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歌德×絕望卡夫卡的人生論:光與暗的名言對決,讓我們在絕望中找到救贖,在希望中大步前行
人生沒有絕對的絕望和希望,誰的話語會成為你的慰藉,或是指引?一句話語找到人生救贖。內容簡介
	前所未見的「人生語錄」 × 跨越時空的「文豪對話」
	兩種人生思想,宛如明暗對照、相伴而生的光與影,
	歌詠希望的歌德和喟嘆絕望的卡夫卡,現在的你會想讀哪一個?
	
	人生沒有絕對的絕望和希望,
	我們都是在兩者之間游移、擺盪,試圖找到折衷點……
	信心昂揚,讚頌一切美好如詩的歌德,也有頹喪失落的時刻;
	自認無法承受陽光而遁入黑暗的卡夫卡,也有懷揣微小期待的瞬間。
	誰的話語會成為你的慰藉,或是指引?
	
	● 即使命運讓一切盡歸虛無,希望讓我們仍想繼續活著。——歌德
	● 我有權利,對自己的狀態無止盡地絕望下去。——卡夫卡
	
	歌德和卡夫卡都是偉大的文學作家,也留下許多名言與創作,
	他們的人生際遇和性格觀點是如此反差對立,卻又有著微妙的連結意會。
	在本書中,編譯者頭木弘樹就像是一名手法高超的編劇,
	編寫出了一場〈希望歌德PK絕望卡夫卡〉的精彩好戲。
	
	全書針對14個人生課題,分別從歌德與卡夫卡的言論、著作中擷取57組語錄,
	讓兩人各以「希望」和「絕望」的相對立場,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
	引領我們穿梭於兩個極端之間,吟味、思索出屬於自己的體悟和意義。
	語錄之後並有精要解說,引介這些論述的背景意涵,以及兩位作家的性格與軼事,
	讀來趣味橫生、火花激盪且引人入勝。
	
	積極的訊息讓人躊躇滿志,悲觀的聲音也可能救贖破碎靈魂。
	不妨打開這本書,自己找出最能觸動你的答案吧!
	
	【關於活著】
	歌 德——人生在世,請活得神采奕奕!
	卡夫卡——我應該安安靜靜地待著吧。靜靜地躲在某個角落,光是能呼吸就該滿足。
	
	【關於工作】
	歌 德——為工作盡心盡力的人啊,你們大可期待即將得到的收穫。
	卡夫卡——我詛咒、同情被領帶勒得窒息的自己,在霧裡不住張嘴喘氣。
	
	【關於行動】
	歌 德——幸運將授與誰最美的桂冠呢?無非是樂於行動、享受行動的人。
	卡夫卡——我無法在想前進的路上前進。不,我甚至不敢奢望在那條路上前進,只能默默站在原地。
	
	【關於孤獨】
	歌 德——孤獨是美好的。如果能淡定沉穩,活出自己的風格,清楚知道該做些什麼的話。
	卡夫卡——孤獨是我唯一的目標,最令我心醉神迷,也帶來無限可能。儘管如此,我對深愛的孤獨仍心生恐懼。
	
	【歌德的眼淚 VS. 卡夫卡的喜悅】
	歌 德——不曾和著眼淚吃下麵包的人,不懂人生真正的滋味。不曾在床上哭泣到天明的人,不懂人生真正的平靜。
	卡夫卡——苦惱與喜悅、罪與無罪,就像兩隻不願分離而十指緊扣的手。若硬要分開,就必須連骨頭及血肉都斬斷。
	
	【關於人際】
	歌 德——最好也要跟性格不合的人相處。雖然需要自制力才能融洽來往,但經此一役,內心各層面都會受到刺激,有助於成長發展。久而久之,無論何等人物現身眼前,都能與之分庭抗禮。
	卡夫卡——我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總感受到他人無法置信的艱難。人們的視線,他們待在那裡,坐在那裡看著我,這一切的一切,對我來說都太過強烈了。
名人推薦
	佳評推薦
	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王聰威 小說家
	李欣頻 作家
	謝哲青 作家、主持人
	
