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
走到中年,黃大米最溫暖也最沉重的告白-
79折 292元
37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10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生活哲學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黃大米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3/11
- 相關主題: 2025年上半年暢銷心理勵志榜 | 【有故事的畢業季】讀者推薦: 從職場畢業 | 2025年上半年暢銷新書榜 | 2025季暢銷-心理勵志TOP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走到中年,黃大米最溫暖也最沉重的告白
人生是自己的,你的喜怒哀樂,最在乎的只有你自己。
活到中年,我終於明白,困境是養分,突圍就能更上層樓;
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完成。
在重男輕女的父親眼中,她是個叛逆的女兒,
而在她的內心深處,每一個「不要」,都是通往靈魂的出口。
在載浮載沉的職場中,她不甘於停下腳步,
即使跌跌撞撞也要全力以赴,奔向更接近夢想的自己。
成為照顧者後,大米了解衰老、疾病、死亡是親情與人性的測試劑;
病榻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瞬間風雲變色的考驗。
年輕時的「追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望。
走過哀樂中年,經歷了生命給予的重重試煉,
她深刻體悟到,人生不是非黑即白;
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好過相互為難。
許多事情好與壞沒有絕對,學到就是賺到。
從貪求到知足,從攀緣到隨緣;此時此刻,就是最美好的人生。
目錄
自序 從貪求到知足,從互相為難到情有可原
PART1 原生不緣深
生命無法重來,所有的「如果」都是不捨
不被愛的證明:你是自己最大的靠山
偏心是人性一道無解的習題
父母心中的公平是所有孩子都過得好
避免落入照顧困境,勇於請求分擔
說不出口的愛與榮耀
看見愛的那一刻,我拯救了自己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完成
PART2 給爸爸的信
父母的身教,永遠不會改變的印記
扛重擔卻孤獨的一家之主
窮人把錢看得比命重
留級、重考、求學不順,父母操煩無終點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
生命中最榮光的一天
PART3 你不孤單:給照顧者的話
事事難料,改變是唯一不變的定律
面對父母一夕老去,你做好準備了嗎?
愈是想當個符合期待的好人,往往被折磨到愈不是人
跟長輩溝通的心法之一,就是秉持「沉默是金」原則
當長輩說「我快死了」,就當作是問候語
指令明確,拿捏界線,就是最好的距離
長照這條路,是長跑,不是百米衝刺
孝順就像做分組報告,一定會有搭便車的人
PART4人生苦短,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事情的好與壞,取決於你的認知心態
幸福不是擁有什麼,而是感受到什麼
怪東怪西怪別人,是哀怨人生的標配
時間是沙漏,會留下真心相待的人
理財就是理人生,為你的人生做主
看長不看短,追求財富自由
在孤獨的職場星球中,找尋自己的新大陸
掏心掏肺的話請不要聽
該走還是該留?用「未來的」角度思考
每個轉身,可能就是從此老死不相見
職場如戰場,化身變色龍應戰
受歡迎的同事,懂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職場風險難測,看清職場的本質
條條大路通羅馬,機會是自己創造的
上班八小時是為了謀生,下班後的時間才是人生
撕掉自卑的貼紙,填補內心的黑洞
生命脆弱,去愛、去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無常和明天,不知哪個會先到來
試閱
自序
從貪求到知足,從互相為難到情有可原
二○一六年,我成立了黃大米粉絲團,陸續出書、上通告、演講。九年多來,我達成童年時想要的出人頭地的目標,也跌跌撞撞地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後悔嗎?未曾。
實現夢想後不是從此風平浪靜,而是有更高更大的浪會撲向你。當你站在高處,自然要承受的更多。明白這個道理時,即便感到痛苦,回頭望向所擁有的一切,最終還是化為兩個字:值得。
人生處處充滿叉路與意外,在沿路攀爬而上時邊思索「要不要改道而行?」。回首人生的軌跡,處處是意外之路,例如,我有想過靠經營粉絲團維生嗎?沒有。我有想過出書嗎?沒有。這些意料之外的道路,引領我通往名利的穀倉。如果我在哪一個交叉路口膽怯遲疑了,現在可能在某個城市的角落,哀嘆壯志未酬。
回首來時路,猛然發現「挫折」與「意外」,才是人生的貴人與轉捩點。寫這本書時,我的心境也已經跟過往不同。年輕時的自己一心只想「追逐」,只想要擁有更多,不斷追逐體面的工作頭銜,追求升官、加薪;追求全身名牌,有車、有房的成就感。一晃眼來到中年時,心境從無止境的「追逐」變成「停止」,停止無謂的追求,停止過多的擁有,停止如潮水般迅速蔓延的人際圈,停止評論八卦、停止購買名牌、停止過多的物質欲望和貪求……我終於領悟到,過多的擁有是負擔,無法知足的生活,如同滾輪上的倉鼠,終日惶惶奔跑,不知所以。開心過日只需要簡配,當日子裡處處都是超額的全配時,每個擁有都在造成心靈的負擔。
人算不如天算,我怎樣也沒料到,一輩子埋怨父親重男輕女的我,會放下工作,回高雄照顧他。扛起來的重擔,不重,因為他是我爸爸,因此付出得心甘情願。
照料生病的至親過程,是一場巨大的修練。照顧者疲累、焦慮、不安、孤獨、承受經濟的壓力,像是一顆又一顆不停墜落的巨石壓在身上。
白天我疲於奔命地處理各種照顧上的難題,消磨了心志。到了晚上,爸爸睡了,才能稍微喘一口氣,確定今日平安過關。
迄今,我還是無法很平靜地去書寫下所有照顧爸爸的心境,動筆維艱。很多人都說,養大小孩的過程是讓自己重新經歷一次童年。照顧重病的親人,又何嘗不是讓自己重新了解父母一次?
