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敘事治療的實踐:與麥克持續對話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個人喜歡
  • 9 270
    300

出版情報

請在說不出的故事中,聽懂自己

2014/02/24 我有幸被邀請推薦這本《說不出的故事,最想被聽見》,從看了本書的第一個故事開始,我就欲罷不能,而且迫不及待地希望這本書趕緊出版,好希望可以把它推薦給許多人。 本書作者格羅茲是英國心理分析治療師,自然他筆下的故事,個個都能透過格羅茲洞察人心的卓越專業能力,聆聽出個案故事中所深藏,且很難向外人表露的真實;這真實可能是有一顆傷透的心、一段難以告別的情感、一個無法被承認的關係、一種難以承受的罪惡感、一個必須要迴避的感覺或想法…… 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過程,若只是聚焦在表面行為問題的解決,是過於淺薄與簡化地看待人心的複雜度與生命的豐厚度。 為什麼心理諮商的歷程,治療師需要長時間並規律地在諮商室中聆聽當事人?那是因為人的外表行為如果缺乏生命脈絡的理解、缺乏內心深入探索、缺乏早年生命經驗故事的聆聽的話,我們就無法看懂與聽懂一個人所謂的行為問題的底層,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癥結與存在的未竟情感,或未正視的關係失落。 身為心理工作者,我在心理諮商的經驗中,和格羅茲的體會與心得有許多共鳴之處──我們都努力著聽懂當事人的生命故事中,難以被外人了解的生命邏輯。即使這生命邏輯的外在表現上是外人很難明白與認同的,甚至不認為是重要的,都有其重要的意義在其中。 如果我們對人的內心世界有一定程度了解,就會明白人的過往經驗,是影響我們現在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過去的創傷,或難以面對及接受的經歷,會讓我們的心靈帶著無法療癒的受傷狀態,一路走過來,影響自己的身心,也影響人際關係。我們的外表行為其實是內心受傷狀態的外顯症狀。當我們持續漠視時,就是放棄關照心靈傷口的機會,也持續否認生命的受傷,而無法給自己一個真實的機會改變生命的恐懼、焦慮、哀傷、憤恨與不幸的感受,還有那些窒礙難行的生命景況。 就如格羅茲所言,許多人都希望不要付出什麼代價、什麼努力、什麼變化,改變最好就能自然發生。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要讓生命景況有變化,我們就需要付出一些代價,和努力投入的過程,來讓改變發生。如果我們不願意提及過往,不願意表露早年經驗,也不願意透過心理專業的協助讓自己有機會深入進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就無法透過談話、聆聽、探索、理解的歷程,來聽懂自己。 沒有機會聽懂自己,就無法鬆動與釋放那個被我們囚禁而困在過去時空的自己。那個自己因為被誤解、被排擠、被傷害、被虐待、被遺棄、被羞辱、被忽視,而經歷震驚、無助、哀慟與不明就裡的挫敗等痛苦感受。在那些時空中,沒有一個人存在,能看見、聽見,看懂、聽懂我們的遭遇與經驗,於是,我們以偏頗或失真的角度解讀那些傷害的發生可能來自於自己的愚蠢、自私、無能、脆弱、不夠好,而大加撻伐自己、譴責自己、懲罰自己,甚至把自己的生命視為一場永無止盡的災難。這些總總,都源自於不理解自己生命的脈絡與故事的意義。也源自於周圍他人始終無法真正聽懂,無法理解生命真正想傳達的內在情感與需要。 如果你真的有意願善待生命,真的有意願成為一個理解生命的人,那麼,你需要能夠好好聆聽他人在生命中,那些說不出的故事,並且試著體會在難以開口說出的故事中,最渴望被聽見、被聽懂的心聲。不論是陪伴他人的生命,還是對待自己的生命,都需如此。 我特別要推薦這一本書給助人工作者。身為助人者的伙伴,可以好好學習敏銳聆聽生命之道,連結生命經驗的整體脈絡,探尋與洞察出故事在當事人心中的意義。 對於非助人者來說,這本書猶如精采的推理小說,讓人可以從這些故事中,了解人心,體會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傷痛或失落在其中。同時也可能從中看見自己的成長經驗,瞥見自己生命的未竟議題,藉此探索與進一步理解自己。 不只如此。本書字裡行間蘊藏了格羅茲對於人心、人性、人生洞察的智慧之語,不要錯過本書,對任何人來說,它都會為你開啟看懂生命的心靈之眼。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敘事治療大師麥克.懷特去世後,他在澳州杜維曲中心的共事者埋首在他的檔案系統中,努力找尋出的珍貴資料。這本書集結了懷特描述自己工作的談話、演講內容及關於工作背後的思想、決心和目標,彌足珍貴。

