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給大忙人的心理學讀心術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225
    25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人性/人際讀心/識人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王光波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德陽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12/12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心理學是讀心術嗎?現在社會上那麼多見死不救的,這跟人們的心理有何關係?不要著急,當你看到對此的解讀後,你就能輕鬆找到答案,明白其中的原因。

你也許會問:心理學是讀心術嗎?現在社會上那麼多見死不救的,這跟人們的心理有何關係?不要著急,當你看到對此的解讀後,你就能輕鬆找到答案,明白其中的原因。當然,其他繁雜社會事件當中,同樣有著心理學的身影。心理學猶如燭光一點,讓你透過現象看本質,讓你知曉事物的根源,掌握應對的方法。

目錄

前言

一、心理學的魅影

為什麼要瞭解一點心理學
西方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有哪些門派
心理學的應用價值有哪些
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掀開心理諮詢的面紗
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心理小遊戲

二、無處不在的心理學現象
心理學與生活
人際吸引的心理定式
群體生活帶來的心理變化
夢是窺探心理行為的窗戶
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嗎
心理性別對男女的影響
用深層心理學解讀性行為
壓力會給心理帶來哪些影響
人格為何發生「障礙」
「錯覺」的千姿身影
文化不同,心理各異
心理小遊戲

三、世事中的心理現象
八旬老翁摔倒為什麼沒人扶
人到中年為何出現情感空虛
你患上財富嫉妒症候群了嗎
為什麼年輕人喜歡「宅」
為什麼人會被催眠
是什麼左右了我們的擇偶心理
新婚心理調適全攻略
心理小遊戲

四、影響心理健康的多重癥結
女人為什麼喜歡嘮叨
男人有淚不輕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
青少年為何沉迷網路
反覆洗手背後的心理障礙
樂極生悲是什麼心理原因
失戀後如何撫慰受傷的心靈
心理小遊戲

五、職場魔法棒點開心理暗盒
初涉職場需儘快轉變角色
職場魔法棒,
點開心理暗盒
為什麼會出現「上班恐懼症」
你是那個讓人心底生厭的人嗎
為何辦公室總有人搞小團體
同事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
心理小遊戲

六、金星女人的心理紅寶書
女人為什麼喜歡「老男人」
女性為何愛問「你愛不愛我」
購物狂為何多為女性
「白骨精」怎麼成了剩女
為什麼女人愛翻舊帳
心理小遊戲

七、瞭解男人的心路
男人為什麼婚後易出軌
為何男人會得「蓋茲崇拜症」
「工作狂」是男性的心理疾病
熟男婚姻觀:不娶初戀情人
心理小遊戲

八、讓自己更受歡迎的社交心理術
什麼是人際交往
讓自己更受歡迎的
社交心理術
多打電話不如多見面
為什麼說第一印象很重要
微笑是社交最好的潤滑劑
善用「自我揭露」,增加人際好感
社交強迫症是如何造成的
心理小遊戲

九、網路一根線,心理大世界
大學生「網路同居」反映了什麼
網路一根線,
心理大世界
成人為何也玩網路遊戲
網路搜尋帶來消極心理暗示
「蔡戈尼克心理」強化網路成癮症
一人一世界:網路孤獨症的產生原因
心理小遊戲

十、成長路上,把脈孩子的「心」
孩子任性是心理需求
孩子青春期有戀物癖怎麼辦
成長路上,把脈孩子的「心」
中學生為何有戀師情結
孩子「家裡橫」的心理障礙
小心孩子得「開學恐懼症」
心理小遊戲

十一、商道,摸清經營者的心理脈絡
商家為何愛用「限時限量搶購」
試喝一小杯,買了一大桶的心理成因
商場打折卡讓誰受了益
心理小遊戲

十二、心理治療
什麼是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原則
哪些問題需要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目標
心理治療的分類
行為療法
認知療法
精神分析療法
森田療法
催眠療法
奇特的音樂療法
心理小遊戲

序/導讀

前言

那些在我們眼前晃動的斑斕、璀璨、淡雅的色彩,在愉悅眼睛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歡欣、沉鬱、喜悅、低落。那些每天從我們身邊走過或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人,他們都有著各自的人格和心理活動。

如果說色彩和九型人格是生活中的潮流色,那麼心理學就是我們的經典色,當把它們調和在一起的時候,就成為人們在當下清醒地讀懂自我、看懂他人的三件法寶。

第一件,色彩。

在這一部分,本書從色彩帶給我們的身心快感、色彩與健康的關聯、色彩賦予男女情愛的基調,以及人脈職場諸多方面切入,從穿著打扮、心情調適、家庭理財等細節的梳理中,揭示色彩對我們生活的切實影響。

