛念她作的筆錄。突然,沒經過過渡,我又是賽斯了。我傾身向前,開著玩笑:

「如果你想作我的速記員,你一定得做得更好一點。你寫得潦草不堪。」

然後開始了一段往復問答,當卡洛念她的筆記時,賽斯予以訂正,增加幾點以澄清某句,同時與她彼此嘲弄著,學生們問問題,賽斯回答。

這是一堂非常簡單的課。賽斯第一次對學生們說話,然而他觸及了在賽斯資料中常出現的幾個論題:人格是多次元的;個人基本上不受時空的限制;命運在我們自己手裡;此生所沒面對的問題來生得面對;我們不能為我們的不幸埋怨神

試閱

【第一章 我們結識賽斯 節錄】

引發賽斯課的情況如今仍然使我驚奇。我當時並非在打混,或是尋找人生目的什麼的。我的第一本小說正出了普及本,我所有的精力都導向於成為一個好的小說家和詩人。我認為「非小說」屬於新聞從業人員而非創作者的範疇。我以為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已有計劃,我的方向已定。然而,我卻正在這兒寫我的第三本非小說哩。

不過,一九六三年對我們而言是很糟的一年。罹患了嚴重背疾,下班後幾乎很少再有足夠的精神去畫畫。我呢則還沒能決定下一本書的主題。我們的老狗米夏死了。也許這些情況使得我比平時更深刻地感覺到我們人類的脆弱,但無疑有許多人曾經歷壞年頭而並沒導至心靈現象(psy-chic phenomenon)的出現。也許在不知不覺中我面臨了一個危機,因而內在的需要喚醒了我的心靈能力。

的確,這類事情我想都沒想過。就我所知,我這輩子從未有過一次心靈經驗,我也不認識任何有此種經驗的人。我過去的背景從未為一九六三年九月三日那天發生的可驚事件舖路。然而我敢確信就是這件事導至三日後的賽斯課及我和賽斯的初識。
那是個可愛的秋日黃昏。晚餐後,我跟平時一樣地坐在客廳裡我的舊桌子旁寫詩。羅在隔三個房間的後邊畫室裡作畫。我拿出紙筆、香煙和這天的第九或第十杯咖啡,開始定下心來做事。我們的貓,威立,正在舊地毯上打著呼嚕。

接著所發生的事就像一次沒有服迷藥的神遊(trip),即使曾有個人暗暗地塞給我一劑LSD,我也不會有比這更奇怪的經驗。上一分鐘還很正常,下一分鐘新而急進的念頭像場不得了的雪崩湧進我的腦海,好像我的腦殼是某種收報臺,轉開到一個無法忍受的強度。不只是念頭由這通道進入,而且還有強化了的、悸動的感受。隨你愛怎麼說,我的頻率調準了,或我的開關被打開了,接上了一個難以置信的能源,我甚至沒有時間大聲叫羅。

就好似物理世界真的是其薄如紙,遮掩著無數次元的實相,而我被猛力擲穿過這層紙,紙發出巨大的撕裂聲。我的身體坐在桌旁,我的手狂速地潦草寫下閃過我腦際的字句和念頭。然而,同時我卻彷彿身在別處,穿過物體在旅行,我垂直墜穿一片葉子,一個完整的宇宙展現眼前,而後又出乎其外,被吸入新的眼界。

我覺得好像知識被注入我身體的細胞內,使我不能忘記它--一種深入肺腑的知,一種生物性般的靈性。它並非知性知識而是感覺而後知道,同時我記起本已忘了的昨晚作的一個夢,在其中我曾有類似的經歷,我悟到兩者是相關聯的。

當我恢復知覺,我發現自己正在亂塗著顯然是那一堆怪筆記的標題:物質宇宙即意念建構。後來「賽斯資料」會發揮這些觀念,但當時我並不知道。在一節早期的課中賽斯曾說這一次是他首次想法跟我連絡。我只知道如果那天晚上我就開始替賽斯說起話來,我會嚇得半死。

事實上,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然而即使如此,我仍感覺到我的生命頓然改觀。「天啟」這個字眼出現在我腦海中,我試圖摒除它,但那個字卻是合適的。我只是害怕這個字眼所暗示的神秘性。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對靈感是熟習的,但這與普通的靈感有天淵之別!