在這些描述中,我們不但看到麥克的工作細節,也看到他對治療關係採取多麼精緻仔細的態度。如果想要了解麥克的工作,這是最接近的一本書了。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在心理治療史上,懷特首度重視關於性別、種族、階級、性和文化的社會觀念和主流價值信念,在創造和定義心理治療上所扮演的隱形卻無所不在的角色。他的提問讓大家暫時把問題放在一邊,開始從社會和文化的脈絡思考,了解社會文化如何對個案造成傷害。因為他將問題視為外在的『社會』問題,許多被心理專家認為無望的個案都可以發掘出內在健康強壯的部分。到了後來,他完全重組了家庭治療理論和實踐的領域。

史蒂芬.麥地根博士(Stephen Madigan, PhD),
溫哥華耶魯鎮家庭治療(Yaletown Family Therapy)

這本書的意義非凡,是Michael生前的寫作,讓我們和Michael可以持續連結。在他的文字裡,我們再一次體會他的思維、他的脈絡和他的用意,也有更多對大家的支持和提醒。

吳熙琄博士(美國陶斯後現代社會建構學院The Taos Institute院士)

展讀書中的幾個案例,如同複習敘事的基本功,仍似魔術師般的神奇。

金樹人教授(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譯者

丁凡

專業翻譯及現場口譯,有三十多本譯作,包括《分心不是我的錯》、《我的天才噩夢》、《分心就該這樣教》、《同志伴侶諮商》、《躁鬱症完全手冊》、《破牆而出》、《是躁鬱、不是叛逆》及《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等書。
她的部落格balas.typepad.com。

序/導讀

推薦序文

餘音繞樑∕金樹人教授(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麥克,好久不見。二○○一年你第一次來台灣,我參加了你在台北劍潭的敘事治療工作坊,還請你在我剛買的《故事、知識、權力》中文版上簽了名。幾年後天人永隔,在台灣的敘事同好悵然若失,特為你隆重地辦了一場追思會。看到你這本遺作,我找出你的簽名,宛如老友重逢,格外親切。

  展讀書中的幾個案例,如同複習敘事的基本功,仍似魔術師般的神奇。我的腦海中出現一個蹺蹺板的畫面。你的個案在一方,你在另一方,一矮一高。他的身軀加上「問題」的重量,八方吹不動,等待你這高高在上的專家來解救。

  從槓桿原理來看,在這畫面中有三個位置:重點,支點,力點。「重點」是荷物區,也就是個案所在的位置,所承載的問題有著文化論述與社會結構的加碼,像鉛塊一般的沉重,把槓桿往下壓。在家族治療中,關鍵個案出現的態度經常是說不出來的陰沉,生冷的畏縮在治療室一角。

  治療師所在的專家位置是「力點」,經常被托得忒高,投射出個案的「社會想像」(social imaginary)。麥克,你的特異功能在於找到了關鍵的「支點」,只看你將支點往重點的位置蓮步挪移,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重點」上面沉甸甸的問題鬆了,開始上升,自然帶動「力點」的慢慢下降;你不再是專家,兩者產生了微妙的平衡,再從平衡中把個案高舉。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看到的。

  聽說,刺蝟有一種本能,這本能與認同的能力有關。刺蝟經過田野時,對於有氣味的植物會將之咀嚼後塗抹在自己的刺上,讓形跡保持與環境一樣的氣味。人也有這種生存的能力,但是人和刺蝟究竟不同。人有自己的氣味。人有時不喜歡文化中的沉腐氣息。偏偏這些氣息充滿了霸氣,充滿了宰制的力量,不知何時與為何被塗抹在身上。凱博文(Arthur Kleinman)《道德的重量》這本書裡有好多你也會關注的這類故事。兩股氣在體內不通不暢,不通則痛,於是人的心痛了,開始煎熬。

