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我決定刻薄地生活: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打動人心的關係心理學【隨書加贈「自信有理,刻薄無罪!」金句書籤】

顧好自己: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1個人喜歡
  • 79 284
    360

出版情報

為了不傷害我愛的人,也為了不再讓我感到受傷

2023/11/20 對於那些曾讓你感到受傷的對話時刻,你是否依然耿耿於懷? 明明只是想對老闆提出不同的想法,就算沒被採納也無妨,老闆反而大肆批評自己的意見;明明只是想和朋友喝咖啡聊聊,對方卻只顧向你吐苦水,從工作、感情再談到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你頓時被負能量壓得喘不過氣;明明只是想和愛人訴說心事,希望得到安慰,對方卻完全無視自己的心情…… 為什麼對話最終總會脫離軌道,往出乎意料的方向發展呢? 如果你對以上的情境深有同感,那麼,這本書你一定要讀一讀。 如果將對話比喻成一連串的拋接球遊戲,我們只需要把手中的球好好丟出去,讓對方穩穩接住。換句話說,「對話」並不是要砸中別人的躲避球、不是要把對方殺個措手不及的排球、更不是為了讓打擊者打不中而投出各種變化球的棒球,所以,如何用適合的方式丟球、接球,便是這個遊戲中的關鍵。本書作者林玎珉身為十三年的資深溝通專家,曾在韓國優秀企業、公家機關與大學舉辦演講,她毫不藏私傾囊相授,把受用無窮的對談訣竅,寫成她的第一本書《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人的說話練習》。除了教導讀者如何好好把話說出口,更點出人們談話總是原地踏步的原因,提醒讀者「人際關係中的問題,並不存在完美的解決,只有圓滿的妥協而已」。 這本書引用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樣的心理學理論,也就是美國精神分析師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所創建的「溝通分析」。這個理論能幫助我們掌握自己與對方的自我狀態,進而提升自己的溝通應對能力,以求掌握狀況,並用正確的方式和對方建立關係。書中介紹了三種自我狀態、五種內在個性,進而衍伸出三種對話類型、五種說話模式,再加上作者專業的分析和解說,讓讀者可以從這些分類中更加認識自己的「溝通DNA」,經由不斷的自我覺察,慢慢理解何謂「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人」的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十月中旬作者來台灣做短暫旅遊的同時,特地來拜訪大田出版。活潑開朗的她活絡了當時現場的氣氛,加上她慢條斯理又言之有物的說話方式,讓我們不禁連連點頭如搗蒜,也被她真誠親切的態度深深打動。她也和我們分享,韓國讀者把本書當成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在網路紛紛留下真摯的評論,表示自己因為讀了這本書,開始改變既往的溝通模式,而後也真實改善了他們的人際關係。這些回饋讓她感到非常開心,因此她也相當期待新書在台灣出版。身為本書編輯的我,忍不住期待台灣讀者的迴響。 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人的說話方式,是否就是成熟大人的說話方式呢?在人際溝通這條道路上,如果時時刻刻能以沒有刺耳的評語、沒有偏頗的發言、更沒有充滿低氣壓的自白,是否我們就更能夠貼近與對話者的心靈呢?讓我們一同用本書,踏出「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人的對話練習」第一步。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隨書加贈:「自信有理,刻薄無罪!」金句書籤!

★演員雪炫、歌手ZICO等韓國知名藝人讚譽:「治癒憂愁和受傷心靈的最佳書籍」。

暢銷50萬冊,創下YES 24連續40週總榜紀錄!最受歡迎人際心理書,2022年最新版!

挽救超過50萬讀者的精神健康醫學博士,用建立人際關係的七種「健康的刻薄」技巧,讓我們不受傷、不傷人,回歸本色做自己!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自我成長平台「聲藝」、「馬克信箱」創辦人歐馬克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蘇予昕──溫暖推薦

 

【內容簡介】

你是哪種類型的人?

