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的幸福哲學:從憂鬱厭世到用熱情擁抱世界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他說自己寫的都是常識,但事實上卻是不凡的智慧。」--《觀察家報》
羅素以現代邏輯學的奠基者聞名於世,而他對現代人的文化、心理與思維困境,也有一番獨到而精準的分析,再加上他對於古典文學的掌握度,致使他在一九五○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以表彰「他的作品多樣而富有意義,尤其是弘揚人道主義的理念與自由精神」。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首先羅素請讀者思索,進入二十世紀後,物質的生產與享受超越了數千年來的文明,但大多數人卻活得不快樂。因此他一一先列舉不幸福的原因,包括嫉妒、過度競爭與追求刺激、無謂的嫉妒與罪惡感,以及過於在意他人眼光。
在第二部分,羅素緊接著提出相對應的解方,包括培養廣泛的興趣、付出真心的愛、設定有建設性的工作目標、適度的努力與順其自然等。羅素強調,幸福是一種技能,必須不斷練習才能更為熟練。最重要的是,跳出自我沉溺的陷阱,在廣大的世界中投入熱情,才有機會踏上幸福之路。
本書融合了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分析,諸多文句也充滿了洞見和積極意義,無怪乎當代的哲學大師丹尼爾.丹尼特稱讚本書為「自我成長類書籍的原型」。
本書金句:
「嫉妒:人們本應該從已有的事物中找到快樂,卻從別人擁有的東西中找到痛苦。」
「與古代人相比,現帶人過得並不無聊,卻更害怕無聊。」
「有些學者喜歡集郵、有些喜歡看棒球,我喜歡走入大自然、收集河流。」
「與人為善,就是喜歡觀察他人、研究他的個性,並帶給對方快樂。」
「比起任何事情,被愛的感覺最能提升對生活的熱忱。」
羅素以現代邏輯學的奠基者聞名於世,而他對現代人的文化、心理與思維困境,也有一番獨到而精準的分析,再加上他對於古典文學的掌握度,致使他在一九五○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以表彰「他的作品多樣而富有意義,尤其是弘揚人道主義的理念與自由精神」。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首先羅素請讀者思索,進入二十世紀後,物質的生產與享受超越了數千年來的文明,但大多數人卻活得不快樂。因此他一一先列舉不幸福的原因,包括嫉妒、過度競爭與追求刺激、無謂的嫉妒與罪惡感,以及過於在意他人眼光。
在第二部分,羅素緊接著提出相對應的解方,包括培養廣泛的興趣、付出真心的愛、設定有建設性的工作目標、適度的努力與順其自然等。羅素強調,幸福是一種技能,必須不斷練習才能更為熟練。最重要的是,跳出自我沉溺的陷阱,在廣大的世界中投入熱情,才有機會踏上幸福之路。
本書融合了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分析,諸多文句也充滿了洞見和積極意義,無怪乎當代的哲學大師丹尼爾.丹尼特稱讚本書為「自我成長類書籍的原型」。
本書金句:
「嫉妒:人們本應該從已有的事物中找到快樂,卻從別人擁有的東西中找到痛苦。」
「與古代人相比,現帶人過得並不無聊,卻更害怕無聊。」
「有些學者喜歡集郵、有些喜歡看棒球,我喜歡走入大自然、收集河流。」
「與人為善,就是喜歡觀察他人、研究他的個性,並帶給對方快樂。」
「比起任何事情,被愛的感覺最能提升對生活的熱忱。」
目錄
第一部 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章 不快樂的源頭:自卑、自大和自戀 第二章 治療文人式的憂鬱:走入生活 第三章 掏空人生的競爭哲學 第四章 無聊的力量 第五章 精神疲勞是現代人的通病 第六章 嫉妒是快樂的巨大絆腳石 第七章 無謂的罪惡感 第八章 被害妄想 第九章 畏懼眾人的眼光 第二部 幸福的原因 第十章 幸福仍然可能嗎--我所認識的快樂人士 第十一章 熱忱 第十二章 愛 第十三章 家庭 第十四章 工作 第十五章 閒情逸致 第十六章 努力與順其自然的平衡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付出關愛與保持對世界的興趣 譯後記 附錄:諾貝爾得獎感言
試閱
第二章 治療文人式的憂鬱:走入生活 有一種心態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常見,在過往的歷史上也不時出現。總是有些人認為,智者已看透人世間所有的熱情,再也找不到可以為它而活的目標了。有這種想法的人是真的不快樂,但他們為自己的苦悶而感到驕傲,並推託說這全因宇宙的本質而起。他們還強調,這就是明智的人處世的唯一合理態度。他們對於自己的痛苦如此地自豪,以至於心思單純的人都會懷疑其真實性。一般人都認為,享受不幸的人並非真的不幸,但這種觀點太簡單了。的確,這些受苦的人可以從洞悉世事的優越感中獲得些許安慰,但是他們失去的單純快樂卻多得多。 我當然不認為不快樂就代表保持理智,因為智者會在環境允許下找尋快樂。比方說,如果他想破頭也想不出宇宙的真理,他就會轉而思考些別的事情。我希望讀者能了解到,不管怎麼論證,理性都不會擋在快樂前面。而那些人會認真地把痛苦歸因於世界觀,是因為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事實上,他們是因為某些自己也不了解的原因而不快樂,卻轉而去深入思考這個世界不令人愉快之處。 這種世界觀對於當代美國人來說並不陌生,約瑟夫.