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有了夢想,然後呢?
陳慧潔,一個在家自學的少女,從小就跟隨父親投身公益。16歲受邀演講計達上百場,全國最年輕的夢想行動家內容簡介
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只要集結大家的力量,
就能讓世界不一樣!
陳慧潔,一個在家自學的少女,從小就跟隨父親投身公益。
8歲開始送餐給獨居老人
9歲上街為急難家庭募款
12歲策劃舉辦募款音樂會
14歲為東非飢荒募款,協助高中生舉辦跨校飢餓三十
15歲代表台灣成為親善大使,到美國和全世界的志工交流
16歲受邀演講計達上百場,是全國最年輕的演說家
夢想 × 公益 × 行動力 = 無限影響力
「改變世界,從看見問題開始。」
本書記錄一位少女的勇氣故事,她所展現的行動力,連成年人都自嘆不如。在這本書中,她想與你分享,不管年紀大小,都不應成為追求夢想的阻力;也鼓勵你在追求夢想的路上,看見別人的需要,讓夢想變成一份使命。
目錄
各界推薦序
陳伯杰父親序
周曉蕾母親序
第1篇 關於夢想,從小事做起
01 / 送餐給獨居老人
02 / 二十塊的影響力
03 / 不做,你永遠不會知道
04 / 為東非飢民募款
05 / 上帝總是預備更好的
06 / 這世界不是壞人太多,而是好人付出的太少
07 / 跨校聯合飢餓三十體驗營
08 / 成為親善大使
09 / 如果地球只剩下一百人
10 / 向日葵女孩
11 / 隱形的翅膀,送愛到馬航
12 / 溫柔的力量
第2篇 關於演講,讓生命影響生命
13 / 我的第一場演講
14 / 成為說故事的人
15 / 夢想 X 公益 X 行動力 = 無限影響力
16 / 找回演講的熱情
17 / 一同走在公益的路上
第3篇 關於學習,放手才是王道
18 / 神奇的油表指針
19 / 自己的零用錢自己賺
20 / 課本以外的世界
21 / 艾菲爾鐵塔有多高?
22 / 從20分到80分的路
第4篇 關於未來,活出獨一無二的你
23 / 做自己吧!因為別人已經有人做了
24 / 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
25 / 不要害怕失敗
26 / 未完待續
序/導讀
陳伯杰・慧潔父親
能力勝於學歷,品格勝於名校
身為慧潔的父親,為她的書寫序,是一件既驕傲又困難的事,要如何讓大家認識特別的她,又不被她抗議,真是需要極大的智慧。
慧潔常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經歷,例如 8 歲的一個早晨,發現她騎單車外出未歸,所有人沿著教會旁的出海口尋找,擔心騎車不穩的她,掉入大排被水沖走。後來接到電話,才得知她獨自一人騎了 4 公里,到只見過兩次面—《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作者林奐均的家裡,找她女兒玩;在她 13 歲時,有一位開米店的阿嬤帶著媳婦與 50 斤的白米,前來教會為已念碩一的孫子提親。
有個阿姨這麼描述慧潔,說她是「30 歲的靈魂困在 15 歲的身體」。許多與她談過話或曾一起共事的大人,總是為她的大方、善解人意、創意與獨特見解驚嘆不已,我認為,應是這四件事成就了這些特質:
1. 每天靈修,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到目前為止,慧潔只上過小學一年級,其餘時間都是在家自學,因為不用趕著到校,所以每天可以花時間讀聖經與禱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她做上帝喜悅的抉擇,自然會有源源不絕的智慧與創意。
2. 在家自學,建立能力
我曾在中美洲貝里斯國立技術學院任教兩年,所以我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導四個女兒。我請她先花 20 分鐘閱讀課本單元,再由她報告,針對敘述內容去了解她理解的程度,做補充說明或設定加深加廣的報告題目;她再花時間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整理成 PPT。透過驗證與操練成為能力,而不是單靠背誦。
3.沒有電視,大量閱讀
我們家沒有電視,但是有近千本的圖書,由於內人非常喜歡閱讀,我們的學習向度非常寬廣。因著工作與教會開設的弱勢課後陪讀班,我們需要不斷的進修,所以家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書,只要沒事,孩子們就會閱讀。因此,他們累積了比同年齡的人更多解決問題的想法,透過平日實作的練習,轉換成帶著走的能力。
4. 父母教練,學習榜樣