第二件,九型人格。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格如同一雙隱形的槳,雖然摸不著、看不到,但左右著我們的命運之舟。在這一部分,你會看到為什麼有人愛猜忌,有人愛嘮叨,有人容易悲傷沮喪,有人容易事事拋腦後。它會告訴你,如何使自己的人格優勢發揮到極致,又如何能讓自己規避不良性格帶來的糟糕局面。

第三件,心理學。

你也許會問:心理學是讀心術嗎?現在社會上那麼多見死不救的,這跟人們的心理有何關係?不要著急,當你看到對此的解讀後,你就能輕鬆找到答案,明白其中的原因。當然,其他繁雜社會事件當中,同樣有著心理學的身影。心理學猶如燭光一點,讓你透過現象看本質,讓你知曉事物的根源,掌握應對的方法。

色彩學、九型人格是對生活表相的分析,而心理學是在生活表相的基礎上,透視更為深層的內因──我們如何受到色彩的影響,如何揭開人們的性情面紗而認清其真面目。心理學不僅是為了讓讀者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是對色彩和九型人格內容的映照。

生活難免一葉障目,我們未必事事皆明,故而探尋一種清晰而確切的心理認知,就顯得尤為重要。期待這本書能讓讀者從中享受讀人、識人、體驗生活、感知社會的暢然快感。

試閱

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我們每天都要接觸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事,習得心理學知識,清楚心理學效應,就能在生活中遊刃有餘,把握自己的人生。
1.三對一規律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自己一個人,想說服別人或提出令人為難的要求時,別人可能一口回絕;如果幾個人同時向對方遊說,對方可能就比較容易接受。那麼至少需要幾個人才能奏效呢?實驗顯示,能夠引發對方同步行為的人數,至少為三~四名。
當兩個人統一口徑,誘使某人採取趨同行為時,他通常會堅持己見。如果人數增加到三人,趨同率就迅速上升。如果五個人中,有四人意見一致,此時趨同率最高。人數增至八名或十五名,趨同率則幾乎保持不變。
但是,這種勸說方法,在一對一的談判,或對方人多時,就很難發揮作用。如果對方是一個人,你可以事先請兩個支持者參與談判,在談判桌上,以分別交換意見的方式,誘使對方做出趨同行為。以紙牌遊戲為例,一般由四個人參加,在遊戲過程中,如果時機成熟,有人會建議提高賭金或導入新規則,同時也會有人反對,這時如果能拉攏其他兩人贊同你的建議,三個人合力對付一個人,那麼此人往往會因寡不敵眾,而改變自己的主張。
2.貝勃效應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三百公克重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放上三百零五公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左右手上的砝碼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三百零六公克時,才會覺得有些重;如果右手舉著六百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六百一十二公克,才會感覺到重。以此類推,右手的砝碼越重,左手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
這種現象被稱為「貝勃效應」。
貝勃效應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比如十元一份的晚報,突然漲成五十元,你會覺得不可思議,無法接受。但是,如果原本五百萬的房產也漲了五十元,甚至五百元,你會覺得價錢根本沒有變化。
有些人總抱怨,戀人對自己不如剛認識時那麼好了,其實這也是﹁貝勃效應﹂在作怪。在還不熟悉的情況下,對方給予的一點點關懷,都會覺得情深似海,而當兩人相處久了以後,與原來相同的那些關愛,便覺得平淡如水了。
3.齊加尼克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做過一次頗有意義的實驗:他將自願受試者分為兩組,讓他們去完成二十項工作。其間,齊加尼克對一組被試者進行干預,使他們無法繼續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務;對另一組,則讓他們順利完成全部工作。實驗得到不同的結果:雖然所有被試者接受任務時,都表現出緊張狀態,但順利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隨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持續存在,他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擾,心理上的緊張壓力難以消失。這種因工作壓力所致的心理緊張狀態,即被稱為「齊加尼克效應」。
4.鯰魚效應
水池裡養著一群魚,由於缺乏外界刺激,這些魚變得死氣沉沉,容易死亡。漁民偶然把幾條鯰魚放入池中,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由於鯰魚喜歡鑽來鑽去,於是整個水池裡的魚都被帶動起來而顯得生機勃勃,魚的壽命也延長了。
在經濟、文化等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也會產生鯰魚效應。
5.期望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賽普勒斯島上,一位善於雕刻的國王,他把全部熱情和希望,傾注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後來竟使這座雕像活了起來。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森,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羅森塔爾及其同事,要求老師們對他們所教的小學生進行智力測驗,事實告訴老師們,班上有些學生屬於大器晚成者,並把這些學生的名字念給老師聽,羅森塔爾認為,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可望得到改善。自從羅森塔爾宣佈大器晚成者的名單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和這些學生接觸過,老師們也再沒有提起過這件事。事實上,所謂大器晚成者,是從一個班級的學生中隨機挑選出來的,他們與班上的其他學生沒有顯著不同。可是當學期末,再次對這些學生進行智力測驗時,他們的成績明顯優於第一次測得的結果。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羅森塔爾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老師們認為,這些大器晚成的學生,開始嶄露頭角,便予以特別照顧和關懷,致使他們的成績得以改善。
這便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由於它反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稱為期望效應。
6.安慰劑效應
所謂安慰劑,是指既無藥效又無副作用的中性物質構成的、形似藥的製劑。安慰劑多由葡萄糖、澱粉等無藥理作用的物質構成。安慰劑對那些渴求治療、對醫務人員充分信任的病人,能產生良好的作用,出現希望達到的藥效,這種反應就稱為安慰劑效應。
使用安慰劑時,容易出現相應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的人,稱為「安慰劑反應者」。這種人的特點是:好與人交往、有依賴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經常注意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適感,有疑病傾向和神經質。
7.巴納姆效應
有位著名雜技師,名叫肖曼•巴納姆。他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表示,因為他的節目融入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很受歡迎。他能使「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人們卻常常認為它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巴納姆效應」。
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為一群人做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檢查後,拿出兩份檢查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更貼近自己。事實上,這兩份結果中,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值,另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而參加者往往認為,前者更準確地揭示自己的人格特徵。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比如算命,很多人算命後,都會覺得算命先生說得真準。實際上,那些去算命的人,一般情緒低落、失意,對生活失去信心,沒有安全感。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依賴性會比平時大大增強,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算命先生善於揣摩人的內心感受,很快就能覺察到求助者的感受,說些稍加安慰的話語,求助者內心立刻升起一股暖意,算命先生接下來似是而非、無關痛癢的「人生預測」,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了。

