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世界冠軍,然後呢?吳寶春的創業報告

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會做」麵包跟「會賣」麵包是兩回事……
  • 9 342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
這10年來,就像走在自我修行的道路上,
不斷精進同時,持續超過自我的格局,
一路相伴的人,就是勇氣來源,讓我堅定的往前走!

 
從「麵包職人」蛻變成「企業經營者」才發現,
原來「會做」麵包跟「會賣」麵包是兩回事……

相信很多技術職人跟我一樣,滿腹本領卻缺乏經營觀念和品牌思維,面對現實的成本壓力、利潤需求、產品創新、人才培訓……只想問,要怎樣做才能長久經營?藉由本書,我與大家分享這10年來,遭遇不同關卡時,自身的學習、驗證與體會:

•讓消費者不斷回購的體驗式服務
•為了吳寶春品牌而生的人才培訓準則
•學習成為專業CEO而前往新加坡讀EMBA的挑戰
•從使用者脈絡中找尋創新機會
•新冠疫情衝擊,營業首度出現虧損紅字的危機管理做法
•最後,如何把企業與社會責任結合,成為永續企業的理念

期待這份報告能成為想創業卻不敢付諸行動的「夢想家」;啟發不敢試誤、抓不到創新關鍵的「經營者」;勉勵在經營上遭遇成長瓶頸的「技術者」,都能找到值得借鏡的思維和做法。

本書特色

1.創業與經營的困境:想創業卻遲遲下不了決心?開店後才發現經營比自己想像得還要困難?這二者都寶春師傅親身經歷、克服的問題,其中更有日本麵包顧問傳授的經營心法,只要你有「學習意願」與「堅毅的決心」,就能參考本書做法與思維,拚出自己的一片天。

2.體會創新的真正含義:台灣到處都是麵包店,如何讓麵包店不只是麵包店?創新不是「跟別人不一樣」,這是必須找出「脈絡」,透過學習與試誤,寶春師傅發現只要追尋脈絡法則,就能體會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創新。

3.歸零學習的成長思維:人是經驗動物,本能依照慣性走。遭遇人生各階段的角色轉換,不是照舊行事,就是直接逃避。在不斷創新、肩負經營的過程,寶春師傅意識到,「歸零」才能打破既有認知,開創不同格局。他將這些經歷分享給經營者,提供另一個成長思維方式。

4.管理企業、經營品牌的大學問:分享「寶春式品牌管理」,從個人、產品、店內麵包呈現、組織重組、跨界合作下手,讓企業商品與品牌齊頭並進、成長茁壯。寶春師傅自認還在「學習的路上」,在現階段提出想法,期許與大家一起努力。

5. 傳承、夢想與感謝:10年是個里程碑。這本書承載了寶春師傅一路以來的真摯感謝。面對教導過他的長輩、一起砥礪學習的同僚、給予學習機會與幫助過他的人,甚至支持他的消費者,這本書累積的滿滿的感謝,之後吳寶春將帶著感恩的心,希望回饋自身所學,指導未來有志投身麵包業的所有人。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司徒達賢∣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名譽講座教授
吳靜吉∣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名譽教授
施坤河|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郭奕伶|商周集團執行長
詹宏志∣網路家庭董事長
鄭涵睿|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蕭青陽|蕭青陽(旅行藝術家
嚴長壽|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Tings Bistro 克里斯丁∣料理YouTuber
 (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

吳寶春/口述

一九七○年生,十五歲開始到台北當麵包學徒,二十多年來埋首在傳統麵包與新式麵包的世界,堅持好還要更好,對美味鍥而不捨,期許自己能做出幸福的味道。二○○五年,組隊參加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美譽的「樂斯福麵包大賽」,一路從台灣冠軍征戰到亞洲區冠軍;二○○八年,用台南縣東山鄉的古法煙燻龍眼乾、精心培養的老麵、香醇的紅酒烘焙出「酒釀桂圓」麵包,獲得世界盃銀牌;二○一○年,「荔枝玫瑰」麵包再次以台灣在地荔枝乾、埔里有機玫瑰等食材,打敗世界各國重量級麵包師傅,奪得「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不僅成功把台灣土地孕育出來的食材推向國際,也從此找到麵包世界的無限可能。現在,更從職人走向經營者,期許「吳寶春麥方店」能拓展世界。

尤子彥/撰寫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政大心理系,曾任臨床心理師、報社財經記者,現為《商業周刊》特約主筆。著有《大店長開講》系列、《沒有唯一,哪來第一》、《闖出一條生路》。

目錄

壹、學創業──當職人踏上經營者之路
第一章 世界冠軍到開店,我準備好了!

