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暫停,再思考:讓你真正懂用的心智模型日常演練手冊,優化決策與學習能力,人生處處得心應手
Pause to Think: Using Mental Models to Learn and Decide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再好的思考技巧,不會用就等於沒用。
精選最重要、應用最廣的心智模型概念,
提供各種生活情境反覆練習,
讓你不僅懂用,更能活用,
掌握行動前「刻意暫停」的關鍵,
靈活應用在決策、學習、理解、投資和提升快樂上,
正確高效解決各種人生問題,不用再說「早知道」。
大腦是個威力強大、高度複雜、卻時而會故障的設備,
容易受到認知偏誤的影響,過度簡化情境,做出次等甚至錯誤的決定。
心智模型是我們理解世界、預測結果和制定決策的思考框架。
在快速變化且日益複雜的世界,
透過在行動前刻意暫停並善用心智模式來深思熟慮,
是精準判斷情勢和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
你可以更清晰地思考、更有效地處理複雜訊息,
避免誤判資訊,在日常、工作與人生重要抉擇中,做出更好的決策。
用「人生四格」學會解決各種「人生問題」,
以「生活現場」熟練最強思維。
本書從心理、哲學、科學、經濟、投資、統計等多個領域,
精選32個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心智模型概念,
以趣味人生四格說明每個模型的概念、重要性,
提供具體建議與練習,在反覆練習中了解和熟悉這些思考技巧,
並帶你進入生活現場演練如何將這些技巧活用在決策、學習、理解、投資與提升情感生活上,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應對自如。
精選最重要、應用最廣的心智模型概念,
提供各種生活情境反覆練習,
讓你不僅懂用,更能活用,
掌握行動前「刻意暫停」的關鍵,
靈活應用在決策、學習、理解、投資和提升快樂上,
正確高效解決各種人生問題,不用再說「早知道」。
大腦是個威力強大、高度複雜、卻時而會故障的設備,
容易受到認知偏誤的影響,過度簡化情境,做出次等甚至錯誤的決定。
心智模型是我們理解世界、預測結果和制定決策的思考框架。
在快速變化且日益複雜的世界,
透過在行動前刻意暫停並善用心智模式來深思熟慮,
是精準判斷情勢和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
你可以更清晰地思考、更有效地處理複雜訊息,
避免誤判資訊,在日常、工作與人生重要抉擇中,做出更好的決策。
用「人生四格」學會解決各種「人生問題」,
以「生活現場」熟練最強思維。
本書從心理、哲學、科學、經濟、投資、統計等多個領域,
精選32個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心智模型概念,
以趣味人生四格說明每個模型的概念、重要性,
提供具體建議與練習,在反覆練習中了解和熟悉這些思考技巧,
並帶你進入生活現場演練如何將這些技巧活用在決策、學習、理解、投資與提升情感生活上,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應對自如。
目錄
前言
PART1 重要概念
第一章:認知偏誤
第二章:人文
第三章:投資和科學
第四章:經濟和商業
第五章:機率和統計
插曲
PART2 重要架構
第六章:決策
第七章:學習
第八章:理解
第九章:投資
第十章:快樂
珍重再見
練習解答
相關資源及推薦閱讀書單
致謝
PART1 重要概念
第一章:認知偏誤
第二章:人文
第三章:投資和科學
第四章:經濟和商業
第五章:機率和統計
插曲
PART2 重要架構
第六章:決策
第七章:學習
第八章:理解
第九章:投資
第十章:快樂
珍重再見
練習解答
相關資源及推薦閱讀書單
致謝
序/導讀
數十年來,我都頗為享受閱讀心智模型相關書籍,我的書架上也塞滿了這些書,書頁中充滿各式各樣的心理學實驗,揭露了認知偏誤帶來的各種令人吃驚的結果,既有趣又富娛樂性。同時,也存在著一個小小的產業,目的便是要為動機滿滿的學習者提供各類心智模型資源:訂閱制網站、影音資源,當然還有更多的書籍。其中許多都承諾能提高你的智商,也會一併讓你賺大錢跟事業有成。有些每天透過電子郵件提供一點知識,也有些會提供廣泛詳盡的研究,包山包海含納各種模型。我幾乎嘗試過所有這類資源,卻仍然不滿足。