我所「收到的」概念也是同樣的驚人,它們把我對實相的概念全部推翻。那天早晨以及到那天為止的每個早晨,我都確信一事:你能信賴物質實相。有時你可能不喜歡它,但你卻能信賴它。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改變你對實相的觀念,但這卻改變不了實相。現在我再也不覺得是那樣的了。
在那個經驗當中,我明白是我們形成了物質實體,而非其反面。在無限次元的實相中我們的感官只讓我們覺察到三次元的實相。只有不去問那些超越感官有限知識的問題,我們才能信靠我們的感官。

但還有更多,舉例來說,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每樣東西都有它自己的意識,現在我突然感覺到在以前我認為是無生物裡的奇妙活力。一個釘子釘在窗檻上,而我在極短的一瞬間曾體驗到組成它的原子和分子的意識。

相反於我從前所有的概念和常識,我知道時間不是一連串的「片刻」,一個接著一個像晾衣夾緊夾在一根繩子上,而是所有的經驗都在某種永恆的現在共存著。所有這些全都是飛快地潦草寫下,我還保存著那手稿。時至今日它還使我充滿了那種發現和啟示的感覺。

這兒是一些摘錄:
「我們是個人化了的一份能量,具體化於肉體存在之內,來學習由能量形成意念,進而使其實體化(這就是意念的構建)。我們將意念投射成物體,使得我們能與它打交道。但這物體即經過具體化了的思想。這意念的實體呈現,使我們得以分別『思想』與在思想的『我』。意念建構以具體的方式顯示給這個『我』看它自己的產品,而教這個『我』了解到它是什麼。換句話說,我們由考察自己的創造物中學習,經由把概念變成物質實相我們學到意念的力量和影響。由運用創造性的精力,我們學習負責……

「存有(entity)即基本的自己,是永生的、無形的(non-physical),它與其他的存有在一個能量的層面上彼此交通,並且它有一個幾乎無盡的能量供應供其支配,個人只是那全我(whole self)中我們設法用肉體來表達的那個部分……

「眼睛將內在心像(概念)投射並聚焦於具體世界上,就好像一個電影機將影像傳真到銀幕上。嘴創造了字眼,耳創造了聲音,是因為,我們早已認定影像和聲音本已存在,然後才由感官來詮釋它們。事實上,感官是創造的途徑,意念乃經它而投射成為實質的表現。

「基本的概念就是:感官的發展並非讓我們知覺一個已存在的實質世界,而是去創造它……」
這些概念只是將要發生的種種之試金石。這手稿結果包括了約一百頁,包含了對舊術語的新定義,例如:「潛意識是意念在個人意識裡浮現的門戶,它連結了存有與個人……肉身是存有根據物質的屬性來構建出它意念中的自己……本能是為保命所需最起碼的意念建構的能力……現在是任何意念顯露成為物質的明顯的一刻。」

我想這次經驗與手稿是隱於每種創造行為後的那「創造性的潛意識過程」的一個延伸:正常的創造力突然「被打開了」,或被提昇到一個幾乎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在那一夜所產生的能量足以改變我和我丈夫一生的方向。因此之故,我相信這種經驗在心理上來說是極端重要的。我確信這事顯露出我沒想到自己擁有的「心靈」能力,而促使了「賽斯資料」的產生。