總是忍不住討好他人、不敢說「不」,希望對方認同自己是個好人。→謹小慎微型

無法主動向他人示好、不願成為眾人焦點,能和大家保持多遠的距離就多遠。→冷漠型

認為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喜歡成為眾所矚目的對象,對自己超有自信。→自我中心型

不管是哪一類人,深層心理幾乎都是一樣的:

想成為在各方面都值得眾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獲得大家認同的人。

要成為這樣「零負評」的人,在面對人際關係時,就可能會習慣性討好,因為怕受傷而過度自我防衛,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陰暗面而不斷吹噓自我……當你的心向如此委屈自己的你抗議:「你怎麼可以這樣虐待我?」你該怎麼回答?

 

在Yes24、教保文庫暢銷總榜霸榜40週,挽救超過50萬讀者人際關係的精神健康醫學博士,楊昌順醫師,為此提出的心理處方就是:「健康的刻薄」。

你以為的刻薄:待人處事挑剔無情,苛求他人、說話不留情面。

健康的刻薄:坦然表達自己、珍惜自己,進而尊重他人。

用健康的刻薄,保護自己不受內在或外在敵人傷害!

當你批判自我或懷疑自我時,「健康的刻薄」會告訴你:「哪有,我可是做得很棒呢!」從而發揮自我保護的作用。懂得以禮待己,就無需憐憫自己,也不會和他人做比較來虐待自我,更不會明明心裡不願意卻無法拒絕他人、被牽著鼻子走。

 

為了明天更健康更自信更圓融的你,今天就對自己說:「我決定刻薄地生活!」

 

好評推薦!

「顧好自己: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或者應該說,當你能夠愛自己,你也才有能力真正地愛人,而不是以匱乏、不安、索求、期待他人回應你的付出等變形的方式,自以為是地給出扭曲的愛。

遭遇亂流時,請先幫自己戴上氧氣罩,再幫身旁的人戴上氧氣罩。

祝福你讀完此書後能充滿毅力地培養樂觀的語言習慣,就算遇上人生的亂流,你也總是戴著氧氣罩。」

——自我成長平台「聲藝」、「馬克信箱」創辦人/歐馬克

 

▍來自韓國讀者的激推!

「我推薦這本書給對未知生活感到沮喪和孤獨的你。」

「雖然現在還有點困難,但我會一點一點地努力去擁有健康的刻薄。」

「稍微刻薄一點也可以,愈健康地刻薄反而能成為愈成熟的人。」

「建議在人際關係中總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讀一讀這本書。」

「如果想和一些你死都無法理解的人建立人際關係,那就讀一讀這本書吧!」

「每當我對人際關係感到懷疑時,我就翻翻這本書。」

「通過這本書,我才學到了『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終於可以放下人際關係所帶來的沉重負擔,以及對陌生的社會像被掐住脖子似的恐懼。」

「在這個因人際關係飽受痛苦、深受其害的時代,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有了自私一點又何妨的想法。」

 

作者

楊昌順

 

精神健康醫學科、精神科專科醫生,韓國延世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同時也是延世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兼任教授、美國精神醫學會國際會員及傑出院士、美國執業醫師協會會員。

在尋找理解人類、解決生活問題的答案上,她感到僅憑西方精神醫學是不夠的,因此進入成均館大學攻讀命理學和周易,並結合「周易與精神醫學」提交博士論文,取得第二個博士學位。

曾任延世醫療院研究講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醫學系客座教授、首爾百濟醫院副院長,並且成立Mind & Company股份有限公司、楊昌順精神健康醫學科醫院,以引導人們建立健全的人際關係。

著有在韓國首次結合東方命理學和西方精神醫學的暢銷書《命理心理學》《淡泊人生》《孤獨的我不想理睬任何人》《讀懂CEO的心》《為什麼怕說出我是誰》《致媽媽》《今天的我真不錯》等。

 

譯者簡介

 

游芯歆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大學院歷史學碩士,資深韓文譯者。

 

目錄

好評推薦

序 就像大自然一往直前地更迭變化

前言 有什麼好怕的?回歸本色做自己!

第一章 我的人際關係為何這麼難處理?

1.為什麼我總是被人利用?

