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思考翻轉,走向成功的煩惱力
內容簡介
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煩惱,平民百姓煩惱「錢不夠用」——薪水凍漲,生活開銷倒是一直漲不停;這個也想買、那個也想擁有,物質欲望似乎怎麼填也填不滿;即使是不虞匱乏的上流社會,也要煩惱金融海嘯又來了、媒體不斷追逐……,只要是人,「煩惱」就會是一輩子都在面臨的課題,但煩惱並不完全是負面的存在,「煩惱會刺激人成長」,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否定煩惱。關鍵在於面對煩惱的思考、處理方式,例如:
為什麼我沒有辦法和大家都討厭的人交好? →轉換成→ 沒有必要和所有人都打好關係。
我的人生沒救了! →轉換成→ 逆境只是一時的,不會長久持續,最後終將結束。
那傢伙不會聽從他人意見。 →轉換成→ 不能貿然以自身成見來斷定他人,要再多觀察。
吵死了!別來煩我! →轉換成→ 抱歉,今天有點累了,能稍微讓我一個人靜一靜嗎?
反正做了也只是失敗而已。 →轉換成→ 相信自己,失敗只是因為做法有問題,最後一定會成功。
不曉得該怎麼辦! →轉換成→ 一定會有辦法,給我想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根據性格不同,面對、處理煩惱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有的人選擇鑽牛角尖,痛苦到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則選擇放下,用自己喜歡做的事來轉換心情,短暫休息後再繼續朝向新的目標努力邁進,面對方式的不同竟會帶來如此大的結果差異,因此,只要學會正確的面對方式,實際執行書裡的內容,無論是什麼樣的煩惱都不逃避,就能夠離成功更近一步,成為「精明幹練的人」。
本書特色
換個煩惱方式,將會讓你離成功更近一步
目錄
封面、書腰、摺頁 1
序言——瞭解成功人士的煩惱方式,不必要的煩惱煙消雲散 2
Part 1錯誤的「煩惱方式」導致找不到答案 4
單一模式的思維是得不到結果的 4
沒有人能和所有人打好關係 6
因無法明確拒絕而持續煩惱 7
苦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總是讓對方產生誤會 9
別因為一次的失敗就全部放棄 11
捨棄「自身成見」,煩惱自然消失 12
你要先自我揭露,對方才會敞開心房 14
外向的人未必就善於人際來往 16
你知道男女價值觀的不同嗎? 17
Part 2 學會自我成長的煩惱方式,不再迷惘困惑 19
養成正面肯定自己的習慣 19
將煩惱分成三階段來思考 21
確實排除事情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轍 23
支配慾過強是構築不了親密關係 24
愈是忽視輕微的不安,愈陷入「泥淖」之中 26
相同的煩惱不會持續一生 27
不要只憑印象判斷事物、對方 29
人際來往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過來的 30
瞭解人際關係的模式 31
Part 3 成功人士的不煩惱技術 34
想要和他人順利來往,技術是不可或缺的 34
相信自己的能力,效法成功人士的技能 35
大腦瞬間學會新的思考方式 37
拿捏好心理距離,和棘手的上司打交道 39
根據狀況表現父母、孩童、男性、女性的特質 41
正因為是重要的人,才要慢慢縮短距離 42
來往愈頻繁,親密感愈大 44
「直覺」的養成來自於平時的觀察 46
謹慎培養相互理解的部分 47
Part 4 提高AQ〈逆境商數〉,控制自身煩惱 49
排除各種小問題,培養出強韌耐性 49
從「我做不到!」轉換念頭到「該怎麼做才能解決?」 50
仔細分析責任歸屬,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52
試著拉離視點自我審視 53
困難總有解決的時候 55
恐懼感可用三種思考來克服 57
逆境當中也存有幸運 59
高AQ脫離生命險境 60
Part 5 平時不為芝麻小事煩惱的心態調整 62
平時就要鍛鍊心智 62
心智的強大有堅毅、堅韌兩種 64
將提高精神力的「LEAD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65
健康管理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關鍵 67
不同的行動,不同的思維 69
不要一直拘泥於莫名的傷痛 71
試閱
當然,煩惱的內容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的煩惱程度、感受差異也會有所不同。