本書則是另闢蹊徑,可以說是某種中庸之道吧。我百分之百尊重針對心智模型的嚴謹學術研究,以及透過深入鑽研這類研究,所帶來對於人類行為迷人的洞見,但我同時也了解大家都很忙,而某件你不會去運用的東西,就是沒用。因此,本書的架構便是要盡可能以「簡短」又「難忘」的方式,一次介紹大量「有用」的知識。所以,本書只會討論32個相關概念,我認為這些概念,是最為重要,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而詳盡的證據和實證的研究,則放在註解及推薦閱讀的篇目中。請相信我說的,但願意的話,你也可以自己去驗證。另外,最重要的還有,我也把這些概念劃分為更廣泛,也更可行的分類:決策、學習、理解、投資、快樂。這本書連一絲多餘的脂肪也沒有,百分之百都是由健壯的肌肉組成,目的便是要協助你改善你的知識和情感生活,而我也誠摯希望你投資在閱讀這本書,吸收其中內容上的時間,會在你求學及職業生涯的最佳CP值投資榜上名列前茅。
話雖如此,本書就像人生中的許多事情一樣,可以視為是個終點,也是個起點。對那些追求高效入門,能讓你快速了解各式各樣可以替你生活帶來正面影響主題的讀者來說,這就是你的天選之書;對那些希望以此為起點,認識各種心智模型,並進一步深入學習與廣泛探索的讀者而言,這本書也相當適合你。至於那些根本就不知道心智模型到底是什麼,或者不明白它們何重要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同樣適合你,成為你理解這些概念的契機!
如果說讀完本書,你應該要學到什麼無遠弗屆、一體適用的原則的話,那就是:花點時間,在思考前先刻意暫停一下,是非常值得的。在進行重要決策之前刻意暫停,以便使用邏輯嚴謹的架構來協助決策;在學習新事物之前,先刻意暫停,以便搞清楚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在妄下定論之前,先刻意暫停,直到你了解所有影響判斷的認知偏誤。你覺得心情不好時,也先刻意暫停,以便了解這些感受的根源,以及如何積極正面去反制跟解決。你不需要暫停非常久,但是養成在糾結的人生旋風中稍稍退一小步的習慣,將會帶來重大的回報。
我就先以定義這類詞彙開始吧,因為「心智模型」一詞多多少少有些模糊,而且也可以在各種不同的脈絡中使用,所有模型都是對現實的簡化,用來協助進行合理的判斷,所以將這類想法進一步劃分成概念和架構,可說相當有用。「重要概念」一詞,指的會是那些足夠重要,可以在多個學科領域上廣泛應用的概念,而我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中,將會討論32個這樣的概念。「重要架構」一詞,則是指將這類概念和其他想法結合,形成可操作的系統,可以協助改善你在不同領域思考的效能及效率。
你應該會覺得本書的編排方式清楚又簡潔,但本書篇幅雖小,並不代表內容簡單易懂──事實恰恰相反。內容其實頗為複雜,而且有時候還會是頗為反直覺的概念,你可能需要反覆思考個好幾次,才能真正理解。不過,還是希望你能享受這趟旅程,以及最終的收穫!
現在,暫停一下,深呼吸,然後我們就開始囉!
本書則是另闢蹊徑,可以說是某種中庸之道吧。我百分之百尊重針對心智模型的嚴謹學術研究,以及透過深入鑽研這類研究,所帶來對於人類行為迷人的洞見,但我同時也了解大家都很忙,而某件你不會去運用的東西,就是沒用。因此,本書的架構便是要盡可能以「簡短」又「難忘」的方式,一次介紹大量「有用」的知識。所以,本書只會討論32個相關概念,我認為這些概念,是最為重要,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而詳盡的證據和實證的研究,則放在註解及推薦閱讀的篇目中。請相信我說的,但願意的話,你也可以自己去驗證。另外,最重要的還有,我也把這些概念劃分為更廣泛,也更可行的分類:決策、學習、理解、投資、快樂。這本書連一絲多餘的脂肪也沒有,百分之百都是由健壯的肌肉組成,目的便是要協助你改善你的知識和情感生活,而我也誠摯希望你投資在閱讀這本書,吸收其中內容上的時間,會在你求學及職業生涯的最佳CP值投資榜上名列前茅。
話雖如此,本書就像人生中的許多事情一樣,可以視為是個終點,也是個起點。對那些追求高效入門,能讓你快速了解各式各樣可以替你生活帶來正面影響主題的讀者來說,這就是你的天選之書;對那些希望以此為起點,認識各種心智模型,並進一步深入學習與廣泛探索的讀者而言,這本書也相當適合你。至於那些根本就不知道心智模型到底是什麼,或者不明白它們何重要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同樣適合你,成為你理解這些概念的契機!