	「本書透過話語策展的方式,全方位對比歌德與卡夫卡這兩位將一生都獻給寫作的作家,讓讀者體會到,文學眼中的人生,是一種能平衡對立意義的折返慢跑。這是我們這個單向的加速社會,最需要的溫柔解藥。」——耿一偉
目錄
	〈前言〉前所未見的人生語錄 ╳ 跨越時空的文學對話
	
	【對話1積極 × 消極】
	1 希望能助人 × 希望被埋葬了
	2 好事正等著你 × 未來只有驚濤駭浪
	3 一切都會順利 × 只有我是例外
	4 灰塵也會發光 × 無法承受陽光
	5 希望前來拯救 × 援手未曾出現
	6 希望是高貴情操 × 絕望是我的權利
	
	【對話2 強大 × 弱小】
	7 腳踏實地 × 漂浮無依
	8 殺死一千隻蒼蠅 × 饒蒼蠅一命
	9 做大事 × 烹小鮮
	
	【對話3 我可以 × 我不行】
	10 有價值的人 × 沒價值的人
	11 才能高超 × 毫無才能
	12一切都美好如詩 × 一切都暗無天日
	13 有自信就能無往不利 × 沒自信所以處處碰壁
	14 缺點是人的魅力所在 × 無法接受自己的缺點
	15 留下名聲 × 留下失敗
	
	【對話4 把握機會 × 背對機會】
	16 夢想是用來實現的 × 絕對不可能才是真實
	17 從不拖延 × 習慣拖延
	18 堅持到底 × 半途而廢
	
	【對話5 展開行動 × 故步自封】
	19 樂於行動、享受行動 × 只能默默站在原地
	20 透過行動來了解自己 × 努力只會讓自己受傷
	21 別坐在安樂椅上 × 連起床都很吃力
	22 表現堅決態度 × 只想躲在家裡
	23 有心就辦得到 × 只在心裡空想
	
	【對話6 生而喜悅 × 活得艱辛】
	24 活得神采奕奕 × 靜靜待在角落
	25 痛苦過後就是甜美 × 痛苦過後留下創傷
	26 快樂起來吧! × 快樂是什麼?
	27 為別人著想 × 為弱者著想
	
	【對話7 工作有意義 × 工作很痛苦】
	28 不想做的工作也能帶來收穫 × 不想做的工作只會造成損失
	29 最好別遊手好閒 × 最好能辭掉工作
	30 認真工作,大膽期待 × 被領帶勒得快要窒息
	31 工作是為了打開世界 × 工作是為了關上世界
	
	【對話8 影響人 × 害怕人】
	32 隨時都能迎接客人 × 害怕有人登門拜訪
	33 有些人能讓自己成長 × 有些人會使自己軟弱
	34 對人充滿興趣 × 無法理解他人
	35 朋友的愛 × 無人相伴
	36 愛上孤獨 × 對孤獨又愛又怕
	
	【對話9 享受愛情 × 被愛折磨】
	37 享受著愛人的幸福 × 無法與任何人相愛
	38 因為被愛產生自信 × 誰會愛上我這種人
	39 肉體之愛 × 書信之愛
	40 從失戀中振作起來 × 為失戀而嚎啕大哭
	
	【對話10 結婚生子 × 終生未娶】
	41 結婚才是幸福 × 受不了這種幸福
	42 組成三人家庭的喜悅 × 組成三人家庭的絕望
	43 沒有她就活不下去 × 有了她才活不下去
	
	【對話11 超越父母 × 受父母壓迫】
	44 繼承父母的優點 × 人生遭父母破壞
	45 回應父親的期待 × 拒聽父親當年勇
	46 對父親寬容以待 × 對父親無法釋懷
	47 活力充沛的母親 × 長吁短嘆的母親
	
	【對話12 從生病到健康 × 從健康到生病】
	48 生病是挫折 × 生病是救贖
	49 幸福的夜晚 × 失眠的夜晚
	50 父親責怪生病的我 × 父親擔心生病的我
	
