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不會虧待選擇變好的人:《了凡四訓》流行四百年的改命心法,走出框架,改寫人生劇本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深刻影響弘一法師、稻盛和夫的東方第一勵志寶典.命運之書!
★稻盛和夫:「我邂逅了《了凡四訓》,頓時得到了頓悟,原來人生是這樣的。」
★發現命運的規律,讓人生越來越好!
明朝思想家袁了凡,本來深信命不可改,直到遇見一位禪師,才徹底翻轉了人生,並用親身經歷證明:命運,是可以改的。
《了凡四訓》被譽為「天下第一善書」,透過「立命、改過、積善、謙德」四大主題,講述袁了凡如何從深信命不可改,到領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並展開一段流傳後世、影響深遠的生命覺醒之旅。
齊善鴻教授潛心研究20年,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經典,結合現實案例與自身經驗,整理出65個任何人都做得到的行動原則,破解諸多現實人生的困惑,活出更通透的人生。
● 當你覺得人生沒有方向,每天都得過且過:立命,是找回命運主控權的第一步。只有先回答「我是誰」,才能決定往哪裡去。
● 當你老是重複同樣的錯、陷入同樣的困境:改過,是切斷惡性循環的關鍵步驟。真正的反省,不只是看見問題,而是從源頭調整自己。
● 當你對人性感到失望,懷疑善良是否還有意義:積善,是讓人生慢慢回到正軌的方法。持續為善,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不讓心性枯竭。
● 當你越是成功,卻越感到不安、患得患失:謙德,是守住改變後命運不反彈的護城河。謙虛讓人持盈保泰,自滿反而易致失衡。
◎ 改命的四大核心:
● 立命之學:在人生迷惘時,重新釐清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找回能讓內心安定、有方向感的價值坐標。
● 改過之法:勇敢承認錯誤的根源來自內在,從慣性中抽離,調整思維與行為,停止命運一再重演的模式。
● 積善之方: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多做對他人與環境有益的選擇,一點一滴累積出能帶來安穩與順利的福報。
● 謙德之效:在順境中保持清明與自省,不張揚、不自滿,讓已有的好運不流失,讓成長能夠走得更遠。
★稻盛和夫:「我邂逅了《了凡四訓》,頓時得到了頓悟,原來人生是這樣的。」
★發現命運的規律,讓人生越來越好!
明朝思想家袁了凡,本來深信命不可改,直到遇見一位禪師,才徹底翻轉了人生,並用親身經歷證明:命運,是可以改的。
《了凡四訓》被譽為「天下第一善書」,透過「立命、改過、積善、謙德」四大主題,講述袁了凡如何從深信命不可改,到領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並展開一段流傳後世、影響深遠的生命覺醒之旅。
齊善鴻教授潛心研究20年,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經典,結合現實案例與自身經驗,整理出65個任何人都做得到的行動原則,破解諸多現實人生的困惑,活出更通透的人生。
● 當你覺得人生沒有方向,每天都得過且過:立命,是找回命運主控權的第一步。只有先回答「我是誰」,才能決定往哪裡去。
● 當你老是重複同樣的錯、陷入同樣的困境:改過,是切斷惡性循環的關鍵步驟。真正的反省,不只是看見問題,而是從源頭調整自己。
● 當你對人性感到失望,懷疑善良是否還有意義:積善,是讓人生慢慢回到正軌的方法。持續為善,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不讓心性枯竭。
● 當你越是成功,卻越感到不安、患得患失:謙德,是守住改變後命運不反彈的護城河。謙虛讓人持盈保泰,自滿反而易致失衡。
◎ 改命的四大核心:
● 立命之學:在人生迷惘時,重新釐清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找回能讓內心安定、有方向感的價值坐標。
● 改過之法:勇敢承認錯誤的根源來自內在,從慣性中抽離,調整思維與行為,停止命運一再重演的模式。
● 積善之方: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多做對他人與環境有益的選擇,一點一滴累積出能帶來安穩與順利的福報。
● 謙德之效:在順境中保持清明與自省,不張揚、不自滿,讓已有的好運不流失,讓成長能夠走得更遠。
目錄
自序一 學習《了凡四訓》有感008
自序二 《了凡四訓》是怎樣一部書? 015
總論:對人生命運的基本認識
第1講 命運是有規律的032
第2講 命運能由自己掌握嗎? 041
第3講 命運的開關在哪裡? 047
第4講 人生中最大的功德052
第5講 為何你覺得做人難? 058
第6講 要小心自己的心賊063
第7講 聖賢給我們的人生範本068
第8講 改變命運的四個邏輯層次072
第一篇:立命之學
第9講 遇見貴人時,你認得嗎? 080
第10講 結交貴人是一門學問091
第11講 名師開悟,你接得住嗎? 096
第12講 能對症下藥的才是好醫生106
第13講 命被算準了是怎麼回事? 112
第14講 長什麼樣才是有福的相? 118
第15講 改變命運的核心法門124
第16講 「新命」是如何啟動的? 131
第17講 「自作孽」與「天作孽」的區別136
第18講 真的能做到趨吉避凶嗎? 142
