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人生:常富寧的主播魅力學
熱情只是工作的基本,更重要的是持續二十年、三十年的決心跟毅力。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Hasta la Vista!! Baby!」
聽到這豪邁而感性十足的喊聲,你就知道棒球場上正在沸騰。每當有人擊出全壘打,觀眾就彷彿被制約,期待「他」為沸騰的場面再投入一束熱情的薪火。發想出這句全壘打口號並風靡全台棒球迷的人,就是魅力主播常富寧。
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荊棘滿布。本書從他的童年生活開始娓娓道來,你將能看見光鮮亮麗的體育主播,也曾經自卑過、迷惘過、受創過。從人生低谷進擊不懈,面對批評也不氣餒,改善準備方式也充實播報實力,成為一個人人稱羨的體育工作者,常富寧在這本書中要告訴讀者的是:
★ 語言能帶你飛向另一個未知的世界,學會就是你的,別人想拿也拿不走。
★ 自信來自於實力,你有實力的時候,自然就會散發出自信。
★ 時時反省,自己對自己最了解,若要等人來提醒,往往為時已晚。
★ 小小的進步帶來成就感,驅動你繼續往前走。
★ 正視自己所擁有的,適應環境,而不是要環境來適應自己。
★ 你的堅持,終將成為你的風格、你的代名詞。
★ 熱情只是工作的基本,更重要的是持續二十年、三十年的決心跟毅力。
2012年染上怪病,徘徊生死關頭,讓常富寧更珍惜當下。
來到人生下半場,閱讀常富寧的36篇故事,讓你也能策畫進擊的人生逆轉勝。
名人推薦
王偉忠(製作人)
王勝偉(中信兄弟隊內野手)
李承曄(棒球作家、球夢網總合知識平台總監)
林智勝(中信兄弟內野手)
林益全(義大犀牛隊內野手)
徐一鳴(達一廣告董事長,創意廣告人)
高志綱(統一7-eleveN獅隊捕手)
高國輝(義大犀牛隊外野手)
曾文誠(資深球評、TSNA總編輯)
馮勝賢(中華民國競技飛鏢協會理事長)
張正偉(中信兄弟隊外野手)
傅達仁(資深體育主播)
詹智堯(Lamigo桃猿隊外野手)
賈 凡(專業籃球球評)
潘忠韋(FOX體育台特約球評)
劉紀綱(風雅娛樂行銷有限公司總經理,資深電視製作人)
顏行書(富邦勇士隊總教練)
蘇巧慧(超越基金會執行長)
目錄
第一篇 天母好時光
‧從南京到台灣──父親的生命軌跡
‧「演藝生涯」的小小開端
‧總覺得爸爸一直在盯著我
‧三級棒球與媽媽的深夜美食
‧為我取名為Francis的那個人
‧另一種語言的呼喚
‧一段陰沉潮濕的回憶
‧慘綠少年時
‧安靜的重金屬搖滾樂迷
‧公車情緣與我的一頭熱
第二篇 橫衝直撞無懼青春
‧十八歲,殘酷的成年禮
‧人生最遺憾的事
‧算命師揭示命運大劫
‧臨演初體驗
‧維也納遊學開拓視界
‧飯店不待,寧願待酒店
‧婉拒德國主廚的邀約
‧舞台劇的魅力
‧為生活演出R片
‧香江瀟灑走一回
第三篇 北緯一度的進擊人生
‧飛向新加坡,ESPN我來了
‧播報風格逐漸成形
‧勇士三巨頭讓我愛上MLB
‧從負評變身績優股,Hasta la Vista!
