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越體諒他人,自己卻越累?獻給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的「呼應者」,讓你的善良不再委屈自己
內容簡介
                        
真正讓你疲憊的不是善良,而是你總在關係裡默默消耗自己
獻給「呼應者」──那些因為過於共情而感到痛苦的人
「總是體貼別人,自己卻在關係中越來越累。」
「明明沒有做錯,但爭執後會第一時間責怪自己。」
「受到不公平對待,仍然選擇努力理解對方。」
「心裡有委屈卻不敢表達,怕一開口就被說太敏感……」
這些聲音一次次在心裡迴響,讓人懷疑是自己太軟弱。
但事實是,你的善良並沒有錯,只是缺乏一件能保護它的鎧甲。
作者尹徐覽也曾走過同樣的困境。她是一位典型的呼應者,因為過度共情而長期被自戀型人格者操控,付出了極大的心理代價。
後來她才逐漸明白:真正的解脫,不在於更加忍耐,而在於培養一種能夠劃清界線、堅定立場的力量。她稱之為——「健康的攻擊性」。
如今,她以 13 萬訂閱的 YouTube 頻道〈SEORAM TV〉,陪伴無數人學會守護自己,也將這些經驗寫進了本書。
★為什麼我越體貼,越覺得累?
因為你的善意,正被錯誤的人利用。
★善良是不是我的缺陷?
不是!你只需要一套防護機制,讓優點不再成為弱點。
★要怎麼停止自責、走出內耗?
從練習「積極的自我主張」開始!
▍【呼應者檢測表】24項特質,立即測出你的共情傾向
.即使蒙受損失,也不想引起矛盾
.受到他人注意會讓我覺得有壓力
.經常使用「好像是那樣」等不確定性的表達方式
.不太會表達自己的不快……
▍積極自我主張!用「健康攻擊性」保護你的善良
.從受害到影響力:將「呼應者七特質」轉化為你的獨特優勢。
.拒絕被操控:灰石法則×正義的憤怒,讓自戀者無從下手。
.別說「我們談談吧」:8招避開陷阱對話,讓糾纏到此為止。
.這句話就是最強武器:一句「不」的多場景說法與沉默技巧。
.把罪惡感物歸原主:辨識「代罪劇本」,停止為他人的混亂買單。
.找好隊友:辨識「健康自戀」的人。
從「體諒」升級為「自我主張」,本書將帶你──
識破陷阱的眼睛:掌握自戀型人格者的操縱套路,不再被謊言牽制。
守護善良的武器:用「健康的攻擊性」設立界線,把心力收回自己身上。
積極自我主張訓練:清楚表達需求與立場,讓你的聲音被正面聽見。
為什麼越體諒他人,自己卻越累?因為你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掌握「健康的攻擊性」,你將不再因別人的錯誤自責,也不再因過度體諒而筋疲力盡。
成為一個既有同理心又自信的「呼應者」吧!用清晰的界線守護善良,用自信的聲音表達真我。
				獻給「呼應者」──那些因為過於共情而感到痛苦的人
「總是體貼別人,自己卻在關係中越來越累。」
「明明沒有做錯,但爭執後會第一時間責怪自己。」
「受到不公平對待,仍然選擇努力理解對方。」
「心裡有委屈卻不敢表達,怕一開口就被說太敏感……」
這些聲音一次次在心裡迴響,讓人懷疑是自己太軟弱。
但事實是,你的善良並沒有錯,只是缺乏一件能保護它的鎧甲。
作者尹徐覽也曾走過同樣的困境。她是一位典型的呼應者,因為過度共情而長期被自戀型人格者操控,付出了極大的心理代價。
後來她才逐漸明白:真正的解脫,不在於更加忍耐,而在於培養一種能夠劃清界線、堅定立場的力量。她稱之為——「健康的攻擊性」。
如今,她以 13 萬訂閱的 YouTube 頻道〈SEORAM TV〉,陪伴無數人學會守護自己,也將這些經驗寫進了本書。
★為什麼我越體貼,越覺得累?
因為你的善意,正被錯誤的人利用。
★善良是不是我的缺陷?
不是!你只需要一套防護機制,讓優點不再成為弱點。
★要怎麼停止自責、走出內耗?
從練習「積極的自我主張」開始!
▍【呼應者檢測表】24項特質,立即測出你的共情傾向
.即使蒙受損失,也不想引起矛盾
.受到他人注意會讓我覺得有壓力
.經常使用「好像是那樣」等不確定性的表達方式
.不太會表達自己的不快……
▍積極自我主張!用「健康攻擊性」保護你的善良
.從受害到影響力:將「呼應者七特質」轉化為你的獨特優勢。
.拒絕被操控:灰石法則×正義的憤怒,讓自戀者無從下手。
.別說「我們談談吧」:8招避開陷阱對話,讓糾纏到此為止。
.這句話就是最強武器:一句「不」的多場景說法與沉默技巧。
.把罪惡感物歸原主:辨識「代罪劇本」,停止為他人的混亂買單。
.找好隊友:辨識「健康自戀」的人。
從「體諒」升級為「自我主張」,本書將帶你──
識破陷阱的眼睛:掌握自戀型人格者的操縱套路,不再被謊言牽制。
守護善良的武器:用「健康的攻擊性」設立界線,把心力收回自己身上。
積極自我主張訓練:清楚表達需求與立場,讓你的聲音被正面聽見。
為什麼越體諒他人,自己卻越累?因為你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掌握「健康的攻擊性」,你將不再因別人的錯誤自責,也不再因過度體諒而筋疲力盡。
成為一個既有同理心又自信的「呼應者」吧!用清晰的界線守護善良,用自信的聲音表達真我。
名人推薦
						暖心推薦
謝哲青|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Lydia|薩提爾模式推廣講師、作家
				謝哲青|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Lydia|薩提爾模式推廣講師、作家
目錄
						前言 善良不該被傷害——用「健康攻擊性」守護自己
【檢測表】你是呼應者嗎?立即測出你的共情傾向
第1章 為什麼自戀者總盯上我?