有人一直鑽牛角尖,內心痛苦到想要自殺;相反地,也有人選擇放下休息,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情,轉換心情、從痛苦中解放之後,繼續朝向新的目標努力邁進。
只要是人,就無法避免煩惱。不對,人甚至還能因煩惱而大幅成長,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否定煩惱。
雖說如此,但若不能避免對人生感到厭倦、對工作感到痛苦不堪的煩惱,人生也沒辦法活得精彩。
那麼,為什麼不同的人差異會如此不同呢?想要知道答案的話,我們必須先瞭解為什麼大家無法從煩惱中抽離、形成煩惱的原因,找出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煩惱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①因不擅長而煩惱
②不好的煩惱習慣
③弄錯或不曉得煩惱的解決方法
④沒有實行提升煩惱力的鍛鍊方法
誰都有不擅長的事物,像是排斥和他人講話、苦於談話溝通,或者有不擅長的領域。
另外,在步入社會工作之前,人在不同的環境下生活了十幾年,養成了不好的思考習慣,這個習慣有時也會阻礙煩惱的解決。
煩惱,絕對不是壞事,甚至可說是人成長上不可或缺的過程。
問題在於面對煩惱的處理方式、思考方式,儘早習得解決方法,平時不管遭遇什麼樣的煩惱,也不選擇逃避,馬上予以解決。
在各位讀者的周遭,我想,有人即便碰到困難也不畏縮,迅速找出原因並解決事情,他們都能自然執行我接下來指出的要點。
各位讀者只要翻閱本書,實際執行裡面的內容,肯定也能夠「成為精明幹練的人」。
剩下的只有「理解並實行」。
來往愈頻繁,親密感愈大
心理學上有「自我涉入(Ego Involvement)」的說法,這是表示自己與他人來往的程度。
舉賀年卡的內容為例。雖然現在已經改為印刷或電腦製作,但比起制式內容的印刷品,以手寫報告近況,或者在相片上加工設計,然後再添加一句話,給收信人的印象是完全不同。
單純制式文句的內容,讓人覺得是一種義務,若能添加近況報告、激勵的話語、家族最近的照片,會醞釀出這是寫給特定人物的印象。
這之間的差異與平時的交往程度有關,加工過的明信片給人特地寄給對方的感覺,表示自己涉入的程度較深。當然,收信人也會敏感地察覺出來,覺得你比其他人更為親密。
這樣的自我涉入只要積極採取,也能活用在人際來往上。平常多和對方來往,親切與對方接觸,對方對你的信賴隨之加深,親密度肯定大幅提升。
這邊舉個例子來說明吧!假設某位商業客戶希望你代為介紹某公司負責人。雖然你和那位負責人有交情,但負責人完全不認識這位客戶。
只是,這位客戶能力優秀、人品也好,所以當他決定不以電話聯絡,而是預約時間親自會面時,你就要他帶上介紹信拜訪。
介紹信的內容寫道,根據至今的商業往來,你覺得他是優秀人物、人品也不錯,適合作為商業往來客戶。你讓他拿著這封介紹信前往會晤。
結果,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你同時收到對方負責人以及客戶的感謝電郵。之後,你和兩邊的人共事都順利無阻,他們偶爾還會透露你重要的情報。
●別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付諸行動
這邊的要點是,別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付諸行動。雖然今日只需要一封電郵可以解決大部分的事情,但僅只這樣過於理所當然。
想要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那就必須提高自我涉入的程度。前面提到的是書寫介紹信,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手段贏得對方青睞。
比方說,讀者可以試試下列的方法:
・準備好可以一起用餐談話的地方
・和引薦人一同前往拜訪
・告訴對方至今商業利益提升的例子
即便客戶希望你代為說項,介紹給認識的公司負責人,若這位客戶沒有達到可以引薦的水準,你也應該會敷衍了事吧?
引薦水準低的對象,連自己的水準也會受到質疑,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正因為對方有某種程度的高水準,才會想要幫忙介紹。在代為說項的時候,稍微動腦加工一下,可以同時提升雙方對你的信賴度。
假設你是一個有女友、自己住的男性,某天病倒在床上,女友突然到你住的地方,為你熬煮了一碗粥,你不會更加喜歡她、想要跟她結婚嗎?
若女友只是以電話、簡訊聯絡你:「好好休息,把病養好喔!」我想,你應該不會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吧?
想要提高親密度、獲取對方的信賴,請先加深自我涉入的程度。
高明的煩惱技巧25
採取讓對方怦然心動的行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