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夢想,然後呢?
陳慧潔,一個在家自學的少女,從小就跟隨父親投身公益。16歲受邀演講計達上百場,全國最年輕的夢想行動家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只要集結大家的力量,
就能讓世界不一樣!
陳慧潔,一個在家自學的少女,從小就跟隨父親投身公益。
8歲開始送餐給獨居老人
9歲上街為急難家庭募款
12歲策劃舉辦募款音樂會
14歲為東非飢荒募款,協助高中生舉辦跨校飢餓三十
15歲代表台灣成為親善大使,到美國和全世界的志工交流
16歲受邀演講計達上百場,是全國最年輕的演說家
夢想 × 公益 × 行動力 = 無限影響力
「改變世界,從看見問題開始。」
本書記錄一位少女的勇氣故事,她所展現的行動力,連成年人都自嘆不如。在這本書中,她想與你分享,不管年紀大小,都不應成為追求夢想的阻力;也鼓勵你在追求夢想的路上,看見別人的需要,讓夢想變成一份使命。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李晶玉 知名電視主播/主持人
吳國基 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董事
南岳君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范瑋琪 知名歌手
夏忠堅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
孫越 終身志工
張文亮 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陳怡光 親子教養暢銷書作家
黃子佼 知名主持人
廖文華 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
劉慈惠 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劉安婷 Teach for Taiwan 創辦人
羅清水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
按讚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孫越 / 終身志工
像慧潔這樣的青少年實在太值得我們鼓勵了!希望她的故事激勵你我,也激勵更多的年輕人―看見身旁的需要、付出行動,為這個世界勇於夢想!
范瑋琪 / 知名歌手
了不起的女孩!幫助別人,自己更快樂!
廖文華 / 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 理事長
真是不敢相信 17 歲的慧潔可以成就這麼多公益計畫!真是敬佩慧潔所擁有的夢想、愛心、勇氣和行動力。真是期盼更多人被慧潔所激勵,一起付出一點點力量,成就超乎想像的事。
我28 歲在西門町創辦夢想之家幫助弱勢青少年的教育,在看這本書時我一直思想「16、17 歲的我在做什麼?」﹝毫無疑問的,都在玩﹞、「如果我早一點看到這本書,人生會不會更有意義、成就更多事情?」
每年有機會向數以千計的年輕人和父母演講的我,想要推薦慧潔的故事給年輕人和父母,因為慧潔的生命激勵他們,對身旁或世界的需要多點關心;對你可以成就的多點信心;對未來多點夢想;從現在開始多點行動。如同慧潔說:「這世界不是壞人太多,而是好人付出的太少」。相信你也會寫下屬於你的故事、開創另一個精彩豐富的人生。
期盼我們都像慧潔一樣,不只為著自己,更多為著別人。不輕看每個小事,用偉大的愛做微小的事。
目錄
各界推薦序
陳伯杰父親序
周曉蕾母親序
第1篇 關於夢想,從小事做起
01 / 送餐給獨居老人
02 / 二十塊的影響力
03 / 不做,你永遠不會知道
04 / 為東非飢民募款
05 / 上帝總是預備更好的
06 / 這世界不是壞人太多,而是好人付出的太少
07 / 跨校聯合飢餓三十體驗營
08 / 成為親善大使
09 / 如果地球只剩下一百人
10 / 向日葵女孩
11 / 隱形的翅膀,送愛到馬航
12 / 溫柔的力量
第2篇 關於演講,讓生命影響生命
13 / 我的第一場演講
14 / 成為說故事的人
15 / 夢想 X 公益 X 行動力 = 無限影響力
16 / 找回演講的熱情
17 / 一同走在公益的路上
第3篇 關於學習,放手才是王道
18 / 神奇的油表指針
19 / 自己的零用錢自己賺
20 / 課本以外的世界
21 / 艾菲爾鐵塔有多高?