這七項優點,反而讓你成為獵物
呼應者一直擁有的力量
往「被愛的人生」前進
活下去的關鍵:多做沒用的事
第2章 呼應者的內在重建:卸下內耗,拿回主導權
解雇內在暴君:把自責改成「自憐」
幸福不是補漏洞,而是放大優勢
被理解的力量:呼應者的說服練習
在自戀與呼應之間,找到健康的中間值
第3章 積極自我主張!呼應者自我防護手冊
別再小看自己:把「呼應者七特質」變成影響力
關上情緒開關──自戀者面前的控場SOP
拒絕無條件接納:灰石法則 × 正義的憤怒
別說「我們談談吧」,八招避開陷阱對話
這句話就是最強武器!
關掉自戀者任務,開啟自我專案
讓「真實的你」上工,去做他們不支持的事
第4章 不再因為善良成為受害者
把罪惡感物歸原主
最好的報仇就是……
找好隊友:親近「健康自戀」的人
脫困不是結束,小心「自由後遺症」
附錄 穿上防彈背心!免於自戀者危害的十四道方針
結語 讓善良長出邊界,把能量留給值得的世界
資料來源
				【檢測表】你是呼應者嗎?立即測出你的共情傾向
第1章 為什麼自戀者總盯上我?
這七項優點,反而讓你成為獵物
呼應者一直擁有的力量
往「被愛的人生」前進
活下去的關鍵:多做沒用的事
第2章 呼應者的內在重建:卸下內耗,拿回主導權
解雇內在暴君:把自責改成「自憐」
幸福不是補漏洞,而是放大優勢
被理解的力量:呼應者的說服練習
在自戀與呼應之間,找到健康的中間值
第3章 積極自我主張!呼應者自我防護手冊
別再小看自己:把「呼應者七特質」變成影響力
關上情緒開關──自戀者面前的控場SOP
拒絕無條件接納:灰石法則 × 正義的憤怒
別說「我們談談吧」,八招避開陷阱對話
這句話就是最強武器!
關掉自戀者任務,開啟自我專案
讓「真實的你」上工,去做他們不支持的事
第4章 不再因為善良成為受害者
把罪惡感物歸原主
最好的報仇就是……
找好隊友:親近「健康自戀」的人
脫困不是結束,小心「自由後遺症」
附錄 穿上防彈背心!免於自戀者危害的十四道方針
結語 讓善良長出邊界,把能量留給值得的世界
資料來源
序/導讀
						  前言|善良不該被傷害──用「健康攻擊性」守護自己
我曾經是一個連一丁點攻擊性都沒有的人。不管誰說了什麼,我都只想用和平、溫和的方式去應對。即便聽到讓自己不舒服的話,或是身處委屈的狀況,我也會覺得:「那個人應該是發生了什麼事,或許有什麼不能說的理由。他一定是非常疲憊,才會對我說出這種話,我應該理解他才對」。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人會故意欺負別人。
但是,隨著歲月流逝,在我遇到很多「自戀者」並承受極度的心理痛苦後,我藉由不停地學習,了解自己經歷過的那些事件的真相,這才得以領悟。我一直以來非常溫和的態度,竟成為導致問題更加惡化的因素。
當然,與自戀者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在自戀者身上。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責怪受害者。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如果一味接受自戀者的言行,甚至理解並配合他們,對於解決這類問題沒有任何幫助。自戀者只會仗著對方的親切和體諒要求更多,不會反省自己。
在聆聽、閱讀全世界有關自戀者的演講、書籍和資料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以下幾點。總是溫柔的那種軟弱態度,對於解決與自戀者之間的問題完全沒有幫助。而且,我需要的武器不是別的,正是「攻擊性」。為了健康地利用這種攻擊性,必須具備「積極的自我主張能力」。
精神科醫師吳恩瑛博士在《再也不當吼爸吼媽》(못 참는 아이 욱하는 부모)書中提到,現在的人們必須擁有「健康攻擊性」。同時,她也坦言自己是「攻擊性很強的人」。
「健康攻擊性」與自戀者擁有的「病態攻擊性」完全不同。不是聽從別人說的話,而是依照自己的判斷,選擇自認為最正確的東西,並且在任何阻礙面前都能堅持到底,就是「健康攻擊性」。不論人們如何責罵、折磨、指責,只要選擇自己認為最正確的道路並付諸行動,以及因為自己的選擇,如果有需要付出代價,也能坦然承擔。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攻擊性。
假設你非常喜歡畫畫。然而,如果身邊沒有人支持或稱讚你的才華,此時該怎麼做呢?你想要往繪畫的方向發展,身邊的人卻都不贊同,一直建議甚至強迫你從事自己非常討厭的職業。那麼,你會如何決定自己的未來呢?當然,為了實現這個未來,必要的財源若需要他人填補,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看他人的臉色。如果還沒有成年,可能還需要父母的建議和指導。
不過,先單純假設你已經是成年人了。如果身邊的人不認同,也不支持你的夢想,你會怎麼做呢?你會根據別人的意見來決定自己的前途、自己的人生,或者對自己有意義重大的事嗎?
