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本冊討論中國佛學至為重要的三論宗、禪宗、天台宗,快速建立漢傳佛教正確觀念。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的佛學概論。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尚未付梓),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本系列作品共有六百問,內容實已涵蓋佛法全貌,宛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可供學人查閱及研究之用。內容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並透過一問一答,完整呈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
本書為第二集中冊,延續上冊(1問-167問),內容包括:三論宗168-188問,共21問;禪宗189-207問,共19問;天台宗208-214問,共7問,快速建立漢傳佛教正確觀念。
目錄
序言
三論宗(168-188問)
168.三論宗的源流為何?
169.三論及四論是什麼?
170-1-1.中論的大綱為何?
170-1-2.中論的大綱為何?
170-2-1.中論的大綱為何?
170-2-2.中論的大綱為何?
170-3-1.中論的大綱為何?
170-3-2.中論的大綱為何?
170-4-1.中論的大綱為何?
170-4-2.中論的大綱為何?
171-1.百論的大綱為何?
171-2.百論的大綱為何?
172.十二門論的大綱為何?
173-1.大智度論的大綱為何?
173-2.大智度論的大綱為何?
173-3.大智度論的大綱為何?
174.肇論的大綱為何?
175.辨中邊論的大綱為何?
176-1.大乘玄論的大綱為何?
176-2.大乘玄論的大綱為何?
177.三論玄義的大綱為何?
178.中觀與三論宗有不同嗎?
179.三論宗的所批判外道及佛教內部派別為何?
180.三論宗的教判為何?
181.什麼是真俗二諦、三種二諦、四重二諦?
182.什麼是八不正觀及中道?
183.什麼是中道佛性?
184.四句及五句有多少種類?
185.什麼是諸法實相?
186.吉藏十一家正因佛性說為何?
187.吉藏的佛性思想為何?
188.三論宗如何修行及絕待涅槃?
禪宗(189-207問)
189.印度禪及中國襌學思想的來源及中國禪學的理論基礎為何?
190.中國禪宗成立以前的禪學為何?
191.禪宗成立後的禪宗六祖及其弟子的禪學思想及心性論為何?
192.自四祖道信所橫出的法融牛頭禪的禪學思想為何?
193.五祖弘忍及其門下五大系弟子的禪學思想為何?
194.禪宗的分化,南北宗對立如何形成?
195-1.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行由第一
195-2.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般若第二
195-3.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疑問第三
195-4.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定慧第四
195-5.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坐禪第五
195-6.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懺悔第六
195-7.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機緣第七
195-8.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頓漸第八
195-9.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宣詔第九
195-10.六祖壇經的大綱為何?付囑第十
196.菏澤神會的禪學心性思想及宗密的判禪為何?
197.南獄懷讓與馬祖道一(洪州宗)的禪學思想為何?
198.青原行思與石頭希遷(石頭宗)的禪學思想為何?
199.百丈懷海的禪學思想為何?
200.百丈懷海的弟子等之禪學思想為何?
201.曹溪門徒五家禪的禪學思想為何?
202.宋代禪學的看話禪與默照禪為何?
203.宋代及明清禪宗的燈錄和語錄及文字禪、公案為何?
204.宋代禪宗的黃龍派與楊岐派的禪學思想為何?
205.元明清之臨濟宗及曹洞宗如何開展?
206.禪宗的頓悟法門為何?
207.禪宗如何修行?
天台宗(208-214問)
208.天台宗的源流及歷史發展為何?
209.天台宗的教義有哪些?
210.什麼是天台宗的境妙(六種真理境)及智妙(二十種智)?
211.天台宗的心性與佛性思想為何?
212-1.天台宗之五時八教判教為何?
212-2.天台宗之五時八教判教為何?
213.天台宗的經論有哪些?
214.法華經的大綱為何?
序/導讀
作者序
本套叢書《佛法三百問》共四冊,分別為《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
前二冊已於先前陸續出版,如今第二集(中冊)及第二集(下冊)也已完稿。
本文即為第二集中冊之序言。
由於第二集中冊及下冊,內容函蓋廣泛,兼且討論深入,尤其於各宗中又分別探討各宗的重要經論,所以全書厚重,為方便學者閱讀,遂將之拆分為中冊及下冊,分為兩冊出版。
由於全書厚重,內容繁索,寫來倍覺艱辛。
如今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完成一套四冊的全部內容。
本書為第二集中冊,銜接上冊,從168問開始,以迄214問為止。
《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討論至中國唯識宗(150-167問),本書第二集中冊,則從三論宗「168問」起始,繼續探討至天台宗「214問」為止,內容包括:
三論宗:168-188問,共21問。
禪宗:189-207問,共19問。
天台宗:208-214問,共7問。
其後的第二集下冊將繼續從天台宗215問起始,探討至藏密300問。
本套叢書共有600問,全套內容實已涵括佛法全貌。從佛法通論到各論;從印度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從印度小乘到大乘三系之唯識、中觀、如來藏;從印度三系到中國八大宗;最後並兼及東密及藏密。
如前第二集上冊序言中所言,此套叢書有點類似一套「袖珍型」的佛法百科全書,只要學者能讀完整套的佛法內容,則可謂已登堂入室,並能一窺佛法全貌了。
本套叢書除理論知識之介紹外,也非常重視實修的方法。除介紹顯宗的注重「理修」式的修行方法外,也詳細介紹密宗四派並重的「事修」式的修行方法。
佛法雖有很多的修行方法,但總結不外乎戒、定、慧三學。顯教似乎比較側重修慧及理論探討,修定則較偏重於理修,所以除禪宗的頓悟外,常需經年累月長時間的持續修習,才能一步一腳印,歷經三大阿僧祗劫,慢慢證至佛果;而密教的修慧及理論探討可能較不及顯教的深入,但修定則明顯側重以「事修」的實際有效而快速的修習方法,尢其無上瑜伽加入「脈氣明點」的「心氣不二」的修行方法,實為顯宗及唐密、東密所欠缺,也是密宗空樂大手印的重要修行依據原理,並以即身成佛為最終修行目標。
然而修習佛法,定慧亟須等持而修,理修與事修也必須並駕齊驅,方不致染犯事修的「著有」或理修的「著空」。故作者愚見以為必須結合顯密二教的各自優點,而避開其缺點(書中有顯密優缺點之探討),以理事兼具,定慧等持而修,方能真正達到「實際上」定慧等持的功效,而期能終證佛果。其實若能修入菩薩初地,實已難能可貴矣!何況也必須「登地」才能成為真正具德並且具有加持力,而能為芸芸眾生可依靠之上師。
本套書雖討論範圍廣泛,然佛法如斯浩瀚,況作者學疏才淺,尚亟需各方大師及大德們的匡正是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