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寫國學金句的奇蹟:一週七天,天天都像逃不出的跑鼠輪?兩千五百年前的思想家早已寫下解方,抄原典、抄超譯,帶來的改變令你驚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如何維繫關係?《韓非子》點出關鍵:絕對不要碰對方的逆鱗(底線)。
◎莊子說「用心若鏡」:接受事物本來的面貌,內心就不會受傷。
◎《孟子》:「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你怎麼待人,結果會回應到你身上。
作者諸葛楗,學生時期曾是不良少年,
二十多歲時意識到自己走錯了路,決定重啟人生,從練習書法開始轉化心境。
後來進入成均館大學研究所,主修東洋哲學。
他將閱讀哲學經典的領悟上傳至YouTube,點閱數超過150萬。
現代人工作忙碌,週一很憂鬱、週二得提勁,週四開始坐不住,
到了週日晚上,又得面對可怕的週一。
一週七天的迴圈,人生就像跑鼠輪?
作者重新詮釋兩千五百年前的中國思想家墨子、莊子、孔子、孟子等經典語錄,
根據每天的身心狀態,提供心靈解方。
因為他從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體會到:
一句話若寫數十遍、上百遍,最後就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週一抄幾句《論語》,穩住生活的重心
週一就像陀螺開始轉動,抓穩重心,剩下六天就能順利運轉,
《論語》談人的本分、生活的信念,幫助你穩定心情。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把自己知道的事視為全部。
◎週二抄《孟子》,繪製人生藍圖
以人生比喻,週二就像正在認識世界的幼兒,
需要有人教你新知識、新規則,《孟子》就是這樣一本人生使用手冊。
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無法得到預期結果,就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週三抄《中庸》、《大學》,尋找內心平衡
一週過了一半,好像找到了平衡,卻也擔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
想維持穩定,讀《中庸》;渴望變化,就讀《大學》。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天的我,只要和昨天的我有些許不同,那就是希望。
◎週四抄《韓非子》,人生軟著陸
過去三天保持高度緊繃,到了週四會想鬆懈,
讀《韓非子》,幫你持續堅守慣例、朝向週末慢慢降落。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當你誇耀自己,其實就是剝奪別人了解你有多優秀的機會。
◎週五抄《墨子》,試著換位思考
努力了四天,週五總想慰勞自己,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情緒,
讓《墨子》幫助你與世界重新連結。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則人唯恐其有賜於己也。」
若你總是付出很少,卻希望得到很多回報,對方就會害怕。
週末,只能在家睡覺?週六抄《莊子》,安撫一週累積的紛亂;
週日抄《周易繫辭傳》,幫你擺脫即將來臨的週一症候群。
一週七天,天天都像逃不出的跑鼠輪?
兩千五百年前的思想家早已寫下解方,
抄原典、抄超譯,帶來的改變令你驚奇。
◎莊子說「用心若鏡」:接受事物本來的面貌,內心就不會受傷。
◎《孟子》:「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你怎麼待人,結果會回應到你身上。
作者諸葛楗,學生時期曾是不良少年,
二十多歲時意識到自己走錯了路,決定重啟人生,從練習書法開始轉化心境。
後來進入成均館大學研究所,主修東洋哲學。
他將閱讀哲學經典的領悟上傳至YouTube,點閱數超過150萬。
現代人工作忙碌,週一很憂鬱、週二得提勁,週四開始坐不住,
到了週日晚上,又得面對可怕的週一。
一週七天的迴圈,人生就像跑鼠輪?
作者重新詮釋兩千五百年前的中國思想家墨子、莊子、孔子、孟子等經典語錄,
根據每天的身心狀態,提供心靈解方。
因為他從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體會到:
一句話若寫數十遍、上百遍,最後就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週一抄幾句《論語》,穩住生活的重心
週一就像陀螺開始轉動,抓穩重心,剩下六天就能順利運轉,
《論語》談人的本分、生活的信念,幫助你穩定心情。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把自己知道的事視為全部。
◎週二抄《孟子》,繪製人生藍圖
以人生比喻,週二就像正在認識世界的幼兒,
需要有人教你新知識、新規則,《孟子》就是這樣一本人生使用手冊。
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無法得到預期結果,就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週三抄《中庸》、《大學》,尋找內心平衡
一週過了一半,好像找到了平衡,卻也擔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
想維持穩定,讀《中庸》;渴望變化,就讀《大學》。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天的我,只要和昨天的我有些許不同,那就是希望。
◎週四抄《韓非子》,人生軟著陸
過去三天保持高度緊繃,到了週四會想鬆懈,
讀《韓非子》,幫你持續堅守慣例、朝向週末慢慢降落。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當你誇耀自己,其實就是剝奪別人了解你有多優秀的機會。
◎週五抄《墨子》,試著換位思考
努力了四天,週五總想慰勞自己,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情緒,
讓《墨子》幫助你與世界重新連結。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則人唯恐其有賜於己也。」
若你總是付出很少,卻希望得到很多回報,對方就會害怕。
週末,只能在家睡覺?週六抄《莊子》,安撫一週累積的紛亂;
週日抄《周易繫辭傳》,幫你擺脫即將來臨的週一症候群。
一週七天,天天都像逃不出的跑鼠輪?