不可以。就算別人再怎麼否定,甚至表示這不是像你這種不起眼的人該走的路,也不能一直被這句話牽著走。有時不按照別人說的話去做,相信「我的路由我自己決定」放手去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正是我們需要的真正攻擊性。
我想為「溫和到攻擊性接近零的人們」寫一本書。為了幫助他們擁有健康攻擊性,我想用對他們有幫助的內容填滿這本書。這些攻擊性較低的溫和人們具有以下的特點:
對於受到他人過分關注感到負擔、出了問題就先責怪自己、唯獨對自己格外嚴格。另外,這類型的人非常討厭為別人添麻煩,並且具有避免在人際關係中造成矛盾的傾向。這些人被稱為「呼應者」(編按:echoist,又稱附和型人格。取自希臘神話的山林精靈 Echo〔回聲〕:她因受詛咒而失去自己的聲音,只能重複別人的話,最終逐漸消失)。吳恩瑛博士曾說過,呼應者的特性就是今日整體MZ世代的性格。
呼應者具有非常多優點,卻因為攻擊性太低,往往無法保護自己,因此很容易成為自戀者的目標。呼應者通常傾向於滿足、取悅他人,所以總是相信其他人也會像自己一樣,以良好的意圖對待別人。結果,呼應者無法辨認出帶著惡意刻意折磨他人的自戀者,並且會毫不保留地相信他們謊言。
呼應者們甚至還認為,即便受到傷害,問題的原因也必定出在自己身上。不管別人再怎麼做錯事,呼應者們都會不斷理解、幫對方隱瞞,甚至原諒。因此,對於習慣欺騙、敲詐、完全感受不到良心譴責的人來說,呼應者們真的是很好的獵物。
像這樣擁有呼應者特徵,並且與自戀者交手過的人應該很清楚。常識性的對話或說服根本無法打動他們。不管我們再怎麼有邏輯地提出理由和依據,他們都不會接受。即便努力說明自己的立場、情緒和想法,也毫無用處。他們也不會在情緒上受到感動,看起來根本無法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意思。越是拜託他們不要這樣,或是訴說自己覺得相當疲累,他們就越無視對方。當你表現出痛苦的樣子,他們就越覺得滿足。
要想說服、打動這樣的人們;我們需要不尋常的自我主張能力。「積極的自我主張」可以說是一種以健康的方式展現攻擊性,並適當影響自戀者的情緒,讓他們無法隨意對待我們,同時可以與他們劃清界線的行動。
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曾說:「為了不被自戀者、反社會者、精神病患者欺負,一般人們需要學習的就是積極的自我主張訓練」(assertiveness training)。另外,美國心理治療師艾米.馬洛—麥柯(Amy Marlow-MaCoy)也曾經表示:「所謂『積極的自我主張』並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強行加諸在他人身上,而是要擺脫那種在意見被他人強硬忽視時仍選擇沉默的被動姿態,正確傳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
希望你可以記住,在試圖欺負自己的人面前,為了保護自己而提高嗓門絕對不是自私的。只要掌握好積極的自我主張能力,就可以感覺到自己聲音更有力量。如此一來,誰也不會無視你的正當要求或意見。
本書以分析自戀者的心理為基礎,說明該如何在他們面前堅定推動自我主張。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各位讀者成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果斷發表自身想法和意見的人。
藉由安裝我們真正需要的「健康攻擊性」,保護自己和身邊珍惜的人免於自戀者傷害。在普通人面前成為明智、正義、溫柔的人,但是在自戀者面前,我們絕對不是好欺負的存在。
因為以善良的心態啟動,呼應者們誠懇的話語充滿了力量,而自戀者們以惡意為動力的虛假言詞絕對會失去作用。希望各位讀者的誠懇話語響徹這個世界,進而讓虛假言詞都失去效果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我曾經是一個連一丁點攻擊性都沒有的人。不管誰說了什麼,我都只想用和平、溫和的方式去應對。即便聽到讓自己不舒服的話,或是身處委屈的狀況,我也會覺得:「那個人應該是發生了什麼事,或許有什麼不能說的理由。他一定是非常疲憊,才會對我說出這種話,我應該理解他才對」。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人會故意欺負別人。
但是,隨著歲月流逝,在我遇到很多「自戀者」並承受極度的心理痛苦後,我藉由不停地學習,了解自己經歷過的那些事件的真相,這才得以領悟。我一直以來非常溫和的態度,竟成為導致問題更加惡化的因素。
當然,與自戀者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在自戀者身上。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責怪受害者。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如果一味接受自戀者的言行,甚至理解並配合他們,對於解決這類問題沒有任何幫助。自戀者只會仗著對方的親切和體諒要求更多,不會反省自己。
在聆聽、閱讀全世界有關自戀者的演講、書籍和資料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以下幾點。總是溫柔的那種軟弱態度,對於解決與自戀者之間的問題完全沒有幫助。而且,我需要的武器不是別的,正是「攻擊性」。為了健康地利用這種攻擊性,必須具備「積極的自我主張能力」。
精神科醫師吳恩瑛博士在《再也不當吼爸吼媽》(못 참는 아이 욱하는 부모)書中提到,現在的人們必須擁有「健康攻擊性」。同時,她也坦言自己是「攻擊性很強的人」。
「健康攻擊性」與自戀者擁有的「病態攻擊性」完全不同。不是聽從別人說的話,而是依照自己的判斷,選擇自認為最正確的東西,並且在任何阻礙面前都能堅持到底,就是「健康攻擊性」。不論人們如何責罵、折磨、指責,只要選擇自己認為最正確的道路並付諸行動,以及因為自己的選擇,如果有需要付出代價,也能坦然承擔。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攻擊性。
假設你非常喜歡畫畫。然而,如果身邊沒有人支持或稱讚你的才華,此時該怎麼做呢?你想要往繪畫的方向發展,身邊的人卻都不贊同,一直建議甚至強迫你從事自己非常討厭的職業。那麼,你會如何決定自己的未來呢?當然,為了實現這個未來,必要的財源若需要他人填補,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看他人的臉色。如果還沒有成年,可能還需要父母的建議和指導。
不過,先單純假設你已經是成年人了。如果身邊的人不認同,也不支持你的夢想,你會怎麼做呢?你會根據別人的意見來決定自己的前途、自己的人生,或者對自己有意義重大的事嗎?
