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0815_第11屆希望書包

接受的藝術:不與現狀之河對抗,獲得情緒自由與力量

The Art and Power of Acceptance
「抗拒」是對自己情緒勒索,唯有「接受」才是更有理智

方坊 迷你娃娃吊飾-怒君

方坊 迷你娃娃吊飾-怒君

【你的情緒小夥伴】心情不好?怒君幫你紓壓!

看更多
  • 1個人喜歡

活動訊息

2025金石堂希望書包—500元幫助一個弱勢孩子安心上學!馬上認購↓↓↓

父親節倒數!現在準備還來得及!全館滿1200元回饋金幣3倍,參展商品再送100點金幣 前往會場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7/10上市!遊戲主機/組合包/遊戲片/周邊配件現貨熱賣中!

內容簡介

除了「愛的藝術」,你還需要學習「接受的藝術」

我們都曾奮力逆流而行──抗拒艱困的處境,希冀事態並非如此,懊悔說過或未曾說過的話,甚至批判自身的缺陷。

我們拚命掙扎,強硬地企圖改變自己、他人、當下境遇,甚至是過去;然而,「抗拒」是對自己情緒勒索、是固執地選擇不改變,唯有「接受」才是使我們保有理智,開啟更多可能性的途徑。

 

《接受的藝術》以「自我關懷」作為關鍵,邀請你以不同觀點看待「接受」,擁抱另一種人生之道。

 

「自我關懷」能改善與自我的關係,以及與生命的關係

作者愛希麗提出實現自我關懷的祕密關鍵──ACT法:承認→連結→寬容對話。

並且以實際案例說明操作ACT的方式,透過沉浸式體驗,改變你的思考模式。

 

提供強力工具,分享7種主要技巧與14種額外技巧

協助你將「接受的藝術」更深刻整合進自己的生活當中,如「觀想」練習、「4-7-8放鬆呼吸法」……等等。

 

「接受」需要優雅與勇氣,必須在每個片刻持續做出選擇。

它未必是顯而易見的道路,卻是能夠賦予你力量的解決方案,足以發揮超乎想像的潛力。

你必定會發現,擁抱這種生命態度將解放情緒,使你獲得內在平靜,實現自我蛻變。

 

就從現在開始,停止奮戰。

就從現在開始,讓情緒自由。

 

「接受」是橋,能引領你從受苦走向覺醒,踏上內在平靜與自我蛻變之地

曹國璽心理師:掌握接受的積極面,從抗拒、企圖改變卻一再失敗的迴圈到以悲憫調整心境,如實接納進而開啟改變之旅。

黃之盈心理師:接受生命中的種種必然,不感到被懲罰,是生命中擁抱自己的實踐!

張宇傑心理師:當你對生命與自己有更多的允許與接受,會發現世界變得遼闊,進而創造更多美好。

 

【將「接受」整合進生活的強力工具】

7種主要技巧

.觀想

.ACT練習

.穿越時空練習

.半滿之杯

.順流而動

.專注於五感

.開心遊戲

 

14種額外技巧

.4-7-8放鬆呼吸法

.沉思

.想像「接受關懷」練習

.想像「傳達關懷」練習

.鏡子練習

.真摰唱咒練習

.零極限冥想

.書寫及反思

.給親友或自己寫封信

.停下來,呼吸,微笑

.延伸連結

.酸中帶甜的回憶

.想像未來的自己

.營造畫面

名人推薦

各界專家一致好評!