兩千五百年前的思想家早已寫下解方,
抄原典、抄超譯,帶來的改變令你驚奇。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抄寫不只是記憶,也是身心整合的修練
諮商心理師/李家雯(海蒂)
本書作者韓國哲學家諸葛楗,原本主修書法。某天,他突然對筆下那些反覆臨摹的文字產生好奇:這些字,究竟藏著什麼樣的思想?這份好奇,成為他走進東方哲學的起點。在長年的書寫與閱讀之間,他體會到:當文字真正落在紙上,哲理就不再只是理論,而是一股安定身心的力量。
本書便是他將書寫、哲學與生活融合的成果。他以「一週七天×七部經典」為軸,循著孔孟之道,進入《中庸》、《大學》,再轉向《韓非子》、《墨子》、《莊子》與《周易繫辭傳》。每日一句,像日常的心靈練習,提醒我們:不必追求一次頓悟,而是持續的與自己對話。
手寫能培養思考深度
東方哲理自有它千年流轉的智慧,我們或許一時難以參透,但透過抄寫與書寫,那些語句會慢慢滲入心裡,化為自己的語言。閱讀本書,就像用現代的語言解讀古人的智慧,用當代的心重新傾聽。書中說道:「一句話寫100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或許這就是學習的意義,不只複製與背誦,而是讓那些千古流傳的智慧,成為自己的語言與靈魂。
我特別喜歡書中這句:「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這不正是現代心理學所說的「正念」嗎?專注於當下,讓心回到此時此刻。原來我們今日追尋的心理安定,早已蘊含在古人的修身之道裡。
或許有人會問:在可以打字的年代,為什麼還要書寫?打字快速、有效率,簡化了紀錄這件事,卻也讓人忽略了手寫能培養出的思考深度。正因手寫的速度慢,反而迫使我們思考與取捨,讓吸收的歷程更具深度。
每次書寫,都是一期一會
當我們以筆在紙上留下痕跡時,手部肌肉與大腦正在共同運作;我們記得的不只是文字內容,還包括字的形狀、位置與筆畫的節奏。那是一種「身體在思考」的過程。手寫筆記常伴隨我們的圖示與符號,這些都是強化記憶的語言痕跡。因此,手寫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深層的思考練習。
重複書寫,不代表重複同樣的自己。每次書寫,都是一期一會(按:源於日本茶道,意思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相會」),都是獨立的心境。我們不一定要像作者一樣,以毛筆抄寫經典,也可以用鉛筆隨手寫下,或挑一支喜歡的鋼筆,讓書寫帶點儀式感。重點也不在字體的美,而是讓心靜下來。當筆觸緩緩流動於紙上,思緒也隨之沉澱,內心的雜音便會漸漸遠離。
現代人的生活太忙碌,大腦太喧鬧。當我們無法立刻改變心境,不妨先從改變行動開始。光是打開書本,挑一句古人的話抄下,就能啟動讓心變慢的時刻。抄寫,不只是記憶,也是身心整合的修練。也許在某個夜裡,當你寫完最後一行字,會突然發現,那些你以為很遙遠的古人,其實正坐在你身旁,陪著你平息內心的喧囂。
/
推薦序二
你怎能著迷Y2K穿搭,卻否認哲學經典的意義?
臺師大國文系副教授/曾暐傑
在這個充斥著爆量即時資訊與技術的時代,古代哲學經典究竟對AI世代的我們有什麼意義?時至今日讀《論語》、《孟子》、《莊子》這些兩千年前的古籍,難道不會像「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一樣不合時宜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old school系列帆布鞋、日系古著、Y2K潮流(按:指199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初期的時尚風格)等所謂的「復古時尚」(vintage),會成為一種當代的流行?如果我們能接受復古成為一種時尚潮流,為何會認為舊時代的產物,就必然會在新世代中被否定與淘汰?。
因為經典,所以不敗
在穿搭潮流中有所謂的「經典不敗款」,不管時尚如何善變,它始終穩定長銷,或一段時間後總是能再次流行——這類服飾通常沒有太多浮誇設計,因其單純而百搭。古代哲學經典就如同經典不敗款衣著,聚焦在「人」的本質與需求上論述,而人的本質與需求是超越時空限制,不管是誰都必須面對,這正是所謂的人生基本問題。
是以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正在於它能與人的深層意識產生共鳴,觸動每個世代、每個族群的內在深層需求,因而能歷經千年而不敗。這與強調節奏、律動,而沒有深刻敘事的網路爆紅歌曲,流行週期可能只有短短數月的狀態完全不同。
因為簡單,是以百搭