	【對話13 歌德 = 卡夫卡】
	51 歌德的畫 × 卡夫卡的畫
	52 想以朗讀方式發表作品 × 若是朗讀就想發表作品
	53 不自殺 × 不自殺
	
	【對話14 歌德的絕望 × 卡夫卡的希望】
	54 絕望有其必要 × 人生也有希望
	55 歷盡艱辛的人生 × 還有那一點可能
	56 眼淚有其必要 × 人生也有喜悅
	57 即便如此也美不勝收的人生 × 即便如此也值得救贖的人類
	
	〈後記〉每一句名言,都有神奇的力量
序/導讀
	〈前言〉前所未見的人生語錄 × 跨越時空的文豪對話
	
	歌德與卡夫卡。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他們的名字吧。可是,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了解的人恐怕並不多。
	這兩位都是作家。歌德的代表作《少年維特的煩惱》,是暢銷了兩百四十多年的戀愛小說。卡夫卡的小說代表作《變形記》,則是一開頭就以「早上醒來,我發覺自己變成一隻蟲」,百餘年來始終讓讀者深受衝擊。
	不過,這個人說的「話」、做的「事」,才最能表現出他是什麼樣的人,對吧?
	如同本書開頭引用的語錄,歌德是滿懷希望的人,卡夫卡是擁抱絕望的人。換言之,歌德與卡夫卡宛如互為對照的光與影。
	
	【歌德與卡夫卡是如此地相似】
	
	然而,之所以將這兩人相提並論,並非是因為他們截然不同。就像俗話常說的「雲泥之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會讓人想拿來比較,無非是兩者有相似之處。歌德與卡夫卡其實有很多極為相似的地方。
	兩人都是生在富裕家庭,但父親原本出身低文微。兩人都背負著父親的期待,也都和父親相處不睦。
	兩人都在父親屬意下學習法律,本人卻更想鑽研文學,也都曾經想成為畫家。
	兩人都有心愛的妹妹。兩人都有作家以外的職業,在公家機關任職。
	兩人都熱愛朗讀。兩人都經常燒掉自己的原稿,同樣有很多未完成的作品。
	兩人都曾經考慮過自殺,甚至差點付諸行動。
	兩人每當戀愛時都會寫出傑作,戀愛等同是他們創造傑作的原動力。
	歌德是十八世紀的代表作家,卡夫卡是二十世紀的代表作家。對後世的作家們形成決定性的影響,也是兩人的共通點。
	
	【歌德與卡夫卡是如此地不同】
	
	但在另一方面,兩人卻又完全相反。
	歌德從小到大養尊處優,性格中有著大少爺特有的爽朗。卡夫卡同樣從小到大養尊處優,卻因此養成極端敏感、容易受傷的個性。
	歌德長大後離鄉自立,卡夫卡始終無法脫離父母庇護的羽翼。
	歌德強健結實,卡夫卡骨瘦如柴。歌德食欲絕佳、酒量極好,卡夫卡是素食主義者,而且食量非常小。
	歌德裝扮時尚,卡夫卡認為自己無論穿上再好的西裝,都會變得鬆垮、起縐。
	歌德多才多藝,卡夫卡認為文學是自己唯一的天職,其他一概毫無意義。
	同樣都任公職,歌德是一國的大臣,卡夫卡只是在半官方半民營的勞工災害保險協會工作的普通上班族。
	歌德享受愛情,即使失戀也能豁達吟詩,七十四歲時仍愛上了十九歲的少女,情場縱橫的結果,共生了五個孩子。
	另一方面,卡夫卡也曾和幾位女性相戀,但總是自尋煩惱,鮮少享受過愛情,交往也幾乎只透過魚雁往返,終生單身,既未娶妻、也沒有小孩。儘管,卡夫卡最大的心願是跟普通人一樣結婚生子。
	歌德在二十五歲時寫下《少年維特的煩惱》成為暢銷書,從此享譽文壇。另一方面,卡夫卡生前幾乎籍籍無名,就連他的作家朋友也說:「卡夫卡的作品從未跨越國境。」
	如今兩人都是偉大的作家,歌德擁有「巨人歌德」、「大歌德」的美譽,作品被稱為「大文學」(主流文學)。另一方面,卡夫卡的作品則被稱為「小文學(少數文學)」。
	