  我想起最近看的電影《黛妃與女皇》(The Queen)。故事始於黛安娜王妃意外死亡,英國人民冷眼旁觀皇室的反應。皇室冷漠的處理態度激起民怨,媒體大加撻伐。我很好奇風暴核心的女皇在這事件中人性衝突的一面。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是在兄長愛德華八世因「不愛江山愛美人」退位下登基的。一個小公主意外成為王位的繼承人,隨後必須認同於一國之主,母儀天下。母儀固有其應該遵循的傳統風範,然而卸下皇冠之後的自己呢?黛安娜王妃死亡事件,讓問題浮上了抬面:這女皇認同的是國母還是人母?認同的是皇室尊嚴還是民之所欲?這種內心的煎熬不啻天人交戰,糾纏著主流論述的葛藤,女皇如何輕安自在?

  如果當時伊麗莎白二世去澳大利亞見麥克,這也不稀奇,女王的爹爹也有專屬的語言治療師,不是嗎?麥克,我在想,在治療室之外的長廊,也許聽得到從裡面經常傳出來的笑聲。

  問題的解構是你的專長。就像庖丁解牛,一把刀子悠游於現代權力的經絡相屬和筋骨盤結之間,無論是憂鬱的、厭食的、情傷的、家暴的、創傷的,只見你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開創新的故事空間讓人的味道發散出來,充滿了力量與生氣。我和博士班學生在討論這一部分的時候,有人形容你創造出來的技巧像極了樂曲中對於主旋律的處理。作曲家在創作時心目中都有一個從靈魂深處湧上來的主要旋律,這也是好作品的生命,不,生命中的魂魄。一部音樂作品或樂章就透過主旋律的再現或變奏,豐富了曲目的內涵,等待知音。你讓個案從故事中自己看到主旋律,變奏一:「局外見證人」(outsider-witness),變奏二:「重新入會」(re-membering),變奏三:「退休的我寫封信給現在的自己」,變奏四:「……」,繞指柔般的完成一部社會共構的宏偉樂章。新樂章的主旋律引起的共鳴,餘音裊裊,繞樑三日。作曲者:個案,麥克,以及個案社會網絡中的重要他人。

  說真的,這次相逢,我對你的喜愛與敬重又加了好多好多分。請聽我說。

  理由之一。位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被稱為antipodes。pod的拉丁字根是foot的意思,antipode在中世紀的英文意指「立足於我對面的人」。這暗喻了北半球的文化優越感。歐美的主流心理治療學派都立足於你的對面,歐美的大師級治療師大多出身於醫學院、或擁有博士、教授頭銜,他們的個案也多是能夠付出診療費用的中上階層人士。多少年來,主流的西方治療界視線很少掃瞄到「立足於我對面的人」。

  尊夫人喜瑞兒說你是工人階級出身的阿德萊德社工,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被歸在主流之外。你臨床工作的對象大多是非主流的;滋養你理論基礎的,也都是主流治療界以外的學者。這讓你經驗到了多重視野,多重視野產生一種覺知:覺知同時並存的不同面向。你用這種視野來看世界,看你的個案。你在澳大利亞這塊土地埋首耕耘,偶然抬頭,不只已開發國家對你伸出了歡迎的雙手,第三世界的國家也紛紛採用你的治療策略。麥克,可不可以告訴我,你的非主流,怎麼會影響到你成為主流的?

  理由之二。哈哈,我發現你也是一個有時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的治療師。喜瑞兒說,你常常三更半夜和遠在紐西蘭的大衛通長途電話,分享白天治療的失誤,討論「我該怎麼辦?」。書中提到,你在憂鬱的戴安面前,就有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窘狀,你喃喃自語:「真希望現場還有一位治療師……。」這些畫面,這麼多的不知道,絲毫沒有貶低我對你的尊敬,反而讓我看到了一位大師圖像的真實面目,不由地肅然起敬。麥克,可不可以告訴我,你的不知道,怎麼會影響到你的知道的?