猶記得紫色iPhone首次推出時,被稱為是最有質感的手機顏色,但流行過了,有些人便覺得它看起來髒髒的;至於黑白,則始終是經典不敗,可以融入任何手機殼與穿搭。經典不是為了迎合潮流與追求流量而作,而是單純針對本質性問題思辨,是以論述平實而不浮誇,而能符合各種情境與需求。
越是原則性的準則,越是能夠涵蓋越廣泛的時空。如萬有引力公式可以應用在無數情境,但被蘋果砸到頭的論述,則只能用在那個想像出來的牛頓故事。經典就如同人生方程式,每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代入其中。越簡單、越能深入,不會受時代性的外衣影響,而得以指引我們人生路途的迷茫。
因為百搭,永不過時
不論哪個時代,我們都必然會面對身而為人的迷惘,而經典始終能給我們解答,因此它永不過時。正如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所說:「經典就是你經常聽到人說:『我正在重讀……』,而從不是『我正在讀……』的作品。」經典不敗款與古籍經典共同的特徵,便是它們未必能成為一個世代中最耀眼的潮流,卻永不過時。
正是如此,經典總也不老,始終能在與當代事件與情境的交流中,開展它的現代性與前瞻性。如同20年前的Y2K風格,在過去某個時代曾被視為老氣,到了當代融入了時尚潮流元素,卻成為一種極具未來感的穿搭──閱讀古代經典從來不是要我們回到過去,成為古人;而是讓古代經典走進現代,成為追尋未來的啟示與能量。
一起復刻經典,發掘復古力量
本書正是帶你將古代經典轉譯為未來能量的練習。或許它對古籍的詮釋並不「準確」,但也正是這個「不準確」,賦予了經典現代意義──對於非國文系的大多數人來說,誰又需要「極度準確」的經典詮釋呢?一起閱讀、書寫超譯,讓經典賦予我們強大、足以面對人生的心臟!
抄寫不只是記憶,也是身心整合的修練
諮商心理師/李家雯(海蒂)
本書作者韓國哲學家諸葛楗,原本主修書法。某天,他突然對筆下那些反覆臨摹的文字產生好奇:這些字,究竟藏著什麼樣的思想?這份好奇,成為他走進東方哲學的起點。在長年的書寫與閱讀之間,他體會到:當文字真正落在紙上,哲理就不再只是理論,而是一股安定身心的力量。
本書便是他將書寫、哲學與生活融合的成果。他以「一週七天×七部經典」為軸,循著孔孟之道,進入《中庸》、《大學》,再轉向《韓非子》、《墨子》、《莊子》與《周易繫辭傳》。每日一句,像日常的心靈練習,提醒我們:不必追求一次頓悟,而是持續的與自己對話。
手寫能培養思考深度
東方哲理自有它千年流轉的智慧,我們或許一時難以參透,但透過抄寫與書寫,那些語句會慢慢滲入心裡,化為自己的語言。閱讀本書,就像用現代的語言解讀古人的智慧,用當代的心重新傾聽。書中說道:「一句話寫100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或許這就是學習的意義,不只複製與背誦,而是讓那些千古流傳的智慧,成為自己的語言與靈魂。
我特別喜歡書中這句:「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這不正是現代心理學所說的「正念」嗎?專注於當下,讓心回到此時此刻。原來我們今日追尋的心理安定,早已蘊含在古人的修身之道裡。
或許有人會問:在可以打字的年代,為什麼還要書寫?打字快速、有效率,簡化了紀錄這件事,卻也讓人忽略了手寫能培養出的思考深度。正因手寫的速度慢,反而迫使我們思考與取捨,讓吸收的歷程更具深度。
每次書寫,都是一期一會
當我們以筆在紙上留下痕跡時,手部肌肉與大腦正在共同運作;我們記得的不只是文字內容,還包括字的形狀、位置與筆畫的節奏。那是一種「身體在思考」的過程。手寫筆記常伴隨我們的圖示與符號,這些都是強化記憶的語言痕跡。因此,手寫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深層的思考練習。
重複書寫,不代表重複同樣的自己。每次書寫,都是一期一會(按:源於日本茶道,意思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相會」),都是獨立的心境。我們不一定要像作者一樣,以毛筆抄寫經典,也可以用鉛筆隨手寫下,或挑一支喜歡的鋼筆,讓書寫帶點儀式感。重點也不在字體的美,而是讓心靜下來。當筆觸緩緩流動於紙上,思緒也隨之沉澱,內心的雜音便會漸漸遠離。
現代人的生活太忙碌,大腦太喧鬧。當我們無法立刻改變心境,不妨先從改變行動開始。光是打開書本,挑一句古人的話抄下,就能啟動讓心變慢的時刻。抄寫,不只是記憶,也是身心整合的修練。也許在某個夜裡,當你寫完最後一行字,會突然發現,那些你以為很遙遠的古人,其實正坐在你身旁,陪著你平息內心的喧囂。
/
推薦序二
你怎能著迷Y2K穿搭,卻否認哲學經典的意義?