對我來說,照顧爸爸的這一年,看到過去威嚴如山的他,高大的身影逐漸萎縮,最後只能躺在病床上,內心百感交集。
他養我一輩子,我是在他生病這一年,才開始了解他。當他臥病在床,能夠陪伴他走過這段人生最後的道路,是我的幸運。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是我在照顧他,對我來說卻是療癒自己的過程。
我漸漸理解到,爸爸已經努力撐起一個家,竭盡全力扶養孩子們長大成人,無法周全之處,情有可原。此時,我心中所有的怨也就如煙消散,只剩下衷心感謝他的養育之恩。
要能第一次當爸媽就上手,是天方夜譚。我的父母不是完美的,我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小孩,一杯水怎樣端都不會平,養育小孩也很難做到公平。
為難所愛,埋怨所愛,只是在拿過去的記憶折磨、凌遲現在的自己。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好過相互為難。
進入中年的我,體會到「知足常樂」,是最簡單也最亙古不變的人生道理,並且從社會價值觀認為的「好」,淬鍊出自己認為的好與真正想要的人生。從得理不饒人,學會輕輕「放下」與說聲「算了」;從攀緣到隨緣,從追求外在的關注,變成往自己的內心探求;從拚命想改變外在環境,調整成改變自己的心境。懂得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即使千山我獨行,也甘之如飴。
年輕時的「做自己」,是不知天高地厚、壯志凌霄的貪求。中年時的「做自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知足。
見識過生老病死的殘酷現實,我在寧靜中找回了自己。希望你在閱讀這本書後,也能找到自己的寧靜與知足。
生命無法重來,所有的「如果」都是不捨
爸爸過世後,沒有出現在夢中,倒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在路邊看到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就想起了爸爸;我看到公園裡一群老人家圍著下象棋,就想起了爸爸;我在路邊看到有老人家用助行器練習走路,就想起了爸爸。
幾乎所有的主要照顧者在長輩辭世後,都會陷入一種很複雜的情緒。會懷疑自己過去所做的醫療決定不正確,如果當時用其他方式治療,會不會更好?如果當時不開刀,會不會更好?如果當時不要急救,會不會更好?如果當時……所有的如果都無法驗證,人就是走了。
那些在記憶中反反覆覆檢視是否替長者做錯決定的「如果」,都是一種自我譴責。終極核心是希望家裡的長輩可以多活幾年,多活幾天。
愛是純粹的,但人生豈能預料?每次替家人做決策時,是一次又一次的投石問路、瞎子摸象。承擔別人的人生,多數是超越己力的高估。然而,不承擔也不行,親子之間,身強體健的一方,總想扛起身體衰敗頹圮的另一方,希望扶持他在人生道路上走得遠一點,甚至有朝一日他能自立自強。
然而,生命不是實驗品,沒有對照組與實驗組。所有的決定也許已經是當下最好的盤算了。我們捨不得親人離世,因而萌生許多自問自責的時刻,反覆在心裡自我質疑。
爸爸過世後,我陷入某種自責,也有太多疑問。我想知道,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哪些醫療上的決定,導致父親的生命無力回天?我找來了擅長占卜的法師,請他幫我探究,到底爸爸是陽壽該盡,還是我真的做錯什麼?
法師說:「這個問題,建議就不必卜卦了!因為無論如何,事情都已經無法改變,卜卦的意義就不大了!死亡,無非就是壽盡而死,福盡而死,非時橫死。如果死的時候很安詳,基本就是壽盡。你可以從死前的狀態做一個基本的判斷,就不一定要卜卦了!如果你真的要卜卦,我還是可以幫你問。」
我要!我想知道。
即便無濟於事,無法更改什麼,我心起執念,總想問個明白。
法師占卜後說:「最終的卦象顯示,你的父親是壽盡而死,不是其他因素。你可以多為他做功德、禮拜,替他迴向。」
聽了這些話,我因此略感心安,卻也鑽牛角尖地想著:如果爸爸是因福盡、壽盡,是不是不應該讓他生病這段期間吃得這麼好,就能讓他的福享得慢一點、久一點。
說到底,我終究還是捨不得父親的過世啊。
佛教認為,人往生後,要趁著七七四十九天以內,替往生者佈施做功德,對已故親人幫助最大。我在爸爸告別式後,急著以爸爸的名字捐助物資給弱勢族群,捐錢給貧病人士。這是我送給他的最後一個禮物,希望他在功德庇蔭下,安心上路,一路好走。
爸爸過世後,我去上了一些電視節目,談起這段照顧的歷程,總會不由自主地淚流滿面。我曾經收到粉絲訊息,「大米,你談起爸爸的部分是不是在做節目效果?」
看到這則訊息,我沒有辯解什麼。我多希望自己是在做效果,我多希望自己的父親並沒有死,我多希望那些在醫院面對病況無常的不確定性,可以再多幾天或者幾年……那就代表我的父親還活著啊!
要對外界辯解什麼?能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也就不用多說。何須證明什麼,還要證明什麼?
死亡,已是最終的答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