	而歌德與卡夫卡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歌德滿懷希望,卡夫卡則擁抱絕望。
	詩人海涅這樣讚美歌德:「歌德就像恣意伸展枝椏直達天際,讓世界充滿了芳香的大樹,他的作品將結出黃金的果實,宛如無數星辰,在空中閃爍生輝。」
	另一方面,卡夫卡是這麼描寫自己的:「我一直在絕望地徬徨……看來,我像被樹根絆倒了,永遠爬不起來。」就連他的情人米蓮娜也說:「法蘭茲無法生存,法蘭茲沒有生存的能力。」
	歌德的希望與卡夫卡的絕望都很極端,極端到令人莞爾也是他們的共通點。
	
	【介於希望與絕望之間】
	
	有很多名言集是集結某個人說過的話。也有很多名言集是集結很多人說過的話。
	可是卻沒有名言集是對比兩個人說過的話。這真是不可思議。
	正因為有黑夜,白晝才會更加明亮;正因為有白晝,黑夜也才更加深邃。正因為把對比的綠和紅共陳並列,才會營造出耶誕節的獨特氛圍。歌德的希望與卡夫卡的絕望在彼此的襯托下,呈現出絕妙的明暗對比,更加意味深長,請務必細細吟味箇中的異同。
	我曾經編著《絕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論》,這是一本充滿絕望名言的書。
	在真正痛苦的時刻,積極的話語反而會加重負擔,絕望的話語才能成為救贖。市面上本來就有很多積極勵志的名言集,再加上這本書,就有明、暗兩面了。
	然而,當我收到了一位「正努力掙扎著,從谷底往上爬升」的讀者寄來的信,才終於恍然大悟。有像這樣從絕望中試圖抓住希望的人;也有正好相反,雖滿懷希望卻略感疲憊的人。這些游移於明暗之間的人,或許才是最多的。
	可是市面上卻沒有這種「介於中間」的書。只講述積極與消極的書,就像每一階都長達數公尺的樓梯,讓人無法輕鬆地爬上,也難以順利地走下。
	要是有一本介於希望與絕望「之間」的書,我想應該也不錯吧。歌德表達希望,卡夫卡吐露絕望,如此一來,每位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發掘出打動自己的話語。
	
	【如果歌德與卡夫卡互相對話?】
	
	編著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我單純覺得,歌德與卡夫卡如果互相對話,肯定非常有趣。
	歌德死於一八三二年,約五十年後的一八八三年,卡夫卡才出生。所以兩人在現實中不可能對話互動。
	不過,歌德有一位作家好友席勒,性格與他正好相反,有點近似卡夫卡。
	卡夫卡則是歌德的忠實讀者,中學畢業時的演說也以歌德為主題。他拜訪過歌德曾經的住處,歌德也常出現在他的日記及書信裡,臨死前,他還拜託當時陪在身邊的戀人為他朗讀歌德的詩。
	歌德有很多名言,卡夫卡也曾說過:「歌德幾乎道盡了我們生而為人的一切。」
	這樣的卡夫卡,也留下了許多名言。本書將兩人的名言以對話方式並列呈現,同時在解說中盡可能詳述兩人的生平。
	歌德與卡夫卡說的話、發表的作品,甚至是經歷的人生,竟是如出一轍,相似得令人吃驚。而兩人所說的話,絕非只是紙上談兵,而是他們的人生顯影。
	歌德的希望名言是一種極端,卡夫卡的絕望名言又是另一種極端,我們多半都落在兩者之間,游移、擺盪著,誰的話語更能打動人心,端看讀者當時的狀態而定。現在的你,會被哪一方觸動呢?
	歌德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如果想要活得好,不要獨自煩惱,試著貼近名人的內心,與名人一起迷惘,肯定會受益良多。」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