臺師大國文系副教授/曾暐傑
在這個充斥著爆量即時資訊與技術的時代,古代哲學經典究竟對AI世代的我們有什麼意義?時至今日讀《論語》、《孟子》、《莊子》這些兩千年前的古籍,難道不會像「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一樣不合時宜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old school系列帆布鞋、日系古著、Y2K潮流(按:指199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初期的時尚風格)等所謂的「復古時尚」(vintage),會成為一種當代的流行?如果我們能接受復古成為一種時尚潮流,為何會認為舊時代的產物,就必然會在新世代中被否定與淘汰?。
因為經典,所以不敗
在穿搭潮流中有所謂的「經典不敗款」,不管時尚如何善變,它始終穩定長銷,或一段時間後總是能再次流行——這類服飾通常沒有太多浮誇設計,因其單純而百搭。古代哲學經典就如同經典不敗款衣著,聚焦在「人」的本質與需求上論述,而人的本質與需求是超越時空限制,不管是誰都必須面對,這正是所謂的人生基本問題。
是以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正在於它能與人的深層意識產生共鳴,觸動每個世代、每個族群的內在深層需求,因而能歷經千年而不敗。這與強調節奏、律動,而沒有深刻敘事的網路爆紅歌曲,流行週期可能只有短短數月的狀態完全不同。
因為簡單,是以百搭
猶記得紫色iPhone首次推出時,被稱為是最有質感的手機顏色,但流行過了,有些人便覺得它看起來髒髒的;至於黑白,則始終是經典不敗,可以融入任何手機殼與穿搭。經典不是為了迎合潮流與追求流量而作,而是單純針對本質性問題思辨,是以論述平實而不浮誇,而能符合各種情境與需求。
越是原則性的準則,越是能夠涵蓋越廣泛的時空。如萬有引力公式可以應用在無數情境,但被蘋果砸到頭的論述,則只能用在那個想像出來的牛頓故事。經典就如同人生方程式,每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代入其中。越簡單、越能深入,不會受時代性的外衣影響,而得以指引我們人生路途的迷茫。
因為百搭,永不過時
不論哪個時代,我們都必然會面對身而為人的迷惘,而經典始終能給我們解答,因此它永不過時。正如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所說:「經典就是你經常聽到人說:『我正在重讀……』,而從不是『我正在讀……』的作品。」經典不敗款與古籍經典共同的特徵,便是它們未必能成為一個世代中最耀眼的潮流,卻永不過時。
正是如此,經典總也不老,始終能在與當代事件與情境的交流中,開展它的現代性與前瞻性。如同20年前的Y2K風格,在過去某個時代曾被視為老氣,到了當代融入了時尚潮流元素,卻成為一種極具未來感的穿搭──閱讀古代經典從來不是要我們回到過去,成為古人;而是讓古代經典走進現代,成為追尋未來的啟示與能量。
一起復刻經典,發掘復古力量
本書正是帶你將古代經典轉譯為未來能量的練習。或許它對古籍的詮釋並不「準確」,但也正是這個「不準確」,賦予了經典現代意義──對於非國文系的大多數人來說,誰又需要「極度準確」的經典詮釋呢?一起閱讀、書寫超譯,讓經典賦予我們強大、足以面對人生的心臟!
目錄
推薦序一 抄寫不只是記憶,也是身心整合的修練/李家雯(海蒂)
推薦序二 你怎能著迷Y2K穿搭,卻否認哲學經典的意義?/曾暐傑
好評推薦
前言 一句話寫一百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第一章 週一抄《論語》,穩住生活的重心
週一就像陀螺在地上開始轉動的那一刻,所以,在這天就能穩穩抓住重心的人,剩下六天也比較有可能順利運轉。《論語》談人的本分、生活的信念,在令人煩躁的週一,幫助你穩定心情。
第二章 週二抄《孟子》,繪製人生藍圖
以人生比喻,週二相當於幼兒期。對還在努力認識世界的兒童來說,需要有人教導新知識、新規則,《孟子》就是這樣一本人生使用手冊。
第三章 週三抄《中庸》、《大學》,尋找內心平衡
週三就像三明治中間的火腿片,吃到它才覺得自己在吃三明治,到了週三才有正在度過一週的實際感受。到了這天,一週已過一半,好像找到了平衡,卻也擔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想維持穩定,讀《中庸》;渴望變化,就讀《大學》。
第四章 週四抄《韓非子》,人生軟著陸
過去三天保持高度緊繃,到了週四,常讓人覺得用力擰緊螺絲的力氣漸漸消散。在這天讀《韓非子》,幫你持續堅守慣例、朝向週末慢慢降落。
第五章 週五抄《墨子》,試著換位思考
努力了四天,週五總想慰勞自己,反而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情緒,忘記這個世界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空間。這天抄寫《墨子》,幫助你與世界重新連結。
第六章 週六抄《莊子》,安撫內心的紛亂
結束了一週的忙碌,心情正要緩緩沉澱。在週六抄寫《莊子》,讓他成為你的嚮導,陪伴你整理一週下來累積的紛亂,度過從容、平和的一天。
第七章 週日抄《周易繫辭傳》,擺脫週一症候群
週日標誌著一週的開始與結束,每一週看似相同卻又有所不同,彷彿困在同一個迴圈中,心情難以平靜。在這天抄寫《周易繫辭傳》,幫助你擺脫週一症候群,為即將到來的嶄新一週帶來美好改變。