如果說讀完本書,你應該要學到什麼無遠弗屆、一體適用的原則的話,那就是:花點時間,在思考前先刻意暫停一下,是非常值得的。在進行重要決策之前刻意暫停,以便使用邏輯嚴謹的架構來協助決策;在學習新事物之前,先刻意暫停,以便搞清楚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在妄下定論之前,先刻意暫停,直到你了解所有影響判斷的認知偏誤。你覺得心情不好時,也先刻意暫停,以便了解這些感受的根源,以及如何積極正面去反制跟解決。你不需要暫停非常久,但是養成在糾結的人生旋風中稍稍退一小步的習慣,將會帶來重大的回報。
我就先以定義這類詞彙開始吧,因為「心智模型」一詞多多少少有些模糊,而且也可以在各種不同的脈絡中使用,所有模型都是對現實的簡化,用來協助進行合理的判斷,所以將這類想法進一步劃分成概念和架構,可說相當有用。「重要概念」一詞,指的會是那些足夠重要,可以在多個學科領域上廣泛應用的概念,而我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中,將會討論32個這樣的概念。「重要架構」一詞,則是指將這類概念和其他想法結合,形成可操作的系統,可以協助改善你在不同領域思考的效能及效率。
你應該會覺得本書的編排方式清楚又簡潔,但本書篇幅雖小,並不代表內容簡單易懂──事實恰恰相反。內容其實頗為複雜,而且有時候還會是頗為反直覺的概念,你可能需要反覆思考個好幾次,才能真正理解。不過,還是希望你能享受這趟旅程,以及最終的收穫!
現在,暫停一下,深呼吸,然後我們就開始囉!
試閱
(摘錄)
反轉
學科:邏輯學
概述:有時候,透過逆向思考或是「反轉」問題,會比較好解決。
為何重要:常常,成功之道其實在於避開失敗,並且不要讓過程變得過度複雜。
學科內範例:假如「所有鏡子都亮晶晶的」這句陳述為真,那麼反轉過來的陳述「如果不亮晶晶,那就不是鏡子」,也會為真。
學科外範例:一間試圖提升員工工作滿意度的公司,也會考量所有導致對工作不滿意的因素,包括低薪、缺乏目標、缺乏責任、缺乏升遷機會等,然後試著降低這些因素的影響。
討論:從原因開始,並以結果結束,看似是個頗為自然的順序,但是問題解決不一定總是線性的。通常,我們藉由檢視結果,接著在原因與結果之間進行推斷,其實可以更容易辨識出原因。
另一個理解反轉的方式,則是我們換成考量事實的反面,或者問「假如這樣,會怎樣呢?」。我用自己的經驗舉例,我籃球打得不怎麼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籃球打得很鳥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特質呢?他們會頭低低運球、防守懶散、投籃姿勢不穩定等等,而這些毛病我都有嗎?當然有,而且全部都中了,所以我正努力改正這些習慣。
對許多目標而言,保持一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反轉正好能協助我們提升這項特質。在運動、商業、學術、投資等不同領域,避免錯誤幾乎總是比是否擁有才華更重要。反轉讓我們看清應該改掉哪些壞習慣,才能達到我們期望的一致性。
反轉也會警告你那些你可能沒考慮到的風險。「事前驗屍」(premortem)這個概念,便鼓勵你事先考慮多種你可能會失敗的方式,以及失敗背後的原因,接著,你就可以努力避開這些陷阱。巴菲特的長期事業夥伴暨反轉最著名的提倡者之一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就曾說過:「我只想知道我會死在哪,這樣我就永遠不會往那裡去。」查理差點就活到100歲了,所以這個方法可以說很有用,雖然不是十全十美啦!
即便這個概念可能不太能引起你的共鳴,或是和其他概念相較之下,看似沒那麼好用,我們在本書第二部分的架構段落中,依然會不斷重回這個方法。因為如同我所發現的,一旦你開始認為避開缺點比追逐優點還更棒,那你就會滿腦子都是這個想法,甩都甩不掉啦!