不可以。就算別人再怎麼否定,甚至表示這不是像你這種不起眼的人該走的路,也不能一直被這句話牽著走。有時不按照別人說的話去做,相信「我的路由我自己決定」放手去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正是我們需要的真正攻擊性。
我想為「溫和到攻擊性接近零的人們」寫一本書。為了幫助他們擁有健康攻擊性,我想用對他們有幫助的內容填滿這本書。這些攻擊性較低的溫和人們具有以下的特點:
對於受到他人過分關注感到負擔、出了問題就先責怪自己、唯獨對自己格外嚴格。另外,這類型的人非常討厭為別人添麻煩,並且具有避免在人際關係中造成矛盾的傾向。這些人被稱為「呼應者」(編按:echoist,又稱附和型人格。取自希臘神話的山林精靈 Echo〔回聲〕:她因受詛咒而失去自己的聲音,只能重複別人的話,最終逐漸消失)。吳恩瑛博士曾說過,呼應者的特性就是今日整體MZ世代的性格。
呼應者具有非常多優點,卻因為攻擊性太低,往往無法保護自己,因此很容易成為自戀者的目標。呼應者通常傾向於滿足、取悅他人,所以總是相信其他人也會像自己一樣,以良好的意圖對待別人。結果,呼應者無法辨認出帶著惡意刻意折磨他人的自戀者,並且會毫不保留地相信他們謊言。
呼應者們甚至還認為,即便受到傷害,問題的原因也必定出在自己身上。不管別人再怎麼做錯事,呼應者們都會不斷理解、幫對方隱瞞,甚至原諒。因此,對於習慣欺騙、敲詐、完全感受不到良心譴責的人來說,呼應者們真的是很好的獵物。
像這樣擁有呼應者特徵,並且與自戀者交手過的人應該很清楚。常識性的對話或說服根本無法打動他們。不管我們再怎麼有邏輯地提出理由和依據,他們都不會接受。即便努力說明自己的立場、情緒和想法,也毫無用處。他們也不會在情緒上受到感動,看起來根本無法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意思。越是拜託他們不要這樣,或是訴說自己覺得相當疲累,他們就越無視對方。當你表現出痛苦的樣子,他們就越覺得滿足。
要想說服、打動這樣的人們;我們需要不尋常的自我主張能力。「積極的自我主張」可以說是一種以健康的方式展現攻擊性,並適當影響自戀者的情緒,讓他們無法隨意對待我們,同時可以與他們劃清界線的行動。
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曾說:「為了不被自戀者、反社會者、精神病患者欺負,一般人們需要學習的就是積極的自我主張訓練」(assertiveness training)。另外,美國心理治療師艾米.馬洛—麥柯(Amy Marlow-MaCoy)也曾經表示:「所謂『積極的自我主張』並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強行加諸在他人身上,而是要擺脫那種在意見被他人強硬忽視時仍選擇沉默的被動姿態,正確傳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
希望你可以記住,在試圖欺負自己的人面前,為了保護自己而提高嗓門絕對不是自私的。只要掌握好積極的自我主張能力,就可以感覺到自己聲音更有力量。如此一來,誰也不會無視你的正當要求或意見。
本書以分析自戀者的心理為基礎,說明該如何在他們面前堅定推動自我主張。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各位讀者成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果斷發表自身想法和意見的人。
藉由安裝我們真正需要的「健康攻擊性」,保護自己和身邊珍惜的人免於自戀者傷害。在普通人面前成為明智、正義、溫柔的人,但是在自戀者面前,我們絕對不是好欺負的存在。
因為以善良的心態啟動,呼應者們誠懇的話語充滿了力量,而自戀者們以惡意為動力的虛假言詞絕對會失去作用。希望各位讀者的誠懇話語響徹這個世界,進而讓虛假言詞都失去效果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試閱
						  【摘文一】
〈這七項優點,反而讓你成為獵物〉
所謂的「自戀者」是認為自己比他人還要特別,同時對別人的痛苦漠不關心的人。他們具有建立權威並利用他人,以及無法與他人產生共鳴的特點。「呼應者」則是與這種自戀者性格完全相反的類型。這些人往往對於受到特殊待遇感到很有壓力,而且會努力滿足他人。同時,也甘願犧牲自己,並常常與他人產生共鳴。
呼應者一詞在《不用怕,自戀》(Rethinking Narcissism)這本書中,由克雷格.馬爾肯(Craig Malkin)博士首次提及。馬爾肯博士表示,呼應者很容易被自戀者左右並感到痛苦。然而,他提出的理由為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呼應者們容易被壞人左右的原因,並不是性格上有決定性的缺陷,而是因為他們過分關懷和尊重他人的「順從性格」,所以容易受人擺布或被牽著鼻子走。可以說,他們的優點反而成為了弱點。
傾聽與共鳴能力,反而害了你?