埋下創業的種子
大器也可以晚成
創業苗子破土而出

第二章 經營和做麵包是兩件事
意識到職人與經營者的兩難
「人」的問題,還是「管理」問題
學習路上心態歸零

第三章 麵包主廚擔任店經理
體驗式消費讓顧客甘願上門
打破,銷售端連結產品端
破釜沉舟決心,推動變革管理
共利,才能共好

第四章 EMBA學到的三堂課
第一課:成本管理
第二課:策略思考
第三課:提問決策能力
第四課:團隊合作

第五章 「荔枝卡」圓夥伴的夢
企業品質必須全體認同才能落實
受迪士尼創辦人啟發,發送荔枝卡
讚美與反省

第六章 經營「吳寶春」個人品牌
邀約不斷,手足無措
專業協助,做好個人品牌定位

第七章 開店虧損的危機試煉
力行現實中的EMBA經營課
成為「領導者」 先學會當「引導者」
創業第一個十年成績:五十九分

貳、玩創新──讓麵包店不只是賣麵包
第八章 歸零,是一種習慣

歸零,尋找答案的最佳捷徑
創新靈感來自學習

第九章 有道理的創新
早期台式創新這件事
使用者脈絡出發的創新
蔥麵包,老味也能創新

第十章 個人創新到團隊創新
跨界創新 來自跨界人才
尋找團隊的「黑天鵝」

第十一章 我喜歡,以麵包閱讀世界
把全世界的烘焙文化帶到台灣

參、傳承與夢想──成為下一個世界冠軍的推手
第十二章 成立世界冠軍教練團想
贏比賽 生命得放第二
傳承與感恩 成立冠軍教練團

第十三章 大武山下的孩子,加油!
學習動機在於自己一定要
回報母恩 成立教育基金會

第十四章 我有一個健康島的夢
讓麵包成為台灣的新驕傲
永續安心 台灣的健康島夢想

序/導讀

作者序

吳寶春師傅 vs. 吳寶春董事長
尤子彥

「吳寶春董事長」,是二○一○年從法國抱回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的「吳寶春師傅」,過去十年開店創業後扮演的全新角色。一位頂尖的技術職人,如何放下榮耀得失,透過自我改造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營者,是這本書想探討的核心主題。

切入「師傅vs.董事長」這個主題,一方面是要完整記錄「吳寶春麵包店」開業第一個十年,從一人到成為兩百五十人團隊的創業歷程;更重要的是,舉辦過上百場服務業店家讀書會的我和寶春師傅共同認為,不只烘焙業,包括餐飲業和美髮設計等,許多一身本領的技術職人,普遍缺乏經營觀念和品牌思維,以致當踏上開店創業之路時,團隊難成長,成功率偏低,這是長期以來服務業存在的痛點,但卻鮮少有人深入討論。

在這份創業報告中,寶春師傅親揭從職人走向經營者之路,所遭遇的每一道關卡,除談當自家麵包店不再排隊時心中焦慮,以及面對管人帶心、個人到團隊創新,前往新加坡讀EMBA等種種挑戰;也透露為做好「吳寶春」個人品牌管理,成為第一個和經紀公司簽約的麵包師傅,卻遭同行非議背後心路歷程;更完整分享受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營業首度出現虧損紅字的危機管理做法。  

儘管開店創業第一個十年,他只給自已五十九分的不及格成績,認定在創業開店這條路上,仍只是個還沒真正「出師」的學徒,但我的看待是,寶春師傅大方公開的這段經驗極其難得,對於不管是正準備創業、已經開店正遭遇成長瓶頸的技術者;或是與技術者合作開店,需要理解技術者思維模式的服務業經營者,一定都能從本書內容當中,找到值得借鏡的思維和做法。