 

吳姵瑩(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許瑞云(身心靈暢銷書作者/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

曹國璽(心理師.接納與承諾治療取向ACT)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誠心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

愛希麗.戴維斯.布希(Ashley Davis Bush)

 

愛希麗‧戴維斯‧布希是一名臨床獨立社會工作師(LICSW),她取得史密斯學院學士學位與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在心理衛生領域擁有三十多年心理諮商經驗,現為自由作家,著有包含《內在平靜小書》(The Little Book of Inner Peace)在內的八本勵志書籍。

 

她的丈夫丹尼爾同樣是心理治療師,兩人一半時間住在瓜地馬拉的安地瓜城,一半時間住在新罕布夏州的諾思伍德。他們育有五名子女,皆已長大成人。

 

譯者簡介

 

陳思穎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翻譯公司Project Lead,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永無境》三部曲、《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四個神聖的秘密》等書。

 

譯作賜教:sztrans9141@gmail.com

目錄

前言
 
1接受的過程:從抗拒到順應,進而開創可能
強力工具──
主要技巧:觀想
額外技巧:放鬆呼吸法/沉思
 
2關鍵:自我關懷
強力工具──
主要技巧:ACT練習
額外技巧:想像「接受關懷」練習/想像「傳達關懷」練習
 
3接受自己
強力工具──
主要技巧:穿越時空練習
額外技巧:鏡子練習/真摰唱咒練習
 
4接受他人
強力工具──
主要技巧:半滿之杯
額外技巧:零極限冥想/書寫及反思
 
5接受境遇
強力工具──
主要技巧:順流而動
額外技巧:給親友或自己寫封信/停下來,呼吸,微笑
 
6接受過去
強力工具──
主要技巧:專注於五感
額外技巧:延伸連結/酸中帶甜的回憶
 
7接受可能
強力工具──
主要技巧:開心遊戲
額外技巧:想像未來的自己/營造畫面
 
後記
參考書目與推薦閱讀
致謝

序/導讀

前言

 

如果要我給「啟蒙」下個簡單的定義,我會說,那就是默然接受現狀如是。

──偉恩.戴爾(Wayne Dyer)

 

有天我和一名好友共進午餐,一面沾著藍紋乳酪醬吃義大利餃子,一面聽她說新職涯教練給了她一個功課,要用一個詞描述自己的事業。

 

「你聽過『電梯簡報』吧?」她問。我聽過,意思是要在搭電梯的短暫時間內,以扼要但有力的方式自我介紹。然後她說:「嗯,這比較像是『電梯門快要關上了的簡報』。」

 

有意思。她接著解釋,這個練習的意義不是要自我行銷,而是幫助自己掌握本質。藉由把工作精煉成一個詞,你就能找到事業的核心與目標。

 

這位朋友的職業是教導歌唱與演講,她找到的詞是「聲音」。她參加了一個創業互助社,裡頭有位醫生找到的詞是「治療」,一名財務顧問的詞是「財富」,還有位珠寶設計師的詞是「裝飾」,一名餐廳老闆則是「營養」。

 

「你覺得什麼詞可以總結你的事業?」她繼續說:「是『改變』嗎?」

 

嗯……改變。確實,大家來找我往往是因為身處危機,急於改變。由於遭遇特定的契機,比如情感強烈得不堪負荷、關係面臨極度艱鉅的挑戰、身陷無可忍受的境遇,於是向我求援。

 

三十多年來,我處理過哀慟、孤獨、焦慮、關係不和、憂鬱、壓力,回顧這一切,我恍然明白,雖然「改變」經常發生,卻並非我事業的核心。迎來改變之前,存在另一個更基本的東西,儘管更加隱晦幽微,卻終將引發更強大的解放感。

 

「我想我的詞不是改變。」我啜著咖啡說,停下來思索半晌。「我的詞是『接受』。」

朋友不可置信地搖頭。「接受?但案主來找你不是為了改變嗎?」

我答道:「弔詭的是,一個人有意識地決定接受時,一切都會開始改變。」

 

那晚,我反覆思量「接受」的本質:面對現狀,與真實共處。我了悟到,這個詞不僅貼切描述我這份工作的關鍵,如果想追求平靜與身心圓滿,這說不定也是人生中最出人意表也最強大的技能。令人驚訝的是,主動接受能解放你的情緒。

 

解放之旅

 