結語 讀經典,是為了打造理想的生活
推薦序二 你怎能著迷Y2K穿搭,卻否認哲學經典的意義?/曾暐傑
好評推薦
前言 一句話寫一百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第一章 週一抄《論語》,穩住生活的重心
週一就像陀螺在地上開始轉動的那一刻,所以,在這天就能穩穩抓住重心的人,剩下六天也比較有可能順利運轉。《論語》談人的本分、生活的信念,在令人煩躁的週一,幫助你穩定心情。
第二章 週二抄《孟子》,繪製人生藍圖
以人生比喻,週二相當於幼兒期。對還在努力認識世界的兒童來說,需要有人教導新知識、新規則,《孟子》就是這樣一本人生使用手冊。
第三章 週三抄《中庸》、《大學》,尋找內心平衡
週三就像三明治中間的火腿片,吃到它才覺得自己在吃三明治,到了週三才有正在度過一週的實際感受。到了這天,一週已過一半,好像找到了平衡,卻也擔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想維持穩定,讀《中庸》;渴望變化,就讀《大學》。
第四章 週四抄《韓非子》,人生軟著陸
過去三天保持高度緊繃,到了週四,常讓人覺得用力擰緊螺絲的力氣漸漸消散。在這天讀《韓非子》,幫你持續堅守慣例、朝向週末慢慢降落。
第五章 週五抄《墨子》,試著換位思考
努力了四天,週五總想慰勞自己,反而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情緒,忘記這個世界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空間。這天抄寫《墨子》,幫助你與世界重新連結。
第六章 週六抄《莊子》,安撫內心的紛亂
結束了一週的忙碌,心情正要緩緩沉澱。在週六抄寫《莊子》,讓他成為你的嚮導,陪伴你整理一週下來累積的紛亂,度過從容、平和的一天。
第七章 週日抄《周易繫辭傳》,擺脫週一症候群
週日標誌著一週的開始與結束,每一週看似相同卻又有所不同,彷彿困在同一個迴圈中,心情難以平靜。在這天抄寫《周易繫辭傳》,幫助你擺脫週一症候群,為即將到來的嶄新一週帶來美好改變。
結語 讀經典,是為了打造理想的生活
序/導讀
前言
一句話寫一百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古人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意思是聽了一百次,遠不如親眼看到一次,我們都很熟悉這句話。而後人從這句話中獲得靈感,改寫成百見不如一悟(親眼看一百次,不如自己體悟一次)及百悟不如一行(自己體會了一百次,還不如實際將體會付諸實踐一次)。
以足球為例,與其聽別人說一百次「踢足球很好玩」,不如親自觀賞足球比賽一次。看足球比賽一百次後,就會在某一刻領悟到「足球就是因為這樣才這麼好玩啊!」但是,也有些事是看得再多、聽得再多、領悟再多,都無法體會,像是自己踢出一顆強而有力、射進球門的球,那顆球晃動門網時所感受到的震撼,唯有透過實際行動才能感受。
從這個角度來說,「寫」這件事就非常重要。「寫」是最簡單且最直接的實踐,也是足以改變自己將來行為的優秀活動。
我學習東洋哲學時,每年夏季學校都會開設林間課程。這門課是在森林中幽靜的地方授課,學生會住進偏鄉的書院裡,努力背誦古代經典。而林間課程的最後一天,所有學生要集合起來考試,範圍就是這段期間學過的內容。
然而,幽靜的森林並不會讓人突然擁有超強記憶力。隨著回首爾的日期越來越近,學生的表情越來越黯淡,心情也越來越紛亂。
當時,教授對我們說的話,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一句話通常只要讀一百遍,就會背起來。如果還是背不起來,就寫一百遍吧!如果有人說自己已經讀了一百遍、寫了一百遍,還是背不起來,無論他的考試結果如何,我一定會直接給他最好的成績,因為他確實用心努力過。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人,因為一句話只要寫一百遍,不僅能背起來,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實際上,當年並沒有人在讀了一百遍、寫了一百遍後,還沒辦法把經典背起來的。相反的,那時上過林間課程的學生,很多人後來都通過了各種考試。
某天我偶然遇見當時一位同窗好友,他說道:「以前真的是拚命寫、寫了又寫,一天就把一支原子筆寫到沒水,我想這就是我考過的祕訣。只是讀過,很容易忘記,但寫過的就會一直記得。」
曾有東方書法家這樣說過:「謄寫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臨摹,第二階段是謄寫字義,第三階段是背對著寫。」若你能持續抄寫前人的文字,就能寫出蘊含在文字中的意義;而習慣寫出意義後,你就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而不必參考別人。
我想,抄寫東方經典裡的文句也會有同樣的效果。抄寫先賢們的文句,自然而然就能明白他們想傳達的思想,之後我們也能以自己的話語,將領悟傳遞給別人。
若持續做這些事情會怎麼樣?蘊含在東方經典中的智慧,就會透過我們的口吻,以符合現今社會的情況重新詮釋;此外,每個人也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先賢的智慧,藉此得到勇氣、希望、安慰和鼓勵。在這樣的過程中,經典文句就會開始有生命力,彷彿先聖先賢們活過來,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當下提供必要的建言。