我的四個女兒每個都具有領袖特質,個性卻又大不相同,有人急,有人穩,有人散漫,有人急公好義,所以教養方式必須不同。我學習到快樂的父母需要成為教練,按著孩子的特質去幫助她發揮強項,而不是強逼她改善弱項。熟識慧潔的人都知道,她常忘東忘西,她自己也說她是金魚,只有3分鐘的記憶,10 歲前,一天到晚被所有人唸( 包括小她7歲的小妹)。後來我與內人經過上課開始了解—「自信」是父母可以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我們決定幫助她發展強項,減少關注在弱項上,她開始變得更有自信與能力,反而成為全家最有名氣的人。
慧潔的姊姊,慧瑄,18 歲考上大學就辦理休學,打工賺取旅費與生活費,到澳洲凱恩斯打工度假半年,下半年到伯斯的 YWAM 青年使命團的門徒訓練學校完成學習。前三個月上課,後三個月在澳洲帶冬令營,以及到菲律賓馬尼拉垃圾山與印度加爾各答貧民窟服務。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在父母身邊只有 18 年,我們為其生命所投資的,當他們離家後面對一連串的考驗,才正要開始展現。
我們所建造的,是有正向能力、可以改變世界的領袖,還是被世界影響、跟隨流行浪潮隨波掙扎的 follower 呢?這全在乎父母的榜樣與價值觀的建立。
所以,能力勝於學歷,品格勝於名校。
身為慧潔的父親,我感到很榮幸,期待她可以享受上帝為她預備的豐盛帶領,更開心能為她的 17 歲生命作註解,期許未來持續參與在她的生命建造當中。
試閱
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謝智謀老師所寫的一個故事。當謝老師帶學生去非洲服務學習時,他在貧民窟遇到一位十歲的女孩伸手向他要錢,透過翻譯,知道小女孩是妓女,他驚訝的問:「妳為什麼要當妓女?」她說:「我知道當妓女會得愛滋病,但我可以多活十年;如果不當妓女,沒錢買食物,十天後我就會餓死。」
我非常震驚,從沒想過明明生長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不愁吃穿,卻有人會因為飢餓而死亡,上網閱讀東非的飢荒報導,才發現每六秒就有一個小孩餓死。看完之後,兩行熱淚已悄然落下。
我心裡想著,有沒有可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後來,我又看到一組照片,那是一個衣索比亞的嬰孩,七個月大的他被母親抱在懷裡,體重只有 3200 克,胸前兩排肋骨清晰可見。在接受世界展望會資助四個月後,他的體重增加到八公斤,變成一個健康的孩子。
我不知道一個月七百塊錢對你來說多不多,但是只要用一點點的力量,就能改變一個小孩的生命!我被照片裡的故事感動,雖然那年我不過才十四歲。
或許你不認為一個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能夠做什麼,又或者你認為非洲離我們這麼遙遠,為何要伸出援手?但將心比心,如果你是那些人,會多麼希望別人來援助你。
也許我們不能養他們一輩子,卻能夠給他們及時活下去的援助,對那些充斥在「戰亂、愛滋、飢荒」環境下生活的人們,是多大的鼓勵與幫助。
也許我的力量很小,但只要集結大家的力量,就能改變東非,因為當一點點再加上一點點的時候,你就可以看見出乎意料的結果。
於是,我聯絡了世界展望會,知道不久前外交部捐了好幾噸的白米,但沒有經費運到非洲,所以我決定舉辦一場募款音樂會,特地選在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原本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不同國籍的人在這天以各自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我想,如果選在這一天,讓大家看見世界另一端的需要,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所以我開始在網路述說非洲妓女和衣索比亞小孩的故事,透露想為東非災民舉辦募款活動的想法。許多人看到故事後,主動聯繫我,表示他們也願意參與。
但辦音樂會需要很多資源和經費,光音響就要一萬二千元了,我不知道要怎麼開始,畢竟那時我只是一個國中生。
我問爸爸要怎麼籌辦活動的經費,爸爸沒有多說什麼,只拿了一疊名片給我,裡面有記者、印刷廠、大圖輸出廠、音響公司、贊助商等聯絡資料,就放手讓我一個人摸索。
我在腦海裡想像著那個衣索比亞小孩的模樣,想著非洲兒童吃著香噴噴米飯的畫面,眼前的困難就不算什麼了。我挑著名片,撥出一通又一通的電話,向廠商說明並邀請他們加入行列;打電話給記者,請他們幫忙發布消息,甚至上警廣電台宣傳,邀請大家當天共襄盛舉。