然而,如果你正在生活中受苦,大概不想聽人說什麼接受。就連此刻,你搞不好也在想:等一下,我現在悽慘無比、受盡折磨,只想快點好起來。要是我接受原原本本的現實,那什麼也不會變,我只會在絕望中愈陷愈深。的確,接受乍看之下一點也不厲害,不像「喜悅」與「幸福」有種純粹的動人,不像「樂觀」或「堅韌」那般充滿希望,更不像「成功」或「蛻變」那樣有說服力。殊不知,「接受」恰恰是通往上述所有事物的道路。

 

其實,接受之所以背負惡名,是因為大家經常誤以為接受就是認命、認輸,或是更糟的──徹底放棄。可是,接受不等於容忍不當對待、姑息不公不義,或任憑疾病纏綿;接受也不等於你認同或有那麼一丁點喜歡現狀。接受是以冷靜的態度直面現實,調整觀點,化解掙扎,停止反抗,使你看清前方的路。

 

本書邀請你以不同觀點看待接受,讓你敞開心胸,擁抱另一種人生之道。你必定會發現,接受不代表放棄或原地踏步,反而是主動接納感受與處境,然後開啟更多可能。接受意味著轉換思考方式,獲得各種能帶來恆久內在平靜的體驗。

 

我們都曾奮力逆流而行──排斥艱困的處境,希冀事態並非如此,懊悔說過或未曾說過的話,批判自身的缺陷。多年來,我們拚命掙扎,強硬地企圖改變自己、他人、當下境遇,甚至是過去;殊不知,接受才是使人保有理智、獲得智慧的途徑。接受讓我們提升至更高層次,令視野更加開闊、洞察更加清晰,能夠坦然地如實接納眼前風景。在這一刻,你將迎來各種可能。

 

放掉繩索

 

想像你身在一片美麗原野,手中有條繩子,正在拔河。對面是個蒙面的人影,也在使勁地拉,於是你更用力拉回來。你的對手其實就是人生,將你扯向不喜歡或不想要的局面:塞車、發胖、排隊的人龍、討厭的上司、酗酒的媽媽、癌症診斷報告、意料之外的死訊。不!我受不了!不管是令你略感煩躁的情況、痛苦不堪的遭遇,甚至是那個煩人的傢伙,通通都不是你要的,卻毀了你的生活。你用更大的力氣扯動繩索。

 

你心想:只要夠用力拉,這條該死的繩子就不會亂動,就會乖乖聽我的話。

 

問題在於,人生這個你眼中的敵人永遠拉得比你用力,繩索永遠不會靜止不動。各種事件接踵而來,全是你不想要、不曾希求、無力阻止的事,有時令你極其挫折、疲憊、痛苦,甚至肝腸寸斷。佛教用一個詞描述這個狀況:四聖諦中的「苦諦」,即承認人生之苦。

 

可是,假如有辦法終結這場奮戰呢?假如你能就這麼停止與拉力對抗,放鬆下來呢?假如有個簡單的方法能幫助你放手呢?想像看看,假如雙手不再因緊握繩索而發疼,那種輕鬆感是多麼美好──只要鬆開手指,目送繩子順著自然的曲線彈回。對,就放手吧。只要接受人生的原貌,不再拉扯手中的繩子,就能乾脆在原野上坐下……身心處於平和……還能聞聞花香。

 

本書就是要教你如何放開那條繩子。你會了解接受所蘊含的藝術,掌握足以改變生命的力量,邁向更加安適暢快的人生,用不著再繞彎路。在你用充滿創意、獨一無二的方式實踐這趟旅程時,接受的藝術早已蘊藏其中。隨著你和自己、和生活培養出更溫柔的關係,你將發現接受的威力不言自明。

 

在超脫是非善惡之處有片綠地,我在那裡等你。

──魯米

 

「接受」是橋,能引領你從受苦走向覺醒,踏上內在平靜與自我蛻變之地

 

曹國璽心理師:掌握接受的積極面,從抗拒、企圖改變卻一再失敗的迴圈到以悲憫調整心境,如實接納進而開啟改變之旅。

 

黃之盈心理師:接受生命中的種種必然,不感到被懲罰,是生命中擁抱自己的實踐!