我殷切期盼有緣結識這本書的人,都能試著寫出蘊含在東方經典中的智慧,仔細探究後內化成為屬於你的一部分。同時,也期盼你將這些思想完全內化後,再以自己的語言,與其他人分享古人的智慧。我相信,我們雙腳踩著的這個世界,將會因此變得更豐富。
一句話寫一百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古人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意思是聽了一百次,遠不如親眼看到一次,我們都很熟悉這句話。而後人從這句話中獲得靈感,改寫成百見不如一悟(親眼看一百次,不如自己體悟一次)及百悟不如一行(自己體會了一百次,還不如實際將體會付諸實踐一次)。
以足球為例,與其聽別人說一百次「踢足球很好玩」,不如親自觀賞足球比賽一次。看足球比賽一百次後,就會在某一刻領悟到「足球就是因為這樣才這麼好玩啊!」但是,也有些事是看得再多、聽得再多、領悟再多,都無法體會,像是自己踢出一顆強而有力、射進球門的球,那顆球晃動門網時所感受到的震撼,唯有透過實際行動才能感受。
從這個角度來說,「寫」這件事就非常重要。「寫」是最簡單且最直接的實踐,也是足以改變自己將來行為的優秀活動。
我學習東洋哲學時,每年夏季學校都會開設林間課程。這門課是在森林中幽靜的地方授課,學生會住進偏鄉的書院裡,努力背誦古代經典。而林間課程的最後一天,所有學生要集合起來考試,範圍就是這段期間學過的內容。
然而,幽靜的森林並不會讓人突然擁有超強記憶力。隨著回首爾的日期越來越近,學生的表情越來越黯淡,心情也越來越紛亂。
當時,教授對我們說的話,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一句話通常只要讀一百遍,就會背起來。如果還是背不起來,就寫一百遍吧!如果有人說自己已經讀了一百遍、寫了一百遍,還是背不起來,無論他的考試結果如何,我一定會直接給他最好的成績,因為他確實用心努力過。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人,因為一句話只要寫一百遍,不僅能背起來,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實際上,當年並沒有人在讀了一百遍、寫了一百遍後,還沒辦法把經典背起來的。相反的,那時上過林間課程的學生,很多人後來都通過了各種考試。
某天我偶然遇見當時一位同窗好友,他說道:「以前真的是拚命寫、寫了又寫,一天就把一支原子筆寫到沒水,我想這就是我考過的祕訣。只是讀過,很容易忘記,但寫過的就會一直記得。」
曾有東方書法家這樣說過:「謄寫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臨摹,第二階段是謄寫字義,第三階段是背對著寫。」若你能持續抄寫前人的文字,就能寫出蘊含在文字中的意義;而習慣寫出意義後,你就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而不必參考別人。
我想,抄寫東方經典裡的文句也會有同樣的效果。抄寫先賢們的文句,自然而然就能明白他們想傳達的思想,之後我們也能以自己的話語,將領悟傳遞給別人。
若持續做這些事情會怎麼樣?蘊含在東方經典中的智慧,就會透過我們的口吻,以符合現今社會的情況重新詮釋;此外,每個人也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先賢的智慧,藉此得到勇氣、希望、安慰和鼓勵。在這樣的過程中,經典文句就會開始有生命力,彷彿先聖先賢們活過來,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當下提供必要的建言。
我殷切期盼有緣結識這本書的人,都能試著寫出蘊含在東方經典中的智慧,仔細探究後內化成為屬於你的一部分。同時,也期盼你將這些思想完全內化後,再以自己的語言,與其他人分享古人的智慧。我相信,我們雙腳踩著的這個世界,將會因此變得更豐富。
試閱
管好自己的嘴,才是智者
若遇到可以交流的人卻不與他談話,就會錯失人才;對無法溝通的人卻偏要與他說話,就是浪費了言語。智者不會錯失人,也不會浪費言語、說不該說的話。
分辨能與之談話的人和時機非常重要。有智慧的人之所以能同時守住言語和人,是因為他們說話時會觀察。除此之外,他們雖然會勸告別人,但不會經常做這件事。有時,明知時機不對卻還是勸說對方,這就是管不住嘴巴的表現。此時,應該改變勸告的方向,克制急於給別人意見的自己。
●原典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給你的心靈解方
明知時機不對卻還要勸說別人,就是管不住嘴巴。
反求諸己
如果你愛某個人,對方卻跟你不親近,就要反省自己的仁德有無缺陷;如果你治理別人,對方卻不接受你的治理,就要反省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以禮待人,對方卻沒有反應,就要反省自己的禮敬有無缺失。當你的行為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要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當自己身心端正,天下人自然都會歸服。