就算你不是開店創業者,同樣能藉由本書,從寶春師傅身上見證到他如何透過再歸零,放下世界冠軍的昨日光環,透過學習不斷擴大認知邊界,打造升級版的全新自己。如同寶春師傅常說,「冠軍,是一時的;學習,才是永遠的!」,這是不管做為「吳寶春師傅」或扮演「吳寶春董事長」的他,一路走來始終不曾改變的信念。

最後,也要恭喜並謝謝寶春師傅,通過重重考驗,再次為在各行各業力爭上游的每一個人,樹立新的夢想標竿。
 
推薦序

成就背後,是一連串不為人知的付出
施坤河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經過很多努力的付出,多少挫折的歷練,而在這奮鬥過程假如當事人不講出來,很多是憑著傳聞臆測和片段的報導得知,很難全盤去了解當事人經歷的過程。寶春師傅從《柔軟成就不凡》得到麵包世界冠軍之後,開了吳寶春店,他經營的麵包店很快成為遠近馳名及觀光客必訪的景點。我們了解以前的寶春師傅,從他當學徒到師父到拿到世界冠軍,跟我們分享很多的學習經歷,鼓舞很多師傅步他後塵到世界舞台發光發亮。但是從技術人員到經營者這十年他是怎麼改變?怎麼突破?我們能知道的還是有限,也是很多師傅盼望再繼續跟他學習的方向,有了《世界冠軍,然後呢?》這本書,他親自口述這十年他做了那些事,他怎麼改變自己,從經營管理、帶人、產品創新及自身學習等方面,把他和傳統麵包店經營的差異做成筆記,像說故事般,我們可以從書中學到很多方法,找到很多答案,這也是我看到另外一個十年磨一劍後的吳寶春董事長。

每個人的背景雖然很多不一樣,但希望走上成功舞台上的夢想都是一樣的,但多數人往往經歷到現實的考驗時,常因受不了挫折半途而廢,無法堅持走完每個階段。這是寶春師傅在這本書要說明他跟很多人不一樣的地方,如何在不同階段成長以及如何克服逆境。要經營麵包店,首先要體會經營和做麵包是兩件事,雖然他沒有好的學歷,但是他不放棄努力參加EMBA課程,而且從中學到重要的管理四堂課:成本管理、策略思考、提問決策能力、團隊合作來輔助他經營企業,尤其他花了最多時間學習和研究的財務報表及損益平衡點,是一般傳統麵包店師傅一輩子不可能會去學習的課題。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要掌握關鍵人才來創造企業價值,他為提升店裡師傅,把主廚變經理,訓練他們要會看報表,要帶團隊管人,也邀請各店經理成為共同股東。更學習嚴長壽先生:「應該要建立懂得讚美與反省的企業文化」,靠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品管出好的人才團隊,持續製作出高品質的麵包,他帶領團隊從嚴格監督到轉變為關心,用發「荔枝卡」圓夥伴的夢。他身為老闆如何做決策?他學習到成為領導者之前必須先學會做一個好的引導者,常遵循司徒賢達老師「聽說讀」:放下權威和成見,聽進並理解各方觀點;完整並有邏輯地論述出自身觀點;一輩子吸收新知是終身學習;分析思考,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理解的能力。透過吸收不同的人生經驗分享,也是追求成功者終身學習的準則。

當然冠軍是一時的學習才是永遠的,寶春董事長還是有很多無法預測的挑

戰會接踵而來,例如剛面臨的一例一休,新冠肺炎等等,當市場發生變異時,像是開店虧損的危機試煉,他已有經得起考驗而且會做的更好的團隊,如《王永慶的管理鐵鎚》所說,以十年看一個人的經營成效,他已經過關了,未來除了繼續經營吳寶春品牌之外,成為下一個世界冠軍的推手,也預祝他繼續以麵包閱讀世界及追求健康的夢都可以一一實現。

(本文作者為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所長)

試閱

【壹、學創業】--當職人踏上經營者之路
如果有夢想、有理想,就一定要創業。因為當你只是一個員工,老闆不一定有辦法為你實現你的夢想,達到你的理想!

