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為什麼?跟大小朋友談哲學
小時候的笨問題,變成長大後的看世界的哲理?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活動期間購買童書類別滿額199元,即贈《傲嬌公主的奇幻冒險》早優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內容簡介
★充滿好奇的小孩,愛好探究的大人,都能看懂的生活思辨練習★
★兒童哲學教授林偉信全新作品★
★幫自己建立「提問-思考-找答案」的熱情與能力★
小時候的笨問題,變成長大後的看世界的哲理?
▲筆一定要叫做「筆」?
▲所有事都可以表決嗎?
▲爸媽的「晚」和孩子的「晚」,很不同?!
▲大家都買,就是最好的?
▲男生為什麼不能坐著尿尿?
本書以小學堂的輕鬆問答探討方式,帶領所有初學者進入哲學的宇宙。書中以提問、思考、找答案,以及最後思考實例,建構讀者引發提問的動機,進而挖掘思辨的本質,最後以邏輯脈絡尋找心中的答案。以此展開生活中的無限大腦運動,讓自己在關注所有人事物,都能享受探索真理的美妙過程。
本書特色
◆兒童哲學教授林偉信,集結幼教系教學與實務經驗之哲思講義。
◆貼近大小朋友腦袋瓜的距離,將深沉哲學理論化為易懂的生活道理。
◆哲學簡單又有趣,只要學會:提問、思考、找答案。
聯合推薦
李維倫|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呂健吉|臺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
柯倩華|臺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
潘小慧|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鄧育仁|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引人入勝的敘述風格,貼近生活的書寫方式,讓大小朋友在閱讀中體驗哲學思考的樂趣。並在回到初心「那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會這樣」的提問、思考和找答案中,為自己挖掘哲學的力量,也為彼此打開反思性的對話空間。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鄧育仁
目錄
前言
第一部份 提問
一、筆一定要叫做「筆」,不能用別的名字嗎?
二、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表決來決定嗎?
三、哲學就是問問題!
四、你有多久沒提問了?
五、誰是桑德爾?-怎麼樣的作為才合乎正義?
六、誰是朱光潛?-為什麼彩虹和晚霞會讓我們覺得美?
七、為什麼兒童會受苦?-對上帝存在的提問
八、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問?
第二部份 思考
一、什麼叫做「思考」?
二、「好的思考」有什麼特徵?
三、若天下雨,則地濕了?-推論之ㄧ
四、說話「不合邏輯」﹗-推論之二
五、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歸納
六、每次都這樣﹗-歸納中的「例外」
七、爸媽的「晚」和孩子的「晚」,很不同﹗-字詞意義的多元歧義
八、你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字詞意義的界定
九、關在籠子裡的熊,才叫做熊?-思考謬誤
十、我說的「隨便」不是這樣的「隨便」-語意不清的謬誤
十一、大家都買它,所以它是最好的-不相干的謬誤之ㄧ
十二、你不這樣做,我就不請你吃東西﹗-不相干的謬誤之二
十三、你說的根本就不是我﹗-不相干的謬誤之三
第三部份 找答案
一、哲學追求的是能讓自己心安的答案
二、Data和泰利斯-哲學是一種理性的思考
三、為什麼長大後,不怕黑?-理性思考就是在追求「合理」
四、不同看法,如何判斷,何者正確?
五、蘇格拉底在雅典街頭做什麼?
六、什麼是「真知識」?
七、柏拉圖的兩個世界
八、哪些東西看起來像是真的,但卻是假的?
九、你看到的就是真實世界
十、哲學信念在生活中的威力
十一、哲學對「答案」的基本理解
十二、答案之後的問題,才尖銳!
第四部份 思考實例
一、認真對待自己的權利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男生為什麼不能坐著尿尿?
四、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五、男朋友一定要「高富帥」?
六、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
七、努力做一個哲學人!
結語
對「哲學」做一個簡單的總結性說明
試閱
一、筆一定要叫做「筆」,不能用別的名字嗎?
美國童書作家安德魯·克萊門斯(Andrew Clements)寫了一本著名的少年小說:《我們叫它粉靈豆》(遠流出版社),書中的主角尼克,對他的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筆一定要叫做「pen」,不能用別的名字嗎?
面對尼克的提問,他的老師對他說,你當然可以幫「筆」取一個新名字,但要不要用它,那就要大家同意才行啊!這本書就是在敘述尼克為「筆」取了一個新名字「粉靈豆frindle」,並且教會大家接受,也習慣使用新名字的過程。
你有沒有像尼克一樣,想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那個東西要叫這樣的名字,而不用別的名字,或者,我能不能為某樣東西重新取一個新名字?
你若是沒有這樣想過,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一直都很習慣,總覺得每一樣東西本來就應該都有它的名字,「鍋子」就是鍋子、「書包」就是書包,這些名字和這些東西原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一對一對應,怎麼可能一個東西還需要什麼新的名字或稱呼呢?
但是當我們認真觀察生活週遭,就會發現,一個東西的「名字」常常只是某一個地區人們的使用習慣而已,別的地區的人們可能會用別的稱呼叫它,像是我們稱呼的「馬鈴薯」,在中國大陸卻叫做「土豆」;我們說的「旅館」,他們卻叫做「酒店」。
而且我們也會發現,一個東西常常不會只有一個名字,像我自己,身份證上的名字叫做「王大明」;在家裡,爸爸媽媽暱稱我「小乖」;在學校,同學們都喊我「小胖」。「王大明」、「小乖」、「小胖」三個名字說的都是我,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叫我的習慣,因此有人叫我「王大明」、有人叫我「小乖」、有人叫我「小胖」。而且只要他們用習慣了,我也聽習慣了,當這些名字被說出來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叫的人是我。
也因此,從這樣的生活經驗,我們會發現,真是如同尼克的老師說的,名字沒有一定要怎麼樣稱呼。所以,我們當然也可以幫任何的人、事、物,重新取新的名字,但是這名字到底可行不可行,那就要看大家接不接受,用不用它了。
從這樣的道理來看,我們會瞭解,一個東西的「名字」是大家習慣使用而形成的。而且,從這樣的道理再延伸來想一想,我們也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規矩或習慣,也都是因為長久以來大家都樂意接受,並且願意使用,它們就成為我們共同遵循的規矩與習慣了,沒有什麼絕對、必須,或是一定非得怎麼樣。它們基本上都是可以再做調整或改變的,就看大家願不願意接受調整或重新改變它。
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是因為習慣或共同約定,而去遵行的呢?
你還可以想一想這些問題
一、所有的東西都會有名字嗎?它們為什麼會有這個名字?
我們為什麼會稱呼載運太空船升空的載具,叫做「火箭」;在鐵軌上載客行駛的車子,叫做「火車」。或者,為什麼岳飛的爸媽要幫他取名叫做「岳飛」?
二、有沒有什麼東西是沒有名字的?當一個東西沒有名字的時候,我們要怎麼稱呼它?
當你領養一隻浪貓或浪狗的時候,你會怎麼幫牠取名字?或者,問問爸媽,你剛出生的時候,他們為什麼會幫你取這個名字?你覺得我們通常會依哪些條件或特徵,來給「東西」命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