原先為了舉辦音樂會而募得兩萬多元的經費,實際上卻沒花到那麼多錢,因為許多廠商知道我要做的事情後,都熱情響應,提供至少半價以上的優惠;我邀請的表演團體,
絕大部分的表演者把車馬費回捐給音樂會。最後我們總共募到了四萬多元,可以運送 2250 公斤的白米到非洲。
我一直認為,不管當天募集了多少錢、送了多少白米,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深深相信這場音樂會只是一個開始,開始讓更多人看見東非的需要,讓更多人明白—出生在台灣其實很幸福。(待續)07 跨校聯合飢餓三十體驗營
東非募款音樂會後,我接到一封簡訊,對方是宜蘭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想聯合其他學校舉辦飢餓三十的體驗營,卻不知從何開始,想請我給點建議。
我們約在麥當勞見面,介紹彼此後便進入主題。首先,我問了一些問題:
「所以你們有企畫書可以借我參考嗎?」
沒有。
「時間、地點規劃了嗎?」
還沒決定。
「那和其他學校聯繫見面開會了?」
有電話聯繫,提議可以一起辦活動,但還沒見面。
「不好意思,請問你們之前有開過討論會了嗎?」我決定從頭問起。
我們從九月初開始,每天中午會聚在一起吃飯,順便開會。
「所以意思是,你們每天都有開會,但經過了一個月仍然沒有進展,還停留在⋯⋯構想的階段?」我難掩訝異。
可能是我問得太直接,他們有些愣住,最後吞吐地說出:「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會碰面的原因。」
在明白狀況後,我開始分享辦活動的經驗,告訴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哪些。那天開完會,他們問我願不願意加入團隊,一起辦這場活動。
起初我並沒有這個打算,但後來想想,如果可以延續東非飢荒的議題,透過飢餓三十體驗營的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明白出生在台灣其實是很幸福的事,這樣相當有意義。仔細考量後,我答應了邀約。
我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籌備,計畫如火如荼地展開—寫企畫書、找贊助商、和其他學校的核心同工開會、分頭招募工作人員。每個週間開一次組長會議,週末則和上百位工作人員,報告各項工作事宜。
剛開始開會時,大部分的人都羞於表達想法,總是默默等待別人發言,只有我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說話。隨著計畫進行,許多工作變得明朗,事情好像也沒想像中困難,大家慢慢開始進入狀況。後來開會幾乎都是各組組長在報告進度,執行長與我則負責統整所有事項。
活動的過程非常順利,學生的反應也很熱烈,所以我們隔年又舉辦第二屆飢餓三十,並邀請更多學校參與。籌備過程中,我不斷問自己這一屆要跟上一屆有什麼不同—第一屆的活動主軸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出生在台灣很幸福」,那這一次呢?
雖然是做同一件事情,但不代表只能一成不變,如果每次都能加入新的嘗試,就更能讓自己享受其中的樂趣,這也是為什麼我可以一直保持熱情的原因。
經過所有人的討論,決定第二屆主軸是「知道自己很幸福後,我們可以帶給這個社會什麼?」
我們安排了幾個有趣的活動,其中一個叫做「設計自己的十二年國教」,方式是把所有學生分組,每組要選出一位教育部長。教育部長必須傾聽學生的需求,然後共同擬出策略,設計屬於自己的十二年國教。
很多學生常常抱怨教育應該要改變,但都沒想過可以怎樣做。透過活動,讓學生明白光是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做什麼樣的改變,學習為自己負責任。
我們還另外設計了一個「缺水的實境體驗」,呼應同年世界展望會關於非洲缺水危機的主題。
當天下午,全場禁止供水,甚至將所有人的礦泉水收起來。約莫兩三個小時,陸續有學員發現廁所沒有水,不斷向隊輔反應,早就知情的工作人員做做表面安撫,表示已收到問題,會盡速處理。
經過這兩屆體驗營,讓我學到很多關於領導管理的知識。既然全部的工作人員有一百多位,我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的事。所以在開會前,我會花很多時間準備,把觀念和任務說清楚,免得浪費大家的時間。我也不能像之前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必須先向大家說明,遇到不同的意見就得溝通,取得共識後才去執行。
經由團隊合作,可以感覺到每一個人不斷在成長。如果做一件事情,可以幫助到人,自己也能得到很棒的學習,難道不值得你去採取行動嗎?
