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出好問題,你得先問問自己:4個核心提問,激發潛藏的內在渴望與能量
只要確實培養提問力,便能獲得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內容簡介
只要按順序回答以下四個簡易問題,
你的人生便會發生戲劇般的變化:
1.WHAT?──我想做什麼
2.ARE YOU SURE?──真的嗎?
3.WHAT DO YOU WANT?──所以呢?
4.HOW?──該怎麼做?
人們會採取任何行動,
往往都是在「內心觸動的那一刻」。
在問別人問題前,滿足自己的內心,是一切的根本。
要問出切入核心的問題,其實相當簡單。
「魔法提問」創辦人、心理諮商級「企業教練」 松田充弘,
15年來淬鍊而出的「能量提問」適用於任何人、任何情況,
不論是向自己還是別人,只要提出這4個問題,
就能延伸整體全貌,讓事情發生改變!
1「WHAT?」我想做什麼?──發掘最原始的內在渴望。
先詢問對象是什麼,第一步釐清自己的目的。
若想解決問題,就問「我覺得問題是什麼?」
若想達成目標,就問「我想做什麼?」
2.「ARE YOU SURE?」真的嗎?──確認自己有幾分認真。
用來確認第一題給出的答案,並加強意志。
你真的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嗎?你真的想達成這項目標嗎?
既非「NO」也非「YES」時,就要問自己「WHY?」
重新思考直到得到「YES」為止。
3.「WHAT DO YOU WANT?」然後呢?──看清這個目標具備何種意義。
幫助思考之後的情況,
等達到目標後,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解決問題後,事情會出現何種變化?
4.「HOW?」該怎麼做?──幫助自己付諸實行。
除此之外,也可以問自己「WHEN?」何時開始?
一旦付出實行,便會得到理想的成果或讓事情出現轉變,
接者再重新回到「WHAT?」進入下一個循環。
人們總希望工作順利、擁有富足生活、
想去世界各地旅遊、家庭永遠幸福美滿,
這是每個人都掛在嘴上的「想要東西」,
但這些也是你想要的嗎?
如果你沒有先好好問自己,
找出能讓自己真正滿足的部分並採取行動,
長期下來,心理就會處在不穩定的狀態,
也會不自覺用攻擊的話語,把怒氣和怨恨發在別人身上。
能夠激發出怎樣的答案,取決於你的提問本身擁有多少能量。
本書將四個提問作為各章主題,先幫助你釐清自己的內心,
進而推己及人發揮向別人提問的技巧。
若能提出燃起他人幹勁的提問,代表你本身也富含能量,
那麼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會走向良性循環。
只要確實培養提問力,便能獲得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本書特色
◎從4個核心提問延伸出46個人生問題,只要順利回答,就能解決生活中所有難題。
◎「沒有好的提問句,只有好的提問者」,只要遵守提問3原則,就能立即打破僵局。
◎每種提問背後舉例相應的生活情境,教你盡可能「去除主觀因素,找出客觀事實」。
目錄
.結語──提問開創美好的未來
序/導讀
作者序
你要的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提問專家松田充弘。
僅僅四個提問,讓我的人生發生了驚人的轉變。
這套方法名叫「魔法提問法」。
四個提問分別是:
1「我想做什麼?」(What?)
2「真的嗎?」(Are you sure?)
3「然後呢?」(What do you want?)
4「該怎麼做?」(How?)
只要按照順序回答這四個簡易問題,人生便會發生戲劇般的變化。
這就是「魔法提問法」(請參考19頁的圖示)。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你在提問2「真的嗎?」回答「不是」時,要先問自己「為什麼?(Why?)」接著再重新回到提問1,從頭詢問自己。
◎魔法提問誕生之日
大學一畢業我便自行創業,雖然一開始公司緩步成長,但也許當時的我還不是當老闆的料,事業到了半途便發展不順,某天突然就這麼丟了老闆的位子。
原本我的生活全以工作為重,這時忽然變得沒事可做,整個人茫然無措。
就在這個時候,我問了自己──
「我想做什麼?(What?)」
我開始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當一個人在原先走的那條路失敗時,代表一定有別條路可走。所以我重新思考,我還有其他哪些興趣。
我想到可以運用自己在網路所學,開設網路商店。或者運用我過去創業的經驗,從事企業顧問的工作。不對,我看我還是放棄自行創業的念頭,繼承老家的壽司店好了。
我腦海裡浮現了許多點子,在各個選項間猶豫不決。
這時我再問自己下一個問題。
「我真的想做嗎?」(Are you sure?)
當我提出了數個未來的構想後,我詢問自己「我真的想做嗎?」結果發現這些都不是我堅決想做的事,有的是因為有利可圖才萌生的念頭,有的則是我用刪去法所得到的出路。
想到這裡,我突然發覺我先前給出的答案都很消極、毫無熱忱。
「為什麼不想做?」(Why?)
雖然我對這些事物有點感興趣,但還沒有到讓我滿懷熱情的程度。沒錯,我想再次挑戰讓我滿懷熱情的事物。
於是,我再次詢問自己。
「我想做什麼?」(What?)
由於我得到了「滿懷熱情」這個關鍵字,因此我重新思考一直以來我有哪些喜歡且擅長的事物。
這時我想到了自己和大學學弟妹的對話情景。
每當學弟妹來找我商量未來出路時,我都會仔細聆聽對方所說,接著詢問對方:「這就是你想做的嗎?」
對方被我這麼一問後,和我道別時都充滿了幹勁。
想到這裡,我打從心底覺得:真希望能從事讓我如此滿懷熱情的工作。
「我真的想做嗎?」(Are you sure?)
一旦你詢問自己是否真的想做這件事,意志便會更加堅定,即使受到旁人阻止也不會改變心意。我總算找出了自己真正想從事的職業,後來我才知道美國將這項職業稱為「企業教練(Business Coach)」,但當時日本幾乎無人從事這項工作。或許這樣的社會環境也是促使我燃起衝勁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這時我深刻體認到,原來尚未有人涉足的領域,較能引起我的興趣與注意。
「然後呢?」(What do you want?)
我開始有了一份甜蜜的煩惱:要怎麼做?從何處開始著手?
我決定先從收集資訊開始。
我詢問熟人是否認識從事這門行業的人,透過人們從旁介紹,同時也上網搜尋資料。只要對方願意撥出一點時間和我會面,我就二話不說飛奔而去。
「該怎麼做?」(How?)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位當時已經在擔任企業教練的人,於是便向他請教要怎麼成為企業教練。
他告訴我日本開設了少數教授這門領域的課程,因此,我能做的就是去上課。
既然只有這條路可行,我便馬上報名並開始學習相關知識。
後來,企業教練課程中的「提問力」特別令我著迷,我便開始設計每日一問的提問句,每天發送「魔法提問」的電子報。
如今我的魔法提問已問世超過十年,這套方法推廣到了世界各地,並進一步建立一套系統性的「魔法提問法」,持續拓展下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