第19講 如何改變命運成功率最高? 149
第20講 功過是一面鏡子155
第21講 符籙背後的心法祕傳159
第22講 「不貳」的定力163
第23講 「五心」的智慧169
第24講 人人都在持咒174
第25講 改名字就能改變命運嗎? 180
第26講 什麼能夠超越算命? 188
第27講 兒子與官位是求來的嗎? 196
第28講 好人與壞人誰更長壽? 204
第29講 命好的人都掌握了一個竅門209
第30講 想要改變命運,必須找到「座標」 215
第二篇:改過之法
第31講 如何掌握預知福禍的能力? 224
第32講 為何行善沒能改變命運? 230
第33講 不知恥,就很難改過235
第34講 人為何要有敬畏之心? 240
第35講 看不見的力量實則很強大245
第36講 世上真的有「後悔藥」 250
第37講 人活一口什麼氣? 257
第38講 改過先從事上開始264
第39講 改過要從理上梳理清楚269
第40講 改過的根本是從心上改277
第41講 改過後會有什麼吉象? 284
第42講 如何避免喜事變成壞事? 290
第43講 總作孽的人是什麼樣子? 295
第三篇:積善之方
第44講 行善十例給我們的啟示302
第45講 行善不見得都是真的326
第46講 壞人做善事有用嗎? 335
第47講 隱藏的壞和悄悄的好340
第48講 行善時心中藏著一把尺345
第49講 不要讓包容變成縱容351
第50講 奇妙的「半善」與「滿善」 358
第51講 用什麼標準衡量善的大小? 365
第52講 喜歡做難事的人都有大福命370
第53講 比懲惡揚善更高明的是什麼? 374
第54講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善的開關381
第55講 愛敬可愛可敬之人也有錯? 386
第56講 我成人之美,誰來成我之美? 392
第57講 你的美好世界面積有多大? 399
第58講 猶豫的人會錯過大造化406
第59講 「捨得」被很多人扭曲了412
第60講 命運的核心是你正在守護什麼418
第61講 智慧來源決定了人的命運423
第62講 愛惜物命來養心430
第四篇:謙德之效
第63講 謙虛讓靈魂無限增高438
第64講 怎樣才能守住改好的命運? 448
第65講 心想事成背後暗藏的祕密454
後記 我學習與實踐《了凡四訓》的歷程461
自序二 《了凡四訓》是怎樣一部書? 015
總論:對人生命運的基本認識
第1講 命運是有規律的032
第2講 命運能由自己掌握嗎? 041
第3講 命運的開關在哪裡? 047
第4講 人生中最大的功德052
第5講 為何你覺得做人難? 058
第6講 要小心自己的心賊063
第7講 聖賢給我們的人生範本068
第8講 改變命運的四個邏輯層次072
第一篇:立命之學
第9講 遇見貴人時,你認得嗎? 080
第10講 結交貴人是一門學問091
第11講 名師開悟,你接得住嗎? 096
第12講 能對症下藥的才是好醫生106
第13講 命被算準了是怎麼回事? 112
第14講 長什麼樣才是有福的相? 118
第15講 改變命運的核心法門124
第16講 「新命」是如何啟動的? 131
第17講 「自作孽」與「天作孽」的區別136
第18講 真的能做到趨吉避凶嗎? 142
第19講 如何改變命運成功率最高? 149
第20講 功過是一面鏡子155
第21講 符籙背後的心法祕傳159
第22講 「不貳」的定力163
第23講 「五心」的智慧169
第24講 人人都在持咒174
第25講 改名字就能改變命運嗎? 180
第26講 什麼能夠超越算命? 188
第27講 兒子與官位是求來的嗎? 196
第28講 好人與壞人誰更長壽? 204
第29講 命好的人都掌握了一個竅門209
第30講 想要改變命運,必須找到「座標」 215
第二篇:改過之法
第31講 如何掌握預知福禍的能力? 224
第32講 為何行善沒能改變命運? 230
第33講 不知恥,就很難改過235
第34講 人為何要有敬畏之心? 240
第35講 看不見的力量實則很強大245
第36講 世上真的有「後悔藥」 250
第37講 人活一口什麼氣? 257
第38講 改過先從事上開始264
第39講 改過要從理上梳理清楚269
第40講 改過的根本是從心上改277
第41講 改過後會有什麼吉象? 284
第42講 如何避免喜事變成壞事? 290
第43講 總作孽的人是什麼樣子? 295
第三篇:積善之方
第44講 行善十例給我們的啟示302
第45講 行善不見得都是真的326
第46講 壞人做善事有用嗎? 335
第47講 隱藏的壞和悄悄的好340
第48講 行善時心中藏著一把尺345
第49講 不要讓包容變成縱容351
第50講 奇妙的「半善」與「滿善」 358
第51講 用什麼標準衡量善的大小? 365
第52講 喜歡做難事的人都有大福命370
第53講 比懲惡揚善更高明的是什麼? 374
第54講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善的開關381
第55講 愛敬可愛可敬之人也有錯? 386
第56講 我成人之美,誰來成我之美? 392
第57講 你的美好世界面積有多大? 399
第58講 猶豫的人會錯過大造化406
第59講 「捨得」被很多人扭曲了412
第60講 命運的核心是你正在守護什麼418
第61講 智慧來源決定了人的命運423
第62講 愛惜物命來養心430
第四篇:謙德之效
第63講 謙虛讓靈魂無限增高438
第64講 怎樣才能守住改好的命運? 448
第65講 心想事成背後暗藏的祕密454
後記 我學習與實踐《了凡四訓》的歷程461
序/導讀
自序二
《了凡四訓》是怎樣一部書?