我們為體驗營創作了一首主題曲,希望大家日後聽到這首歌,就能想起營會的一切;這也是我人生的首次歌曲創作,從譜曲、填詞、編曲、錄音到剪輯,全都是非常新鮮的經驗。
為了一個需要而去學習,一直是我保持學習熱忱的秘訣。
【跨校聯合飢餓三十主題曲:背光】
詞曲:牟磊、陳慧潔、陳慧瑄
在每一次我傾聽這段旋律 這世界彷彿都沒有聲音靜默中哭的旋律如此清晰 我似乎又忘記天堂在哪裡我靜下心再一次鼓起勇氣 讓自己在面對痛的情緒
這世上有更多人需要關心 提醒我要更堅定
仰起頭你會發現日夜的美麗 伸出手來抓住這天空敞開心胸和彩虹打個勾勾
望著無盡的流星 彙集成無數的約定
我相信有個人 一直都在這裡
陪伴你的生命 堅強地走下去
伸出雙手讓我們心拉近 每天更勇敢呼吸
再繼續張開雙翼 用心跳觸摸著你
再一次感動著你 不再離開光明
不要害怕 這定律不會逝去
讓這一天更有意義(待續)08 成為親善大使
第13 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親善大使,得獎的是⋯⋯陳慧潔!
揭獎的那一刻,我不太敢相信真的是自己,心中所有情緒交雜,滿是驚喜與感動。
2013 年,很幸運得到保德信親善大使獎,站在台上,看著底下每一位都擁有自己故事的候選人,那一刻我深深覺得,自己不是特別厲害,而是特別幸運。
「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成立於 1995 年,目的是為了表揚在志工服務方面有傑出表現的青少年,這是一個跨國性的獎項,台灣於 2000 年也加入該活動推廣行列。每年獲選全國菁英獎的三十位同學,可獲邀參加頒獎典禮,安排三天兩夜的研習活動,讓志工們彼此交流。在最後一天的頒獎典禮上,再頒布兩位親善大使,代表台灣去美國和全世界的志工親善大使交流。
那一年,我無意間在英文雜誌上看見了志工菁英獎開始報名的訊息,於是填寫了報名表。經過初審、面試之後,不久便接獲得獎通知,受邀參加志工交流活動。
在那三天,保德信基金會用心安排了許多活動。到了現場我才知道,全國有六千五百多位學生報名參與,心裡真的很感動,原來台灣竟有這麼多年輕人在不同角落,默默地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個社會,哪怕只是一點點。能成為這六千多名志工的代表,已讓我倍感幸運,所以當我得到親善大使獎的那一刻,彷彿夢境那麼不真實。除了意外得獎,我也因此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的故事也深深激勵我。
例如另外一名來自花蓮女中的親善大使王溥琳,因著時常陪伴生病的外公,深刻體會到老人家對所剩不多的年歲沒有盼望。因此,她發起「孔雀魚計畫」,回收廢棄空瓶罐,放入水草、砂石和孔雀魚,搖身一變就成了亮麗的魚缸,帶去養老院教導長輩如何照顧魚,希望這些老人家透過照顧另一個生命找到生活重心。
她的創意引起很大的迴響,甚至連韓國的參訪單位都派人來學習。
同時,基金會也邀請了名主持人黃子佼來演講。佼哥真是一個用功的主持人,演講前,他事先讀了我們每一個志工的故事,在台下也鼓勵我們,甚至傳授一些主持的技巧。佼哥認真看待答應的每一件事,從小細節就可以看得出來,例如他分享有次主持悠遊卡活動時,他將代表悠遊卡的四個顏色,搭配在自己的服飾上,充分顯示他的責任心;佼哥也常透過自己的影響力,邀請藝人朋友,策劃許多公益活動。我想正是因為這種對生命的態度,才幫他度過事業的低潮,在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
代表台灣到美國的第二天,我們和來自各國的志工菁英們相遇。雖然語言不同,每個人還是盡力用英文介紹自己,努力宣揚國家文化,互相交換名片和紀念品。就算常常雞同鴨講,也不會是問題和阻礙,因為愛與微笑就是世界共通的語言。
隔天晚上,我們來到歷史博物館,聽了奧斯卡影帝凱文史貝西以及奧運選手埃里森・菲利克斯的演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聽眾舉手,問凱文史貝西一生得過許多獎項肯定,對他來說什麼是最有意義的?