「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源自《孟子》,指反省並從自己身上找答案。有時覺得自己明明對人非常好,對方卻反而疏遠,在指責別人之前,應該先反省自己是否用了錯誤的方法對待他人。
●原典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
●給你的心靈解方
當你的行為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要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知所先後則近道
知道何處應該停留,心志才能堅定;堅定不移,才能達到精神的平靜;精神專注、平靜,內心才能穩定;內心穩定,才能周密而清晰的思考;經過詳細思考,才能有所領悟。物有根本和枝節,事有開始和結束,了解事情的先後順序與輕重緩急,才能接近道。
先確定好應該停留的地方(目標),才能決定之後要做什麼;有了目標和方向,心才會靜下來,心靜下來之後生活才會舒服,如此便能進入深思、體悟的階段,最終有所獲得。
●原典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給你的心靈解方
確定好應該停留的地方(目標),才能決定要做什麼,有了目標和方向,心才會靜下來,生活才會過得舒服。
沒有了利爪,老虎連狗也會屈服
老虎之所以能讓狗屈服,是因為牠有銳利的爪子和獠牙。如果把老虎的爪子和獠牙摘下來給狗用,老虎反而會屈服於狗。君王以刑罰和恩德控制臣下,但如果君王把他刑賞的權力交給臣子,就會反過來被臣子所控制。
刑罰和恩德是韓非子哲學中兩個重要的概念,今日我們稱之為處罰和獎賞。光靠嚴刑峻法很難經營一個組織,但如果為了對底下的人施恩,連領導的權力都放棄,這樣的組織就很有可能會陷入混亂,而少了領導力的領導者,就會被原本的追隨者控制,不得不跟著對方走。
●原典
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韓非子.二柄》)
●給你的心靈解方
如果把老虎的爪子和獠牙摘下來給狗用,老虎反而會屈服於狗;如果領導者為了對底下的人施恩,而放棄領導的權力,反而會被追隨者控制。
別阻礙上天送給你的才能
堅硬的梁柱雖能推倒城牆,卻無法堵住洞口,這是因為結構不同,器物各有其用處;千里馬一日可以跑千里,但捉老鼠卻不如野貓,這是因為本領不同,技藝各有所長;貓頭鷹在夜裡可以抓到跳蚤、看到極細微之物,但在白天,即使睜著眼也看不到大山,這是因為本性不同。
人的本性常被稱為天性,也就是上天所賦予的特性,更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上天送給某個人的才能。不過,有些事情會阻礙上天賦予的才能發光,那就是「想變得跟誰一樣」或「想活得像誰一樣」,以及跟別人比較後羨慕對方的心態。
●原典
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莊子.秋水》)
●給你的心靈解方
「想變得跟誰一樣」、「想活得像誰一樣」的羨慕心態,會阻礙上天賦予你的才能發光。
生活的混亂,往往跟說話有關
禍亂之所以發生,線索往往在言語。皇帝說話不謹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說話不謹慎,就會喪命;重要的事如果保密不周,反而會造成嚴重禍患。
所謂的「言」是指自己單方面的陳述,而「語」則指雙向的對話。韓國俗諺說:「良言一句,可抵千金債。」而一句不好的話可能傷害自己和對方。現今越來越多名為「留言」的單方面陳述,許多人在網路上總暢所欲言,但其實,以為匿名就可以隨便說話的習慣非常致命。對面前的人都難以啟齒的話語,最好也不要在自言自語(或躲在匿名帳號後面)時說出來。
●原典
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周易繫辭傳》)
●給你的心靈解方
「良言一句,可抵千金債。」而一句不好的話,可能傷害自己和對方。
吉凶都是自己創造
所謂的吉凶,堅守正道才能取勝。天地之道,在於其規律、穩定的運行;日月之道,在於其光明普照;天地萬物的行動,都依循一個根本的道理。
占卦不是咒語,並非絕對會實現。不能因為占出好結果就盡情開心、甚至什麼都不做。占卜反而是督促我們改變自己,努力不讓好運變糟,或是展現智慧扭轉局勢、讓壞運變好。像天地和日月那樣踏實且持續改變的人,不讓運氣的好壞埋沒自己的無限可能,且會不斷克服困難,才是能持續走好運的人。
●原典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周易繫辭傳》)
●給你的心靈解方
占卜並非絕對會實現,反而是督促我們改變自己,努力不讓好運變糟,或是扭轉局勢、讓壞運變好。
若遇到可以交流的人卻不與他談話,就會錯失人才;對無法溝通的人卻偏要與他說話,就是浪費了言語。智者不會錯失人,也不會浪費言語、說不該說的話。
分辨能與之談話的人和時機非常重要。有智慧的人之所以能同時守住言語和人,是因為他們說話時會觀察。除此之外,他們雖然會勸告別人,但不會經常做這件事。有時,明知時機不對卻還是勸說對方,這就是管不住嘴巴的表現。此時,應該改變勸告的方向,克制急於給別人意見的自己。
●原典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給你的心靈解方
明知時機不對卻還要勸說別人,就是管不住嘴巴。
反求諸己