‧王建民點燃美職熱
‧轉播路上,那些難忘時刻
‧運動場上海海人生
‧主播檯上領略棒球魅力
‧曾經嚮往成為運動經紀人
‧效率至上的新加坡生活
‧星洲延續演藝路
‧搖滾樂二三事
‧走過生死關,生命更豁達
‧幸福悄然來到
第四篇 人生下半場
‧回家,新的挑戰與課題
‧人生下半場
【專欄】常主播魅力學
A語言學習篇
B自信
C反省的力量
D身體保養
E如果你想當主播
序/導讀
向常主播學習,成為照耀大家的暖男
李承曄(球夢網總合知識平台總監、棒球作家)
第一次和常主播接觸,是在十多年前。
當年我是以撰寫網路文章為主,同時有平面媒體邀稿的棒球部落客。常主播則是剛接下MLB轉播的工作不久。有一回部落格的讀者詢問對於MLB轉播的想法,向來很直率的我,指出了一些個人覺得不甚妥當之處。令我驚訝的是,常主播竟然來到我的小地方,很慎重且謙虛地回覆我的發言。
早年我固定撰稿的運動網站,有個指正傳統媒體錯誤內容的單元。因此偶爾會聽說主流媒體從業人員,對於網路意見無視甚至敵視的狀況。常主播是我遇到第一位,用正向態度面對的媒體人。當時我便覺得常主播是位可敬的人物。同樣讓我驚訝的是,十多年後因工作關係在現實世界碰面,常主播竟然還記得這件事。
近年因為出書和轉播,比較有機會和常主播共事。不只感受到常主播在工作上對於我們這些後輩的照顧,更觀察到他對於工作的認真負責。例如在日本職棒的轉播,儘管對於日文不熟悉,仍努力找到許多英文的資料庫,充實轉播內容。有些資料的精細度,連以研究日本職棒為主的我,都嘖嘖稱奇。
說真的,我一直很好奇,常主播如何練就出讓眾人敬愛的「暖男」特質。相信很多球迷也和我同樣想了解。本書的出版,終於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一窺常主播的內心世界。
透過書中的自我剖析,我才了解到,常主播的特質,來自於家中的教育和經歷過的許多的起伏與轉折。平時總像陽光一樣照耀大家的常主播,也是克服許多陰暗負面的情緒,才達到今日的成就。常主播的經歷,必定可以給大家很好的做人處事參考。特別是對於許多徘徊在人生交叉路口的年輕世代。人生總有順境逆境、高潮低潮,徬徨時不妨參考常主播在書中分享的心得。
至於書中提到的主播工作內幕,應該是許多球迷朋友最想了解的部分。常主播在書中把十多年來的功力,甚至是小技巧,都透過輕鬆平實的文字傳授給大家。同時,書中不只介紹主播台上或轉播室內的趣事,還有從新加坡到台灣第一手的媒體現狀。對於有志從事運動媒體業,甚至是未來想擔任運動主播的朋友們,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受常主播之邀撰寫本書推薦序,對我來說實在非常榮幸。而且常主播的人生故事實在太精彩,讓我忍不住一個晚上便拜讀完整本原稿。我也相信所有的運動迷都會和我一樣,非常喜愛這本書,並從中學到許多哲理。
對自己有許多不滿?讀這本「露三點」自傳就對了!
徐一鳴(達一廣告董事長)
對常富寧的印象和大家差不多:大帥哥、棒球主播、和每逢全壘打必喊的Hasta la Vista!
我們在附中球場見過幾次面,打球後一起吃過幾回快炒店。正因為不熟,他開口邀我寫序時,一下不知如何推辭,幾天後稿子寄來,帶著陌生與好奇,我走進常主播的內心世界。
看別人傳記始終是我多年來心甘情願放棄週末出遊的嗜好,例如黃仁宇、傑克威爾許、彼得杜拉卡、楊振寧等等,這些絕頂聰明人先後帶來許多鞭策與啟發。
寫序也算有經驗:其中一次是二○○九年受邀為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先生自傳《視野》寫序,葉先生浪漫務實、溫暖冷靜,功在國家又平易近人,第一次見面,劈頭說他「此生最大災難是和馬英九同窗」,這當然是玩笑話,任何人和葉先生共事,必定會感受到他內心勇於付出的真誠。
跟葉金川或上述其他人相比,常富寧當然不顯赫,卻擁有一份從平凡出發的不平凡的真誠!不知道他哪來的勇氣,敢把他從小至今的挫折鉅細靡遺曝光,光看他讀士東國小被老師性騷擾的那段往事,在冷氣呼呼的斗室中,我竟然直冒冷汗。
這件事都敢講,說本書是富寧「三點全露」的文字寫真集大概也不誇張。和一般自傳明顯不同,書裡沒強調自己多棒多厲害,只是翔實記錄了他求學與工作過程的挫折、和他本人自作主張的因應之道。我在此高度推薦讀者們注意這些他興之所至、做出走過人生折返點的決定,理由是這些決定未必高明,但無比真實地反映了一個不愛念書男孩在我們社會中長大成人的艱辛。我不用舉例,因為全書俯拾皆是,讀者大可自己咀嚼、體會。
和許多不幸誤入歧途的年輕人相比,我要恭喜富寧,他之所以能走出徬徨的困境,找到發光的舞台,寫出感人的自傳……,除了善良內心和出色外表佔了一些便宜外,本書一開始就「如高牆一般」出場的父親其實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社會殘酷無比,叛逆期長短攸關每個人未來,只能說叛逆期比一般人長、還長很多的常富寧走運,有這麼一位一再包容的好爸爸,這本書也巧妙凸顯了任何人要「進擊的人生」,父母和家庭的支持無可取代。
閱讀本書,貼近常富寧進擊的靈魂
曾文誠(資深球評、TSNA總編輯)
你的命運究竟是要自己決定,或是交付他人之手?