練習:
1.公司的行銷部門可以如何運用反轉,來改善行銷宣傳呢?
2.研究關係觸礁最常見的肇因,能怎麼樣協助你鞏固婚姻?
3.反轉能怎麼樣改善你的財務健康?
期望
學科:投資學
概述:成敗並非由絕對的結果決定,而是由結果跟期望的關係而定。
為何重要:人類生活大多數的面向都包含著期望,成功、快樂、滿足,甚至是股價都反映了這個動力,因而明確了解期望可說非常重要。
學科內範例:據說Meta公司的季度收入為六十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5%。即便這樣的成長頗為健康,卻因投資人預期成長30%,因此消息曝光之後,Meta的股價大暴跌。
學科外範例:你很興奮要去看一部新上映的電影,因為影評很讚,而且你很多朋友都跟你說這是他們這輩子看過最棒的片之一。你去看了,雖然覺得還不錯,卻認為評價有些過譽了。所以,雖然你看了部好片,卻因為先前的期望太高,反而對這次的體驗感到失望。
討論:用絕對的方式去思考很自然,但世界絕大部分都是根據相對的基礎在運作,你的財富、成績、高度,本身並不會帶來滿足,而是要經由和朋友跟同事的比較,才能決定你在同儕團體之中的相對位置。如同我們在第十章討論「快樂」時會看到的,這樣的相對濾鏡,經常會是不滿的來源,因為我們會不斷把自己和最親近的同儕比較評判,並發覺自己在某些層面有所欠缺,而非去欣賞我們所在的絕對位置。
在投資領域中,期望也在價格波動上扮演要角,而且重要到基金管理人、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團隊,全都會把積極管理投資人的期望,當成他們工作的一部分。而在現實生活中,期望甚至還可能更重要,這牽涉的範圍極廣,且也能應用在以下層面上:
你對他人的期望。
他人對你的期望。
你對自己的期望。
體認到表現是否符合預期,通常會比絕對的結果還更重要,也可說頗為關鍵。比如一名被看好奪冠的奧運選手,假如「只」贏得了銀牌,那她就會大失所望,即便她是該項運動中世界第二好的運動員。身為教師的成功職涯應該也要令人頗為心滿意足才對,除非你總是抱持著這樣的期待,認為你有天會成為美國總統。晚餐吃肉捲也可能會讓你很爽,除非你原本期待今天的晚餐是墨西哥玉米餅。
另一個重點還有,要認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都會形成期望,無論是否明確承認。由於期望很有可能已經就定位,而你的滿足程度會受到期望決定,所以你讓這些無形的期望,變成明確的期望,也可說相當重要。如果你不經歷這個過程,就會很難理解你的快樂或失望背後深植的原因。讓我再繼續深入闡釋這點一下,因為這實在是重要到不行。
在你人生大多數的面向中,你對於你達成的成就程度都會擁有期望。這其中包含了一切,從成績和學業成就,到運動能力和社會地位,還能進一步延伸到個人和事業成就。無論這些期望是你自己形成的、你的家長或老闆替你設定的、或社會在你沒有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強制加諸在你身上的,這些期望都切切實實存在。假如你無法達成這些期望,你就會覺得不開心,甚或更糟糕。要是你不事先對自己開誠布公,認清自己擁有這些期望,你甚至可能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這就只會是股在你胃部深處的不適感,直到被心理諮商師給挖出來。
避免這個情況的最佳方式,就是把這些期望從一個未經詳細檢視的狀態,變成一種有意識的評估,這樣的話,萬一你真的失敗了,你就能理解你的失望,並且正視處理。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事先質疑這些期望,並決定其是否合理、是否反映出你目前的優先目標、並讓你能夠過上最棒的生活。要是不合理,那你就可以,而且也應該視情況調整!
同理,對於你的工作,以及你負責管理的人的工作,擁有明確的期望也相當重要。獎勵和升遷的標準是否足夠清楚呢?所有相關人士又是否都了解呢?身為一個在討論涉及未達成期望的獎勵時,曾身處負責獎勵及受到獎勵這兩個位置的人,我可以證明這個過程實在是非常重要。不過請注意,我在這裡談的並不是設立目標的過程,以及要如何雄心勃勃去達成,所有企業對於自身的各種誘因結構,都擁有各自的策略,我只是要指出,無形的期望在沒有成功達成時,將會冒著傷害工作關係的風險,尤其是當結果可能涉及到財務懲罰時。
練習:
1.特斯拉公布了他們的季度成果,新聞稿看似頗為慘淡,因為收入暴跌了50%。然而,那天的股價卻漲了20%,這可能會是什麼原因呢?