幾年前,受到幾位老同事的囑託,我嘗試著用科學視角解讀古聖先賢的經典。今年,恰逢良緣良機,注解被譽為「天下第一善書」的《了凡四訓》,將這樣一個成功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和了凡先生的經驗總結,進一步上升為人生命運科學,為有緣的各位朋友奉獻上中華文化的獨到智慧。
生命就是一個容器,你往裡面裝什麼,你就會變成什麼。讓我們與聖賢同行,共同學習和修行,擁有一個越來越好的人生。
古往今來,大部分人都在為了生計而忙碌。只要努力奮鬥,活下來是沒問題的,但想要活得好或者活得越來越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表面上活得光鮮亮麗,內心卻有無盡苦悶;有的人在某段時間裡看起來活得蠻好,但過了一段時間卻突然跌落下來;也有的人因為一念之差,人生就走了很長的彎路,最終陷入痛苦的泥淖,似乎再也看不見人生的希望。
如此說來,命運似乎是變幻莫測的。於是,有人這樣總結人生:「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一和二所說的「命」和「運」似乎總是變化莫測的,求風水的人,多是在心弱時向外部尋求幫助,很多時候也就是求個心理安慰。若是遇到不可靠的風水師,可能還會添出很多病來。看看歷史上的那些帝王人家,風水能說不好嗎? 但最終又如何呢? 於是,百般折騰之後,人們走到了讀書這一步。
大部分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從古至今,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但詭異的是其中也不乏諸多命運淒慘的人。當然,也有人透過讀書改變了命運,甚至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幫助許多人改變了命運。看來,雖然讀書重要,但讀什麼書、如何讀書,以及讀書後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和贏得什麼樣的命運,似乎還藏著一大堆祕密。
我們應該讀什麼樣的書?
從古至今,有思想的人寫了很多書,讀書也一直為人們所推崇,因為讀書能讓人增長知識和智慧,提升能力。
現今,人們讀的更多是科學類的書,還有一些人會讀歷史和哲學類的書。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科學更多的是研究人之外的事物的規律,哲學則是研究人生的祕密。毫無疑問,科學研究也是為了人自身;那些哲學水準比較高的科學家,科學研究的水準通常也超出常人,很多大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
科學可以幫助我們增長知識,增加對客觀世界的了解,會讓我們生命的內在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影響我們人生的整個局面,並為我們創造美好人生提供助力。但是,僅僅依靠科學知識就能改變我們未來的人生嗎? 坦白地說,科學知識肯定會讓我們有所改變,但往哪個方向改變、改變到什麼程度,卻是個問題。沒有掌握科學知識的人,僅僅靠蠻幹肯定是無法把事情做好的。掌握科學知識有助於把事情做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做人呢? 我們都知道,學會做人是擁有美好人生的根本,正所謂「先學做人,後學做事」,若是一個人不會做人只會做事,那做事的能力與結果也會大打折扣,他未來的人生一定會有很多變數。
哲學和歷史實際上就是對人類自身一些經驗教訓的總結與思考,其中就包含很多做人的道理。
由此看來,若是學了科學,又學了哲學和歷史,既懂得了做人也懂得了做事,就可以將未來人生中的諸多不確定性轉化成確定性。這也正是很多人持續地學習、不斷地突破自我、人生越來越美好的原因。
讀書是吸納能量,實踐是驗證知識,若是能夠在學習的同時去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我們就會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接近真理。由此可見,科學加哲學,學習加實踐,在累積中不斷突破自我,在學習中不斷創造新我,幾乎是人類武裝自己精神的標準配備,也是生命智慧的翅膀,能夠幫助我們主宰自己的人生。
如此看來,讀書確實大有名堂,正確地讀書確實可以改變命運。
命運到底是什麼? 是科學嗎?
說起人生的命運,很多人會覺得很神奇,也很神祕。當我們只有關於事物的科學知識,卻沒有足夠多關於自己人生的知識時,我們的命運就會變得撲朔迷離。很多人在科學方面很專業,也創造了一些個人成就,卻往往又因為在人生方面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而遭遇了很多難題與困境。
上萬年的中華文化,不僅讓一些外國人難以理解,我們自己參悟起來也並不輕鬆。若是我們搞不清楚命運到底是什麼,卻只想要改變命運,這往往是徒勞的,甚至極有可能會走向迷信;即使我們搞清楚了命運的規律,在那些不清楚的人看來也並不科學,甚至會被視作迷信。這是因為,文化和一般用肉眼或者借助工具能夠看到的客觀事實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在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與科學之間,似乎存在著一層屏障。
在這個問題上,人類走過了很漫長的歷程。在發現細菌、病毒和疾病之間的關係之前,因為我們用肉眼無法發現細菌和病毒的存在,所以無法理解生病的原因,於是就會陷入迷惘,甚至會認為是妖魔鬼怪讓我們生病。在這種認知之下,自然就不會去研究藥物,而是會去求助於同樣用肉眼看不見、所謂的神明。等到科學進一步發展,搞清楚生病的原理,人們才恍然大悟。
人類一直活在「搞不清楚的」和「搞得清楚的」這兩類事實中,對於那些搞不清楚的,就容易將其歸於那些看不見的神祕力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迷信。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與我們的人生有關係的迷信區域正在不斷縮小,而我們搞得清楚的科學區域正在不斷擴大。也就是說,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可能就是連續不斷地從迷信走向科學的過程。
有一些人之所以覺得中華文化很神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文化是要用自己的人生或者生命來作為實驗對象進行驗證的,與將純粹的物質存在作為研究對象的一般科學有著巨大差異,這也是人生科學對現代科學的一個重大挑戰。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屬於實踐文化的當事人的主觀感受,唯有進入到這種個人實踐中才能體會到的人文科學,還很難用一般的科學方法呈現出來,也許在未來科技的發展中有希望找到相應的科學方法吧!
