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做人要存有一點素心:菜根譚的人際關係學

  • 9 216
    24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人性/人際說話/溝通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聖印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德陽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06/22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

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蘿蔔、番薯、芋頭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夠受艱難困苦,才會做成偉大事業。以菜根為書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存在,故本書是修身處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用「菜根」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

本書頗通人情事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人間味道。本書可以說是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晶,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段的,確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目錄

前言:一日一則,一期一會∕007

一月
1.弄權一時,淒涼萬古∕018
2.抱樸守拙,涉世之道∕021
3.心事宜明,才華須韞∕022
4.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024
5.良藥苦口,忠言逆耳∕026
6.和氣致祥,喜神多瑞∕028
7.淡中知真味,常裡識英奇∕029
8.閒時喫緊,忙裡悠閒∕031
9.靜中觀心,真妄畢見∕034
10.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037
11.澹泊明志,肥甘喪節∕038
12.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久∕039
13.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040
14.脫俗成名,超凡入聖∕041
15.義俠交友,純心做人∕042
16.德在人先,利居人後∕044
17.退即是進,與即是得∕046
18.驕矜無功,懺悔滅罪∕049
19.完名讓人全身遠害,歸咎於己韜光養德∕051
20.天道忌盈,卦終未濟∕052
21.人能誠心和氣,勝於調息觀心∕053
22.動靜合宜,道之真體∕055
23.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056
24.淨從穢生,明從闇出∕057
25.客氣伏而正氣神,妄心殺而真心現∕059
26.事悟而癡除,性定而動正∕061
27.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062
28.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063
29.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064
30.原諒失敗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065
31.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宜不炫耀∕066

二月
1.和氣致祥瑞,潔白留清名∕068
2.庸德庸行,和平之基∕069
3.忍得住、耐得過,則得自在之境∕070
4.心體瑩然,不失本真∕072
5.忙裡偷閒,鬧中取靜∕073
6.為天地立心,為子孫造福∕074
7.為官公廉,居家恕儉∕075
8.處富知貧,居安思危∕076
9.清濁並包,善惡兼容∕077
10.勿仇小人,勿媚君子∕078
11.疾病易醫,魔障難除∕079
12.金須百煉,矢不輕發∕080
13.寧為小人所毀,毋為君子所容∕081
14.好利者害顯而淺,好名者害隱而深∕082
15.忘恩報怨,刻薄之尤∕083
16.讒言如雲蔽日,甘言如風侵肌∕084
17.戒高絕之行,忌褊急之衷∕085
18.虛圓立業,僨事失機∕086
19.處世要道,不即不離∕087
20.老當益壯,大器晚成∕088
21.藏才隱智,任重致遠∕089
22.過儉者吝嗇,過讓者卑曲∕090
23.喜憂安危,勿介於心∕091
24.宴樂聲色名位,三者不可過貪∕092
25.樂極生悲,苦盡甘來∕093
26.過滿則溢,過剛則折∕094
27.冷靜觀人,理智處世∕095
28.量寬福厚,器小祿薄∕096
29.惡不可即就,善不可急親∕097

三月
1.森羅萬象,夢幻泡影∕100
2.在世出世,真空不空∕101
3.欲望雖有尊卑,貪爭並無二致∕103
4.毀譽褒貶,一任世情∕104
5.不為念想囚繫,凡事皆要隨緣∕105
6.自然得真機,造作減趣味∕106
7.徹見自性,不必談禪∕107
8.心境恬淡,絕慮忘憂∕108
9.真不離幻,雅不離俗∕109
10.凡俗差別觀,道心一體觀∕110
11.布茅蔬淡,頤養天和∕111
12.了心悟性,俗即是僧∕112
13.斷絕思慮,光風霽月∕113
14.機神觸事,應物而發∕114
15.操持身心,收放自如∕115
16.自然人心,融和一體∕116
17.不弄技巧,以拙為進∕117
18.以我轉物,逍遙自在∕118
19.形影皆去,心境皆空∕119
20.任其自然,萬事安樂∕121
21.思及生死,萬念灰冷∕123
22.卓智之人,洞燭機先∕124
23.雌雄妍醜,一時假相∕125
24.風月木石之真趣,唯靜與閒者得之∕126
25.天全欲淡,雖凡亦仙∕127
26.本真即佛,何待觀心∕128
27.勿待興盡,適可而止∕130
28.修行宜絕跡於塵寰,悟道當涉足於世俗∕131
29.人我一視,動靜兩忘∕132
30.山居清洒,入都俗氣∕133