 

張宇傑心理師:當你對生命與自己有更多的允許與接受,會發現世界變得遼闊,進而創造更多美好。

試閱

1

接受的過程:從抗拒到順應,進而開創可能

我們待在停機坪上。由於達拉斯下起雷雨,飛機變更航線,在奧克拉荷馬州土爾沙市降落。

機長開始廣播:「各位,因為目前的天氣狀況,我們可能要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感謝大家的耐心,我很快就會回來報告最新情況。」

身邊的人一個個動了起來。機長再度廣播:「提醒大家,這段時間不能下機,請留在座位上,不過歡迎站起來活動筋骨。」

我坐在機艙第一排,所以站起來伸展腿部時,剛好能用空服員的角度清楚看見乘客的小騷動。眾人紛紛湧到飛機前端,把氣發洩在空服員上,大聲叫嚷:「我要轉機!」「我要下飛機!」「我們要在這裡待多久?」

在我附近的空服員保持冷靜,說:「我們會盡快讓大家安全前往達拉斯。天氣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一個怒不可遏的男人朝這名可憐的女空服員大吼:「我今天下午要開會,我要馬上去達拉斯!」

「先生,」她自制力驚人地重複道:「大家都很想盡快前往達拉斯,但天氣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那男人終於回到座位,整張臉氣得通紅。我環顧四周,發現可以清楚分辨哪些人已經接受命運,哪些人還沒有。仍在抗拒現實的乘客看起來焦慮、憤怒、沮喪、不耐、煩躁;順應現實的人則顯得冷靜、放鬆、平和,早已將這件事放下,開始讀起書或傳訊息。

在人人都無法控制的情況中,為何有的人被抗拒給綁架,有的人卻能隨遇而安?當然,我們都知道,選擇接受用說的比做的容易。假如在飛機上的人是你,你覺得自己會有什麼反應?

▍ 接受的難題

「接受」(Accept)的拉丁文字根意思是「往自己拿過來」,在我看來,不管是勉強容許,抑或熱切擁抱,這層「帶來/收下」的涵義都可說是接受的核心。

我們往往將當下的處境視為障礙、可怕的事、不便,因而加以排斥,絕對不願收下,因此要不是沒完沒了地抱怨,就是使盡渾身解數,只求改變現狀。身在這個鼓吹追求持續進步、努力的文化,接受經常被當成逼不得已的選項,像個安慰獎。你要我就這麼接受我老了、我債台高築、我老闆是個白痴?你要我就這麼接受兒子死了?

要細究何謂接受,可以先分析什麼不是接受。接受不是懦弱認命,也不是無動於衷;接受不代表你喜歡現狀;接受不是姑息惡行,也不是認定事情毫無轉機。
從這個角度來說,接受有點類似原諒。原諒一個人不可饒恕的行為,不代表他們的行為沒問題。原諒不代表你認可對方的選擇,而是意味著你接受既定事實,放手邁向未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能夠原諒凶手或性侵犯,他們選擇為了自己放下滔天怒火與憎恨。接受也是類似的選擇──而這是為了自由。

▍ 接受之旅

戒酒無名會首創戒除成癮的十二步驟模型,如今廣受採納,許多與治療成癮和強迫行為有關的單位都實行這套方法。在這十二步驟當中,起點正是接受。(第一步:「承認我們無力抗拒酒精,承認生活已經失控。」)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在一九六九年出版《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提出著名的絕症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其中則把接受列為終點。

本書將從三階段旅程的角度探討接受,這個旅程的開端是抗拒,接著是順應現實,最終開創可能。

比方說你感冒了,而且症狀很嚴重。剛開始,你可能會抗拒,不願承認事實:不行!我不能生病,我沒時間生病,我討厭生病,真希望我沒生病。到了某個階段,你會開始順應現實,承認身體生病了,現在你覺得很難受:好吧,我病了,病得很重,現實就是這樣,我覺得好悲慘。在最終階段,隨著你坦然面對現況,新的可能便會浮現,你注意到有各種選擇:我可以吃藥,可以睡覺,可以請幾天假,可以熱碗雞湯來喝,可以看一齣早就想看的電視節目。接受讓我們的心境從難受轉向平靜,再向可能性敞開。接下來,讓我們詳談這個過程的每個環節……