中華文化關注的核心是個人的內在與外在、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人生時間線上的前後、人生與天地自然大系統可感知和不可感知的存在之間的關係。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複雜,但現在科學的思維、科學的知識與科學的手段已經越來越豐富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與人生有關係的複雜問題。從古至今,任何偉大的人物都擁有超越常人的處理人生大數據的能力。反之,那些用個人有限知識與經驗處理外部大系統與自我相互作用的人,往往充滿了困惑,會犯下諸多錯誤。由此可見,要理解人生的祕密,必須運用廣泛的科學知識、哲學思維和個人的靈性才有希望。
實際上,我們不管用科學的手段研究多少問題,最終都要回歸到它們與人的關係上。我們所研究的一切問題都是用來服務於人的,都是為了最佳化和提升人生品質的。說起最佳化和提升人生品質,我們常常會說到命運,而說起命運又會讓很多人覺得實在難以把握,甚至有一些人覺得有些迷信的色彩。
那命運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對於沒有搞清楚的人來說,命運就是迷信;對於搞清楚的人來說,命運就是科學、哲學與人類自我靈性的綜合。
那麼我們再來問問自己:我們學習過關於命運的科學嗎?
如果沒有學習過關於命運的科學,對命運的理解可能就是非專業的,那必然會或多或少帶著一點迷信的色彩。這是很多人在面對命運這個問題時的基本狀態。
在科學研究中,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宇宙中的萬物都是有其自身規律的。既然是有規律的,我們就要找到那些規律,透過這種方式來認識各種事物。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科學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因此,對於那些我們還沒有搞清楚的客觀存在,我們都應該秉持這樣的一種科學態度。
毫無疑問,命運也是一種客觀存在。既然是一種客觀存在,當然就是有規律的,也是可以認識的。雖然現有的科學知識還不足以解決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用科學的精神去探索,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
當然,說話容易,做事難。為了探索出一條科學的道路,也就是用科學的思維來解讀文化經典,我借助於個人學習科學、哲學和個人修行的資源與親證,摸索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找到了一些感覺和門道,在此我想借助對《了凡四訓》的解讀為大家做一個彙整,接受大家的檢視,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人生命運的問題既涉及人的生命內在特徵,也涉及不斷變化的各種環境要素,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動態的系統工程。想要解答這個問題,也許要做一個十分複雜的數學模型出來。說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已經在搖頭了:「這麼複雜,我們怎麼做得出來呀?」
別著急,複雜中藏著簡單,正所謂「大道至簡」。了凡先生不是數學家,也沒做出複雜的數學模型,但他摸索出了一套簡便易行又能夠保障效果的方法,這才是了凡先生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智慧,也是他的經驗能夠傳播得如此廣泛的原因。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上,命運到底是科學,還是迷信?
如果了解並掌握了命運這門複雜、綜合的學問,那命運就是個科學問題。當然不要一聽到複雜、綜合就覺得頭疼,即使再複雜、再綜合,真理也都是簡單的,任何複雜的系統都有其簡單的規律或者啟動的開關。
若是我們研究了各式各樣的事情,唯獨沒有研究我們人生中的頭等問題,也就是命運問題,那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就是個外行,就是非專業的。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就很可能把命運問題變成一個迷信問題。關鍵是,若是使用迷信的方法,根本就無法解決問題,甚至會離解決問題越來越遠,或者又製造出新的問題。
所以,人生命運問題只有科學這條路可走。讓我們一起借助《了凡四訓》,走出一條人生命運的科學之路吧。
《了凡四訓》到底講了什麼?
《了凡四訓》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
在明代,有一位叫袁黃的先生,與眾多人一樣,他也在思考人生命運的問題。這位袁黃先生,就是袁了凡。了凡先生曾經被一位高人算準了人生中的很多事,這讓了凡先生既驚訝又鬱悶,驚訝的是為什麼能夠算得那麼準,鬱悶的是其中有兩項結果讓他感到很悲哀,甚至難以接受。可是,了凡先生竟然跳出了算命先生為他算定的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命運。他把自己改變命運的歷程總結出來,教導自己的孩子,這就是《了凡四訓》的原型—誡子書。袁了凡先生將自己改變命運的體會與做法傳授給自己的兒子,其動機並不是向社會傳播,這就更加讓我們確信了一個重要的價值問題:父親傳給兒子,豈能是鬧著玩的? 更不可能是騙人的!
那麼《了凡四訓》到底講了什麼呢?