1.1世界冠軍到開店,我準備好了!

吳寶春,你比賽完之後要做什麼?
我要開店。我要開一家自己的店。
確定嗎?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確定。我做好準備了!

從下定決心,走上參加國際烘焙競賽這條路開始,這幾句和自已的對話,經常在腦海中升起,不管是在一個人的午夜夢迴,還是每一次上場比賽前的最後準備。

二○一○年三月,我前往法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比賽前一晚,因為旅途時差和賽事壓力徹夜難眠,我告訴自己,都已經努力了那麼久,如果說一直以來等待的那個盡頭即將在明天到來,那麼,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既然自問都已經盡全力了,就表示我已經準備好了,明天比賽結果如果能爭取到世界冠軍,代表堅持到底的代價有了回報;如果不能,這一路的過程應該也可說問心無愧了吧。

完成這一番內在對話,像是在心裡埋下一顆定心丸,終於不再讓比賽成敗的得失心情佔據腦海,逐漸讓自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比賽上,並和自己約定,明天天亮,不但要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做出最美味的麵包,更要把從十五歲當學徒以來,所學到的一切技術全部釋放出來,盡其在我徹底完成之後,坦然接受裁判的評分結果,而且不論得到第幾名,回到台灣都一定要到開一家自己的麵包店。

歷經數小時的比賽,我以創作的「荔枝玫瑰麵包」做為代表台灣國家特色作品,摘下世界盃麵包大賽首屆「大師賽」歐式麵包組冠軍,手裡捧著熱騰騰的世界冠軍獎盃,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會場飄揚,那一刻的心情非常激動,除了喜悅之外長期緊繃的情緒總算能夠放鬆下來,心裡更有一份前所未有的篤定,因為我終於要開店創業了,開啟屬於自己的一番新事業!

回國之後,我立刻開始著手創業的事,找資金、找店面更要找幫手組團隊,設計店內要賣的麵包種類,這個開店計畫,雖然在腦海裡已經計畫過很多遍,想像過各種的可能性,甚至連店裡要賣那幾款麵包、使用什麼食材,以及要呈獻給顧客怎樣的口感,都已經設定好了,但實際上路了,才發現原來過程中有那麼多細節需要去規劃和處理。對大半輩子只會做麵包的我來說,這些都是沒做過事、沒遭遇過的問題,但我內心並不會因此感到慌張,因為只要是不會的、不懂的,和做麵包參加世界比賽一樣,虛心歸零向高手請益學習,一定就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

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創業?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我。台灣麵包店一家開過一家,很多賣得風風火火,但更多是開沒多久就撐不下去關門的,更何況,在拿下世界麵包冠軍之前,我已經是大型麵包店裡的主廚了,也經常受原物料廠商的邀請擔任烘焙顧問,不管是薪水或資歷,都達到一定的水準。相對的,如果要自行創業的話,不只要籌措出大筆的創業基金,同時也要面臨一旦創業失敗,錢燒光了卻賺不回來的風險。

但我覺得,如果有夢想、有理想,就一定要創業。因為當你只是一個員工,老闆不一定有辦法能為你實現你的夢想、達到你的理想。比如說,我想要用媽媽的名義成立教育基金會;又比如,我想成為一個像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先生一樣的企業家,這都是我的夢想,要真正實現一定得靠自己的力量去開創自己的事業,才可以達成這些目標!