四月
1.人我合一之時,則雲留而鳥伴∕136
2.禍福苦樂,一念之差∕137
3.若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138
4.機息心清,月到風來∕139
5.落葉蘊育萌芽,生機藏於肅殺∕140
6.雨後山色鮮,靜夜鐘聲清∕141
7.雪夜讀書神清,登山眺望心曠∕142
8.萬鍾一髮,存乎一心∕143
9.要以我轉物,勿以物役我∕144
10.就身了身,以物付物∕145
11.不可徒勞身心,當樂風月之趣∕147
12.何處無妙境,何處無淨土∕148
13.順逆一視,欣戚兩忘∕149
14.風跡月影,過而不留∕150
15.世間皆樂,苦自心生∕151
16.月盈則虧,履滿者戒∕152
17.體任自然,不染世法∕153
18.觀物須有自得,勿徒留連光景∕154
19.陷於不義,生不若死∕155
20.非分之收穫,陷溺之根源∕156
21.把握要點,卷舒自在∕157
22.利害乃世之常,不若無事為福∕158
23.茫茫世間,矛盾之窟∕159
24.身在局中,心在局外∕160
25.減繁增靜,安樂之基∕161
26.滿腔和氣,隨地春風∕162
27.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見人生之真趣∕163
28.萬事皆緣,隨遇而安∕165
29.捨己毋處疑,施恩毋望報∕167
30.厚德以積福,修道以解阨∕168

五月
1.對陰險者勿推心,遇高傲者無多口∕172
2.震聾啟聵,臨深履薄∕174
3.君子之心,雨過天晴∕175
4.有識有力,魔鬼無蹤∕176
5.大量能容,不動聲色∕177
6.困苦窮乏,鍛鍊身心∕178
7.人乃天地之縮圖,天地乃人之父母∕180
8.戒疏於慮,警傷於察∕181
9.辨別是非,認識大體∕182
10.親近善人須知機杜讒,剷除惡人應保密防禍∕183
11.節義來自暗室不欺,經綸繰出臨深履薄∕184
12.倫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懷恩∕185
13.不誇妍好潔,無醜污之辱∕187
14.富貴多炎涼,骨肉多妒忌∕188
15.功過不可少混,恩仇不可過明∕190
16.位盛危至,德高謗興 ∕191
17.陰惡禍深,陽善功小∕192
18.應以德御才,勿恃才敗德∕193
19.窮寇勿追,投鼠忌器∕194
20.過歸己任,功讓他人∕195
21.警世救人,功德無量∕196
22.趨炎附勢,人情之常∕197
23.須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198
24.量弘識高,功德日進∕199
25.人心唯危,道心唯微∕200
26.諸惡莫作,眾善奉行∕202
27.功名一時,氣節千載∕203
28.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204
29.真誠為人,圓轉涉世∕205
30.雲去而本覺之月現,塵拂而真如之鏡明∕206
31.一念能動鬼神,一行克動天地∕207

六月
1.情急招損,嚴厲生恨∕210
2.不能養德,終歸末節∕211
3.急流勇退,與世無爭∕212
4.慎德於小事,施恩於無緣∕213
5.文華不如簡素,談今不如述古∕214
6.修身種德,事業之基∕215
7.心善而子孫盛,根固而枝葉榮∕216
8.勿妄自菲薄,勿自誇自傲∕217
9.道乃公正無私,學當隨事警惕∕218
10.信心示己之誠,疑人顯己之詐∕219
11.春風育物,朔雪殺生∕220
12.善根暗長,惡損潛消∕221
13.厚待故交,禮遇衰朽∕222
14.君子以勤儉立德,小人以勤儉圖利∕223
15.學貴有恆,道在悟真∕224
16.律己宜嚴,待人宜寬∕225
17.為奇不為異,求清不求激∕226
18.恩宜自薄而厚,威須先嚴後寬∕227
19.心虛意淨,明心見性∕228
20.人情冷暖,世態炎涼∕229
21.慈悲之心,生生之機∕231
22.勿為欲情所繫,便與本體相合∕232
23.無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233
24.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慮∕234
25.操持嚴明,守正不阿∕235
26.渾然和氣,處世珍寶∕236
27.誠心和氣陶冶暴惡,名義氣節激礪邪曲∕237
28.行至中點,一省吾身∕239
29.行至中點,再省吾身∕240
30.行至中點,三省吾身∕241

序/導讀

前言
一日一則,一期一會


《菜根譚》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宗派聖典,其實《菜根譚》並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而是大約三百年前的著作,作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可說是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晶。   

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段的,確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則,後集有一百三十五則,共計三百六十則;正適合一日一則,天天直見生命。體裁是隨筆,也有人視作「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作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還初道人」。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泊,專心埋首於著述,如《聯瑾》、《樵談》、《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卻散放不朽的光明,歡喜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輕清談者流所可比擬。   

書名為何叫《菜根譚》?宋儒汪民曾說:「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胡康侯聽了這話,擊節嘆賞。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蘿蔔、番薯、芋頭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夠受艱難困苦,才會做成偉大事業。洪先生取斯語以為書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存在,故本書是修身處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如果把東方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方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義卻特別雋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章如油畫一樣,東方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方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要讀者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中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是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即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事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人間味道。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者,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實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爭先恐後寫了很多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其中只有清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而這更突顯原典的可貴價值。