▍ 抗拒

有一回我參加臨床心理學家兼暢銷作家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的講座,他流暢動人地講述了教養、神經生物學、冥想、韌性等主題。他要我們閉上眼,看看在他接下來說話時,我們有什麼感受。於是我們閉上雙眼,聽他強硬地說:「不。」然後堅決地再次大聲說:「不。」這麼重複七遍。

過了片刻,他用較為溫和的語氣說:「好。」接著柔聲說:「好。」再來是冷靜地說:「好。」同樣重複七遍。

「張開眼睛,」他說:「你們有什麼感覺?先從『不』開始,你們想到了什麼形容詞?」聽眾紛紛高聲描述彼此的共同經驗:「封閉。」「緊繃。」「我嚇了一跳。」「覺得無處可逃,好像被責罵。」「心跳變快了。」「那『好』的感覺呢?」他問。我周遭的人答道:「自由。」「隨和。」「比較開放。」「冷靜。」「更輕鬆了。」「覺得受到安慰。」

接下來他解釋,「不」引起的心態是基於被動反應及抗拒,使人產生「戰鬥、逃跑、呆滯」的恐懼反應;另一方面,「好」的心態是基於接收(也就是接受),在這個狀態中,人會啟動關懷他人、社會參與的腦部系統,讓我們感覺思緒清晰、心情冷靜。

抗拒(也就是「不」式思維)會消耗龐大的能量與專注力。「不」是一種充滿排斥感的念頭,此外對神經系統而言也是強力的觸媒,會刺激主掌戰或逃反應的自主神經系統,讓腦部滿載各式各樣的壓力化學物質,包括皮質醇、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等。抗拒就像是要逆流而上,與現狀之河對抗。

抗拒是猛力抓住生命的繩索,即便握得死緊,卻仍舊無法令繩索止住不動,手掌還嚴重擦傷。這種神經壓力會帶來極大的負擔,讓人痛苦、疲憊不堪。

抗拒就是佛陀所謂的「第二枝箭」。在著名的寓言中,佛陀將人生中各種痛苦經歷比喻為第一枝箭,諸如診斷罹癌、摯愛去世、遭到解雇,這些純粹是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假如我們對第一枝箭產生負面反應,便會遭受第二枝「抗拒」之箭的痛楚,因否定心態導致痛苦雪上加霜:不!不可能!為什麼是我?真希望事實不是這樣,我受不了!你咬牙切齒、拚命拔河,卻也因抗拒而造成不可忍受的劇痛。你的行動加劇了自身所受的苦,這些反應就是「第二枝箭」。

我們都知道,反抗現實非常累人,但這卻是最常見的痛苦來源──事與願違卻不願面對現實,結果長期感到痛苦與不適。抗拒令人感到陰暗、負面,讓你滿腦子只想著它,反而看不見別的可能。

精神科醫生兼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曾說:「你抗拒的對象會持續存在,而且問題會日益加劇。」換言之,抗拒會有加乘效果。只要處於抗拒狀態,就會強化、放大抗拒的力量。我們亟欲擺脫負面情緒,自然不希望反而使這些情緒增強;誰會想要更多怨恨、責難、痛苦、焦慮或憤怒呢?抗拒讓你承擔不想要的負面情緒,接受則讓你得到解放。如果你選擇放手,面對問題,主動接納問題,臣服於現狀,負面情緒便無法掌控你,平靜與療癒將自然而然發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9425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情緒價值

你能提供情緒價值,等於解決人生大多數的煩惱!

看更多

侯文詠、林郁婷心靈增肌必讀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希望書包每筆訂單贈100元電子禮券、三澧餐飲集團餐券
預計 2025/08/1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 希望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