畢竟,如果我只是一個員工,我的任務就是幫老闆賺錢,可是,如果我是老闆的股東、合夥人,那麼在企業裡面,我的努力就會有一個未來。當然,我也常跟很多年輕朋友分享,並不一定要創業才能成就人生,創業只是實現理想的一條可行途徑而已。我也曾經想過,如果當年待的麵包店或公司老闆讓我成為他股東,我是不是就可能不會出來創業了?人之所以努力工作,就是想要有個保障,想要有好的未來,倘若我在老闆的手下就能獲得這些,也不一定要真的自己出去創業當老闆。只是當年我還沒有那樣的條件,也因此,在選擇未來的道路時,創業幾乎一直是我唯一要走的路,於是,抱回世界麵包冠軍的同一時間,也等於正式踏上創業這條路的起跑線。

其實,準備開店的這一年,我已經四十歲了,不但早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到了這麼大歲數才擁有自己的店,更是遙遙落後許多同行,因為多數麵包師傅「出師」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店創業,我十五歲隻身從屏東到台北當學徒,花了十年時間從三手、二手做到師傅,二十五歲時成為一家麵包店獨當一面的主廚,很多麵包師傅之所以願意吞忍做學徒階段,種種師傅的不合理要求和磨練,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出師」後可以擁有自己的店,許多當年一起做學徒的友人,到我開店的年紀時都已事業有成,住大房子開名車出入了,看在眼裡我當然很羨慕,也會著急催促自己,趕快創業賺錢改善家人的生活。

從二十五歲成為師傅,到四十歲拿下世界麵包冠軍,整整十五年,我一直都把創業這件事放在心上,也隨時都在準備,經常問自己,怎樣才算準備好?何時才是創業開店的最佳時機?因此,就算還在當別人的員工,但我總是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公司,爭取下班後去上課進修的機會,除把麵包做好也思考怎樣才能把麵包賣好。

二○○五年決定踏上比賽這條路之前,一度曾經決定要開店闖一闖,那時剛回到高雄,也已在幾家規模不小的麵包店歷練過不同職位,老實說心中充滿了雄心壯志,很想證明一下自己,但兩個原因讓我後來還是打消在那時開店的念頭。

一來,那時沒有足夠的創業資本,沒有錢當然也有沒有錢的作法,可以先買進中古烤箱設備,再向原物料商賒帳,讓麵包店先有現金流進來再逐步成長,也不是不可行。真正讓我裹足不前的原因是,我認真問自己,現在做出來的麵包好吃嗎?是能讓客人吃了有幸福感、願意一買再買的麵包嗎?對於這個問題坦白說我內心還有很多的問號。
我永遠記得,三十歲那年,和幾個麵包店師傅結伴到日本自助旅行,也是人生第一次出國,在一家叫Anderson麵包店吃到一款牛奶吐司麵包,麵包體不但鬆軟且彈性十足,加上老麵口感,咬下去就像奶香十足的雲朵,和自己做的吐司比起來根本天差地遠,我做的是一邊吃一邊會掉屑屑的菜瓜布啊。不只這家麵包店,很多日本麵包店的法國麵包,吃進口中竟然還會回甘,一方面終於明白原來這才叫麵包,一個好吃的麵包,能帶給人們如此的感動和驚喜;另一方面,則是打從心底徹底懷疑自己,做了十幾年麵包還被人家稱作師傅了,到底算不算真正會做麵包?

準備比賽要一步一步來,如果要組隊去法國世界盃比賽,得先通過台灣區選拔賽並取得亞洲盃冠軍。為了爭取最佳成績,我不但暫停開店的計畫,也決定戒掉抽了十幾年的菸癮,從當學徒我就開始學人家抽菸,抽得很凶後來幾乎一天兩包菸,每次廚房休息時間就出來抽兩根,明知抽菸對身體不好還常抽到想吐,心裡不想抽卻又戒不掉,就算把香菸送給別人,經過便利商店還是忍不住掏錢買菸。直到有一天,我問自己如果連戒菸自己能控制的事都做不到,憑什麼拿冠軍呢?把冠軍和戒菸畫上等號,一開始周圍朋友沒人相信我戒菸會成功,因為已經說過要戒菸十幾次了,戒菸後兩年,那時已拿下亞洲盃冠軍正準備世界盃大賽,有一天晚上竟然又夢到自己在抽菸,因此拿不到世界冠軍,醒來還嚇出一身冷汗。

