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佛法三百問

  • 79 395
    50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佛教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藍傳盛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白象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7/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藍傳盛醫師的作品,能使佛法初學者於短時間內,清晰明確地一窺佛法全貌。

 

【本書簡介】

◎大小乘令人難所適從,中觀唯識真常,令人難所抉擇,中國八大宗,各有紛歧!本書化繁為簡,離雜避重,能令學人扼要了解佛法大意。

◎採用問答方式,對佛法之一般通論及大小乘,乃至印度佛學三系及中國佛教八大宗及藏密等,作簡明扼要之介紹及探討,

 

本書分十四個段落,共300問,從佛法通論及大小乘,

直至中國佛教八大宗,均有簡要獵涉:

 

一般佛學通論、小乘、大乘、業報、佛性與涅槃、

唯識宗、中觀與三論宗、真常系、禪宗、天台宗、

華嚴宗、淨土宗、律宗、藏密與真言宗。

 

佛法雖繁雜紛陳,

然只要從聞思修、戒定慧、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

循序漸進,持續修行,終有可成。

 

作者

藍傳盛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高雄市人。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高雄醫學院內科學講師。

現任藍傳盛診所院長、高雄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總會輔導理事長。

曾任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高雄市高醫校友醫師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監事、台灣家庭醫學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公餘之暇,獵涉佛學凡二十年,對佛學研究興趣盎然,每每佛書一卷在手,終日啃讀。對佛教各宗均有深入獵涉,本書即對佛教各宗作深入簡出之介紹及探討。

 

目錄

序言

 

一、通論:1-71(共71問)

1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2 佛教是無神論嗎?

3 佛教是消極、迷信嗎?

4 佛教是苦與空的宗教嗎?

5 需要拜佛菩薩像?

6 學佛有什麼好處嗎?

7 學佛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8 學佛需要知識和學問嗎?

9 佛教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10 佛經是佛寫的嗎?

11 佛經是誰翻譯的?

12 應重經還是重論?

13 怎麼分辨佛經的真偽?

14 佛法是如何傳播到中國?

15 逃避與出離有什麼不同?

16 學佛一定要出家嗎?

17 在家與出家有什麼不同?

18 學佛一定要歸依三寶嗎?

19 佛法、佛學、佛教有什麼不同?

20 佛教的人生觀是怎樣?

21 佛教與民間信仰有什麼不同?

22 百行百業都可以成佛嗎?

23 佛教可以營利賺錢嗎?

24 佛教可以結婚生子嗎?

25 佛教如何飲食?

26 在家如何學佛?

27 佛教是反對家庭制度嗎?

28 人間佛教可以實現嗎?

29 佛教接受戰爭嗎?

30 靈魂是中陰身嗎?

31 佛教的宿命觀是什麼?

32 佛教對於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

33 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

34 什麼是五眼?

35 佛教與科學有關聯嗎?

36 佛教的世界觀是什麼?

37 什麼是三千大千世界?

38 佛教的生命觀是什麼?

39 三學與三慧是什麼?

40 學佛需要有歷程嗎?

41 佛是萬能的嗎?

42 外教與佛教如何分別?

43 佛教有幾宗?

44 佛教有幾乘?

45 大小乘有什麼不同?

46 先自度還是先度人?

47 佛教如何廣結善緣?

48 需要一門深入嗎?

49 佛法有了義、不了義之分嗎?

50 慈善事業與慈悲有什麼不同?

51 為什麼佛法不離世間法?

52 何謂不攀緣?

53 修行到相當程度有否具備神通?

54 真心、假心如何分辨?

55 方便說、不了義說是不是佛法?

56 忍氣吞聲與修忍辱行有何不同?

57 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有什麼不同?

58 什麼是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

59 初學佛法,從何處入手,比較迅速?

60 人從那裡來?

61 對別人演說佛法,要具備什麼條件?

62 佛與菩薩有什麼不同?

63 世人修行,何以學道者多,得道者少?

64 如何才能看出修行者有沒有道行?

65 卍字代表什麼意思?

66 出家有哪些類別?

67 「舍利」是如何形成的?

68 出家人已不重名利了,為何要蓋那麼大的佛寺?

69 經中常提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何人?

70 什麼叫三藏法師?

71 許多佛菩薩的頭上又有佛相,多手多足多身,是什麼意義?

 

二、小乘:72-90(共19問)

72 如何出離六道,超出三界?

73 什麼叫非想非非想的無色界?

74 證到阿羅漢,還受不受報?

75 小乘有第八識嗎?

76 五蘊是什麼?

77 三科是什麼?

78 十二因緣是什麼?

79 四聖諦是什麼?

80 八正道是什麼?

81 五停心觀是什麼?

82 四念處是什麼?

83 三十七道品是什麼?

84 小乘如何修行佛法?

85 什麼是三法印?

86 什麼是四加行?

87 什麼是十念法門?

88 如何觀呼吸?

89 如何去身見?

90 人體的三界是什麼?

 

三、大乘:91-114(共24問)

91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92 大乘如何修行佛法?

93 如何發菩提心與四弘誓願?

94 如何用四攝及六和敬度眾生?