22 / 從20分到80分的路
第4篇 關於未來,活出獨一無二的你
23 / 做自己吧!因為別人已經有人做了
24 / 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
25 / 不要害怕失敗
26 / 未完待續
序/導讀
陳伯杰・慧潔父親
能力勝於學歷,品格勝於名校
身為慧潔的父親,為她的書寫序,是一件既驕傲又困難的事,要如何讓大家認識特別的她,又不被她抗議,真是需要極大的智慧。
慧潔常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經歷,例如 8 歲的一個早晨,發現她騎單車外出未歸,所有人沿著教會旁的出海口尋找,擔心騎車不穩的她,掉入大排被水沖走。後來接到電話,才得知她獨自一人騎了 4 公里,到只見過兩次面—《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作者林奐均的家裡,找她女兒玩;在她 13 歲時,有一位開米店的阿嬤帶著媳婦與 50 斤的白米,前來教會為已念碩一的孫子提親。
有個阿姨這麼描述慧潔,說她是「30 歲的靈魂困在 15 歲的身體」。許多與她談過話或曾一起共事的大人,總是為她的大方、善解人意、創意與獨特見解驚嘆不已,我認為,應是這四件事成就了這些特質:
1. 每天靈修,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到目前為止,慧潔只上過小學一年級,其餘時間都是在家自學,因為不用趕著到校,所以每天可以花時間讀聖經與禱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她做上帝喜悅的抉擇,自然會有源源不絕的智慧與創意。
2. 在家自學,建立能力
我曾在中美洲貝里斯國立技術學院任教兩年,所以我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導四個女兒。我請她先花 20 分鐘閱讀課本單元,再由她報告,針對敘述內容去了解她理解的程度,做補充說明或設定加深加廣的報告題目;她再花時間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整理成 PPT。透過驗證與操練成為能力,而不是單靠背誦。
3.沒有電視,大量閱讀
我們家沒有電視,但是有近千本的圖書,由於內人非常喜歡閱讀,我們的學習向度非常寬廣。因著工作與教會開設的弱勢課後陪讀班,我們需要不斷的進修,所以家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書,只要沒事,孩子們就會閱讀。因此,他們累積了比同年齡的人更多解決問題的想法,透過平日實作的練習,轉換成帶著走的能力。
4. 父母教練,學習榜樣
我的四個女兒每個都具有領袖特質,個性卻又大不相同,有人急,有人穩,有人散漫,有人急公好義,所以教養方式必須不同。我學習到快樂的父母需要成為教練,按著孩子的特質去幫助她發揮強項,而不是強逼她改善弱項。熟識慧潔的人都知道,她常忘東忘西,她自己也說她是金魚,只有3分鐘的記憶,10 歲前,一天到晚被所有人唸( 包括小她7歲的小妹)。後來我與內人經過上課開始了解—「自信」是父母可以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我們決定幫助她發展強項,減少關注在弱項上,她開始變得更有自信與能力,反而成為全家最有名氣的人。
慧潔的姊姊,慧瑄,18 歲考上大學就辦理休學,打工賺取旅費與生活費,到澳洲凱恩斯打工度假半年,下半年到伯斯的 YWAM 青年使命團的門徒訓練學校完成學習。前三個月上課,後三個月在澳洲帶冬令營,以及到菲律賓馬尼拉垃圾山與印度加爾各答貧民窟服務。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在父母身邊只有 18 年,我們為其生命所投資的,當他們離家後面對一連串的考驗,才正要開始展現。
我們所建造的,是有正向能力、可以改變世界的領袖,還是被世界影響、跟隨流行浪潮隨波掙扎的 follower 呢?這全在乎父母的榜樣與價值觀的建立。
所以,能力勝於學歷,品格勝於名校。
身為慧潔的父親,我感到很榮幸,期待她可以享受上帝為她預備的豐盛帶領,更開心能為她的 17 歲生命作註解,期許未來持續參與在她的生命建造當中。
試閱
