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情緒使用說明書,理解才是修復的第一步:看見情緒×理解壓力×重建穩定……從反覆焦慮與疲憊中脫身,建立有韌性的內在支持系統

  • 9 297
    33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情緒/壓力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杜若蘅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財經錢線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7/02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你真的有活在你想要的生活裡嗎?
◎你是在追理想,還是在逃離不安?
◎目標很大,為什麼還是覺得空虛?

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壓力與選擇
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可以不再只是撐著過!

【重新理解自我:從內在開始】
這是一本幫助現代人在高壓與複雜節奏中重新了解自己的書。與其強調改變個性或追求積極正向,作者更關心讀者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從焦慮、不安、疲憊到自我懷疑,許多人的問題並非來自能力不足,而是長期忽略內在訊號所造成的失衡。本書以系統化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情緒與壓力的本質,釐清自己是如何與內在對話、又如何在外在期待中迷失方向。
【建立情緒與壓力的調節能力】
面對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的緊張與波動,本書提出的是一套具備實用性的情緒與壓力調節架構。不必將情緒視為必須消除的障礙,也不需要透過壓抑來應對壓力。書中強調如何識別壓力來源、理解其訊號意義,並引導讀者發展健康的情緒表達與自我照顧策略。這些觀念不只是理論,還包括對日常生活具有可操作性的步驟。無論是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長期承擔多重角色的中年人,或是正在經歷轉換與迷惘階段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貼近自身處境的應對方式。
【重建自信與選擇感】
許多人以為自信是一種天賦或性格,但實際上,它是可以透過行動慢慢累積的結果。本書強調,自信來自於與自己持續互動、從經驗中獲得證據,而非單靠外界肯定。當你能夠辨認哪些標準是他人加諸、哪些選擇是真正出自於自己,就能在混亂或不確定中保有行動的主動性。此外,作者也提醒讀者,在有限條件下作出的選擇,仍然具有意義與價值。重點不在於是否有最好選項,而是你是否在現況中保有判斷與調整的能力。
【實用導向的心理調整指南】
這是一份協助你面對現實生活的心理實用指南。內容涵蓋從日常能量管理、生活節奏設計,到面對人際關係的溝通與界線建立,皆以實證心理學為基礎,輔以具體行動練習,協助讀者在真實情境中實踐轉變。書寫風格平實,結構清晰,適合希望實際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心理穩定感的讀者。無需一次徹底改變,而是透過逐步調整,讓你開始過一種與自己更一致的生活。


本書特色:本書結合心理學理論與生活實例,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壓力與情緒的根源,建立穩定的自我認知與人際界線。全書聚焦於實用且貼近現實的心理調節方法,從壓力管理、自信建立到情緒表達與能量分配,提供清楚易懂的觀點與具體練習,讓讀者在面對生活挑戰時,有能力做出符合自己價值的選擇。這是一本講求實際轉變的心理成長指南。

作者

杜若蘅,心理諮商實務背景出身,長期關注情緒調節、自我認同與壓力因應等主題。擅長以平實語言整理複雜心理概念,協助個人在高壓環境中建立內在支持與行動感。現專注於心理書寫與心理教育內容設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學會處理情緒,才是成熟的開始
第二章 能量管理,才是長期穩定的基礎
第三章 自信是練出來的感覺
第四章 夢想,不只是浪漫的代名詞
第五章 你可以現實,但不必悲觀
第六章 真正的關係,不是裝出來的好人緣
第七章 保持正向,看見希望
第八章 比起時間管理,你更需要節奏設計
第九章 失敗,不等於你不夠好
第十章 讓你被看見的不是表現,而是態度
第十一章 金錢與價值觀,是我們每天的心理議題
第十二章 活出自己,不需要被別人定義

