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面對死亡
Dying with Confidence
內容簡介
如果我們拒絕在生活中思惟死亡
那麼當它逼近時,我們不可能會有任何正念
-阿念仁波切
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說,因為死亡,我們才有可能去把握到存在的意義。奧修(Osho)說,生命裡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死亡。它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的事,而是隨時會臨到你我的。在心底深處,我們都希望有個善終,好好走完這一段路,那麼面對人皆有死的真理時,與其否認、拒絕、憤怒、沮喪到承認,無助地走到人生的終點,我們為什麼不平安自在地面對我們自己和我們心愛的人的死亡?
佛陀當年見老病死諸相而生大厭離,決定求菩提道;對於一個佛教徒而言,死亡的過程是修法證道的最好時節,在死亡那裡,我們體認到生命的遷流無常,對於眾生的死亡,我們也可以生起慈悲心。
藏傳佛教的阿念仁波切是個慈祥的長者,他告訴我們不要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而不去思考自己生命的問題,待得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卻錯過了開悟解脫的機會。於是他對我們開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對於死亡的正念,為死亡的到來預作準備,他也概說死亡到來的種種徵相,和死後的種種境界。仁波切更對我們開示藏傳佛教當中甚為殊勝的「頗瓦法」,在面對自己的死亡,能夠一心不亂,諦觀無常而得究竟解脫,或以慈悲心幫助他人往生彌陀淨土。此外,仁波切也具體而務實地提到臨終前的醫療建議,以及親人和照護者、修行者該如何幫助臨終者處理死前與身後事。
無論是正信的佛教徒,或是願意認真思考你們的死亡問題、為自己的死亡作準備的朋友們,不要錯過了仁波切對你們的諄諄教誨和勉勵。而如果你們有心愛的人正要徬徨恐懼地踏向旅程的盡頭,仁波切的開示也將會是生死大海裡讓你們依止的洲島。
本書特色
1、解釋藏傳佛教對於死亡的觀念。
2、具體的臨終規畫、遺囑準備之建議指南。
3、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藏傳佛教至為殊勝的頗瓦法和修行指導。
4、從藏傳佛教觀點探談現代的安寧療護。
那麼當它逼近時,我們不可能會有任何正念
-阿念仁波切
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說,因為死亡,我們才有可能去把握到存在的意義。奧修(Osho)說,生命裡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死亡。它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的事,而是隨時會臨到你我的。在心底深處,我們都希望有個善終,好好走完這一段路,那麼面對人皆有死的真理時,與其否認、拒絕、憤怒、沮喪到承認,無助地走到人生的終點,我們為什麼不平安自在地面對我們自己和我們心愛的人的死亡?
佛陀當年見老病死諸相而生大厭離,決定求菩提道;對於一個佛教徒而言,死亡的過程是修法證道的最好時節,在死亡那裡,我們體認到生命的遷流無常,對於眾生的死亡,我們也可以生起慈悲心。
藏傳佛教的阿念仁波切是個慈祥的長者,他告訴我們不要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而不去思考自己生命的問題,待得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卻錯過了開悟解脫的機會。於是他對我們開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對於死亡的正念,為死亡的到來預作準備,他也概說死亡到來的種種徵相,和死後的種種境界。仁波切更對我們開示藏傳佛教當中甚為殊勝的「頗瓦法」,在面對自己的死亡,能夠一心不亂,諦觀無常而得究竟解脫,或以慈悲心幫助他人往生彌陀淨土。此外,仁波切也具體而務實地提到臨終前的醫療建議,以及親人和照護者、修行者該如何幫助臨終者處理死前與身後事。
無論是正信的佛教徒,或是願意認真思考你們的死亡問題、為自己的死亡作準備的朋友們,不要錯過了仁波切對你們的諄諄教誨和勉勵。而如果你們有心愛的人正要徬徨恐懼地踏向旅程的盡頭,仁波切的開示也將會是生死大海裡讓你們依止的洲島。
本書特色
1、解釋藏傳佛教對於死亡的觀念。
2、具體的臨終規畫、遺囑準備之建議指南。
3、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藏傳佛教至為殊勝的頗瓦法和修行指導。
4、從藏傳佛教觀點探談現代的安寧療護。
名人推薦
「一本具有力量的指引書、一種撫慰生命艱難時刻的方式。」──《無盡的療癒》的作者東杜仁波切(Tulku Thondup Rinpoche)
「在這一世或未來,我們都會有短暫面對臨終的恐懼,但是在所有的害怕當中,我們最大的懼怕是死亡。Dying with Confidence讓我們超越死亡,找到倚靠的肩膀,謝謝阿念仁波切的這本書。」──噶千仁波切(Garchen Rinpoche)
「從他豐富的佛學教導,西藏導師阿念仁波切提供我們關於生死、意念和將恐懼轉化為信念,既明智且清楚的指引。」──《Carefree Dignity and Fearless Simplicity》作者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當代最重要的佛法聖典。」──《Mindful Teaching and Teaching Mindfulness》作者黛博拉‧修柏林(Deborah Schoeberlein)
「在這一世或未來,我們都會有短暫面對臨終的恐懼,但是在所有的害怕當中,我們最大的懼怕是死亡。Dying with Confidence讓我們超越死亡,找到倚靠的肩膀,謝謝阿念仁波切的這本書。」──噶千仁波切(Garchen Rinpoche)
「從他豐富的佛學教導,西藏導師阿念仁波切提供我們關於生死、意念和將恐懼轉化為信念,既明智且清楚的指引。」──《Carefree Dignity and Fearless Simplicity》作者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當代最重要的佛法聖典。」──《Mindful Teaching and Teaching Mindfulness》作者黛博拉‧修柏林(Deborah Schoeberlein)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