2.怕生的我對人際關係感到吃力

3.連小事都猶豫不決

4.犧牲徒留創傷的關係

5.只是誠實面對情感而已

6.太過自以為是

7.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

8.認真的人容易掉入的陷阱

第二章 受到傷害的人很多,卻沒有人製造傷害的原因

1.世上沒人比我更可憐

2.總是會有難以親近的人

3.在這世上受點傷害算什麼

4.人生在世難免會有被誤會和誤會別人的時候

5.「出自真心」這句話的祕密

6.沒有誰比誰更強

7.只差一點點,關係就變好

8.沒禮貌會讓人好感盡失

9.不想原地踏步就要有所改變

第三章 為了活得自在,刻薄的人際關係處方籤

1.我決定刻薄地生活

2.第一劑處方:停止、控制、退出

3.第二劑處方:放下沉重往事一身輕

4.第三劑處方:在刻薄和無禮之間守住分寸

5.第四劑處方:拒絕要溫柔且不容置疑

6.第五劑處方:人際關係也需要斷捨離

7.第六劑處方:不必非要強出頭

8.第七劑處方:我還是決定相信別人

第四章 我不要再任人擺布

1.勇於面對沒出息的自己

2.沒必要多費心思

3.和一直痛恨的自己和解

4.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事情

5.在自己心中開啟一扇窗

6.不要強求幸福

7.情緒也需要好好管理

8.世上沒有理所當然的事情

9.說話習慣決定你的人生

10.無法如願也要若無其事地泰然處之

結語 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序/導讀

序 就像大自然一往直前地更迭變化

 

就在我和愛犬散步的小徑上,不知從何處傳來一下又一下「啪嗒!啪嗒!」的聲音。回頭一看,原來是高大的木蓮樹上殘花凋落的動靜,又沒颳大風,花兒卻不斷落地,發出陣陣聲響。幾天後,將公園妝點得明媚動人的櫻花,花瓣也如片片雪花般飛舞在微風中。看著這景象,我不禁感嘆:春花在春天盡情開放,但到了該謝的時候,也毫無留戀地一下子就凋謝了,只有小狗還興高采烈地在飄零的花瓣之間奔跑跳躍。又過了一段時間,公園裡再也看不到木蓮花或櫻花的蹤影,倒是處處綠意盎然。突然覺得大自然總是一往直前地更迭變化,這難道不是人類該向自然學習的最大價值嗎?

 

前不久,有機會和長期來我這裡接受心理諮商的患者家屬見面,他們很高興地說,患者在接受心理諮商期間,好像成熟了不少,也有了許多改變。其實對於當事人的變化,我也同樣感到十分欣慰。他的變化很顯然是透過心理諮商,在過去占據他內心深處的不必要情感(例如不安、憂鬱、挫折、憤怒、被害者意識等)消失後,發揮潛在力量的結果。

 

從他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當我們找出自己被過去創傷所束縛的特性和諸般力量,並讓這些力量正常發揮作用之後,我們的心理才會逐漸趨於成熟、有所改變。這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透過這個過程,才能「回歸本色做自己」。精神醫學家卡爾.榮格(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分析心理學創始者)稱之為「個性化」;卡倫.荷妮(挪威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則說這是「橡實成長為橡樹的過程」。為了成功地完成這個過程,就必須做好自我保護的工作,不要浪費不必要的精力,也不要被會妨礙自我的因素所影響。

 

榮格認為,當我們的精神能量受到外界影響,在情緒變得很不穩定的狀況下,就有可能因為外界一個小小的刺激,而引發過激的情緒反應。這種心理上的不平衡狀態,是造成緊張、焦慮、矛盾、憂鬱等所有精神壓力的原因,所以經常需要有「能量宣洩的管道」。就拿清理房子來做個比喻吧!如果家裡一團亂的話,就很難集中精神工作,想找個什麼東西,也不知道自己之前放到哪裡去了。但是,只要下定決心動手清理房子的話,以為已經遺失的物品就會紛紛冒出來,其中甚至會有自己曾經視若珍寶的東西,而重新找回這些東西時的激動心情,也是難以言喻的!