2.你為了某個考試準備得非常認真,並認為你對內容瞭若指掌了,結果你只考了90分,而且非常失望。下次考試你則沒什麼讀,並預期會考很糟,但你同樣考了90分,然後爽到不行,該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
3.有個朋友正在幫你煮晚餐。你聽說他超會煮菜,而且很期待想親自嘗試看看,然而,他已經事先警告過你,他少了一些食材,所以可能會沒那麼好吃。不過,你真的吃完之後,依然覺得很好吃,此外,你還懷疑他事實上根本就沒有缺半點食材,你的朋友究竟在玩什麼把戲呢?
反轉
學科:邏輯學
概述:有時候,透過逆向思考或是「反轉」問題,會比較好解決。
為何重要:常常,成功之道其實在於避開失敗,並且不要讓過程變得過度複雜。
學科內範例:假如「所有鏡子都亮晶晶的」這句陳述為真,那麼反轉過來的陳述「如果不亮晶晶,那就不是鏡子」,也會為真。
學科外範例:一間試圖提升員工工作滿意度的公司,也會考量所有導致對工作不滿意的因素,包括低薪、缺乏目標、缺乏責任、缺乏升遷機會等,然後試著降低這些因素的影響。
討論:從原因開始,並以結果結束,看似是個頗為自然的順序,但是問題解決不一定總是線性的。通常,我們藉由檢視結果,接著在原因與結果之間進行推斷,其實可以更容易辨識出原因。
另一個理解反轉的方式,則是我們換成考量事實的反面,或者問「假如這樣,會怎樣呢?」。我用自己的經驗舉例,我籃球打得不怎麼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籃球打得很鳥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特質呢?他們會頭低低運球、防守懶散、投籃姿勢不穩定等等,而這些毛病我都有嗎?當然有,而且全部都中了,所以我正努力改正這些習慣。
對許多目標而言,保持一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反轉正好能協助我們提升這項特質。在運動、商業、學術、投資等不同領域,避免錯誤幾乎總是比是否擁有才華更重要。反轉讓我們看清應該改掉哪些壞習慣,才能達到我們期望的一致性。
反轉也會警告你那些你可能沒考慮到的風險。「事前驗屍」(premortem)這個概念,便鼓勵你事先考慮多種你可能會失敗的方式,以及失敗背後的原因,接著,你就可以努力避開這些陷阱。巴菲特的長期事業夥伴暨反轉最著名的提倡者之一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就曾說過:「我只想知道我會死在哪,這樣我就永遠不會往那裡去。」查理差點就活到100歲了,所以這個方法可以說很有用,雖然不是十全十美啦!
即便這個概念可能不太能引起你的共鳴,或是和其他概念相較之下,看似沒那麼好用,我們在本書第二部分的架構段落中,依然會不斷重回這個方法。因為如同我所發現的,一旦你開始認為避開缺點比追逐優點還更棒,那你就會滿腦子都是這個想法,甩都甩不掉啦!
練習:
1.公司的行銷部門可以如何運用反轉,來改善行銷宣傳呢?
2.研究關係觸礁最常見的肇因,能怎麼樣協助你鞏固婚姻?
3.反轉能怎麼樣改善你的財務健康?