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謝智謀老師所寫的一個故事。當謝老師帶學生去非洲服務學習時,他在貧民窟遇到一位十歲的女孩伸手向他要錢,透過翻譯,知道小女孩是妓女,他驚訝的問:「妳為什麼要當妓女?」她說:「我知道當妓女會得愛滋病,但我可以多活十年;如果不當妓女,沒錢買食物,十天後我就會餓死。」
我非常震驚,從沒想過明明生長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不愁吃穿,卻有人會因為飢餓而死亡,上網閱讀東非的飢荒報導,才發現每六秒就有一個小孩餓死。看完之後,兩行熱淚已悄然落下。
我心裡想著,有沒有可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後來,我又看到一組照片,那是一個衣索比亞的嬰孩,七個月大的他被母親抱在懷裡,體重只有 3200 克,胸前兩排肋骨清晰可見。在接受世界展望會資助四個月後,他的體重增加到八公斤,變成一個健康的孩子。
我不知道一個月七百塊錢對你來說多不多,但是只要用一點點的力量,就能改變一個小孩的生命!我被照片裡的故事感動,雖然那年我不過才十四歲。
或許你不認為一個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能夠做什麼,又或者你認為非洲離我們這麼遙遠,為何要伸出援手?但將心比心,如果你是那些人,會多麼希望別人來援助你。
也許我們不能養他們一輩子,卻能夠給他們及時活下去的援助,對那些充斥在「戰亂、愛滋、飢荒」環境下生活的人們,是多大的鼓勵與幫助。
也許我的力量很小,但只要集結大家的力量,就能改變東非,因為當一點點再加上一點點的時候,你就可以看見出乎意料的結果。
於是,我聯絡了世界展望會,知道不久前外交部捐了好幾噸的白米,但沒有經費運到非洲,所以我決定舉辦一場募款音樂會,特地選在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原本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不同國籍的人在這天以各自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我想,如果選在這一天,讓大家看見世界另一端的需要,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所以我開始在網路述說非洲妓女和衣索比亞小孩的故事,透露想為東非災民舉辦募款活動的想法。許多人看到故事後,主動聯繫我,表示他們也願意參與。
但辦音樂會需要很多資源和經費,光音響就要一萬二千元了,我不知道要怎麼開始,畢竟那時我只是一個國中生。
我問爸爸要怎麼籌辦活動的經費,爸爸沒有多說什麼,只拿了一疊名片給我,裡面有記者、印刷廠、大圖輸出廠、音響公司、贊助商等聯絡資料,就放手讓我一個人摸索。
我在腦海裡想像著那個衣索比亞小孩的模樣,想著非洲兒童吃著香噴噴米飯的畫面,眼前的困難就不算什麼了。我挑著名片,撥出一通又一通的電話,向廠商說明並邀請他們加入行列;打電話給記者,請他們幫忙發布消息,甚至上警廣電台宣傳,邀請大家當天共襄盛舉。
原先為了舉辦音樂會而募得兩萬多元的經費,實際上卻沒花到那麼多錢,因為許多廠商知道我要做的事情後,都熱情響應,提供至少半價以上的優惠;我邀請的表演團體,
絕大部分的表演者把車馬費回捐給音樂會。最後我們總共募到了四萬多元,可以運送 2250 公斤的白米到非洲。
我一直認為,不管當天募集了多少錢、送了多少白米,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深深相信這場音樂會只是一個開始,開始讓更多人看見東非的需要,讓更多人明白—出生在台灣其實很幸福。(待續)07 跨校聯合飢餓三十體驗營
東非募款音樂會後,我接到一封簡訊,對方是宜蘭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想聯合其他學校舉辦飢餓三十的體驗營,卻不知從何開始,想請我給點建議。
我們約在麥當勞見面,介紹彼此後便進入主題。首先,我問了一些問題:
「所以你們有企畫書可以借我參考嗎?」
沒有。
「時間、地點規劃了嗎?」
還沒決定。
「那和其他學校聯繫見面開會了?」
有電話聯繫,提議可以一起辦活動,但還沒見面。
「不好意思,請問你們之前有開過討論會了嗎?」我決定從頭問起。
我們從九月初開始,每天中午會聚在一起吃飯,順便開會。
「所以意思是,你們每天都有開會,但經過了一個月仍然沒有進展,還停留在⋯⋯構想的階段?」我難掩訝異。