很多人都在談論傾聽與共鳴的重要性。在傾聽和產生共鳴時,有一個步驟絕對不能少。重複對方說的最後幾個詞,並且一邊點頭一邊接受。這是認同對方的情緒沒有錯,並且尊重那股情緒的方法。因為可以當成治癒人們情緒的重要技巧,所以最近很多人都在努力學習並實踐這個方法。畢竟,正是因為不懂得如何傾聽與共感,才會讓人際關係出現許多問題。
然而,早就有一群人已經非常熟悉這種別人真的很想學習的對話方式。因為已經對尊重、接納、認同對方的情緒習以為常,所以若想要反駁他人的話,會使他們覺得尷尬。這群人就是呼應者。他們可以說是傾聽和共鳴的達人。不過,凡事過猶不及。呼應者在不需要傾聽或共鳴的情況下,也會試著這麼做,結果卻中了壞人的計謀。
不熟悉傾聽與共鳴的普通人,甚至無法理解呼應者的痛苦。因此,在陷入痛苦和疲憊的情況下,讓呼應者的身上更增添了一份孤獨。對他們來說,這種痛苦真的非常模糊,無法向任何人訴說。但是,如果呼應者能夠有智慧地克服這種痛苦經歷,就會領悟到別人難以理解的巨大人生智慧。
不管再怎麼重要、再怎麼好的事,都要有分寸,而且我們也要知道,凡事都有不能逾越的底線。因此,呼應者可以利用比別人更早一步體會到的經驗,過著為他人指引明路的人生。
自我消滅的極端呼應者
在身為極端呼應者的時期,我的性格是這樣的:每次都同意並接納其他人的意見,同時重複對方的話尾,藉此確認「我正在好好聽對方說話」。這幾乎成為我的習慣。那個時期的我,還真的是傾聽和共鳴的達人。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厄科」(Echo)會模仿別人說話那樣。
厄科是一位森林精靈。因為被懲罰,所以不能自己先開口說話,只能重複對方說出的最後幾句話。然而厄科在看到納西瑟斯(編按:Narcissus,即自戀〔narcissism〕一詞的來源)後,便對他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只能重複對方說的最後幾句話的厄科,因為無法向納西瑟斯表達愛意而感到非常焦急。被納西瑟斯拒絕後,厄科的愛意仍未冷卻,於是她開始感到焦慮,漸漸只剩下聲音和骨頭。最後,連骨頭也幻化成石頭。就這樣,厄科只剩下聲音,成為我們在山上大聲喊叫後,從山谷傳回來的回聲。
當時的我就算聽到別人說錯話,也不會出言指責,而是會先同意後,再開始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是因為我不想製造人們在自己的意見被反駁時,會感受到的負面情緒。我想要盡量避免矛盾;與其說害怕矛盾,不如說我覺得處於矛盾的狀況會非常麻煩。
因為對我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所以我打算用盡一切辦法,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繼續走自己該走的路。
比起生氣,我是一個專注於解決問題的人。因此,儘管每次都蒙受自戀者的不良待遇,我依舊不斷思考並努力理解他們的立場,甚至因為執著於解決問題而感到心急如焚。這是因為只要再努力一點、再用心一點就能解決的情況,一直在反覆發生。
最後,與自戀者之間的問題一再反覆,並且為了分析原因、尋找解決方法,我經歷了嚴重的憂鬱症。結果,我漸漸接納了自戀者的話,並用他們的視角看待自己,差點放棄自己人生的樣貌。這真的讓我覺得自己和厄科很像。
呼應者的七項優點……也可能是缺點
那麼,讓我們更詳細了解一下傾聽和共鳴的達人──呼應者們都有哪些特徵吧!以下七項特徵可以說是呼應者獨有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如果善加利用,就會成為很大的優點,不過在與自戀者之間的關係上,卻可能會成為缺點。因此,大家不要試著拋棄這七項特徵,只要學會如何在擁有這些特徵的情況下,對待自戀者就可以了。
第一,不想被他人注意。
呼應者認為,把自己表現良好、成就的事告訴別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說那樣的話,也認為這麼做好像是在炫耀,所以會產生罪惡感。
呼應者非常討厭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有任何一點傲慢。因此,只要聽到別人誇獎自己,呼應者們就會覺得不舒服。呼應者會想方設法避開聚光燈。雖然他們也有覺得被他人看見也沒關係的時候,不過僅限於幫助他人的樣子被別人看到時。哪怕只有一瞬間,呼應者都極度忌諱自己被視為自私的人。
第二,如果一段關係出現問題,會先指責自己。
呼應者非常討厭矛盾。他們是寧可讓自己蒙受損失,也會努力不引起矛盾的類型。不管是在家庭、職場,或是任何團體,只要遇到問題,他們都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而且,如果那個問題無法解決,呼應者絕對不會怪罪別人,而是會責怪自己。
結果就是當遇到問題就會先責怪他人的自戀者,在看到呼應者感到自責時,便會出聲附和,甚至把自己的錯誤也嫁禍給他們……
【摘文二】
〈拒絕無條件接納:灰石法則 × 正義的憤怒〉
灰石法則:不接、不辯、不解釋
在與自戀者的關係中,為了守護、保護好自己,需要了解的第一個生存方法就是「冷處理」(gray rock,又稱灰石法則)。不只是在與自戀者建立關係的初期,在關係已經深厚、長久發展的情況下,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獲得顯著的效果。如果你正在經歷一段與自戀者的關係,這可以說是必須知道的最基本應對方法。冷處理的原理如下。
當我們走在路上,如果看到四周盛開的花朵或美麗的樹木,就會停下腳步欣賞。不過,我們很少因為看到十分常見的灰色石頭而停下來。因為灰色的石頭很常見,也沒什麼趣味,就算看了也會覺得很無聊。
在自戀者面前運用冷處理,代表你真的會在他們面前成為如灰色石頭般無聊的對手。也就是不發洩任何情緒乖乖被他們操縱,並且把反應降到最不明顯的程度。不防禦、不爭論,並且不說明情況,更不為自己辯護。甚至不去表達什麼是對的、什麼錯的、自戀者做錯了什麼、自己感受到了什麼、自己有多麼失望、多麼痛苦、多麼受傷、自己現在的處境如何。
這種冷處理是難以在自戀者面前用語言大膽回應時,我們最先可以輕鬆使用的方法。與其他應對方式相比,冷處理的危險性較低,但是效果卻非常強烈。這是一種真正理解自戀心理的人,才懂得運用的智慧方法。