你我可能都會選擇前者吧,但我的好友、工作夥伴常富寧,似乎沒有那個自主權。人生的路若是由一條直線規劃而出,那麼丈量的尺絕不握在他的手中,而總是在常爸爸的幕後支配下。
富寧的人生上半場過得極精彩,做過各式各樣工作,也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以前我是某種程度羡慕他能這麼多彩多姿,今天方知在很多時候並非他所願。
不過父親主導的人生路並未讓富寧選擇「隨波逐流」,而是經常反覆思考著「我真要這樣過一生嗎?」或是「我有沒有可能做得更好?」又或是他書上所說的:「你老是在錄音機上『rewind』你就沒有辦法『forward』」。
認識富寧是因為早先在ESPN轉播的關係,使我對他這種人生態度有較深刻的了解。第一次在新加坡看到他,穿著一件大聯盟勇士隊的外套,遠遠地看到你就點頭致意,我心想:「這個菜鳥還不錯,很有禮貌。」但接著下來當他正式坐上棒球轉播檯,那可不是你有禮貌就可以,那是真槍實彈的殘酷世界。在live播出下,肚子有什麼料就隨著你的聲音放送出去。所以老實說,剛開始富寧這個菜鳥播得還真的是奇菜無比,當時他遭受到很多網友的無情砲轟,讓他播得很無力也無助,所以也常求助於我。但我只是跟他說:「你就好好播,總有一天球迷會聽得出來你很認真。」
也許富寧聽進去了,也許他就是不願認輸。自此之後他比任何人都早進公司準備,他帶的資料永遠比別人多。有時看他帶著大包小包的進錄音室,你真的會深深懷疑:「他等會播完球是不是要出國去了?」他還自己花錢訂閱雜誌、付費網站,所以他總有比別人更多的精彩場外故事可講。還有最特別的是,我要告訴各位,全台灣應該只有他在轉美國職棒時,桌上用兩台電腦、一台ipad,數十個棒球網頁同時掛在那裡,實在嘆為觀止。
播球有時和職棒球員很像,多少準備就能反應在你的表現上。富寧多年的努力球迷都看到了,直接回饋的是他建立在這行的名聲和人氣。這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他應得的。
過去偶爾聽富寧談起以前的種種,但有時是片段的,拜這本書之賜,除了曾親眼所見他的努力,還能有機會重新認識他不平凡的進擊人生,所以很樂意向各位推薦此書,你們一定會喜歡。
他永遠做足超過需要的準備
馮勝賢(中華民國競技飛鏢協會理事長)
欣聞好友、也是知名主播富寧兄,終於願意將個人近乎傳奇的人生經歷,透過書籍的出版,分享給每一個關心運動、有心從事運動傳播;或者,對於「常富寧」這個品牌有著特殊情感的朋友們。
小弟與常大哥結緣在一次公益活動。由於自小深感早產兒在社會上受到的關注太少,需要的支持更多,於是忝為運動員的我,便鼓起勇氣運用自己從事職業棒球運動的空檔,投身早產兒公益活動。草創初期辦了幾次後,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在活動規劃時,想起富寧兄對於運動播報的專業素養應該能帶給活動更細緻的品質,便試著在資深棒球文化工作者:曾文誠大哥的引薦下,邀請他來擔任我們早產兒基金會二○○六年公益拍賣活動的主持人。我們惴惴不安、深怕造成他的困擾,後來得到的卻是熱情與感動。常大哥不但一口就答應,當時儘管他已經被禮聘到新加坡從事主播工作,仍願意不辭辛勞地從赤道旁飛回台灣,只為主持我們的公益活動。
