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佛教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佛教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已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
而我們卻對佛教一無所知,
甚至有著種種的誤解和偏見。
你知道佛教怎樣看待世界和人生嗎?
你知道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信仰佛教嗎?
你想瞭解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嗎?
你想獲得人生真實的快樂和幸福嗎?
你並不一定信仰佛教,但卻不能不瞭解佛教!
好,就讓我們一起
——走近佛教吧!
本書特色
在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能夠捧讀一本介紹佛教的書,真正稀有難得,真正值得恭喜。
佛教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實相,幫助我們認清什麼是愚癡、什麼是智慧,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妄。
佛最大的願望是拔除眾生的苦惱,給予眾生快樂,所以佛教為我們提供了快樂的源泉。
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你會慢慢靜下心來,開始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當初煩躁、刻薄、傲慢、憤世嫉俗的心越來越淡了,安穩、寬容、謙卑、歡喜的心不知不覺生起來了。漸漸地,周圍的人和事也變得可敬可愛了。
這時,你會深切體會到佛的慈悲和偉大,此前對佛教的成見自然也冰消瓦解了。
當你有緣拜讀淨土經典和善導大師的詮釋,終於體會到「佛恩浩蕩」的真正含義,你的精神世界無疑會提升到更高的層面。經典裏的語言已不僅僅是你的座右銘,而當下成為你的直接經驗,你深知:任何狀況都不能障礙佛的救度!佛的誓願因眾生的愚惡而發起,佛的慈悲因眾生的痛苦而存在。眾生若是迴心向佛,則慈舟能濟,苦海得離。
人身實在難得,佛法實在不可不聽聞!
感嘆之餘,我們將比較適合現代人的教法、章節編輯在一起,以便大家不花太多時間就能了解佛教,多一些對人生的思考,多一些對自我的反省,最終找到心靈的歸宿。
目錄
第一章 認識生命
一、生死與無常
二、死後的世界
三、面對死亡
第二章 人生實相
一、孤獨的心靈
二、脆弱的生命
三、後生一大事
第三章 娑婆世界
一、物質的氾濫
二、精神的荒蕪
三、諸受皆苦
第四章 認識佛教
一、佛陀應世
二、一代時教
三、三藏典籍
四、佛法傳播
第五章 佛法概要
一、三世因果
1、業與業力
2、業因果報
3、三世因果
4、業果可轉
二、六道輪迴
1、心識不滅
2、善與惡
3、六道輪迴
4、輪迴的證據
5、地獄是必墮之處
6、人身難得
三、生死解脫
1、四聖諦
2、觀照無常
3、生死解脫
第六章 佛法實踐
一、掃除成見
1、學佛的目的
2、學佛並非消極逃世
3、任何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
二、破疑生信
三、好的開端
1、啟發自己
2、簡單儀軌
3、三皈
4、五戒
5、一門深入
四、選擇教法
1、時代因緣
2、聖道難證
3、淨土易往
第七章 淨土法門
一、超世弘願
二、依正莊嚴
三、名號意義
四、一者深信自是凡夫
五、二者深信乘願必生
六、彌陀大悲於苦者
七、安心念佛
八、時不我待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一、敦倫盡份
二、苦樂隨緣
三、感念佛恩
第九章 終極關懷
一、臨終關懷
1、此生的結束
2、臨終關懷
3、助念
二、幫助亡者
1、中陰身
2、超薦
後 記
序/導讀
前言
在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能夠捧讀一本介紹佛教的書,真正稀有難得,真正值得恭喜。
的確,物質世界充滿誘惑,讓人眼花繚亂,誰還有空關注玄虛的精神問題呢?處於這急功近利的時代,如果還談信仰、談精神追求,八成要被人恥笑。
兩千多年來,佛教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曲曲折折地流傳至今,似乎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一般人對佛教的認知來源,僅限於神話故事和道聽塗說。因此,大致的印象無非是:愚昧迷信,逃避現實。
儘管有諸多不利因素,佛教還是含蓄地展示著它海納百川的魅力:喜歡文學的人發現它有磅礡的文學經典,愛好哲學的人發現它有完備的哲學體系,注重修養的人發現它提供了周詳的行為規範……。
事實上,佛教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實相,幫助我們認清什麼是愚癡、什麼是智慧,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妄。
佛最大的願望是拔除眾生的苦惱,給予眾生快樂,所以佛教為我們提供了快樂的源泉。
但我們的認知往往正好相反,比如說:「佛教提倡行善積德,這我還是贊成的,進一步了解一下或許有好處。但是,切莫過於投入,如果因為信佛而放棄人生的快樂,那就太不划算了……」
佛不會強行改變一個人,只要你願意,這種意見可以保留到你放棄它為止。
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你會慢慢靜下心來,開始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當初煩躁、刻薄、傲慢、憤世嫉俗的心越來越淡了,安穩、寬容、謙卑、歡喜的心不知不覺生起來了。漸漸地,周圍的人和事也變得可敬可愛了。
這時,你會深切體會到佛的慈悲和偉大,此前對佛教的成見自然也冰消瓦解了。
當然,即使一個久聞佛法的人也未必毫無困擾,比如:置身紛紛擾擾的現代社會,求道之心瞬間即逝,貪欲之念暗潮洶湧,安逸的生活方式實在難以放捨,心地的清淨實在難以達成,惡行背後的苦果實在不敢想像。因果法則昭昭分明,輪迴之路兇險異常,修行證道遙遙無期——我還有希望嗎?
當你有緣拜讀淨土經典和善導大師的詮釋,終於體會到「佛恩浩蕩」的真正含義,你的精神世界無疑會提升到更高的層面。經典裏的語言已不僅僅是你的座右銘,而當下成為你的直接經驗,你深知:任何狀況都不能障礙佛的救度!佛的誓願因眾生的愚惡而發起,佛的慈悲因眾生的痛苦而存在。眾生若是迴心向佛,則慈舟能濟,苦海得離。
「南無阿彌陀佛!我並非無藥可救!」
環顧四周,太多的人像我們當初一樣苦悶,困惑無從解答,痛苦無法擺脫,心靈不堪重負,茫茫然然,空度人生。
人身實在難得,佛法實在不可不聽聞!
感嘆之餘,我們將比較適合現代人的教法、章節編輯在一起,以便大家不花太多時間就能了解佛教,多一些對人生的思考,多一些對自我的反省,最終找到心靈的歸宿。
南無阿彌陀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