 

為了在人生中迎來那樣的幸運,首先必須整理自己的內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能知道平時是多麼無意義地在浪費情感。許多人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坦承,他們最後悔的事情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在那麼長的時間裡,因為不必要的焦慮而感到痛苦。

 

他們不分年齡都同樣感到煩惱不安的問題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感到焦躁不安。他們缺乏自信,不敢期盼未來會有成功的一天,因此自怨自艾,對過去充滿了悔恨。第二種是苦於人際關係。不過這個問題大部分都和第一個問題有連帶關係,也就是說,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而感到不安,總想透過他人來肯定自己,於是就出現了問題。他們往往會在意對方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對方離開了自己,就會認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不是一直糾纏對方,就是自暴自棄,陷入憂鬱和軟弱的情緒中。

 

人類身為社會的一員,必然會有同伴,但如果對方和我方不是處在同等的地位,而且時常評價我、觀察我的話,那麼我方就會開始對人際關係感到恐懼和不安,陷入榮格所說的心理不平衡狀態。

 

在我長期擔任精神科醫生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矯正那種不平衡的狀態,讓患者可以擺脫不必要的情感,而我交出的答案就是這本書。令我驚訝的是,這麼長的時間過去,讀者對這本書的關注依然不減。這也表示有許多讀者都對我的看法產生了共鳴,因此才有了這次全新改版的機會,讓我萬分感激。

 

在帶狗散步的小徑上,看著蔚藍的天空、徐徐的微風,以及在陽光下閃著淡綠光澤的樹葉,感到一陣久違的心動。或許因為這是在漫長的疫情大流行之後,才終於迎來的美好時光,所以讓人感觸更深。就像春天的花瓣到了時間就毫不留戀地消失一般,但願這段期間備受壓抑的心情也能一掃而空,重新感受「自由」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難能可貴。

 

疫情大流行期間我們被迫經歷的所有困難,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的日子裡,我們都必須竭盡全力為自己帶來新的變化。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也感謝所有喜愛這本書的讀者。

 