坦白說,決定要全心參加比賽時,也不知道拿了冠軍會怎樣,我只知道那是一個能改變未來出人頭地的機會。過去台灣從來沒有人參加國際性的烘焙比賽過,也沒有人可以給我們方向和任何的資訊,只能透過穀研所了解大致比賽規則,但每參加一次比賽,我對於未來的夢想就越來越清楚。

一開始,我設定的目標只是拿下台灣冠軍。二○○六年我和曹志雄師傅、文世成師傅組成的團隊,從二十七個參賽隊伍中贏得冠軍,我和大家一樣都覺得不可思議,隔年挺進亞洲盃再度過關斬將,終於在二○○八年圓了前往法國比賽的夢想,抱回世界盃麵包大賽的團隊亞軍獎盃,我個人則以「紅酒桂圓麵包」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

拿到世界盃麵包大賽亞軍後,才是我人生即將面臨最大煎熬的開始。原本世界盃麵包大賽和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由各國家派出代表團隊,每四年舉辦一次,但二○○八年世界盃麵包賽大會上,主辦單位宣布將在二○一○年舉辦第一屆世界盃麵包賽個人組的大師賽,我和曹志雄則因取得優勝資格,分別取得參加第一屆大師賽的歐式麵包和藝術麵包項目參賽資格。

不知道這是老天再次給我的絕佳機會,還是在考驗我改變命運的決心。那一年,我已經三十八歲,學做麵包二十年、準備比賽超過一千個日子,終於拿到世界麵包冠軍賽的入場門票,但同時也面臨創業開店的再次抉擇。很多身邊好友都認為,我都拚到台灣第一、亞洲冠軍,已經很不錯了,開一家店綽綽有餘,更何況,萬一下一場比賽輸掉怎麼辦?

但不知道從哪來的一股勇氣,可能因為夢想近在咫尺,就像跑馬拉松只差最後一段路就奔向終點線,從拿到世界盃麵包大賽亞軍獎盃那一刻,我就決定要挑戰二○一○年的麵包大師冠軍賽,抱著亞軍獎盃回到屏東老家,我更在媽媽牌位更許下願望,兩年後一定會把冠軍獎盃到手。

當我這樣跟朋友說的時候,他們覺得我不可思議甚至不可理喻,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當時甚至為了能全心練習爭取世界冠軍,回國不到半年,便毅然決定離開帕莎蒂娜這家店的正職工作,到參加麵包大師冠軍賽前,整整兩年時間沒有固定收入,戶頭一度只剩下新台幣十幾萬元,要不是遇到哈肯鋪創辦人黃銘誠師傅願意聘我當他公司顧問,還有好幾家原物料商找我兼差當講師,無償提供比賽練習場地和設備等,一路上許多貴人的照顧,根本就扛不起每個月一萬元房租,和逐月匯六萬塊給前妻照顧子女的經濟負擔,更別說安心準備比賽。

回溯驅動我創業的關鍵動力,除完成幫媽媽成立基金會的夢想,另外就是受到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的影響。

我退伍後不久,便遇見了許文龍先生,不是真的遇見他本人,而是我從他《觀念:許文龍和他的奇美王國》書中,看見成功之道的樣子,以及一個企業家的智慧和風範。從書裡面,我看到許文龍先生從做買賣生意開始到開辦工廠生產自己的產品,他從為別人工作到為自己工作,最後還要帶領企業成為世界盟主,這些思維對年輕的我帶來很深的啟發。於是,當時便在心裡立下了對我人生來說,影響最極為深遠的一個心願:我要成功,要成為一個像許文龍先生一樣的企業家!

以許文龍先生為事業的榜樣,就像是在心裡埋下了一顆種籽,隨著我不停去想去實踐,最後終於慢慢的發芽成長茁壯起來。也因此,在看見世界盃麵包大師賽的邀請時,別人眼中認為是一場不見得能贏的比賽,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希望,一個絕好的測試機會,想試看看這麼多年下來,我到底成長了多少,到底夠不夠格去與世界級的人物同場競爭。我如此熱切想成為世界冠軍,最重要的原因,是想知道自己真正的程度可以到達哪裡,能不能去挑戰巔峰?