心理學與生活
心理學所要研究和利用的「資源」,主要是我們的心理能力。人的心理能力是非常豐富的,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珍貴的財富。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那麼,心理學與生活到底有無關聯?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做一件事、每說一句話,多少都受到心理狀態和心理活動的影響和制約,儘管有時候我們覺察不到。說一個人發脾氣、鬧情緒,這就是一種心理活動;說一個人洋洋得意、意氣風發,這就是一種心理狀態;說一個人為何品行不佳、被動消極,這就是在做心理分析。懂得運用心理學管理自己,我們的生活才會幸福,才有意義,我們的學習、工作才會有所成就,與人相處將更合諧。
人的心理和生活是相互影響的。人一出生,即帶著心理能量而來,雖然這種能量是潛在的和不成形的。生活環境的差異,對人的早期心理發展,有著深遠的、導向性的影響。如果生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導致心理發展不健全,可能成為一個性格古怪、情緒反常、十分叛逆的人,他可能早早輟學,行為偏差,討厭家庭,討厭社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生長在和睦幸福的家庭,心理健康發展,自小學習關愛和幫助別人,懂得尊敬長輩,懂得好好學習,珍惜家庭溫暖──他可能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不同的心理發展,有不同心理特徵的人,會選擇不同的人生道路,是以心理學與生活互相影響。
人際吸引的心理定式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找A傾訴,而不是B;當你情竇初開之際,最讓你著迷的是不多話的C,而不是整天與你嘻嘻哈哈的D;身邊有很多朋友,但最知心的就那一、兩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為什麼我們會喜歡某些人,而不喜歡另外一些人?最普遍的答案是:我們喜歡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好處的人。這是人際吸引的基本原則。
所謂好處,就是人們更願意接受對方正面的評價和認同,比如當我們買了一件新款的毛衣後,總希望別人誇讚幾句:「這款式是這季最流行的,你真有眼光。」「顏色很好看,改天我也去買一件。」這樣的話當然是人人都喜歡聽的,此時,如果有人與你唱反調,說:「款式不錯,但看起來好像不是名牌貨。」「價錢有點貴,怎麼不等換季拍賣再買呢?」無論是誰,聽到前面那番話,心裡總是比較舒服,也對說這番話的人充滿好感,而後者難免有潑冷水之嫌。
除了這個基本原因之外,以下幾個因素,也會對人際吸引產生影響。
1.個人特質
心理學研究顯示,一個人所具備的某種特質,會決定他是否受人歡迎。心理學家認為,影響人際吸引的個人特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真誠。真誠,是影響我們形成對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特質。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他們讓被試者在真誠、沉默、睿智、善良、勇敢、堅韌這六個詞語中,選出最喜歡的一個詞語時,近八成的人選擇「真誠」。被試者普遍認為,真誠的人讓他們感到溫暖,讓人有信賴感。
(2)個人能力。能力出眾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更受歡迎,因為與有能力的人往來,反映出「我也很優秀」這樣的類比心理。有能力的人也懂得用適當的小缺點或小錯誤,來讓對方覺得,自己並不那麼「鶴立雞群」、高高在上。心理學實驗也證明,當能力突出的人,有一點小小的疏忽或失態時,比毫無失誤時受歡迎程度更高。