凱文史貝西回答:「前陣子我去波斯頓,探望和安慰那些因爆炸案受傷的人,以及鼓勵為此忙碌的公務人員。
我想,這一生得過多少獎項並不重要,看見他們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榮譽。 」他的回答讓現場所有人都起立鼓掌。
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重視的是什麼,在凱文史貝西身上,我看見的是為這世界多付出一些的決心。
志工交流的最後一天,我們回到飯店,在地板上圍成一圈,分享這幾天的收穫和心得。
我毫不猶豫地站起來:「謝謝保德信給我們這個機會來到華盛頓,很高興能夠遇見你們!盼望每個人回家後,都能記住在這裡的一切,找回原本的熱情,記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因為不管距離多遠,我們的心都是連在一起並肩作戰,也許我們的力量很小,但我相信,當力量集結在一起時,就能夠改變世界。」
當志工的過程使我充分體會聖經所說的「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舉辦任何活動前,我從未想過自己可以在其中獲取什麼利益,也不需要任何服務學習的證明,因為我是在家自學,沒有升學的煩惱。
但是當我們以一顆單純的心去服務時,往往會得到許多你沒想過的收穫。也許是多認識一位值得交往的朋友、或是被服務者的一抹微笑,就像我從來沒想過,會因為志工服務這件事,增強了自己的企劃能力,有機會到各地演講,甚至因此到美國和全球志工交流。
有句古老的諺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即使是平凡微小的善事,散發出的馨香之氣,都勝過全世界最名貴的香水。(待續)17 一同走在公益的路上
算算到目前為止,也接了超過一百場以上的演講。如果問我哪一次印象最深刻,答案絕對是在宜蘭的礁溪國中。
那是我人生的第四場演講,對象是礁溪國中的一年級生。當時我的故事尚未被新聞大幅報導,也還沒得到「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親善大使獎」,所以很多人還不認識我。
我跟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以及上個月才剛結束的東非飢荒募款音樂會整個籌備過程。鼓勵台下的學生,每一個班級都可以認養一個東非小孩,改變一個生命。
演講結束後,所有人回到教室拿零用錢和發票捐給世界展望會。不過短短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卻有將近四千塊的善款,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行動才正要開始。
有些班級開始以每個月七百元資助一個東非小孩,還有一班學生發起募款活動,除了勇敢地向學長姐分享故事與募款外,甚至利用假日走上街頭,為東非飢荒募款。
他們把整個過程在網路上與我分享,當看到照片時,那種感覺真是難以形容。每次演講,我總覺得只要有一個或兩個聽眾,結束後願意去行動就非常值得了,從來沒想過可以影響一群人,用實際行動去祝福這個世界。
從那年開始,礁溪國中每年都會邀請我對國一新生演講。今年按慣例前往時,碰見了當年發起活動的幾個學生,如今都已升上國中三年級了。我開心地叫著每一個人,沒想到他們比我還興奮,大喊:「妳怎麼會記得我們的名字?」
記得,當然記得。我用生命故事鼓勵了你們,你們同樣也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了我,當生命影響生命時,誰也無法遺忘那份感動。
致力提倡廢奴運動的韓哲克,曾在他的著作《15 歲,改變世界的傳奇》說過:「完成使命的方法,就是讓一群擁有不同才能,卻有同一目標的朋友,共同努力去完成一些他人無法單獨完成的事。」
他認為一個理想的社群,是一個可以讓人受到關愛和照顧的地方,群體內的人能坦誠對待他們所重視的事。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被接納的,你知道你能信任別人,而他們也會支持你。
社群並不是聚在一起談些無關痛癢,或週末時做了些什麼事,而是能設下挑戰目標,找尋服務大眾的機會,彼此扶持與安慰。韓哲克鼓勵年輕人去找尋並加入這樣的社群,讓無法回頭的生命旅程寫下精彩的冒險篇章。
我自己也是一樣,每一次辦活動就會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許不常見面,但需要時總會適時出現在對方眼前,替他加油打氣,或陪他走一段路。(待續)20 課本以外的世界