提到公益義賣,大家都會記得常大哥莊諧並重、幽默風趣且熱情洋溢的主持風格。在他妙語如珠的帶動下,曾經創下一隻手套拍得上百萬元善款的紀錄,深深為在場所有人折服。但是,也如同他在本書中所主張的態度:「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做最好的準備,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擁有進擊的人生、難忘的體驗。」小弟願在此跟大家分享一個常大哥的成功祕訣:永遠做超過需要的準備。早在義賣活動前一個月,常大哥便主動關心他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活動當天,常大哥總是提早到場,一遍一遍、一字一句、精確地練習,確認活動流程、拍賣品項……。許多細節,甚至可能的突發狀況,他都早已了然在心,將近十年來的合作經驗,
試閱
總覺得爸爸一直在盯著我
爸爸來台之後進入軍隊,在海軍艦上服役,卻沒多久就退伍。在我大約二十歲的時候他才告訴我,那時因為一次擦槍走火,把他一個眼睛弄瞎了。
我不曉得這是否對他的內心造成了一些傷害,已經孤身一人在異鄉,又失去了一半的視力。在家裡,他總是顯得木訥,不太說話,但同時也扮演著威嚴的角色,很多事情都是他說的算。我更是從小被他打到大。他打我打得兇,常拿出棍子,叫我趴著就直接騎在我身上打我的屁股。屁股烏青紅腫是常有的事,或許因為這樣,我們兩個一直保持著距離。因為我也遺傳到他的硬脾氣,不容易屈服。
小時候我和妹妹都不知道他有隻義眼,很好奇為何他總是戴著有顏色的眼鏡,把眼睛部位遮住。記得小學一、二年級左右,我常偷看爸爸睡午覺。我總覺得很奇怪,爸爸明明在睡午覺,卻睜著一隻眼睛,彷彿知道我來了。
因為這樣,我總覺得爸爸一直在盯著我,不論我在做什麼,總也感覺得到他監控的視線。
爸爸對我的人生影響至大。我人生當中很多決定不是自己做的,而是爸爸。他就像是我這艘船的舵手,甚至比我更執著在掌舵這件事上。但他是個怎樣的人呢?
我認為他是個「把自己放得很小的人」。很多因素讓他成為這樣的人,但我沒辦法參與到他的過去,很多事情只能自己猜想拼湊。
我爸念過私塾,但我覺得他應該沒有念過高中就來台灣了。而我媽則是在屏東唸完了高中,兩個人學歷的差距,讓我爸覺得自己學歷很不完整,可能就是因為這樣,他總是把自己放得很小,默默地努力。就我小時候的觀察,我爸總想著「自己能夠為公司(中影)貢獻什麼?」後來調派到中廣,想的依然還是「能夠為中廣做些什麼?」我最常聽他對我和妹妹的教訓就是:「要謙虛,要與人為善。」
我到現在從來不曾問過爸爸,沒受太多教育與失去一隻眼睛,是否導致他在對我的管教上,必須透過打罵與不斷的干涉來塑造威嚴,以掩飾他的自卑。我想我應該永遠不會問他這個問題。
有一件事情是我非常佩服他的,我今天能成為一個在國際間暢行無阻、英文講得還算溜的人,爸爸居功厥偉。前面提過,爸爸在大陸唸的是私塾,私塾是不教英文的,但爸爸英文卻講得不錯。這件事我們後面還會再提到,就先擱著吧。另外講兩件對他印象深刻的事。第一個是打麻將,我覺得他真的很厲害。爸爸從來不理牌的,一般人拿到牌總要先理個老半天,但他即使不理牌還是能揮灑自如,那時左鄰右舍跟公司同事都常來家裡打麻將,爸爸贏錢的機率還滿高的。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喝酒。他常被同事說是海量、千杯不醉,而且都是喝高粱的。附帶一提,我小時候喝的第一口酒也是高粱,但只是用筷子沾一點來嘗嘗味道而已。