試閱

第三章 為了活得自在,刻薄的人際關係處方籤
1.我決定刻薄地生活
事實上,當我宣布「我決定刻薄地生活」時,對我來說就像是宣布出櫃一樣。無論在職業上或是在社會上,我的形象已經充分顯示出是一個「刻薄地」生活的人(這點我很清楚)。就連外表上,尤其在我年輕的時候,也很常聽到別人評論我「整個人看起來十足冷靜」。到了現在,我的形象基本上接近冷漠、極端公式化,一般情況下,連攀談都不容易的人(這點我也很清楚)。
但只有對我個人有深入了解的人才會知道,我其實是個完全相反的人。我很容易因為小事就受到傷害,而且總是小心翼翼地深怕自己給哪個人造成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傷害。例如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聚會上,和許多人見面回來以後,為了以防萬一,我一定要回想剛才的聚會中有沒有造成什麼失誤、有沒有說錯話傷了哪個人的心,然後才結束一天的作息。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對這樣戰戰兢兢的生活感到非常疲憊。很多時候在個個方面我都必須付出百倍於我所擁有的實際精力,可想而知當然會心生厭煩。雖說我的形象大部分都源自於性格,但還是需要有所改變,最重要的是,我必須努力成為一個不會在小事(尤其是人際關係)上鑽牛角尖的人。雖然不是沒有對偶爾會犯錯和失敗的自己感到羞恥和慌亂,但我還是會告訴自己人生在世,發生這種事情在所難免,盡量豁達地接受。回想過去,讓人臉紅的往事不只一二,但仔細想想,人生只有一回,沒犯過錯才怪。面對生活,大家都是生手,理所當然會犯錯,所以我決定接受自己的過錯。
這麼刻薄地想了一回之後,我也對自己承諾,允許自己犯錯,也接受他人的批評,我的人生不會因為哪個人說我一些閒話就崩潰。
聽了這話,可能有人會懷疑地說:「不會吧?妳明明是個精神科醫師,怎麼感覺精神上沒比我強多少?」其實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叮囑我:「幸好妳的長相看起來很堅強,所以不管去哪裡都千萬別露出本性來。」這時候,我就會告訴對方一個故事:有位知名女作家,我忘了她叫什麼名字,以前在美國以如何維持美滿婚姻生活為主題出了不少書,但問題是她已經有四次的離婚紀錄。在某一次的節目訪談中,主持人提到了這一點,她的回答是:「正因為有那麼多痛苦的經驗,我才會比任何人都有資格提出一些具有實質性的幫助。」我也一樣,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人生中可能會發生的憂鬱和不安、焦躁和矛盾、恐懼和創傷,因為我親身經歷過,所以別的不敢說,但在這點上我認為自己對許多人有充分的理解,也可以感同身受。
從這點來看,對我而言,「刻薄」就是澈底保護我不受內在或外在敵人傷害的方法之一。當自己從頭到腳地批判自我或懷疑自我時,「刻薄」會告訴自己:「哪有,我可是做得很認真呢!」從而發揮自我保護的作用,同時也是一種可以適當地保護自己免受外界批判、傷害的力量,或者說是一種能抓住生活的重心,即使受到晃動也能馬上回到原位的彈力。對於這樣的努力,我名之為「健康的刻薄」。多虧有它,我才有勇氣如此公開地坦言自己脆弱的一面;也是它,讓我感到「我決定刻薄地生活」這一宣言,就像在宣告出櫃一樣。
當我們看輕自己或感到內疚的時候,首先要提醒自己「我心操之在我」,好好想想是否有必要那樣責備自己、傷害自己。如果我的心向我抗議:「你怎麼可以這樣虐待我?」的話,我要怎麼回答?通常會發現自己無言以對。
人類在出生時沒有附上使用說明書。我們買機器的時候,通常會附上使用說明書,上面詳細寫著是什麼材質、如何使用等等,只要按照說明書,使用上就不會出錯。然而人類卻是孑然一身赤裸裸地來到世上,在不知道自己是誰、從何而來、該怎麼使用的情況下,開演一齣人生大戲。
奇怪的是,我們的心似乎更容易受到負面的事物影響,就像野草一旦增長就會占領整塊地一樣,負面的想法會比正面的想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們的生活中,負面經驗多於正面經驗,因此在潛意識裡,就會隱藏對負面結果的不安情緒。事實上也有報告指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有較多負面經驗的話,與感受正面情緒相關的左額葉的活動就會降低。
許多人要忍受一天好幾次諸如內疚、憤恨、挫折、不安、憂鬱、羨慕、嫉妒、性衝動和破壞心等等躁動的心理壓力,因此匈牙利小說家桑多.馬芮所說的下面這段話才會永遠有效。
「人類的夜晚充滿了夢想、慾望、虛榮、自私、瘋狂的愛、嫉妒和復仇的渴望,就像沙漠的夜晚隱藏著美洲獅、禿鷲和豺狼一樣。」——《餘燼》
撇開人生總是一帆風順的幸運兒不說,大多數未能如此的人應該都能理解馬芮這話的意思。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因為心理上的壓力,就把原因和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不時地抱怨發牢騷。因為他們能理解人生有各種不同的面貌,有悲有喜、有好有壞。
到死為止,我們都得伴隨著自己同行,因此只有接受真實的自己,才能在未來的旅途中平安喜樂。只要想想,現在的我是由出生後到現在所經驗的一切所造就而成的,所以就算其中有滿意也有不滿意的地方,輕鬆看待就好。而且,只要從現在開始慢慢改變自己不滿意的部分,實踐「健康的刻薄」,有一天必然會發現自己有了更好的成長。