可能是我問得太直接,他們有些愣住,最後吞吐地說出:「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會碰面的原因。」
在明白狀況後,我開始分享辦活動的經驗,告訴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哪些。那天開完會,他們問我願不願意加入團隊,一起辦這場活動。
起初我並沒有這個打算,但後來想想,如果可以延續東非飢荒的議題,透過飢餓三十體驗營的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明白出生在台灣其實是很幸福的事,這樣相當有意義。仔細考量後,我答應了邀約。
我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籌備,計畫如火如荼地展開—寫企畫書、找贊助商、和其他學校的核心同工開會、分頭招募工作人員。每個週間開一次組長會議,週末則和上百位工作人員,報告各項工作事宜。
剛開始開會時,大部分的人都羞於表達想法,總是默默等待別人發言,只有我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說話。隨著計畫進行,許多工作變得明朗,事情好像也沒想像中困難,大家慢慢開始進入狀況。後來開會幾乎都是各組組長在報告進度,執行長與我則負責統整所有事項。
活動的過程非常順利,學生的反應也很熱烈,所以我們隔年又舉辦第二屆飢餓三十,並邀請更多學校參與。籌備過程中,我不斷問自己這一屆要跟上一屆有什麼不同—第一屆的活動主軸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出生在台灣很幸福」,那這一次呢?
雖然是做同一件事情,但不代表只能一成不變,如果每次都能加入新的嘗試,就更能讓自己享受其中的樂趣,這也是為什麼我可以一直保持熱情的原因。
經過所有人的討論,決定第二屆主軸是「知道自己很幸福後,我們可以帶給這個社會什麼?」
我們安排了幾個有趣的活動,其中一個叫做「設計自己的十二年國教」,方式是把所有學生分組,每組要選出一位教育部長。教育部長必須傾聽學生的需求,然後共同擬出策略,設計屬於自己的十二年國教。
很多學生常常抱怨教育應該要改變,但都沒想過可以怎樣做。透過活動,讓學生明白光是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做什麼樣的改變,學習為自己負責任。
我們還另外設計了一個「缺水的實境體驗」,呼應同年世界展望會關於非洲缺水危機的主題。
當天下午,全場禁止供水,甚至將所有人的礦泉水收起來。約莫兩三個小時,陸續有學員發現廁所沒有水,不斷向隊輔反應,早就知情的工作人員做做表面安撫,表示已收到問題,會盡速處理。
經過這兩屆體驗營,讓我學到很多關於領導管理的知識。既然全部的工作人員有一百多位,我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的事。所以在開會前,我會花很多時間準備,把觀念和任務說清楚,免得浪費大家的時間。我也不能像之前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必須先向大家說明,遇到不同的意見就得溝通,取得共識後才去執行。
經由團隊合作,可以感覺到每一個人不斷在成長。如果做一件事情,可以幫助到人,自己也能得到很棒的學習,難道不值得你去採取行動嗎?
我們為體驗營創作了一首主題曲,希望大家日後聽到這首歌,就能想起營會的一切;這也是我人生的首次歌曲創作,從譜曲、填詞、編曲、錄音到剪輯,全都是非常新鮮的經驗。
為了一個需要而去學習,一直是我保持學習熱忱的秘訣。
【跨校聯合飢餓三十主題曲:背光】
詞曲:牟磊、陳慧潔、陳慧瑄
在每一次我傾聽這段旋律 這世界彷彿都沒有聲音靜默中哭的旋律如此清晰 我似乎又忘記天堂在哪裡我靜下心再一次鼓起勇氣 讓自己在面對痛的情緒
這世上有更多人需要關心 提醒我要更堅定
仰起頭你會發現日夜的美麗 伸出手來抓住這天空敞開心胸和彩虹打個勾勾
望著無盡的流星 彙集成無數的約定
我相信有個人 一直都在這裡
陪伴你的生命 堅強地走下去
伸出雙手讓我們心拉近 每天更勇敢呼吸
再繼續張開雙翼 用心跳觸摸著你
再一次感動著你 不再離開光明
不要害怕 這定律不會逝去
讓這一天更有意義(待續)08 成為親善大使
第13 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親善大使,得獎的是⋯⋯陳慧潔!