爸爸樹立起一個權威的形象,讓我們知道他說的話是不能違背的。
念國小的時候,星期天是可以出去玩,一般小學生最高興的時候,但卻反而是我最痛苦的時候。早上一起來,吃完早餐,爸爸就叫我練毛筆,練完毛筆可能已經接近中午了,他就接著出一個作文題目讓我寫。通常寫了個開頭就去吃午餐,吃完繼續寫。這時爸爸去睡午覺,等他睡醒我大概也寫完了,我就把作文給他看。這還沒結束,他不是看過而已,還要我訂正,告訴我哪裡寫得不好,哪裡應該要怎麼寫才好。全部訂正完才准我出去玩,每次全部訂正完的時候都三點半快四點了,然後還規定我五點前就得回家。
所以我的星期天根本沒玩到,被爸爸督促得很緊。不過如果沒有他這樣督促,我不可能自動自發去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也不會想把字寫得好看。
即使我骨架愈拔愈高,在青年時期便已超越爸爸的身高,我卻始終覺得他是個巨大且令我敬畏的存在。我尊敬他,我怕他,但有時候又想要挑戰他。有時候覺得自己翅膀硬了,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了,但爸爸總是以一種不希望我在人生路上受到挫折的感覺,為我決定好很多事情。他並不會考慮我是否喜歡,就硬塞給我。
好幾次我試圖反抗他的管教,最後總還是我低頭道歉。其中有一次肢體衝突,讓我到現在都覺得懊悔。
唸師大附中的時候,師大的大三、大四學生都會來試教。這些年輕老師其實只跟我們差三四歲,很容易跟我們打成一片。那時有位教國文的許舜華老師,我們全班都很喜歡她,她總是笑臉迎人,每次上課都覺得如沐春風,沒有壓力。許老師家住鹿港,有一年暑假,我準備去鹿港找許老師。但那天我爸爸怎樣都不讓我去,我們兩個就在大門口對峙。我高中時已經長得比爸爸高了,我們推過來推過去,那時媽媽就夾在中間,不曉得該幫誰,很難做人。我們家那時候住在五樓,我甚至出言威脅爸爸,不讓我去就從這裡跳下去。媽媽很急,她既不希望爸爸這樣發脾氣,畢竟都是高中生了,自己搭公路局去鹿港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一邊與爸爸爭執,一邊也看著媽媽很急的表情。後來我還是奪門而出,去搭上往鹿港的車去找老師。在車上,我眼淚不住地流著,不是因為跟爸爸的這場爭執,而是回想到媽媽的肢體語言與表情,媽媽夾在中間,一邊護著我又一邊安撫爸爸,表情裡透露著無比難堪,這讓我覺得好難過。我一直質問我自己難道我做錯了嗎?我只是要來鹿港找老師,為什麼最後卻讓媽媽這麼難過呢?
讀到這邊的您,不曉得您的人生是否總能由自己來操盤?在我念實踐家專的時候,李明依那支廣告:「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紅遍大街小巷,新人類紛紛主張自我。對我來說,從來沒有這種事。那麼你問我,我會怨我父親嗎?