冷處理可以有效阻止自戀者將自己的情緒推給別人。看到他人代替自己感受原本應承擔的負面情緒並發洩出來,自戀者就會產生快感;當自戀者指責並貶低他人時,對方若覺得不悅而生氣、激動、哭鬧,就是自戀者最想要的結果。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打破這種模式。在需要發洩情緒的時候,我們毫不動搖,表情也沒有一絲變化,而且看不出任何反應。
如此一來,原本想要將責任推給別人、解放自己的自戀者們,只會原封不動收到反射回來的負面情緒。這種做法會讓他們無法再丟包,只能自己面對。
以這個意義來說,冷處理也可以視為一種「鏡像」。它扮演了將負面情緒、焦慮和羞恥心、罪惡感等原封不動反射回來的鏡子。一句話都不說,也不想爭辯、不想表達情緒,只是保持沉穩、安靜,彷彿一座雕像矗立在自戀者的身邊。
不過,呼應者們必須記住一件事。在自戀者面前嘗試採取冷處理時,他們一開始可能會非常生氣。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自己處理這種負面情緒,必須有人成為代罪羔羊替他們承受才能消除。然而,他們相中的代罪羔羊並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拒絕並成為一面反射負面情緒的鏡子,這讓自戀者們覺得很驚慌。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朝自己襲來的負能量,最後陷入混亂之中。
所以,為了再次讓對方發洩情緒,自戀者可能會惹對方生氣、試探對方、讓對方心生恐懼、向對方發火,甚至有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辱罵。
如果遇到這種狀況,就隨他們去吧!如果每一件事都要解釋誰對誰錯,並且同樣進行指責、辱罵、發脾氣,最後只會再次被自戀者左右,拖入鬥爭的泥淖之中。建議對自戀者的心理瞭若指掌的呼應者們可以像個知識分子一樣,有智慧地運用冷處理技術!讓自戀者直接感覺到焦慮和受傷的心情。不要有任何情緒化反應,也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能忘記。當自戀者指責、侮辱、藐視你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在針對你。他們指責和嘲諷的對象不是你,而是在針對他們內心的焦慮和傷害。繼續用冷處理維持冷靜,盡快走出爭論圈,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如此一來,自戀者等於再次擁有想盡一切方法,自己解決情緒的機會。當然,大部分的自戀者一定無法順利解決,只能尋找其他犧牲者。
如果因為不知道冷處理的方法,而放任自戀者隨心所欲發洩他們的情緒,導致自己被牽著鼻子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所有人的需求、處境、想法都會被忽視。在認同並接受自戀者說的話之後,雖然你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但是自戀者會想盡辦法反駁、無視你的意見,並隨心所欲下結論。而且,如果不聽他們的話,自戀者還會報復你。
儘管你想要接受自戀者的立場並做出決定,自戀者卻選擇完全無視他人,只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決策。結果,束手無策的你只能乖乖聽從。與此同時,也自然形成了「指示與服從」的關係。
這是在強化自戀者的力量。自戀者會把對方的決定權通通占為己有。就這樣,受害者習慣了指示與服從的關係,並且隨著時間過去,他們漸漸生活在只專注於滿足自戀者需求的非正常關係中。
自戀者總是迫切需要可以為自己帶來力量的犧牲者。當對方使用冷處理時,自戀者之所以感到憤慨,是因為他們非常需要對方。自己非常需要的對手,居然想要放棄這個角色,這是個很危險的信號。
像這樣使用冷處理,等於是發出不再被自戀者的操縱迷惑的信號。一直以來,你都抱著「那個人在折磨我。他到底怎麼了?我做錯什麼了嗎?如果那個人離開我,該怎麼辦?」之類的想法安撫對方,並且看他的看臉色行事,努力照他說的話去做,不過現在你該停止這種行為了。
另外,冷處理也會成為降低自戀者價值的行為。換言之,就是無視自戀者,並且不承認他們的力量與權力。無視自戀者們想要隨心所欲行動並操縱他人的力量,進而拒絕成為他的手下。冷處理正是擁有這麼多優點的技術。
自戀者總是希望在他人身上看到「情緒爆發」。他們希望自己心中的情緒由對方代為發洩,而且像這樣讓對方代替自己宣洩情緒的能力,被他們視為一種權力,並為此感到滿足。所以,就像從水龍頭嘩啦啦流出來般,自戀者希望對方不斷宣洩情緒。他們想要看到對方不斷釋放負面情感,比如不悅、擺臉色、激動、大吼大叫等。
不過,我們只要關上那個水龍頭就可以了。當然,事情不會一開始就順利,過程中也有可能會流出幾滴水。但是,越做越有助於調節感情;反覆做了越多次,就會越熟悉;越是熟悉,就會做得越好。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自戀者真的說了一些不必要的話,以及說了一些攻擊我們的話時,才應該使用這種冷處理方式。如果必須提及重要話題,或者必須互通消息時,那麼就用非常沉悶且不帶任何情緒的態度,簡短地只說幾句話就結束。
只要進行如同在回報某事或聽取關於某事的報告般,進行事務性的對話就夠了。甚至,就算是一家人,也要把自己當成公司的員工,不要去談工作以外的事情。不可以有想要和自戀者親近相處的想法。
而且,我想再次強調,當他們指責、羞辱、藐視你時,其實不是在針對你。不要忘記,他們的目標不是你,其實只是想要展示他們內心的焦慮和創傷。
				〈這七項優點,反而讓你成為獵物〉
所謂的「自戀者」是認為自己比他人還要特別,同時對別人的痛苦漠不關心的人。他們具有建立權威並利用他人,以及無法與他人產生共鳴的特點。「呼應者」則是與這種自戀者性格完全相反的類型。這些人往往對於受到特殊待遇感到很有壓力,而且會努力滿足他人。同時,也甘願犧牲自己,並常常與他人產生共鳴。
呼應者一詞在《不用怕,自戀》(Rethinking Narcissism)這本書中,由克雷格.馬爾肯(Craig Malkin)博士首次提及。馬爾肯博士表示,呼應者很容易被自戀者左右並感到痛苦。然而,他提出的理由為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呼應者們容易被壞人左右的原因,並不是性格上有決定性的缺陷,而是因為他們過分關懷和尊重他人的「順從性格」,所以容易受人擺布或被牽著鼻子走。可以說,他們的優點反而成為了弱點。
傾聽與共鳴能力,反而害了你?