揭獎的那一刻,我不太敢相信真的是自己,心中所有情緒交雜,滿是驚喜與感動。
2013 年,很幸運得到保德信親善大使獎,站在台上,看著底下每一位都擁有自己故事的候選人,那一刻我深深覺得,自己不是特別厲害,而是特別幸運。
「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成立於 1995 年,目的是為了表揚在志工服務方面有傑出表現的青少年,這是一個跨國性的獎項,台灣於 2000 年也加入該活動推廣行列。每年獲選全國菁英獎的三十位同學,可獲邀參加頒獎典禮,安排三天兩夜的研習活動,讓志工們彼此交流。在最後一天的頒獎典禮上,再頒布兩位親善大使,代表台灣去美國和全世界的志工親善大使交流。
那一年,我無意間在英文雜誌上看見了志工菁英獎開始報名的訊息,於是填寫了報名表。經過初審、面試之後,不久便接獲得獎通知,受邀參加志工交流活動。
在那三天,保德信基金會用心安排了許多活動。到了現場我才知道,全國有六千五百多位學生報名參與,心裡真的很感動,原來台灣竟有這麼多年輕人在不同角落,默默地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個社會,哪怕只是一點點。能成為這六千多名志工的代表,已讓我倍感幸運,所以當我得到親善大使獎的那一刻,彷彿夢境那麼不真實。除了意外得獎,我也因此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的故事也深深激勵我。
例如另外一名來自花蓮女中的親善大使王溥琳,因著時常陪伴生病的外公,深刻體會到老人家對所剩不多的年歲沒有盼望。因此,她發起「孔雀魚計畫」,回收廢棄空瓶罐,放入水草、砂石和孔雀魚,搖身一變就成了亮麗的魚缸,帶去養老院教導長輩如何照顧魚,希望這些老人家透過照顧另一個生命找到生活重心。
她的創意引起很大的迴響,甚至連韓國的參訪單位都派人來學習。
同時,基金會也邀請了名主持人黃子佼來演講。佼哥真是一個用功的主持人,演講前,他事先讀了我們每一個志工的故事,在台下也鼓勵我們,甚至傳授一些主持的技巧。佼哥認真看待答應的每一件事,從小細節就可以看得出來,例如他分享有次主持悠遊卡活動時,他將代表悠遊卡的四個顏色,搭配在自己的服飾上,充分顯示他的責任心;佼哥也常透過自己的影響力,邀請藝人朋友,策劃許多公益活動。我想正是因為這種對生命的態度,才幫他度過事業的低潮,在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
代表台灣到美國的第二天,我們和來自各國的志工菁英們相遇。雖然語言不同,每個人還是盡力用英文介紹自己,努力宣揚國家文化,互相交換名片和紀念品。就算常常雞同鴨講,也不會是問題和阻礙,因為愛與微笑就是世界共通的語言。
隔天晚上,我們來到歷史博物館,聽了奧斯卡影帝凱文史貝西以及奧運選手埃里森・菲利克斯的演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聽眾舉手,問凱文史貝西一生得過許多獎項肯定,對他來說什麼是最有意義的?