從內容上來看,了凡先生將自己改變命運的過程分成了四個部分:一是「立命之學」,二是「改過之法」,三是「積善之方」,四是「謙德之效」。
先說了凡先生說的「四訓」中的第一訓:立命之學。
人活在世上如何立命呢?
靠自己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的能力是不夠的,面對那麼多外部的困難,有幾個人能夠應對自如呢?
靠自己的知識? 很多時候,我們的知識也是不夠的,面對那麼多的人和事,有幾個人能夠做到精通呢?
靠家庭背景? 靠朋友? 恐怕都是能靠一時,靠不了一世。
說來說去,那到底還能靠什麼呢?
有一些先賢看透了命運的規律,發出了一聲吶喊:「我命在我!」
也許有人會說:「光有這種勇氣,恐怕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吧?」是的,想要主宰命運,首先就要搬掉心中的一座座大山。
這就要說到了凡先生說的「四訓」中的第二訓:改過之法。
我們都知道自己並不完美,我們遇到的困難與麻煩,都跟自己不完美的部分有關。這就體現了生命中的一個重要原理:內決定著外。一個人內在的優點對應著外部的機會和成就,缺點則對應著外部的挫敗與困難。正是自己內在的優點和缺點,讓我們外部的人生畫面那般起伏不定,難以捉摸和控制。但是,外部問題的根源就是我們自己的內在。
有人能夠看清楚自己內在的缺點嗎? 有人能夠勇敢地對著自己的缺點狠下心去改正嗎? 如果我們管不住自己的缺點,它們一旦發揮作用,就會造成我們外部的挫折與災難。
很多人雖然懂得這個道理,卻很少審視自己的內在缺點和它們可能會發揮的作用。想要管住自己的缺點,就要學會修理自己。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很多人在修理別人時感到很過癮,而被別人修理時就會很痛苦。若是能夠時時修理自己,就可以避免被別人修理。關鍵是,有幾個人有足夠的勇氣和適當的方法,時時刻刻修理自己呢? 有幾個人是在讓自己的生命出現一個個嶄新的、比前一個畫面更加美好的人生狀態呢?
了凡先生就在「改過之法」中,為我們講述了行之有效的改過方法。
有人會說:「光是改過就夠了嗎?」
當然不夠,改過是為了避免負能量產生,但想要讓自己的命運變得更加美好,還得有正能量幫助自己成長和壯大。
怎樣讓自己產生正能量呢?《了凡四訓》中的第三訓:積善之方,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說起積德行善,很多人都很熟悉。可是,善有真偽,你敢保證自己的善是真的、純的,裡面不夾帶私心嗎? 想想看,一堆含金的沙子和一塊純金的價值能夠相比嗎? 了凡先生真是智慧呀,他為我們認真剖析了人之善在八個維度上的區別。估計很多人看懂這些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善的純度太低了!
了凡先生幫我們搞清了善的真偽、純度之後,又為我們展示了在人間積善的一些重要方面,並一一為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內涵。
當我們學會了如何積善,就會發現自己生命中的正能量開始不斷增長,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暴漲。不管你走到哪裡,不管周圍如何黑暗,我們都像是自帶光芒的人,走到哪裡哪裡亮! 這樣的人生,多麼令人嚮往啊!
負能量被控制住,正能量開始持續增長,一個人生命的氣場就改變了,最終你會感覺到:看似複雜的命運,實際上就像是一種物理現象,就是兩種力量的較量。
當你透過上述過程顛覆過去生命中兩種力量的格局,肯定會很高興、很自豪。但是,一個人好事做多了,也會膨脹,也會飄。很多優秀的人往往不是死在泥濘的爬行之路上,而是在風光無限時跌落了神壇。
對此,中華文化還有個保命之法,就是謙虛,就是低調,就是了凡先生所說的「謙德」,也是老子所說的「玄德」。這也就是《了凡四訓》中的第四訓:謙德之效所講的內容。
當一個人擁有謙虛這種美德,他的生命就進入持續轉化和吸收能量,進而壯大自己的狀態。若是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儘管他現在可能不如你,但以後有很大機率會超過你。如果你的對手沒有謙虛這種美德,總是傲慢霸道,那你就可以把他從你的競爭對手名單中刪除了,因為他已經進入自我倒退的狀態,如果繼續把他當作對手,只會減緩你的成長速度。明白了這些,我們就知道要做謙虛的人,不斷地學習,吸收能量,突破自我,讓自己持續成長。這才是一個人改變命運,並讓自己平安健康的關鍵。
從立命,到改過,到積善,再到謙德,四個方面,四個步驟,若是能夠掌握,就能夠讓自己的命運變得越來越好。當然,四個大方向和步驟裡面還藏著很多小技術。這次我解讀《了凡四訓》,會用六十五講為大家分析其中的關鍵技術。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的現狀絕對不是此生最好的狀態。每個人都在追求越來越好的命運,正如一句廣告臺詞所說的那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願意讓自己的命運越來越好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了凡四訓》吧!
《了凡四訓》中的內容,既不是純粹的理論,也不是簡單的經驗,而是從中華智慧寶庫中提煉出來的精髓,又在實踐中進行了驗證,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用真人的命運改變之效果證明了的真理!
感謝古人們,是他們為我們留下了如此珍貴的智慧!