比如說,如果他沒有幫我報名維也納求學團……
比如說,如果他沒有幫我投國泰航空的履歷……
比如說,如果他沒有幫我投ESPN的履歷……
時間無法重來。如果我堅持繼續走原本的路,也可能遇到「此路不通」的告示,因為未來的事沒人知道。
我一點也不會怨他,反而還很感謝他。他幫我安排的所有人生,我不敢說我都做得很好,但每次我都想盡辦法完成任務。可能有些時候我的成績是他所樂見的,可能有些時候他也覺得不夠好。我還是很謝謝他為我作的一切,沒有他作的這些,也沒有現在的我。現在我作出一點小小的成績,或許他心中也有點寬慰。
即使婚後,我帶著太太回家探望兩老,爸爸在飯桌上仍會當著我太太的面數落我哪裡做得不好啦,哪裡不夠周到之類的,甚至會繼續檢討我播報球賽的表現,讓我覺得他是我最嚴厲的觀眾。
爸爸彷彿不斷想要提醒我還不夠好,要我謙虛,把自己放小。也許我在他心目中從來就拿不到一百分,但我覺得都沒關係,我謝謝他,而且我真的盡力了。進ESPN,在新加坡當了幾年主播,有一年回台灣,爸爸告訴我:「我真是後悔把你送到新加坡去工作。」我知道他指的是我結婚的事,因為我不在身邊,他無法督促我決定婚姻這件人生大事。我拖到過了四十歲,到了這兩年才結婚,對他來說一定是件相當遺憾的事情。他的遺憾在於,我結婚的時候他剩下的一隻眼睛也只有不到0.1的視力,幾乎跟失明一樣。所以他沒辦法親眼看到這一切,只能夠用聽覺去感受,聽大家來跟他恭喜。登記結婚的時候,他也沒辦法坐在桌子前面看著我們去完成這些,只能待在一旁。
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個好兒子,我沒有給父母好的生活,雖然他們現在有房子可以住,三餐吃得飽,但相對於爸爸媽媽對我所付出的,恐怕仍差得有點遠。
2-06
飯店不待,寧願待酒店
念實踐家專時,嚴長壽先生曾來學校演講過一兩次,對他留下一點印象,知道他是國內相當有遠見的企業家。後來我在維也納讀旅館學校,念有關於餐飲管理和旅遊業管理。有一次參加「柏林國際旅展」,在台灣的小攤位,又遇到嚴先生,在異國遇到台灣人,覺得非常親切,再加上那時自己年少氣盛,有點「憨膽」,就跑去問他:「如果要從事旅館這個行業,究竟是多讀一點書學理論、知識比較重要,還是實務的經驗與技術比較有用呢?」
他很和善也很慷慨地跟我分享了一些,內容大約是說:「不管是知識或是技術,其實都很重要。」他這麼說,讓我覺得書沒念很多也沒關係,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可能比較有用。聊了一會之後我就跟他說:「等我回到台灣,希望有機會可以到亞都工作。」嚴先生也爽快允諾:「好啊,如果你願意學習一些實務的話,你來找我啊。」
那時在維也納雖然很充實,生活也很開心,但之所以沒把書念完的最大一個原因,就是我覺得學的東西,之前在實踐就已經學過了。只不過語言不太一樣,深淺不太一樣,那時我就質疑,為何我還要花時間去學這種重覆的東西。
當時的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也比較單純,認為只要實地去操作就好了,在飯店這個工作上,我知道如何整理床鋪,知道如何準備早餐,這樣就可以了,足夠了。可是我忽略了,專業知識其實對任何人來講都很重要。今天我們為何會稱一個人為專業,不只是因為他實際操作的經驗豐富,也包括他擁有非常專業的知識。今天面對相同的問題,我會告訴他:「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操作之間,你得好好地去相互印證。也許中間會有相衝突的地方,但這就是對判斷力的挑戰。到底是要照著書上講的一五一十去做,還是你要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依據每個當下的客觀條件去做變通。在每個印證的過程中,自我的專業能力也將隨之成長」
回台灣之後,確定不再回維也納了,我就跑去亞都應徵。不過當然像我這種小咖的人來應徵,是不會麻煩到他的,面試我的是總經理職位的人。我想那時爸爸有請朋友幫忙疏通,讓我能夠以實習經理的身分開始在亞都學習。這段實習生涯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我漸漸發現跟想像有點落差。