凱文史貝西回答:「前陣子我去波斯頓,探望和安慰那些因爆炸案受傷的人,以及鼓勵為此忙碌的公務人員。
我想,這一生得過多少獎項並不重要,看見他們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榮譽。 」他的回答讓現場所有人都起立鼓掌。
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重視的是什麼,在凱文史貝西身上,我看見的是為這世界多付出一些的決心。
志工交流的最後一天,我們回到飯店,在地板上圍成一圈,分享這幾天的收穫和心得。
我毫不猶豫地站起來:「謝謝保德信給我們這個機會來到華盛頓,很高興能夠遇見你們!盼望每個人回家後,都能記住在這裡的一切,找回原本的熱情,記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因為不管距離多遠,我們的心都是連在一起並肩作戰,也許我們的力量很小,但我相信,當力量集結在一起時,就能夠改變世界。」
當志工的過程使我充分體會聖經所說的「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舉辦任何活動前,我從未想過自己可以在其中獲取什麼利益,也不需要任何服務學習的證明,因為我是在家自學,沒有升學的煩惱。
但是當我們以一顆單純的心去服務時,往往會得到許多你沒想過的收穫。也許是多認識一位值得交往的朋友、或是被服務者的一抹微笑,就像我從來沒想過,會因為志工服務這件事,增強了自己的企劃能力,有機會到各地演講,甚至因此到美國和全球志工交流。
有句古老的諺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即使是平凡微小的善事,散發出的馨香之氣,都勝過全世界最名貴的香水。(待續)17 一同走在公益的路上
算算到目前為止,也接了超過一百場以上的演講。如果問我哪一次印象最深刻,答案絕對是在宜蘭的礁溪國中。
那是我人生的第四場演講,對象是礁溪國中的一年級生。當時我的故事尚未被新聞大幅報導,也還沒得到「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親善大使獎」,所以很多人還不認識我。
我跟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以及上個月才剛結束的東非飢荒募款音樂會整個籌備過程。鼓勵台下的學生,每一個班級都可以認養一個東非小孩,改變一個生命。
演講結束後,所有人回到教室拿零用錢和發票捐給世界展望會。不過短短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卻有將近四千塊的善款,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行動才正要開始。
有些班級開始以每個月七百元資助一個東非小孩,還有一班學生發起募款活動,除了勇敢地向學長姐分享故事與募款外,甚至利用假日走上街頭,為東非飢荒募款。
他們把整個過程在網路上與我分享,當看到照片時,那種感覺真是難以形容。每次演講,我總覺得只要有一個或兩個聽眾,結束後願意去行動就非常值得了,從來沒想過可以影響一群人,用實際行動去祝福這個世界。
從那年開始,礁溪國中每年都會邀請我對國一新生演講。今年按慣例前往時,碰見了當年發起活動的幾個學生,如今都已升上國中三年級了。我開心地叫著每一個人,沒想到他們比我還興奮,大喊:「妳怎麼會記得我們的名字?」
記得,當然記得。我用生命故事鼓勵了你們,你們同樣也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了我,當生命影響生命時,誰也無法遺忘那份感動。
致力提倡廢奴運動的韓哲克,曾在他的著作《15 歲,改變世界的傳奇》說過:「完成使命的方法,就是讓一群擁有不同才能,卻有同一目標的朋友,共同努力去完成一些他人無法單獨完成的事。」
他認為一個理想的社群,是一個可以讓人受到關愛和照顧的地方,群體內的人能坦誠對待他們所重視的事。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被接納的,你知道你能信任別人,而他們也會支持你。
社群並不是聚在一起談些無關痛癢,或週末時做了些什麼事,而是能設下挑戰目標,找尋服務大眾的機會,彼此扶持與安慰。韓哲克鼓勵年輕人去找尋並加入這樣的社群,讓無法回頭的生命旅程寫下精彩的冒險篇章。
我自己也是一樣,每一次辦活動就會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許不常見面,但需要時總會適時出現在對方眼前,替他加油打氣,或陪他走一段路。(待續)20 課本以外的世界