感謝了凡先生,是他把自己改變命運的祕笈奉獻出來,讓我們受益!
《了凡四訓》是怎樣一部書?
幾年前,受到幾位老同事的囑託,我嘗試著用科學視角解讀古聖先賢的經典。今年,恰逢良緣良機,注解被譽為「天下第一善書」的《了凡四訓》,將這樣一個成功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和了凡先生的經驗總結,進一步上升為人生命運科學,為有緣的各位朋友奉獻上中華文化的獨到智慧。
生命就是一個容器,你往裡面裝什麼,你就會變成什麼。讓我們與聖賢同行,共同學習和修行,擁有一個越來越好的人生。
古往今來,大部分人都在為了生計而忙碌。只要努力奮鬥,活下來是沒問題的,但想要活得好或者活得越來越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表面上活得光鮮亮麗,內心卻有無盡苦悶;有的人在某段時間裡看起來活得蠻好,但過了一段時間卻突然跌落下來;也有的人因為一念之差,人生就走了很長的彎路,最終陷入痛苦的泥淖,似乎再也看不見人生的希望。
如此說來,命運似乎是變幻莫測的。於是,有人這樣總結人生:「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一和二所說的「命」和「運」似乎總是變化莫測的,求風水的人,多是在心弱時向外部尋求幫助,很多時候也就是求個心理安慰。若是遇到不可靠的風水師,可能還會添出很多病來。看看歷史上的那些帝王人家,風水能說不好嗎? 但最終又如何呢? 於是,百般折騰之後,人們走到了讀書這一步。
大部分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從古至今,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但詭異的是其中也不乏諸多命運淒慘的人。當然,也有人透過讀書改變了命運,甚至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幫助許多人改變了命運。看來,雖然讀書重要,但讀什麼書、如何讀書,以及讀書後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和贏得什麼樣的命運,似乎還藏著一大堆祕密。
我們應該讀什麼樣的書?
從古至今,有思想的人寫了很多書,讀書也一直為人們所推崇,因為讀書能讓人增長知識和智慧,提升能力。
現今,人們讀的更多是科學類的書,還有一些人會讀歷史和哲學類的書。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科學更多的是研究人之外的事物的規律,哲學則是研究人生的祕密。毫無疑問,科學研究也是為了人自身;那些哲學水準比較高的科學家,科學研究的水準通常也超出常人,很多大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
科學可以幫助我們增長知識,增加對客觀世界的了解,會讓我們生命的內在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影響我們人生的整個局面,並為我們創造美好人生提供助力。但是,僅僅依靠科學知識就能改變我們未來的人生嗎? 坦白地說,科學知識肯定會讓我們有所改變,但往哪個方向改變、改變到什麼程度,卻是個問題。沒有掌握科學知識的人,僅僅靠蠻幹肯定是無法把事情做好的。掌握科學知識有助於把事情做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做人呢? 我們都知道,學會做人是擁有美好人生的根本,正所謂「先學做人,後學做事」,若是一個人不會做人只會做事,那做事的能力與結果也會大打折扣,他未來的人生一定會有很多變數。
哲學和歷史實際上就是對人類自身一些經驗教訓的總結與思考,其中就包含很多做人的道理。
由此看來,若是學了科學,又學了哲學和歷史,既懂得了做人也懂得了做事,就可以將未來人生中的諸多不確定性轉化成確定性。這也正是很多人持續地學習、不斷地突破自我、人生越來越美好的原因。
讀書是吸納能量,實踐是驗證知識,若是能夠在學習的同時去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我們就會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接近真理。由此可見,科學加哲學,學習加實踐,在累積中不斷突破自我,在學習中不斷創造新我,幾乎是人類武裝自己精神的標準配備,也是生命智慧的翅膀,能夠幫助我們主宰自己的人生。
如此看來,讀書確實大有名堂,正確地讀書確實可以改變命運。
命運到底是什麼? 是科學嗎?
說起人生的命運,很多人會覺得很神奇,也很神祕。當我們只有關於事物的科學知識,卻沒有足夠多關於自己人生的知識時,我們的命運就會變得撲朔迷離。很多人在科學方面很專業,也創造了一些個人成就,卻往往又因為在人生方面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而遭遇了很多難題與困境。
上萬年的中華文化,不僅讓一些外國人難以理解,我們自己參悟起來也並不輕鬆。若是我們搞不清楚命運到底是什麼,卻只想要改變命運,這往往是徒勞的,甚至極有可能會走向迷信;即使我們搞清楚了命運的規律,在那些不清楚的人看來也並不科學,甚至會被視作迷信。這是因為,文化和一般用肉眼或者借助工具能夠看到的客觀事實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在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與科學之間,似乎存在著一層屏障。
在這個問題上,人類走過了很漫長的歷程。在發現細菌、病毒和疾病之間的關係之前,因為我們用肉眼無法發現細菌和病毒的存在,所以無法理解生病的原因,於是就會陷入迷惘,甚至會認為是妖魔鬼怪讓我們生病。在這種認知之下,自然就不會去研究藥物,而是會去求助於同樣用肉眼看不見、所謂的神明。等到科學進一步發展,搞清楚生病的原理,人們才恍然大悟。
人類一直活在「搞不清楚的」和「搞得清楚的」這兩類事實中,對於那些搞不清楚的,就容易將其歸於那些看不見的神祕力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迷信。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與我們的人生有關係的迷信區域正在不斷縮小,而我們搞得清楚的科學區域正在不斷擴大。也就是說,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可能就是連續不斷地從迷信走向科學的過程。
有一些人之所以覺得中華文化很神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文化是要用自己的人生或者生命來作為實驗對象進行驗證的,與將純粹的物質存在作為研究對象的一般科學有著巨大差異,這也是人生科學對現代科學的一個重大挑戰。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屬於實踐文化的當事人的主觀感受,唯有進入到這種個人實踐中才能體會到的人文科學,還很難用一般的科學方法呈現出來,也許在未來科技的發展中有希望找到相應的科學方法吧!