期望
學科:投資學
概述:成敗並非由絕對的結果決定,而是由結果跟期望的關係而定。
為何重要:人類生活大多數的面向都包含著期望,成功、快樂、滿足,甚至是股價都反映了這個動力,因而明確了解期望可說非常重要。
學科內範例:據說Meta公司的季度收入為六十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5%。即便這樣的成長頗為健康,卻因投資人預期成長30%,因此消息曝光之後,Meta的股價大暴跌。
學科外範例:你很興奮要去看一部新上映的電影,因為影評很讚,而且你很多朋友都跟你說這是他們這輩子看過最棒的片之一。你去看了,雖然覺得還不錯,卻認為評價有些過譽了。所以,雖然你看了部好片,卻因為先前的期望太高,反而對這次的體驗感到失望。
討論:用絕對的方式去思考很自然,但世界絕大部分都是根據相對的基礎在運作,你的財富、成績、高度,本身並不會帶來滿足,而是要經由和朋友跟同事的比較,才能決定你在同儕團體之中的相對位置。如同我們在第十章討論「快樂」時會看到的,這樣的相對濾鏡,經常會是不滿的來源,因為我們會不斷把自己和最親近的同儕比較評判,並發覺自己在某些層面有所欠缺,而非去欣賞我們所在的絕對位置。
在投資領域中,期望也在價格波動上扮演要角,而且重要到基金管理人、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團隊,全都會把積極管理投資人的期望,當成他們工作的一部分。而在現實生活中,期望甚至還可能更重要,這牽涉的範圍極廣,且也能應用在以下層面上:
你對他人的期望。
他人對你的期望。
你對自己的期望。
體認到表現是否符合預期,通常會比絕對的結果還更重要,也可說頗為關鍵。比如一名被看好奪冠的奧運選手,假如「只」贏得了銀牌,那她就會大失所望,即便她是該項運動中世界第二好的運動員。身為教師的成功職涯應該也要令人頗為心滿意足才對,除非你總是抱持著這樣的期待,認為你有天會成為美國總統。晚餐吃肉捲也可能會讓你很爽,除非你原本期待今天的晚餐是墨西哥玉米餅。
另一個重點還有,要認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都會形成期望,無論是否明確承認。由於期望很有可能已經就定位,而你的滿足程度會受到期望決定,所以你讓這些無形的期望,變成明確的期望,也可說相當重要。如果你不經歷這個過程,就會很難理解你的快樂或失望背後深植的原因。讓我再繼續深入闡釋這點一下,因為這實在是重要到不行。
在你人生大多數的面向中,你對於你達成的成就程度都會擁有期望。這其中包含了一切,從成績和學業成就,到運動能力和社會地位,還能進一步延伸到個人和事業成就。無論這些期望是你自己形成的、你的家長或老闆替你設定的、或社會在你沒有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強制加諸在你身上的,這些期望都切切實實存在。假如你無法達成這些期望,你就會覺得不開心,甚或更糟糕。要是你不事先對自己開誠布公,認清自己擁有這些期望,你甚至可能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這就只會是股在你胃部深處的不適感,直到被心理諮商師給挖出來。
避免這個情況的最佳方式,就是把這些期望從一個未經詳細檢視的狀態,變成一種有意識的評估,這樣的話,萬一你真的失敗了,你就能理解你的失望,並且正視處理。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事先質疑這些期望,並決定其是否合理、是否反映出你目前的優先目標、並讓你能夠過上最棒的生活。要是不合理,那你就可以,而且也應該視情況調整!
同理,對於你的工作,以及你負責管理的人的工作,擁有明確的期望也相當重要。獎勵和升遷的標準是否足夠清楚呢?所有相關人士又是否都了解呢?身為一個在討論涉及未達成期望的獎勵時,曾身處負責獎勵及受到獎勵這兩個位置的人,我可以證明這個過程實在是非常重要。不過請注意,我在這裡談的並不是設立目標的過程,以及要如何雄心勃勃去達成,所有企業對於自身的各種誘因結構,都擁有各自的策略,我只是要指出,無形的期望在沒有成功達成時,將會冒著傷害工作關係的風險,尤其是當結果可能涉及到財務懲罰時。
練習:
1.特斯拉公布了他們的季度成果,新聞稿看似頗為慘淡,因為收入暴跌了50%。然而,那天的股價卻漲了20%,這可能會是什麼原因呢?
2.你為了某個考試準備得非常認真,並認為你對內容瞭若指掌了,結果你只考了90分,而且非常失望。下次考試你則沒什麼讀,並預期會考很糟,但你同樣考了90分,然後爽到不行,該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
3.有個朋友正在幫你煮晚餐。你聽說他超會煮菜,而且很期待想親自嘗試看看,然而,他已經事先警告過你,他少了一些食材,所以可能會沒那麼好吃。不過,你真的吃完之後,依然覺得很好吃,此外,你還懷疑他事實上根本就沒有缺半點食材,你的朋友究竟在玩什麼把戲呢?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