在我八歲那一年,爸媽決定讓我們在家自學,也就是向教育局申請在家學習,不用去學校上課。
原因很簡單,因為爸媽覺得讀聖經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時刻,希望我們養成一早起來讀聖經的習慣,不要為了上學而匆匆忙忙。加上爸媽是教會的傳道,晚上會比白天還忙,而禮拜一他們休假,我們卻要上課,這樣一來,家人相處的時間會變得稀少,所以父母經過討論之後,決定讓我們在家自學。
起初,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就按著學校的課表上課,由爸媽輪流當老師。漸漸地,我們發現這樣跟在學校上課沒什麼差別,所以經過討論後,決定將學習制度改為責任制的方式,從一開始爸媽幫我規劃一學期的進度表,到後來轉由我自己安排規劃。
每個禮拜,我按照進度自己先讀,如果有不懂的就去請教爸媽;週末,爸媽會驗收這星期的學習成果。每當我讀完一個單元後,除了向他們報告之外,他們會再根據報告的內容,做深入的引導和反思。
每個禮拜,我按照進度自己先讀,如果有不懂的就去請教爸媽;週末,爸媽會驗收這星期的學習成果。每當我讀完一個單元後,除了向他們報告之外,他們會再根據報告的內容,做深入的引導和反思。
***
與其說在家自學是父母在家教,不如說是孩子在家「自己學」。上課的方式不是老師告訴你今天要上什麼,而是你向老師報告,在課本裡看見什麼,老師再提供補充與更深的引導。
平常上課都是由爸爸教我社會、自然和體育,媽媽教我國語及數學,英文則是跟一位外國宣教士「互相交流」—媽媽免費教她中文,而她免費教我們英文。其餘的時間,我們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安排相關課程。
例如高中一年級時,我認為行銷是一項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因為無論你在哪裡上班,都必須要賣出自己公司的產品,甚至包括如何介紹自己也都是行銷的一環。所以我在網路上找到課程並報名,每個禮拜從宜蘭坐車到台北上課,雖然每次回到家都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但我總是意猶未盡。這就是在家自學最棒的地方—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事物,並用自己的方式學習。
***
在我國小三年級時,社會課程的第一單元是「為民服務的機構」,課本寫得很淺顯,簡直到了有些無聊的地步。爸爸跟我說:「這些不都是在我們家隔壁嗎?為什麼要看課本呢?不如去實地參觀吧。」
於是爸爸陪著我到鄉公所、戶政事務所、清潔隊等公家機關訪問。雖然說明來意後,他們有些驚訝,但還是很熱情的回答問題,介紹平日的工作內容與制度有哪些。也因為如此,我才發現課本對這些機構的描述少得可憐,深深體會光靠課本學習是不夠的。
記得那時課本對清潔隊的描述,僅以簡單的美化環境帶過,也就是平時看見他們收垃圾的樣子而已,但那次經驗卻打破我的刻板印象。清潔隊員收集垃圾的過程,與後續如何分類與處理,背後都有很多的細節和專業可以了解,比方說收垃圾的時間與路線的安排、或是廚餘必須煮熟後,才能送去給養豬場的豬吃,而且清潔隊的編制可不只有清潔隊員而已,還有許多不同的層級,例如行政單位、宣導單位等。這些,都是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針對在家自學的學生,教育局每學年都會做一次評估與審查。那一年我將拜訪這些機構的心得,用 PPT 做成簡報(那也是我第一次摸索,學習如何使用 PPT 做簡報),在校長室隔壁的會議室,向與會的老師與官員報告。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小學生,竟然懂得使用 PPT 做簡報,這件事嚇了他們好大一跳。
雖然一般學校每學期也會安排戶外教學,但畢竟資源與次數有限,學生只能跟著參訪,無法詳細提問解惑!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願意或有這樣的能力,讓孩子在家自學,所以很感謝上帝給我這樣的父母,讓我成為一個在家自學生,幫助我找到自己的天賦,和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這裡我要鼓勵你,不管你是不是在家自學生,重要的是,只要保持對知識的熱情和好奇心,還是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與天賦。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