那時在飯店一樓咖啡廳負責早餐跟午餐,穿著西裝,打個領帶,從基本工資開始領起。當時我觀察咖啡廳的女性總經理,每天從早上七、八點就來了,然後一直工作到中午,下午過了餐期之後可能稍微不忙,她就回家休息一下,晚上再來。我發現她必須把每天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這個工作上,看著她這樣,我也問我自己:「這是我將來想要一直做下去的事嗎?」
那時我還年輕,覺得這似乎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模式,我不想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工作。剛好也發生了一件事,有個朋友到亞都來吃飯,他看到我,驚訝地問:「欸?你怎麼在這邊工作?」因為我在實踐的時候就當模特兒、拍戲,接很多外面的工作,我認為在別人的眼中,我應該是「那樣」的人才對。被他這麼一問,突然有種莫名的羞恥心,我就只能回他:「對啊,因為我出國念書了一段時間,都不在國內,回來之後就來這邊工作了。」他也沒說什麼,只告訴我說有什麼戲要開拍了,問我有沒有興趣。就這樣,我又動搖了,沒多久自己偷偷辭職。不用說,我爸非常生氣,覺得我又再度糟蹋了他一番苦心,只做了兩個月左右,拍拍屁股就走了。爸爸就是對自己的小孩期望很高,然後覺得我們做的不是他想要的時候,他就會擅自拿橡皮擦把它擦掉,把他要的答案寫上去。當時的我,掙扎在聽話與追求自我之間,總是難以安定。演戲當然不是一個能固定領到酬勞的工作,選擇這個工作意味著有可能落得三餐不繼,所以我必須做很多工作來延長我追逐夢想的時間。當時女朋友也有夢想,對學服裝設計的人來說,去巴黎朝聖是個很大的目標,於是有一段時間我們倆都做晚上的,因為薪水比較好,她在好樂迪,我則去了酒店。
我當時其實最想應徵的是「少爺」,因為可以拿很多小費。看報紙求職欄看了很久,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在徵少爺,我就興高采烈跑去應徵。進去以後,那個應徵我的領班坐在椅子上,第一句話就跟我說:「你太高了,不行!」我覺得莫名其妙,問他為什麼不行,他說:「你蹲下來會擋到客人唱歌。」聽到他這麼說我有點沮喪,心想長得高又不是我的錯。
沒想到,隔天我又接到那位領班的電話,他說:「我們這邊現在缺一個洗碗的,可以分小費,你要不要來?」我想說就去吧,因為也沒其他工作。去了之後,每天都彎著腰洗碗,洗得真的很累,杯子實在太多,客人一用過就得洗,洗到腰直不起來。洗了兩天我就跟領班講說:「對不起,這個工作真的不適合我,我的腰會挺不起來。」他說:「這樣子啊,我們這邊剛好有另位一個職位也需要人,你要不要試看看?不用站,坐著就好。」我問他那是什麼?他說:「控台。」控台是什麼?我當然莫宰羊。但是我知道坐著比站著好。
酒店這麼大,小姐多達上百個,要怎麼管理呢?如何曉得編號五十一的小姐現在在哪一桌服務客人?三十六號小姐在哪個包廂?雖然有媽媽桑協助管理,但酒店那麼大,媽媽桑也很難全盤掌握小姐。這時候就是控台的工作了。我們的小房間有整個酒店空間的示意圖以及小姐的名牌,比如說有人通報:「一號小姐進了A1。」我們就把一號小姐的牌子掛在「A1」上,依此類推。所以當媽媽桑想知道她的哪個小姐現在在哪裡,就會直接來問我們控台。坐在控台裡的感覺跟在劇場的燈控音控室有點像,讓我覺得自已是讓酒店正常運作的關鍵。當然控台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你每天一定能看到所有的小姐,因為她們得來我們這邊打卡上班。有時候小姐還會來巴結我,因為她們有時候時間沒抓好遲到,需要我幫她們打卡。媽媽桑也要來交關。所以做了一兩個月控台,覺得很新鮮,沒想到酒店裡有這樣的工作。我從原本想要當少爺,變成洗碗洗杯子,最後在控台玩得很開心。
後來錢存好了,我就帶女朋友去巴黎,然後去維也納把東西收拾帶走,我覺得算是完成那時一個屬於我們的小小心願。回國之後生活依舊有一搭沒一搭,在忠孝東路的T.G.I. FRIDAY’S打工,一邊打工一邊拍戲,還參與了兩齣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上演的舞台劇。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