95 菩薩如何行六度萬行?

96 什麼是人我執、法我執、人我空、法我空?

97 煩惱如何轉化?

98 佛的境界是什麼?

99 各宗的修行位階有不同?

100 佛法中有權實二教,是什麼意思?

101 不執著是不是表示清淨?

102 靈魂出竅與法身超脫有何不同?

103 煩惱如何對治,何謂煩惱即菩提?𨍭煩惱與斷煩惱不同嗎?

104 什麼叫忍?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

105 修行法門那麼多,持咒、唸佛、觀想、止觀、禪坐、靜坐、觀呼吸等等,要如何選擇?

106 各宗的中道有不同嗎?

107 各宗描述的佛境界有不同嗎?

108 應用什麼觀念面對善知識?可以依法不依人嗎?

109 經律論三藏,在內涵上有何差別?

110 佛還會起心動念嗎?

111 何謂念念菩提,步步無生?

112 何謂三德、三智?

113 什麼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114 六根清淨,如何解釋?

 

四、業報:115-135(共21問)

115 業力與善惡業是什麼?

116 請問因果有幾類?

117 要相信三世因果嗎?

118 真有六道輪迥嗎?

119 捨報是什麼意思?

120 證到阿羅漢還會受報嗎?

121 什麼是牽業?

122 什麼是現報及花報?

123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有什麼不同?

124 定業可不可以轉?

125 根據金剛經,先世罪業可以消除嗎?

126 佛度眾生與佛度有緣,有否矛盾?

127 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云何超度可使亡者業債減輕或上昇?

128 自殺也有殺生的因果嗎?

129 成佛以後也受業力支配嗎?

130 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

131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

132 六道中的天與神不同嗎?

133 中陰身與鬼道有何不同?

134 如何轉業力為願力?

135 成佛以後還會變為眾生嗎?還有因果嗎?

 

五、佛性、涅槃:136-146(共11問)

136 佛性是世間萬法的第一因嗎?

137 性起與緣起有什麼不同?

138 佛性與法性相同嗎?

139 所有的有情均具有佛性,無情也有佛性嗎?

140 植物、礦物有意識嗎?

141 緣生法與緣起法有何差別?

142 涅槃經的常樂我淨,常及我不是都已落邊見了嗎?

143 什麼是涅槃?

144 什麼是菩提?

145 佛性、真如、如來藏有不同嗎?

146 四種涅槃如何分別?

 

六、唯識宗:147-165(共11問)

147 阿賴耶識的種子是親因緣嗎?

148 什麼是四緣、六因、五果?

149 什麼是阿賴耶緣起?

150 各宗的緣起有何異同?

151 什麼是三能變?

152 什麼是四分、三境、三量、三性?

(節錄)

序/導讀

【作者序】

 

佛法浩瀚,包羅萬象,大至宇宙起源,小至極微剎那,無不該括涵蓋。又佛經艱澀難懂,每每佛書在手,不知所云。縱稍能聞思,又不知從何修起,何處下手。致青年學者聞佛法而難懂,中年學者思佛法而難解,老年學者修佛法而難悟。

佛法自印度興起,北傳南傳,各有所宗,倚重不一。大小乘令人難所適從,中觀唯識真常,令人難所抉擇,中國八大宗,各有紛岐。

作者有感於斯,遂興著書之念,冀望化繁為簡,離雜避重,故著此《佛法三百問》,以問答方式,期能挑起學者興緻,圖令學人能扼要了解佛法大意,從而於日常生活中有所發用,有所助益。

本書共分十四個段落,從佛法通論及大小乘,直至中國佛教八大宗,均有簡要獵涉。

 

第一段落從一般佛學通論談起,1-71問,共有71個問題。

第二段落談小乘,72-90問,共有19個問題。

第三段落談大乘,91-114問,共有24個問題。

第四段落談業報,115-135問,共有21個問題。

第五段落談佛性、涅槃,136-146問,共有11個問題。

第六段落談唯識宗,147-165問,共有19個問題。

第七段落談中觀、三論宗,166-175問,共有10個問題。

第八段落談真常系,176-180問,共有5個問題。

第九段落談禪宗,181-205問,共有25個問題。

第十段落談天台宗,206-232問,共有27個問題。

第十一段落談華嚴宗,233-243問,共有11個問題。

第十二段落談淨土宗,244-288問,共有45個問題。

第十三段落談律宗,289-294問,共有6個問題。

第十四段落談藏密、真言宗,295-300問,共有6個問題。

 

佛法雖繁雜紛陳,然只要從聞思修、戒定慧、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循序漸進,持續修行,終有可成。因在家修行,世事紛擾,情緣括雜,實不易守戒修定,然歷事練心,進進退退中,也能步步前行,漸漸薄貪瞋癡,慢慢去我執,日日淡五欲,轉化煩惱障及所知障,相信會逐漸離苦得樂。有朝一日再去法執,自利利人,悟入菩薩初地,也是指日可待。

至若禪宗頓悟成佛,密宗即身成佛,可信而有之,而不宜求之太緊,隨修安然即可。

總之,佛法在世間,也唯有世間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15129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6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