顯然水到渠成,我已達到一種心靈能力準備好可以現身的境地。因為我早期的寫作訓練,這能力乃由文字而非幻象顯出,並且是在一種不會太驚嚇我的方式下出現。

我也相信心靈能力本身是創造力的一脈或一個延伸,天生為我們所固有,因此是正常而非不正常的。不過,以後你將看出,我認為這種能力屬於我們人格中所較不為人熟知的那個部分的屬性。因而我想,正常的創造力經過提昇,便使我們轉到了實相的其他次元。

在這插曲之後,甚至我平常的主觀經驗也開始改變,不久我開始能記起我的夢--突然地,沒什麼理由地。那就像發現了第二個生命。尚不止此,在接下去的兩個月中,我有兩次生動的預知性的夢,那是我所知的頭一遭。

別的不說,至少我們的好奇心被引起來了。在一個報攤上我們注意到一本談ESP的書,「千里眼式的夢」這些字眼由封面上跳到我們眼前,我們買下了它。在此時我也正在找尋一個新書點子,而羅作了一個建議,導致我們離以前一貫的生活方式越來越遠了。

當我們坐著聊天時,剛買來的普及本正放在我們之間的咖啡桌上。我說:「我已有三個小說大綱,卻沒一個是我喜歡的。」

羅拿起那本書,玩笑似地說:「你何不寫本『你自己做』的談超感官能力(ESP))的書?」
「你瘋了,我對ESP一竅不通,那就是我為什麼不寫的理由。此外,那是屬於非小說類的,我這輩子除了小說和詩沒寫過別的東西。」

羅說:「我知道,但當你有過那兩個特別的夢之後,你必然對夢有興趣。而且,你對上個月的那個經驗又何以名之?此外,我們所見的書只談到有名的靈媒,但一般的人又如何?倘若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呢?」我瞪著他,他變得十分嚴肅起來。「你不能設計出一系列的實驗來試試看嗎?以你自己為天竺鼠。」

那樣說的話,羅的念頭有理,我可以對現在引起我興趣的一個題目進行調查,並同時寫一本書。
次日我即著手進行,在一週內我已發展了一組實驗,以發現一個普通人到底能否發展ESP為宗旨,我把此書作了一個大綱寄給了我的出版商,但並沒抱多大希望。
頗令我驚奇的是他很快地回了信,而且十分熱心,他所要的是三、四章樣品。羅和我很高興,但也頗為吃驚,我們一邊瀏覽我為此書所定的章名:「一個自己做的降神會」「心電感應,事實或虛構?」「如何使用靈應盤」。

羅笑著說:「那麼,就去做吧。」

「你和你的建議!」我反擊道。到現在我真的有些遲疑了。我們從未去找過靈媒,我們一輩子也沒有過心電感應的經驗,從來也沒見過一個靈應盤。反過來說,我想我又有什麼好損失的?(直到很久以後,我才記起原也是羅的另一個建議使我開始寫小說的。)

於是我們開始了,決定先來弄靈應盤,為的是它似乎是我們好些種實驗中最不複雜的一種。我們的房東太太在閣樓上找到了一個盤,借給了我們。事實上頭幾次我們試著弄靈應盤時,我倆都有些窘,我的態度是,「也好,讓我們先把這一項解決,以便去做我們感興趣的事,像心電感應和千里眼。」無怪乎我們頭兩次的嘗試都失敗了。

我們試第三次時,在我們指端下的那小小指針終於動了,它拼出一些假設是來自某法蘭克‧韋德(非真名)的信息,他曾在艾爾默拉(Elmira)住過,於一九四○年代去世了。

此地是一些例子,羅問問題,指針拼出答案。

「你能告訴我們你哪年去世的嗎?」

一九四二

「你認識我們嗎?」

不認識

「你已婚嗎?」

已婚

「你的太太現在活著或死了?」

已死

「她叫什麼名字?」

烏蘇拉

「她姓什麼?」

阿特里

「你的國籍是什麼?」

英國

「她的國籍是什麼?」

義大利

「你生於哪年?」

一八八五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9818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10.5*16.5*1.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