  你在書中好幾次提到「缺席的隱現」(absent but implicit)。對我來說,麥克,你的隱身離去是你現身最強大的方式。好啦,麥克,我沒有純麥威士忌,但有上好的台灣烏龍茶。你一杯,我一杯。請慢用。

敘事的意圖

吳熙琄【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劍橋醫院婚姻與家族臨床中心顧問與督導、現任美國陶斯後現代社會建構學院(The Taos Institute)院士】

  這本書的意義非凡,是Michael生前的寫作,讓我們和Michael可以持續連結。在他的文字裡,我們再一次體會他的思維、他的脈絡和他的用意,也有更多對大家的支持和提醒。

  讀Michael的書,總讓人振奮、感動和受到鼓勵。我覺得本書最讓人震驚並充分突顯Michael特質的故事是一則自殺的案例。

  在Michael和一位因兒子自殺過世而感覺自己失敗的母親的對話裡,Michael問:「是什麼讓他可以做出這麼強而有力的決定?」理解這位兒子身患癌症經歷許多痛苦,也做了許多努力,最後奮戰得很累,對其結束生命的決定表達了尊敬和佩服。Michael不是要鼓勵自殺,而是想要探索自殺是否也反應了自殺者一生所重視的價值,而且罕為人見的價值。因這樣的對話,這位母親開始看到兒子採取行動背後的信念和價值,而有了新的理解與看到,和兒子重新連結,也改寫了自己是失敗母親的角色。

  在我過去的閱讀和上Michael的課裡,很少聽到Michael提及自殺這個主題,我很想親自問Michael對這個主題的看法,當他走了之後,也就沒機會和他談這個主題了。在這本書裡,看到了自己多年思索的主題,更感佩Michael生命的使命:把故事應有的詮譯和權力歸還給主角和其家人,不再帶著常態的知識來判決和壓制人們在痛苦裡的經驗和知識。Michael徹底解構了心理學內化的思維,帶領我們朝向更寬廣、更多元的視野去經歷人們的生命故事和人生。Michael甚至覺得用「敘事治療」來描述他所重視的理念可能都不足夠,因為他是在對既有的思維做反省、檢視,希望整合他在哲學、人類學、文學、女性主義等不同學科的領悟來尊敬、進而創造不同的「文化」。隨著不同工作的展開,我也深有同感。

  這本書實在得來不易,尤其在Michael過世之後,謝謝大衛‧丹博洛(David Denborough)能把Michael過去沒有機會出版的寫作,從Michael眾多的檔案中截取整理出來,讓世人有機會看到這些珍貴的思維,和Michael再一次連結。在這些整理裡,我們看到了很多別的書,Michael沒機會納入的主題,像「反移情」,其實背後有許多豐富的故事可以發展,抗拒背後的用意有待治療師負責任地開啟,如何和暴力犯罪的男性工作卻能不斷留意婦女兒童的安全議題,前面提的自殺議題和許多令人省思的主題。

  Michael對細節對話的重視,在這本書裡再一次被強調,他提及當人們只有名詞的述說,而沒有概念的理解時,人們是無法採取行動的。只有當治療師不斷透過外化對話,才能協助主角持續發展,也因此主角才能負起責任。外化對話往往是將名詞細節化,讓名詞愈來愈有生命和思維,此時名詞才能轉化為有血有肉的概念,進而引領人們往前進,因此故事細節在外化對話的被豐厚,才能帶來行動力和改變。雖然敘事的重點對話不是改變的對話,但其實對話舖墊的過程卻有著會帶來改變及行動的意圖。

  若Michael看到這本書,不知他會說什麼?有什麼他還想多加或重新編寫?他還想和讀者說什麼?他來過台灣,他想和台灣人說什麼?他雖沒去過大陸,他又想和大陸人說什麼?記得在和Michael的對話裡,他總愛說「fantastic !」我們會持續帶著他的理念往前走,謝謝你!Michael。

  謝謝張老師文化公司能把這本書帶到台灣,甚而華人的世界,對喜歡敘事思維的人無非又是一份饗宴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693789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15*21*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