中華文化關注的核心是個人的內在與外在、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人生時間線上的前後、人生與天地自然大系統可感知和不可感知的存在之間的關係。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複雜,但現在科學的思維、科學的知識與科學的手段已經越來越豐富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與人生有關係的複雜問題。從古至今,任何偉大的人物都擁有超越常人的處理人生大數據的能力。反之,那些用個人有限知識與經驗處理外部大系統與自我相互作用的人,往往充滿了困惑,會犯下諸多錯誤。由此可見,要理解人生的祕密,必須運用廣泛的科學知識、哲學思維和個人的靈性才有希望。
實際上,我們不管用科學的手段研究多少問題,最終都要回歸到它們與人的關係上。我們所研究的一切問題都是用來服務於人的,都是為了最佳化和提升人生品質的。說起最佳化和提升人生品質,我們常常會說到命運,而說起命運又會讓很多人覺得實在難以把握,甚至有一些人覺得有些迷信的色彩。
那命運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對於沒有搞清楚的人來說,命運就是迷信;對於搞清楚的人來說,命運就是科學、哲學與人類自我靈性的綜合。
那麼我們再來問問自己:我們學習過關於命運的科學嗎?
如果沒有學習過關於命運的科學,對命運的理解可能就是非專業的,那必然會或多或少帶著一點迷信的色彩。這是很多人在面對命運這個問題時的基本狀態。
在科學研究中,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宇宙中的萬物都是有其自身規律的。既然是有規律的,我們就要找到那些規律,透過這種方式來認識各種事物。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科學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因此,對於那些我們還沒有搞清楚的客觀存在,我們都應該秉持這樣的一種科學態度。
毫無疑問,命運也是一種客觀存在。既然是一種客觀存在,當然就是有規律的,也是可以認識的。雖然現有的科學知識還不足以解決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用科學的精神去探索,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
當然,說話容易,做事難。為了探索出一條科學的道路,也就是用科學的思維來解讀文化經典,我借助於個人學習科學、哲學和個人修行的資源與親證,摸索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找到了一些感覺和門道,在此我想借助對《了凡四訓》的解讀為大家做一個彙整,接受大家的檢視,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人生命運的問題既涉及人的生命內在特徵,也涉及不斷變化的各種環境要素,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動態的系統工程。想要解答這個問題,也許要做一個十分複雜的數學模型出來。說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已經在搖頭了:「這麼複雜,我們怎麼做得出來呀?」
別著急,複雜中藏著簡單,正所謂「大道至簡」。了凡先生不是數學家,也沒做出複雜的數學模型,但他摸索出了一套簡便易行又能夠保障效果的方法,這才是了凡先生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智慧,也是他的經驗能夠傳播得如此廣泛的原因。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上,命運到底是科學,還是迷信?
如果了解並掌握了命運這門複雜、綜合的學問,那命運就是個科學問題。當然不要一聽到複雜、綜合就覺得頭疼,即使再複雜、再綜合,真理也都是簡單的,任何複雜的系統都有其簡單的規律或者啟動的開關。
若是我們研究了各式各樣的事情,唯獨沒有研究我們人生中的頭等問題,也就是命運問題,那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就是個外行,就是非專業的。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就很可能把命運問題變成一個迷信問題。關鍵是,若是使用迷信的方法,根本就無法解決問題,甚至會離解決問題越來越遠,或者又製造出新的問題。
所以,人生命運問題只有科學這條路可走。讓我們一起借助《了凡四訓》,走出一條人生命運的科學之路吧。
《了凡四訓》到底講了什麼?
《了凡四訓》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
在明代,有一位叫袁黃的先生,與眾多人一樣,他也在思考人生命運的問題。這位袁黃先生,就是袁了凡。了凡先生曾經被一位高人算準了人生中的很多事,這讓了凡先生既驚訝又鬱悶,驚訝的是為什麼能夠算得那麼準,鬱悶的是其中有兩項結果讓他感到很悲哀,甚至難以接受。可是,了凡先生竟然跳出了算命先生為他算定的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命運。他把自己改變命運的歷程總結出來,教導自己的孩子,這就是《了凡四訓》的原型—誡子書。袁了凡先生將自己改變命運的體會與做法傳授給自己的兒子,其動機並不是向社會傳播,這就更加讓我們確信了一個重要的價值問題:父親傳給兒子,豈能是鬧著玩的? 更不可能是騙人的!
那麼《了凡四訓》到底講了什麼呢?