第四章 我不要再任人擺布
2.沒必要多費心思
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最常遇見的類型,就是即便想刻薄也提不起勇氣、所謂「謹小慎微」的人,他們陳述的問題也幾乎都一樣——往往煩惱該怎麼做才能取悅對方、非常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也很容易因為對方的評價而受到傷害。他們抱怨自己這麼在乎對方、關心對方,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進而感到傷心,雖然因此討厭對方,但沒有他又活不下去。按照這些人的心理活動又可以細分為幾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對人際關係抱有太高的期望。以前有個人老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很容易心生膽怯,所以找我進行心理諮商。
小時候他就時常拿比自己家境好的小孩做比較,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學歷高的人、工作好的人,到態度沉著的人、認真生活的人,都成了他比較的對象。當然,每個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都會感到羨慕,同時也會覺得自己很沒出息,但如果這種感覺強烈到妨礙日常生活的話,就會形成問題。
他說,原因似乎在於他對自我的肯定過低,所以我問:「你認為的自我肯定是什麼?」沒想到他的回答是:「我想成為不用刻意做什麼,就能得到眾人喜愛的人。」聽到這話,我只能回答他:「精神方面的心理諮商,換句話說就是針對現實情況進行的治療。現實中幾乎不存在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他人喜愛的人,自我肯定為什麼要建立在他人對自己的喜愛上呢?」
像這樣乍看之下顯得畏首畏尾的人當中,有的人真的對愛、認同、依賴有無限的渴望,而這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時常小心翼翼地看別人的臉色。人可以拿自己和他人互相比較,但若因此變得過度膽怯的話,就得先審視自己的欲望系統。
第二種心理類型就是嚴重的自卑感。如果深感自卑,就會覺得別人看起來都比自己強。但是,我們是靠什麼來判斷別人強於自己的呢?通常會拿外貌或口才等外在條件做為判斷的標準,而且如果太重視這些條件,就會產生將對方當成偶像、貶低自己的情感,最後在各方面都變得畏首畏尾。
第三種心理類型是經常抱持負面心態,事先想到不好的地方去。有一次我和久居國外歸來的朋友見面,過程中,朋友的手機來電鈴聲響起,他接起後用英語說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朋友掛掉電話後說的話卻讓我忍不住大吃一驚——在他聽電話的時候,他一直很在意我會不會有「我的天,這人在國外住了這麼久,英語還這麼爛」的想法。但其實我根本沒在聽他講電話。就像這樣,因為負面的想法而變得謹小慎微的類型,通常對自己應該做到的事情有很高的期待,因此當他們失敗或犯錯時,心裡也會非常難受或備感羞恥,萬一不小心得罪了別人,也會一直擔心那個人會不會討厭自己而惶惶不可終日。
有個人一旦外出,就會擔心家裡的人,見了家人又擔心朋友,後來,我問了這個總是戰戰兢兢過日子的人:「大家會照顧自己,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應該照顧好所有人呢?」結果他的回答是:「我覺得如果我不照顧好他們,他們會很辛苦。」負面思維越多的人,越會基於責任感,認為自己如果不為他人做點什麼,對方就會過得不好,因此越容易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中。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一點是,不管是謹小慎微型、冷漠型,還是自我中心型的人,其深層心理幾乎都是一樣的——原因都出於他們心中,想成為在所有方面,都值得眾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獲得大家認同的人。只不過謹小慎微型的人會希望藉由對方認同自己是個好人,來滿足這種心理;冷漠型的人因為不想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傷害,就會和他人保持距離;自我中心型的人則會為了避免受傷,而過度地自我防衛。從某方面來說,謹小慎微型的人可說是最老實,自我防衛的高牆也最脆弱的類型,因此更容易,也更常受到傷害。
對這些人,我會建議他們改變自我的看法,別忘了,或許你現在面對的人,其實也像你怕他一樣地怕你。進一步來說,如果有人不和你聯絡,理由可能是討厭你,但也可能是他有難言之隱。另外,雖然拒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問題,但我認為,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採取自己能負責任的範圍內,盡力而為的態度,也會有所幫助。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會對因害怕人際關係而變得謹小慎微的人說:「請在腦海中想想以下三個問題——我現在最在意的人,是臨終時會在我身邊的人?是我在臨終那一刻最想見到的人?還是我有困難時可以請求幫助的人?」當被問到這幾個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會搖頭說這三種情況都不適用。既然如此,有必要為了討好對方而費盡心思到這種地步嗎?