如果你愛某個人,對方卻跟你不親近,就要反省自己的仁德有無缺陷;如果你治理別人,對方卻不接受你的治理,就要反省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以禮待人,對方卻沒有反應,就要反省自己的禮敬有無缺失。當你的行為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要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當自己身心端正,天下人自然都會歸服。
「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源自《孟子》,指反省並從自己身上找答案。有時覺得自己明明對人非常好,對方卻反而疏遠,在指責別人之前,應該先反省自己是否用了錯誤的方法對待他人。
●原典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
●給你的心靈解方
當你的行為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要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知所先後則近道
知道何處應該停留,心志才能堅定;堅定不移,才能達到精神的平靜;精神專注、平靜,內心才能穩定;內心穩定,才能周密而清晰的思考;經過詳細思考,才能有所領悟。物有根本和枝節,事有開始和結束,了解事情的先後順序與輕重緩急,才能接近道。
先確定好應該停留的地方(目標),才能決定之後要做什麼;有了目標和方向,心才會靜下來,心靜下來之後生活才會舒服,如此便能進入深思、體悟的階段,最終有所獲得。
●原典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給你的心靈解方
確定好應該停留的地方(目標),才能決定要做什麼,有了目標和方向,心才會靜下來,生活才會過得舒服。
沒有了利爪,老虎連狗也會屈服
老虎之所以能讓狗屈服,是因為牠有銳利的爪子和獠牙。如果把老虎的爪子和獠牙摘下來給狗用,老虎反而會屈服於狗。君王以刑罰和恩德控制臣下,但如果君王把他刑賞的權力交給臣子,就會反過來被臣子所控制。
刑罰和恩德是韓非子哲學中兩個重要的概念,今日我們稱之為處罰和獎賞。光靠嚴刑峻法很難經營一個組織,但如果為了對底下的人施恩,連領導的權力都放棄,這樣的組織就很有可能會陷入混亂,而少了領導力的領導者,就會被原本的追隨者控制,不得不跟著對方走。
●原典
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韓非子.二柄》)
●給你的心靈解方
如果把老虎的爪子和獠牙摘下來給狗用,老虎反而會屈服於狗;如果領導者為了對底下的人施恩,而放棄領導的權力,反而會被追隨者控制。
別阻礙上天送給你的才能
堅硬的梁柱雖能推倒城牆,卻無法堵住洞口,這是因為結構不同,器物各有其用處;千里馬一日可以跑千里,但捉老鼠卻不如野貓,這是因為本領不同,技藝各有所長;貓頭鷹在夜裡可以抓到跳蚤、看到極細微之物,但在白天,即使睜著眼也看不到大山,這是因為本性不同。
人的本性常被稱為天性,也就是上天所賦予的特性,更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上天送給某個人的才能。不過,有些事情會阻礙上天賦予的才能發光,那就是「想變得跟誰一樣」或「想活得像誰一樣」,以及跟別人比較後羨慕對方的心態。
●原典
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莊子.秋水》)
●給你的心靈解方
「想變得跟誰一樣」、「想活得像誰一樣」的羨慕心態,會阻礙上天賦予你的才能發光。
生活的混亂,往往跟說話有關
禍亂之所以發生,線索往往在言語。皇帝說話不謹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說話不謹慎,就會喪命;重要的事如果保密不周,反而會造成嚴重禍患。
所謂的「言」是指自己單方面的陳述,而「語」則指雙向的對話。韓國俗諺說:「良言一句,可抵千金債。」而一句不好的話可能傷害自己和對方。現今越來越多名為「留言」的單方面陳述,許多人在網路上總暢所欲言,但其實,以為匿名就可以隨便說話的習慣非常致命。對面前的人都難以啟齒的話語,最好也不要在自言自語(或躲在匿名帳號後面)時說出來。
●原典
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周易繫辭傳》)
●給你的心靈解方
「良言一句,可抵千金債。」而一句不好的話,可能傷害自己和對方。
吉凶都是自己創造
所謂的吉凶,堅守正道才能取勝。天地之道,在於其規律、穩定的運行;日月之道,在於其光明普照;天地萬物的行動,都依循一個根本的道理。
占卦不是咒語,並非絕對會實現。不能因為占出好結果就盡情開心、甚至什麼都不做。占卜反而是督促我們改變自己,努力不讓好運變糟,或是展現智慧扭轉局勢、讓壞運變好。像天地和日月那樣踏實且持續改變的人,不讓運氣的好壞埋沒自己的無限可能,且會不斷克服困難,才是能持續走好運的人。
●原典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周易繫辭傳》)
●給你的心靈解方
占卜並非絕對會實現,反而是督促我們改變自己,努力不讓好運變糟,或是扭轉局勢、讓壞運變好。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