試閱

1.弄權一時,淒涼萬古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附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人類生存世間,要了解最美與最尊貴的人生意義,並不是在外表的衣、食、住、行等等的物質享受。住的是高樓大廈,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終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如果以為這種人生才是美滿的、尊貴的,那就太可憐了。
我們如果把眼光向遠處觀察一下,便能體會到古今歷史上的偉人,他們之所以為人景仰,是因為人格與學識的偉大,並不是因為地位和富貴的關係;要看其人格德行之美,並不是外表形態之美。只是看一個人是否遵守人倫、道德,肯為大眾服務,犧牲個人的享受,而有益於人群。古人說:「世上最尊貴的莫過於道,最美善的莫過於德。」由此可知,一個人能遵守道德,人格高尚,一定是為人所尊重、景仰,還有人對他輕視、毀謗嗎?反過來說,一個人不講道德,不修品行,趨炎附勢,諂媚奸佞,他雖然官高祿厚,衣食豪華,這還能叫做美善嗎?我相信這樣的人一定被當世人咒罵,遺臭名於後世。所以說,不肯修持德行的人,任你是萬乘的公侯宰相,甚或是帝王,也還不如一個有道德、有人格的平民。
現在拿古人來做證明。古時有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叫做伯夷、叔齊,都是很有道德的人。以之比人,人人都歡喜,是喜歡他們的道德。桀、紂、幽、厲,乃無道的人君,以之比人,人人忿怒,乃怒他們的無德。所以,我們想在世間做個好人,必須要有道德。所謂:「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勢位之不在乎己。」我們最憂心的是道德不足,不必因為聲勢不集於我身而懷憂憤。須知道充德備,每個人都欽佩他,「德高望重」名存千古。這樣看起來,是聲威與富貴重要呢?還是自身的道德重要呢?便不難明白了。
印度釋迦牟尼捨了父母妻兒,悄悄離開了迦毗羅衛城去到跋伽婆仙人住的山林中,剃了鬚髮,服僧伽梨,是為了求真理。他看見當時印度四種姓AB婆羅門,即負責宗教之祭師;剎帝利,為獨占軍政的武士;吠舍,是業農工商的平民;首陀羅,是被奴役的奴隸AB之間的不平等。
繼而有一日,悉達多太子跟父親淨飯王郊遊,看到農人耕田的情況。農夫光著身體辛苦勤勞的在田裡工作,那枯瘦的形體被太陽曬得流汗,困乏疲倦、又餓又渴而不得休息。耕地的牛也疲困了,受鞭子打擊和繩索的羈勒之苦。在用犁撥土的時候,有許多蟲子被掘出來,鳥雀飛來爭著吃了牠。太子感傷那農奴的貧賤疾病和眾生互相殘害的苦惱,慈悲心不禁油然而發,便到閻浮樹下坐著靜思,悟求改革不平等種姓制度和擺脫生死痛苦以求解脫,兼求淨化世間人生的妙法。這就是釋迦佛放棄王位出家的動機,他出家以後教化凡四十九年,足跡遍及恆河流域兩岸一帶,被渡眾生不知有多少。
富貴榮華是誰都愛的,釋迦佛的父王在他十五歲時,給他舉行灌頂大典立為太子,並為他娶善覺女耶輸陀羅為妃,闢寒暑溫三時之殿,給他種種五欲之樂。但佛仍無動於衷,他是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蓮花,這是寧受一時寂寞、不願萬古淒涼的佳例。

2.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站在社會崗位上,處世經驗淺,被社會感染的惡習也一定比較淺,這種人自然也比較天真。反過來說,經過了世間種種的驚濤駭浪,閱盡了種種的艱難險阻,經驗比較多,世故也比較深,就很可能種種壞事都敢去做。
因此,作為一個君子,不要一味的只求事情的熟練通達,而忘記了抱樸守拙的忠誠作風。例如禮儀是必要的,但如太無禮儀或超越了禮儀,都有失做人之道。太講求練達,反而變成老奸巨滑。
所以,做一個君子,與其太練達,不如不必裝飾虛假或太客氣,而以清醒、坦白、誠摯、樸實為佳。

3.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的內心像青天白日一般明朗,光明正大,沒有一絲一毫的陰影與黑暗。君子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己;就是一個人在私室或暗處也不欺自己。普通人在獨居隱密之處,最容易做欺心的事。而君子不欺心,人家一看便能明瞭。
其次,君子的才華如玉蘊藏於璞石之中,不可以隨便給人知道。「君子」兩字的意思常是男子的尊稱,即是道德學問超越一般人之上的叫做君子。君子有超人的智慧,能辨別是非善惡,做事不隨便,是把他的才能智慧保藏起來,等需要時才施展出來。他深謀遠慮,志節高超無比,瀟灑逸脫。在平時,如果見到鄰里人家困苦,就拿出錢來佈施,有不懂詩書、不明事理、不識字者,便要在精神上予以教化。所以,君子的才華是高於一切的,君子的人格是非常偉大的,君子所想所做的如天那樣青、日那樣白,沒有一絲烏雲,沒有凹面,沒有內底,可謂光明透徹,全無瑕疵。小人則不然,小人平日閒居,專做壞事,等到看見君子,就遮遮蓋蓋,隱藏他的壞處,顯揚他的假善;豈知別人看他,清楚得如見腑肺,他那樣做法又有何益?
也就是說,裡面的誠實,沒有不表現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97005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