從內容上來看,了凡先生將自己改變命運的過程分成了四個部分:一是「立命之學」,二是「改過之法」,三是「積善之方」,四是「謙德之效」。
先說了凡先生說的「四訓」中的第一訓:立命之學。
人活在世上如何立命呢?
靠自己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的能力是不夠的,面對那麼多外部的困難,有幾個人能夠應對自如呢?
靠自己的知識? 很多時候,我們的知識也是不夠的,面對那麼多的人和事,有幾個人能夠做到精通呢?
靠家庭背景? 靠朋友? 恐怕都是能靠一時,靠不了一世。
說來說去,那到底還能靠什麼呢?
有一些先賢看透了命運的規律,發出了一聲吶喊:「我命在我!」
也許有人會說:「光有這種勇氣,恐怕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吧?」是的,想要主宰命運,首先就要搬掉心中的一座座大山。
這就要說到了凡先生說的「四訓」中的第二訓:改過之法。
我們都知道自己並不完美,我們遇到的困難與麻煩,都跟自己不完美的部分有關。這就體現了生命中的一個重要原理:內決定著外。一個人內在的優點對應著外部的機會和成就,缺點則對應著外部的挫敗與困難。正是自己內在的優點和缺點,讓我們外部的人生畫面那般起伏不定,難以捉摸和控制。但是,外部問題的根源就是我們自己的內在。
有人能夠看清楚自己內在的缺點嗎? 有人能夠勇敢地對著自己的缺點狠下心去改正嗎? 如果我們管不住自己的缺點,它們一旦發揮作用,就會造成我們外部的挫折與災難。
很多人雖然懂得這個道理,卻很少審視自己的內在缺點和它們可能會發揮的作用。想要管住自己的缺點,就要學會修理自己。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很多人在修理別人時感到很過癮,而被別人修理時就會很痛苦。若是能夠時時修理自己,就可以避免被別人修理。關鍵是,有幾個人有足夠的勇氣和適當的方法,時時刻刻修理自己呢? 有幾個人是在讓自己的生命出現一個個嶄新的、比前一個畫面更加美好的人生狀態呢?
了凡先生就在「改過之法」中,為我們講述了行之有效的改過方法。
有人會說:「光是改過就夠了嗎?」
當然不夠,改過是為了避免負能量產生,但想要讓自己的命運變得更加美好,還得有正能量幫助自己成長和壯大。
怎樣讓自己產生正能量呢?《了凡四訓》中的第三訓:積善之方,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說起積德行善,很多人都很熟悉。可是,善有真偽,你敢保證自己的善是真的、純的,裡面不夾帶私心嗎? 想想看,一堆含金的沙子和一塊純金的價值能夠相比嗎? 了凡先生真是智慧呀,他為我們認真剖析了人之善在八個維度上的區別。估計很多人看懂這些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善的純度太低了!
了凡先生幫我們搞清了善的真偽、純度之後,又為我們展示了在人間積善的一些重要方面,並一一為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內涵。
當我們學會了如何積善,就會發現自己生命中的正能量開始不斷增長,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暴漲。不管你走到哪裡,不管周圍如何黑暗,我們都像是自帶光芒的人,走到哪裡哪裡亮! 這樣的人生,多麼令人嚮往啊!
負能量被控制住,正能量開始持續增長,一個人生命的氣場就改變了,最終你會感覺到:看似複雜的命運,實際上就像是一種物理現象,就是兩種力量的較量。
當你透過上述過程顛覆過去生命中兩種力量的格局,肯定會很高興、很自豪。但是,一個人好事做多了,也會膨脹,也會飄。很多優秀的人往往不是死在泥濘的爬行之路上,而是在風光無限時跌落了神壇。
對此,中華文化還有個保命之法,就是謙虛,就是低調,就是了凡先生所說的「謙德」,也是老子所說的「玄德」。這也就是《了凡四訓》中的第四訓:謙德之效所講的內容。
當一個人擁有謙虛這種美德,他的生命就進入持續轉化和吸收能量,進而壯大自己的狀態。若是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儘管他現在可能不如你,但以後有很大機率會超過你。如果你的對手沒有謙虛這種美德,總是傲慢霸道,那你就可以把他從你的競爭對手名單中刪除了,因為他已經進入自我倒退的狀態,如果繼續把他當作對手,只會減緩你的成長速度。明白了這些,我們就知道要做謙虛的人,不斷地學習,吸收能量,突破自我,讓自己持續成長。這才是一個人改變命運,並讓自己平安健康的關鍵。
從立命,到改過,到積善,再到謙德,四個方面,四個步驟,若是能夠掌握,就能夠讓自己的命運變得越來越好。當然,四個大方向和步驟裡面還藏著很多小技術。這次我解讀《了凡四訓》,會用六十五講為大家分析其中的關鍵技術。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的現狀絕對不是此生最好的狀態。每個人都在追求越來越好的命運,正如一句廣告臺詞所說的那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願意讓自己的命運越來越好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了凡四訓》吧!
《了凡四訓》中的內容,既不是純粹的理論,也不是簡單的經驗,而是從中華智慧寶庫中提煉出來的精髓,又在實踐中進行了驗證,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用真人的命運改變之效果證明了的真理!
感謝古人們,是他們為我們留下了如此珍貴的智慧!
感謝了凡先生,是他把自己改變命運的祕笈奉獻出來,讓我們受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