試閱

第一章 學會處理情緒,才是成熟的開始

1. 壓力不是敵人,是你的提醒訊號
  每個人都曾對壓力感到厭煩。我們說「我壓力好大」、「快撐不住了」,甚至習慣將壓力當成自己痛苦的根源。但是你可能從未被提醒過,其實壓力不是敵人,它更像是一封信──一封你長期沒有打開的信。裡頭寫的,不是控訴,而是提醒;它是試著告訴你,有些東西該停下來看一看了。
  早在1940年代,加拿大內分泌學者漢斯.賽利(Hans Selye)便首度提出了「壓力反應」(stress response)的理論。他指出,壓力並非單一的情緒體驗,而是一套結合生理與心理的綜合性反應系統,旨在協助個體應對外在環境中的挑戰。這一概念,首次將壓力視為一種有組織的身體機制,而非單純的負面情緒,為後來的心理生理學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賽利將壓力歷程分為三個階段:警覺期、抵抗期與耗竭期。警覺期象徵身體對威脅迅速做出的初步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警覺性提升,彷彿拉響了內部的警報。進入抵抗期後,身體動員資源,試圖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即便外在壓力持續存在,個體仍能暫時維持功能。然而,若壓力經年累月無法解除,最終將進入耗竭期,這時生理與心理資源逐漸枯竭,常見的結果包括極度疲憊、焦慮增加、免疫力下降,甚至引發各類身心疾病。
  賽利的理論提醒我們,壓力本身並非敵人,而是身體為了生存與適應所啟動的一套重要機制。真正的問題,在於壓力若無法有效調適,便會從短期激勵力量轉變為長期的消耗與破壞。理解壓力反應的運作邏輯,不僅有助於我們辨識自身狀態,更能在必要時適時介入,保護身心健康。
  壓力帶來的痛苦,往往不僅來自外在刺激本身,更與我們對內在訊息的忽略有關。壓力反應,其實蘊含著身體與情緒發出的警示,只是我們往往未能及時察覺。加拿大醫師兼作家馬泰.加博爾(Gabor Maté),在其著作《當身體說不》(When the Body Says No)中,深入探討了情緒壓抑與慢性疾病之間的潛在關聯。他提出,許多罹患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在發病之前常經歷長期高壓、情感需求被忽視或自我壓抑的生活狀態。
  馬特在書中描述了多位患者的生命故事,這些案例呈現出相似的心理模式:傾向於取悅他人、壓抑個人情緒、迴避內心真實需求。例如,一位乳癌患者在確診,長期承擔照顧年邁親屬的責任,同時面對失衡的親密關係,卻極少表達自身的困境。她被周圍的人視為堅強、體貼、無怨無悔的人,但這樣的角色認同也使她無法對外在要求說「不」,更無法對自己內心的疲憊與痛苦給予正視。馬特指出,當情緒表達被長期壓制,身體最終可能以疾病的形式,傳遞無法再忽視的訊息。
  這些觀察提醒我們,壓力管理不僅是減少事件衝擊,更關乎於如何理解並回應內在情緒的需求。當身體開始發出訊號時,能否及時傾聽,往往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在壓力中找到自我修復的機會。
  在許多現代人身上,壓力的來源往往不只是現實的負荷,更深藏於內心對「自己應該要更好」的無形投射。我們活在一種集體編織出的高標準期待裡,彷彿必須隨時保持完美──不能出錯、不能怠慢、不能感到疲累。真正令人恐懼的,並非任務本身的重量,而是那種一旦達不到標準就會喪失價值的恐懼感。
  在這樣的心理框架下,壓力不再是短暫的緊繃,而是演變成日復一日的慢性焦慮,一場持續拉鋸的內心戰爭。即使外在情境暫時平穩,內在自我要求的壓力卻未曾鬆懈,成為無形中消耗心力的隱性負擔。
  心理學家克莉絲汀.內夫(Kristin Neff)在提出「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理論時曾指出,許多高成就者為了維持表現水準,習慣以自我批評作為內在驅動力。他們相信對自己夠嚴格、夠苛刻,才能不斷達成更高目標。然而長期而言,這種自我鞭策反而侵蝕了心理彈性,使人在真正面對壓力與挫折時,變得更加脆弱。缺乏自我寬容的人,往往無法有效調節情緒與壓力反應,更難以從挫敗中恢復。
  學會以自我關懷取代自我批評,並非放棄努力,而是建立一種更持久、更具恢復力的內在支持系統。當我們不再將價值感綁在完美表現上,才能真正降低來自內心的無形壓力,讓自己在現實挑戰中保持穩定與清醒。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08298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3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