在我八歲那一年,爸媽決定讓我們在家自學,也就是向教育局申請在家學習,不用去學校上課。
原因很簡單,因為爸媽覺得讀聖經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時刻,希望我們養成一早起來讀聖經的習慣,不要為了上學而匆匆忙忙。加上爸媽是教會的傳道,晚上會比白天還忙,而禮拜一他們休假,我們卻要上課,這樣一來,家人相處的時間會變得稀少,所以父母經過討論之後,決定讓我們在家自學。
起初,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就按著學校的課表上課,由爸媽輪流當老師。漸漸地,我們發現這樣跟在學校上課沒什麼差別,所以經過討論後,決定將學習制度改為責任制的方式,從一開始爸媽幫我規劃一學期的進度表,到後來轉由我自己安排規劃。
每個禮拜,我按照進度自己先讀,如果有不懂的就去請教爸媽;週末,爸媽會驗收這星期的學習成果。每當我讀完一個單元後,除了向他們報告之外,他們會再根據報告的內容,做深入的引導和反思。
每個禮拜,我按照進度自己先讀,如果有不懂的就去請教爸媽;週末,爸媽會驗收這星期的學習成果。每當我讀完一個單元後,除了向他們報告之外,他們會再根據報告的內容,做深入的引導和反思。
***
與其說在家自學是父母在家教,不如說是孩子在家「自己學」。上課的方式不是老師告訴你今天要上什麼,而是你向老師報告,在課本裡看見什麼,老師再提供補充與更深的引導。
平常上課都是由爸爸教我社會、自然和體育,媽媽教我國語及數學,英文則是跟一位外國宣教士「互相交流」—媽媽免費教她中文,而她免費教我們英文。其餘的時間,我們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安排相關課程。
例如高中一年級時,我認為行銷是一項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因為無論你在哪裡上班,都必須要賣出自己公司的產品,甚至包括如何介紹自己也都是行銷的一環。所以我在網路上找到課程並報名,每個禮拜從宜蘭坐車到台北上課,雖然每次回到家都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但我總是意猶未盡。這就是在家自學最棒的地方—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事物,並用自己的方式學習。
***
在我國小三年級時,社會課程的第一單元是「為民服務的機構」,課本寫得很淺顯,簡直到了有些無聊的地步。爸爸跟我說:「這些不都是在我們家隔壁嗎?為什麼要看課本呢?不如去實地參觀吧。」
於是爸爸陪著我到鄉公所、戶政事務所、清潔隊等公家機關訪問。雖然說明來意後,他們有些驚訝,但還是很熱情的回答問題,介紹平日的工作內容與制度有哪些。也因為如此,我才發現課本對這些機構的描述少得可憐,深深體會光靠課本學習是不夠的。
記得那時課本對清潔隊的描述,僅以簡單的美化環境帶過,也就是平時看見他們收垃圾的樣子而已,但那次經驗卻打破我的刻板印象。清潔隊員收集垃圾的過程,與後續如何分類與處理,背後都有很多的細節和專業可以了解,比方說收垃圾的時間與路線的安排、或是廚餘必須煮熟後,才能送去給養豬場的豬吃,而且清潔隊的編制可不只有清潔隊員而已,還有許多不同的層級,例如行政單位、宣導單位等。這些,都是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針對在家自學的學生,教育局每學年都會做一次評估與審查。那一年我將拜訪這些機構的心得,用 PPT 做成簡報(那也是我第一次摸索,學習如何使用 PPT 做簡報),在校長室隔壁的會議室,向與會的老師與官員報告。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小學生,竟然懂得使用 PPT 做簡報,這件事嚇了他們好大一跳。
雖然一般學校每學期也會安排戶外教學,但畢竟資源與次數有限,學生只能跟著參訪,無法詳細提問解惑!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願意或有這樣的能力,讓孩子在家自學,所以很感謝上帝給我這樣的父母,讓我成為一個在家自學生,幫助我找到自己的天賦,和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這裡我要鼓勵你,不管你是不是在家自學生,重要的是,只要保持對知識的熱情和好奇心,還是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與天賦。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