(3)外表。毫無疑問,外表俊美的人,比相貌普通或醜陋的人,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外表出眾的人,更招人喜歡。電影和電視螢幕上那些男女明星之所以大受追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美麗俊秀的外表。
2.相似性
人們喜歡選擇跟自己在態度、價值觀、人生觀、文化背景、社會階層以及年齡等方面,有志一同的人往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效應?心理學家認為,與自己相似的人,一般認同我們的主張,支持我們的觀點,使我們更有信心。
3.互補性
在戀愛或婚姻狀態中,我們不難發現此一現象,要不男方性情暴躁,女方性格柔和,要不女方乾脆俐落,男方優柔寡斷。在外人看來,兩種性情截然不同的人,難以和平共處,但實際上性情相投卻勞燕分飛的,不在少數。性格不同的伴侶,相處起來更有意思,這就是互補性的作用。
4.熟悉性
熟悉性也會對人際吸引起作用。一樣新東西拿在手中,也許你對它普通的樣子、簡單的構造不屑一顧,覺得它土裡土氣,沒什麼價值,但是當你整天把玩這件東西,時間一長,就會慢慢覺得它的普通、簡單正是它的價值所在,繼而產生喜愛之情。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是熟悉感醞釀出人們對它的喜歡。
5.接近性
彼此接近為什麼能引起吸引呢?接近性能增加熟悉性,而越熟悉,喜歡的可能性越大。接近性也與相似性有關,在可以選擇的前提下,人們往往會選擇在某些方面與自己相似的人為屬。
群體生活帶來的心理變化
我們經常能看到幾個中學生湊在一起聊天,或是夫妻帶著孩子逛街購物,幾個女孩子吱吱喳喳地在百貨公司挑衣服……很顯然,我們並不是孤零零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生活於群體之中。學生有學生的群體,家庭主婦有家庭主婦的群體,夫妻有夫妻的群體。他們依社會身分、工作屬性、任務目標、相同的興趣愛好等條件,組成相應的群體。
群體內的人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提供心理保障與歸屬感。群體生活對個人心理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歸屬感
舉例來說,海外遊子選擇落葉歸根,就是對自己民族、國家,具有群體歸屬感的表現。其實,人們對家庭情感的需求,也是一種歸屬感,正因如此,男人在外面喝得再多,最終也會回到溫暖的家中;女人與丈夫吵架後,賭氣回娘家,最終還是會回歸家庭。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與他人建立聯繫,是得以生存下來的重要憑藉,團體能構成在狩獵、耕種、求偶、繁衍上,更好的條件與選擇。基於這個原因,歸屬感是我們心理的先天需求,為了保持這種心理需求的穩定,人們本能地會防止群體關係的破裂。
2.認同感
意謂群體內的人,對一些重大事件或原則問題的認知,與群體所遵循的價值以及條件相一致。比如幾個大學生麻吉,當中有人戀愛了,那麼他對戀愛的態度和價值取向,往往會受群體同伴的影響。男舍寢室裡,如果大家都喜歡豐滿的女生,那各自交女朋友時,就容易會以「豐滿」這一標準,來物色自己的戀愛對象。
3.社會(團體)支持
承上,如果同一寢室內,有人結交了符合這一群體標準的戀愛對象,那麼其他成員便會對其加以贊許和鼓勵,以此來強化他的所作所為。得到所屬群體的支持,是人們心理得以健康發展的要件之一,也能激發起人們更大的創造力和拼搏精神。這就是社會(團體)支持的力量,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看到這裡,也許你應該想想,自己屬於哪類群體,不要忘記還有你的家庭、社團組織、工作夥伴,還有許多因一時的目的而組成的臨時群體。在群體內,人們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互動,這些互動使人們相互依賴,你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狀態,他們也影響著你的心理狀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877126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