面對比賽如此,創業開店也是。我內心真正想的,不是一家只夠養家活口的麵包店,而是做出一番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開麵包店只是這一切的起點。如今我準備好了,並不只是因為拿到世界冠軍,而是從比賽過程中,學到如何面對失敗的勇氣和心態;以及對於想呈現一家怎樣風格和意義的麵包店,心中的藍圖越來越清晰了!
【貳、玩創新】
製作麵包過程最關鍵的步驟是攪拌,因為當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最能促進酵母活動力。也如同各種跨界學習和體驗混合得越好,一家麵包店也就越精彩。

2.2有道理的創新
蔥麵包 老味也能創新

創新有很多不同的路徑,例如大小波蘿組合起來取代生日宴會上的壽桃,是從麵包使用者場景切入的創新;酒釀桂圓麵包藉由改變商品規格與包裝的創新,讓麵包從自用變成滿足送禮需求的伴手禮。除此之外,有些經典品項像是蔥麵包、紅豆麵包等,其實光是產品本身進行大幅提升,就能創造新的商業價值,也是一種創新的做法。

蔥麵包、紅豆麵包、克林姆,這三款經典台式麵包,是幾乎台灣所有麵包店都有販售的商品,也是最受到消費者歡迎且歷久不衰的口味,因此,從第一家吳寶春麵包店門市高雄店開幕,店內就推出了這幾款經典台味並以「新臺風系列」命名。

對每一位麵包師傅來說,這幾款台式麵包不但非常熟悉,更是從做學徒時就開始接觸的品項。我也不例外,對於這樣的經典味道充滿許多記憶,尤其是蔥麵包,早年我在當學徒時叫做豬油麵包,麵團整形好之後放在烤盤上,鋪上蔥花塗上豬油、白胡椒、沙茶醬和蛋汁等,烘烤過程豬油會流到烤盤底部,形成像是煎烤麵團的酥脆口感,出爐之後鐵盤上的豬油不能倒掉,回鍋使用才能讓下一批麵包香氣更香更濃,但烤過蔥麵包的鐵盤則因沾黏焦化的麵團,洗起來特別費工,卻成為學徒們最不想面對的苦差事。

我後來觀察到,蔥麵包不只深受台灣消費者喜歡,因頗能代表台式料理的獨特風味,很吸引國外消費者注意,許多日韓觀光客到店內甚至指名要買蔥麵包。雖然多數麵包店目前已改用含鹽奶油或橄欖油取代豬油,但傳統蔥麵包對很多人來說仍太過油膩,於是,我著手進行改造,除把麵團大小從一般的六十公克縮小為四十公克,這樣吃完一整個口感不會太膩之外,蔥則是使用宜蘭三星當天現採的粉蔥,切的寬度為零點五公分、烘烤時間設定在八分鐘,蔥必需完全烤熟吃起來才不會感到辣口。

至於克林姆和紅豆麵包,除內餡一定店內自製不假他人之手之外,以紅豆麵包為例,改造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紅豆餡的熬煮工序,更為精進和講究,除優選台灣萬丹紅豆,為確保每顆紅豆都有煮透,還必須在中火的狀態下加冷水來回煮沸十次,然後靜置到四十度再拌入糖和麥芽,讓整顆紅豆從紅豆心到外表甜度一致。另一個就是整形過程,務必要把紅豆餡平均分布到麵團各處,而不是集中在中心處,這樣客人每一口都能吃到麵包體和紅豆餡,不會最後一口吃到一整團過於甜膩的紅豆餡。

這些從細節處進行改造的思考,很多都是從參加比賽過程中得到的啟發,但我覺得這樣還是不夠好,這幾款台式甜麵包的麵團還有提升空間。於是,在推出這三個品項即將屆滿十年,隨店內發表使用夢幻麵團研發多款吐司新品之際,我們同時將蔥麵包、紅豆麵包和克林姆麵包這三款經典品項,同步升級為夢幻麵團,常溫放置三天也仍如第一天般口感,讓消費者充分感受到,雖然是再簡單不過的品項,但我們始終保持不斷創新和自我進步的態度。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49804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