結語 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幾年前我失去了心愛的寵物犬,當初我對那小傢伙一見鍾情,之後一起度過了七年的時光。全家都愛牠,但牠唯獨和我感情最深,很多次我趕著回家都是因為想念牠。
牠當然也很清楚我對牠的愛,而牠回報給我的愛和奉獻更甚於我的付出。
我如此深愛的小傢伙有一天突然離開了,在沒有任何預告的情況下。
有一天小狗突然生病,我帶著牠,驚慌失措地跑去動物醫院,但已經無濟於事。醫院方面說牠只會變得越來越痛苦,建議我安樂死──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帶著牠到更大的醫院去,不斷地對著牠呢喃:「不管發生什麼事你一定要活下來。」第一天晚上安然度過,我也就放心了。
面對人生悲劇,人們總希望自己會是個例外,對那小傢伙,我也是如此。電影《馬利與我》(Marley & Me)中,主角也對獸醫喊著:「我的小狗不一樣,一定會活下來。」
我也和電影裡的主角別無二致,但我很快就碰上了人生不允許例外出現的時刻──獸醫院打電話來,說小傢伙已經嚥氣,那瞬間我簡直不知該如何是好。一想到小傢伙身邊什麼人都沒有,就這樣獨自離開了世上,我的眼淚就流個不停。
我再度體會到,人生的所有問題在生離死別面前都沒有任何意義。畢竟,面對死亡,什麼都不重要了。即使如此,我還是為過去那段時間裡,究竟失去多少東西而感到十分自責。
在突然生病之前,小狗一直都很健康,而且最喜歡出去散步,但是我卻經常忽視小傢伙每天早上要我一起去散步的哀求眼神,因為我心裡總想:比起和小傢伙去散步,我提早三十分鐘到醫院的話,不知道能多處理多少事情。如今,小狗走了,我才想到其實那些事情不一定非要在那個時候處理,同時也想起那麼多我沒能為小傢伙做到的事情。
人生重要的是什麼?難道不是在絕對需要我的存在身旁,給予除了我以外沒人給得了的東西?但這樣的領悟總是遲了一步,小傢伙已經離開我身邊。
有經驗的人就知道,小狗的愛是沒有絲毫算計的,牠們只會將無止盡的愛完完全全奉獻給自己深愛的人。相反地,我們人類呢?大多數的情況,對方付出多少,我們就盡全力回饋多少,我們總認為,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沒必要多付出,因為誰知道哪天會不會被對方背叛。
或許那不是出於有意圖的算計,但在不想再受到傷害的前提下,我們會不自覺地產生那種想法。然而,小狗不會這樣,牠們心裡沒有任何算計,只是始終如一地付出無止盡的愛。說不定就是因為這樣的投入和奉獻,小傢伙們的生命才會如此短暫。
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存在那樣的愛,或許有吧,但對於包括我在內的普通人來說,這種事情不太有可能發生。並非因為我們不懂愛,有太多太多的書籍、電影、連續劇都以愛為主題,展開各種劇情,有時令人感動、有時感到憤怒,有時讓人憧憬、有時做為榜樣,有時也做為反面教材,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沉迷其中。
但那所有的故事都不屬於我,我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愛情,而故事中,也只有我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得到真正的愛,問題就在於不敢付諸實現。我們明知道只要踏出第一步,後面的步伐就會順利很多,卻不敢輕易邁出腳步。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愛情裡總是交織著期待和不安,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的不安感、怕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自卑感、怕自己會受傷害的恐懼感,這種種心理因素造成了我們不敢去愛。但我們必須彼此相愛,因為唯有愛才能給予我們救贖。
覺得這是老生常談、陳腔濫調嗎?但又怎樣,這是唯一即使時過境遷,依然管用的辦法。還有,對於該怎麼愛的解答也只有一個,雖然同樣老套,但依然很管用,法國精神醫學家馮絲瓦茲.多爾多的下列這段話就是答案:「先愛自己,再愛別人。因此,我們必須接受自己過去在人際關係中失敗的一切、被欺騙的一切,以及對話過程中留下的心結。」
要做到像多爾多的話一樣,當然不容易,但還是可以盡力而為。那麼,說不定就可以更自在一些、輕鬆一些,甚至更優雅、有品味地去應對所有的愛情和人際關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133860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