很多人都在談論傾聽與共鳴的重要性。在傾聽和產生共鳴時,有一個步驟絕對不能少。重複對方說的最後幾個詞,並且一邊點頭一邊接受。這是認同對方的情緒沒有錯,並且尊重那股情緒的方法。因為可以當成治癒人們情緒的重要技巧,所以最近很多人都在努力學習並實踐這個方法。畢竟,正是因為不懂得如何傾聽與共感,才會讓人際關係出現許多問題。
然而,早就有一群人已經非常熟悉這種別人真的很想學習的對話方式。因為已經對尊重、接納、認同對方的情緒習以為常,所以若想要反駁他人的話,會使他們覺得尷尬。這群人就是呼應者。他們可以說是傾聽和共鳴的達人。不過,凡事過猶不及。呼應者在不需要傾聽或共鳴的情況下,也會試著這麼做,結果卻中了壞人的計謀。
不熟悉傾聽與共鳴的普通人,甚至無法理解呼應者的痛苦。因此,在陷入痛苦和疲憊的情況下,讓呼應者的身上更增添了一份孤獨。對他們來說,這種痛苦真的非常模糊,無法向任何人訴說。但是,如果呼應者能夠有智慧地克服這種痛苦經歷,就會領悟到別人難以理解的巨大人生智慧。
不管再怎麼重要、再怎麼好的事,都要有分寸,而且我們也要知道,凡事都有不能逾越的底線。因此,呼應者可以利用比別人更早一步體會到的經驗,過著為他人指引明路的人生。
自我消滅的極端呼應者
在身為極端呼應者的時期,我的性格是這樣的:每次都同意並接納其他人的意見,同時重複對方的話尾,藉此確認「我正在好好聽對方說話」。這幾乎成為我的習慣。那個時期的我,還真的是傾聽和共鳴的達人。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厄科」(Echo)會模仿別人說話那樣。
厄科是一位森林精靈。因為被懲罰,所以不能自己先開口說話,只能重複對方說出的最後幾句話。然而厄科在看到納西瑟斯(編按:Narcissus,即自戀〔narcissism〕一詞的來源)後,便對他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只能重複對方說的最後幾句話的厄科,因為無法向納西瑟斯表達愛意而感到非常焦急。被納西瑟斯拒絕後,厄科的愛意仍未冷卻,於是她開始感到焦慮,漸漸只剩下聲音和骨頭。最後,連骨頭也幻化成石頭。就這樣,厄科只剩下聲音,成為我們在山上大聲喊叫後,從山谷傳回來的回聲。
當時的我就算聽到別人說錯話,也不會出言指責,而是會先同意後,再開始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是因為我不想製造人們在自己的意見被反駁時,會感受到的負面情緒。我想要盡量避免矛盾;與其說害怕矛盾,不如說我覺得處於矛盾的狀況會非常麻煩。
因為對我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所以我打算用盡一切辦法,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繼續走自己該走的路。
比起生氣,我是一個專注於解決問題的人。因此,儘管每次都蒙受自戀者的不良待遇,我依舊不斷思考並努力理解他們的立場,甚至因為執著於解決問題而感到心急如焚。這是因為只要再努力一點、再用心一點就能解決的情況,一直在反覆發生。
最後,與自戀者之間的問題一再反覆,並且為了分析原因、尋找解決方法,我經歷了嚴重的憂鬱症。結果,我漸漸接納了自戀者的話,並用他們的視角看待自己,差點放棄自己人生的樣貌。這真的讓我覺得自己和厄科很像。
呼應者的七項優點……也可能是缺點
那麼,讓我們更詳細了解一下傾聽和共鳴的達人──呼應者們都有哪些特徵吧!以下七項特徵可以說是呼應者獨有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如果善加利用,就會成為很大的優點,不過在與自戀者之間的關係上,卻可能會成為缺點。因此,大家不要試著拋棄這七項特徵,只要學會如何在擁有這些特徵的情況下,對待自戀者就可以了。
第一,不想被他人注意。
呼應者認為,把自己表現良好、成就的事告訴別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說那樣的話,也認為這麼做好像是在炫耀,所以會產生罪惡感。
呼應者非常討厭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有任何一點傲慢。因此,只要聽到別人誇獎自己,呼應者們就會覺得不舒服。呼應者會想方設法避開聚光燈。雖然他們也有覺得被他人看見也沒關係的時候,不過僅限於幫助他人的樣子被別人看到時。哪怕只有一瞬間,呼應者都極度忌諱自己被視為自私的人。
第二,如果一段關係出現問題,會先指責自己。
呼應者非常討厭矛盾。他們是寧可讓自己蒙受損失,也會努力不引起矛盾的類型。不管是在家庭、職場,或是任何團體,只要遇到問題,他們都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而且,如果那個問題無法解決,呼應者絕對不會怪罪別人,而是會責怪自己。
結果就是當遇到問題就會先責怪他人的自戀者,在看到呼應者感到自責時,便會出聲附和,甚至把自己的錯誤也嫁禍給他們……
【摘文二】
〈拒絕無條件接納:灰石法則 × 正義的憤怒〉
灰石法則:不接、不辯、不解釋
在與自戀者的關係中,為了守護、保護好自己,需要了解的第一個生存方法就是「冷處理」(gray rock,又稱灰石法則)。不只是在與自戀者建立關係的初期,在關係已經深厚、長久發展的情況下,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獲得顯著的效果。如果你正在經歷一段與自戀者的關係,這可以說是必須知道的最基本應對方法。冷處理的原理如下。
當我們走在路上,如果看到四周盛開的花朵或美麗的樹木,就會停下腳步欣賞。不過,我們很少因為看到十分常見的灰色石頭而停下來。因為灰色的石頭很常見,也沒什麼趣味,就算看了也會覺得很無聊。
在自戀者面前運用冷處理,代表你真的會在他們面前成為如灰色石頭般無聊的對手。也就是不發洩任何情緒乖乖被他們操縱,並且把反應降到最不明顯的程度。不防禦、不爭論,並且不說明情況,更不為自己辯護。甚至不去表達什麼是對的、什麼錯的、自戀者做錯了什麼、自己感受到了什麼、自己有多麼失望、多麼痛苦、多麼受傷、自己現在的處境如何。