克魯奇(Joseph Wood Krutch)的著作《現代人心情》(The Modern Temper)便是一例。而在我們祖父那一代,代表人物是拜倫;從古迄今歷久不衰的,就是《傳道書》。 克魯奇先生說: 人類的奮鬥註定要失敗,在宇宙中並沒有我們的位置,但是我們並不因生而為人感到遺憾。我們寧可作為人死去,也不願活得跟動物一樣。 拜倫說: 世界給我們的快樂比不上它所奪走的,早年的思想之光隨著感覺黯淡而凋零…… 《傳道書》的作者說: 因此,我讚嘆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4:2) 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4:3) 在審視生命中的各種快樂後,這三位悲觀主義者得出了如此灰暗的結論。克魯奇生活在紐約最富有的知識圈子裡;拜倫暢遊過達達尼爾海峽,有數不清的風流韻事;《傳道書》作者的享樂之道更是花樣百出:「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的妃嬪。」(2:8)他享受美酒、音樂,在家裡蓋了水池,擁有男僕和女傭,從出生起就有人服侍。就算這樣,他的智慧也沒有離他而去。然而他認為一切都是虛無(vanity),包括他的智慧: 我專心致志去了解智慧,去了解瘋狂和愚蠢,但我發現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苦惱。 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痛苦,增加知識的人也在增加悲傷。 他被自己的智慧所惱怒,他努力要擺脫它,但結果並不成功。 我在心中說,來吧!我要用快樂試驗你,所以去盡情享受吧!但是,瞧,快樂也是虛無。 而他的智慧仍舊與他在一起: 然後我跟自己說,發生在愚人身上的事,也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我卻變得更有智慧了呢?然後我告訴自己,這也是一種虛無。因此我憎恨生命。因為在太陽底下的工作都令人痛苦。因為一切都是虛無和精神上的煩憂。 現代人不再閱讀很久以前的作品,這對於寫作者來說是好事,否則他們不管怎麼描述水池,讀者都會覺得新書毫無意義,反正都有人寫過了。因此,若能證明《傳道書》裡的教條不是智者唯一能獲得的真理,那我們就無需再關注後來有哪些類似的表達或表述。此外,在探討這個議題時,我們必須區分心情本身和與之相關的表述。心情不在可論辯的範圍內,碰到好事、身體狀況改變都會影響心情,但它是無可爭論的。 從前我也常有那樣的心情,覺得一切都是虛無,但現在我已擺脫它了,但不是藉由任何哲學思維,而是某些行動的迫切性。孩子生病時,你當然會不快樂,但是不會覺得一切都是虛無的,讓他恢復健康才是當務之急,無論人類生活有沒有終極價值。有些富人總認為人生沒有意義,但假如他們失去財富的話,應該就會很珍惜下一頓飯。 自然需求太容易得到滿足的話,虛無的感覺便會產生。人正如其他動物一樣,已經適應了某些求生存的方式。我們可以累積大量財富、輕鬆滿足欲望,所以生命中欠缺「努力」的成分,也因而失去了產生快樂的重要條件。有些人對某些事物沒有強烈的欲望,卻又很容易得到,就會以為滿足欲望不會讓人快樂。若他們剛好有哲學家的特質,就會得出結論:人生在本質上是可悲的,哪怕擁有想要的一切,仍然不會快樂。這些人忘記了,求而不得的心情是產生快樂的要件。 關於心情的討論就到這裡。《傳道書》中還有一些富有智慧的論點: 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1:7)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9) 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1:11) 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為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2:18) 如果以現代哲學家的風格來表達,這些話就會變成: 人永遠都在勞動,事物始終都在變化,沒有什麼能夠永存。新生的事物與之前的沒什麼兩樣。人死了,後人收割他勞動的果實。河流奔向海洋,但水滴不會留存在哪裡。一次又一次,在無目的又無止境的迴圈中,人和事物從生到死都不會有進展,也不會有永恆的成就。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果河流有足夠的智慧,就會停留在它們所在的地方。如果所羅門王有足夠的智慧,就不會種果樹而留給兒子享用果實。 但是以另一種心情來看,這些話語就沒那麼絕對了。太陽底下真的沒有新鮮事嗎?那麼摩天大廈、飛機和廣播上的總統談話呢?所羅門王知道這些事物嗎?如果他能從無線電中聽到示巴女王回國後的演講,就不會覺得他的果樹和蓄水池都是一場空。如果他有公關人員幫他收集報導,讓他知道自己的宮殿有多華美、後宮有多舒適、辯論對手有多狼狽,他還會堅持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嗎?也許這些事情不能完全治癒他的悲觀主義,但至少他能用新方式來表達。克魯奇反倒是抱怨這個時代的新鮮事太多。看來新鮮事的存在或不足都讓人感到厭煩,很難說哪個才是令人絕望的原因。 讓我們再次面對這個事實:「河流奔騰入海,但大海永遠不會被填滿;河流來自哪裡,就會返回原處。」許多人以此加強自己的悲觀主義,還認為旅行不是快樂的事,反正不管去哪個度假勝地,最後還是會回家。這當然不能證明度假是無用的。如果水流像人一樣有感覺,應該會像雪萊的《雲》所描寫的,享受這冒險的迴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