這種冷處理是難以在自戀者面前用語言大膽回應時,我們最先可以輕鬆使用的方法。與其他應對方式相比,冷處理的危險性較低,但是效果卻非常強烈。這是一種真正理解自戀心理的人,才懂得運用的智慧方法。
冷處理可以有效阻止自戀者將自己的情緒推給別人。看到他人代替自己感受原本應承擔的負面情緒並發洩出來,自戀者就會產生快感;當自戀者指責並貶低他人時,對方若覺得不悅而生氣、激動、哭鬧,就是自戀者最想要的結果。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打破這種模式。在需要發洩情緒的時候,我們毫不動搖,表情也沒有一絲變化,而且看不出任何反應。
如此一來,原本想要將責任推給別人、解放自己的自戀者們,只會原封不動收到反射回來的負面情緒。這種做法會讓他們無法再丟包,只能自己面對。
以這個意義來說,冷處理也可以視為一種「鏡像」。它扮演了將負面情緒、焦慮和羞恥心、罪惡感等原封不動反射回來的鏡子。一句話都不說,也不想爭辯、不想表達情緒,只是保持沉穩、安靜,彷彿一座雕像矗立在自戀者的身邊。
不過,呼應者們必須記住一件事。在自戀者面前嘗試採取冷處理時,他們一開始可能會非常生氣。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自己處理這種負面情緒,必須有人成為代罪羔羊替他們承受才能消除。然而,他們相中的代罪羔羊並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拒絕並成為一面反射負面情緒的鏡子,這讓自戀者們覺得很驚慌。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朝自己襲來的負能量,最後陷入混亂之中。
所以,為了再次讓對方發洩情緒,自戀者可能會惹對方生氣、試探對方、讓對方心生恐懼、向對方發火,甚至有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辱罵。
如果遇到這種狀況,就隨他們去吧!如果每一件事都要解釋誰對誰錯,並且同樣進行指責、辱罵、發脾氣,最後只會再次被自戀者左右,拖入鬥爭的泥淖之中。建議對自戀者的心理瞭若指掌的呼應者們可以像個知識分子一樣,有智慧地運用冷處理技術!讓自戀者直接感覺到焦慮和受傷的心情。不要有任何情緒化反應,也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能忘記。當自戀者指責、侮辱、藐視你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在針對你。他們指責和嘲諷的對象不是你,而是在針對他們內心的焦慮和傷害。繼續用冷處理維持冷靜,盡快走出爭論圈,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如此一來,自戀者等於再次擁有想盡一切方法,自己解決情緒的機會。當然,大部分的自戀者一定無法順利解決,只能尋找其他犧牲者。
如果因為不知道冷處理的方法,而放任自戀者隨心所欲發洩他們的情緒,導致自己被牽著鼻子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所有人的需求、處境、想法都會被忽視。在認同並接受自戀者說的話之後,雖然你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但是自戀者會想盡辦法反駁、無視你的意見,並隨心所欲下結論。而且,如果不聽他們的話,自戀者還會報復你。
儘管你想要接受自戀者的立場並做出決定,自戀者卻選擇完全無視他人,只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決策。結果,束手無策的你只能乖乖聽從。與此同時,也自然形成了「指示與服從」的關係。
這是在強化自戀者的力量。自戀者會把對方的決定權通通占為己有。就這樣,受害者習慣了指示與服從的關係,並且隨著時間過去,他們漸漸生活在只專注於滿足自戀者需求的非正常關係中。
自戀者總是迫切需要可以為自己帶來力量的犧牲者。當對方使用冷處理時,自戀者之所以感到憤慨,是因為他們非常需要對方。自己非常需要的對手,居然想要放棄這個角色,這是個很危險的信號。
像這樣使用冷處理,等於是發出不再被自戀者的操縱迷惑的信號。一直以來,你都抱著「那個人在折磨我。他到底怎麼了?我做錯什麼了嗎?如果那個人離開我,該怎麼辦?」之類的想法安撫對方,並且看他的看臉色行事,努力照他說的話去做,不過現在你該停止這種行為了。
另外,冷處理也會成為降低自戀者價值的行為。換言之,就是無視自戀者,並且不承認他們的力量與權力。無視自戀者們想要隨心所欲行動並操縱他人的力量,進而拒絕成為他的手下。冷處理正是擁有這麼多優點的技術。
自戀者總是希望在他人身上看到「情緒爆發」。他們希望自己心中的情緒由對方代為發洩,而且像這樣讓對方代替自己宣洩情緒的能力,被他們視為一種權力,並為此感到滿足。所以,就像從水龍頭嘩啦啦流出來般,自戀者希望對方不斷宣洩情緒。他們想要看到對方不斷釋放負面情感,比如不悅、擺臉色、激動、大吼大叫等。
不過,我們只要關上那個水龍頭就可以了。當然,事情不會一開始就順利,過程中也有可能會流出幾滴水。但是,越做越有助於調節感情;反覆做了越多次,就會越熟悉;越是熟悉,就會做得越好。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自戀者真的說了一些不必要的話,以及說了一些攻擊我們的話時,才應該使用這種冷處理方式。如果必須提及重要話題,或者必須互通消息時,那麼就用非常沉悶且不帶任何情緒的態度,簡短地只說幾句話就結束。
只要進行如同在回報某事或聽取關於某事的報告般,進行事務性的對話就夠了。甚至,就算是一家人,也要把自己當成公司的員工,不要去談工作以外的事情。不可以有想要和自戀者親近相處的想法。
而且,我想再次強調,當他們指責、羞辱、藐視你時,其實不是在針對你。不要忘記,他們的目標不是你,其實只是想要展示他們內心的焦慮和創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