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洲佛教史:日本佛教系列(四冊)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日本學界嶄新論述
多樣的思想文化風貌
◆「新亞洲佛教史」是日本佛教學界近年最大規模的結集,動員超過兩百位菁英學者;作者群以整體觀點,依各別專攻的主題領域,進行層層闡述。
◆ 除傳統的教理教義、文獻語言、史料分析之外,也擴及美術、考古、文藝、民俗等不同層面;並嘗試跳脫過去的宗派中心主義或歷史文獻學的限制,結合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呈現佛教研究範式的革新。
◆總覽佛教在亞洲發展的遼闊時空歷程與演變軌跡,勾勒出更豐富、多元的整合樣貌,議論豐富,可讀性極高。
【日本佛教系列】1~4冊
《日本佛教的基礎——日本I》
佛教為日本的重要信仰,與日本歷史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佛教傳入始於聖德太子神話傳說,不同時期因政治立場、社會經濟、文化風俗等,崇佛、廢佛均有所消長。中日交流奠定了日本佛教的宗派基礎,無論是鑑真和尚東渡傳戒,或日僧最澄與空海入唐求法,皆是重要盛事。「顯密」一詞的探究、「本地垂迹說」藉由神道信仰融入當地社會,均是日本古代佛教發展的探討重點。
本書由日本佛教的基礎,深入探討從佛教初傳東瀛,至鎌倉佛教發展之前的概況,並打破個別研究宗派史,從整體觀點、史料考察、思想史等多元領域進行層層闡述,開啟日本佛教史研究新的一頁。
《蓬勃發展的中世佛教——日本II》
日本中世佛教史,以院政期至戰國時代為探討對象,一般稱此時期為鎌倉新佛教,禪宗也同時從中國傳入,帶來新生。武士階層大力提倡禪宗,以助鞏固統治權,法然、親鸞、道元、日蓮、一遍等人為抵抗舊佛教勢力而大為活躍,他們救濟民眾,對社會影響深遠,此外,念佛法門的推廣,也普及至庶民階層。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日本佛教宗派的架構在此時期得以完整確立,各宗祖師的思想與言論,成為後人探索研究的重點。
日本中世佛教既有傳統也有創新,本書對於舊佛教寺社勢力與舊佛教改革派,室町文化、一揆與佛教的關係等多做探討。在日本佛教思想與文化的建樹上,中世佛教是日本建立佛教信仰的重要時期,流傳於世的佛教文化,迄今影響深遠。
《民眾佛教的扎根——日本Ⅲ》
東亞近世佛教的研究,在近年有不同的發展,不論是思想義理、詩文繪畫的探討都有精彩突出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日本近代化的進程中,佛教也扮演了積極的作用。
江戶幕府將佛教納入政府系統化管理,一方面又建立嚴格的寺院制度,鼓勵僧人進行學術研究;在相對和平的歲月中,江戶佛教取得長足的發展,又與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甚至日本近代化的進程中,佛教也扮演了積極的作用。
在此同時,佛教與儒家或天主教等佛教外部人士的論爭,也提供了一個認識近世思想流派交鋒或互攝的各種可能性,激盪出多樣的思想文化風貌。本書對近世佛教的思想義理、詩文繪畫等探討,都有精彩突出的表現。
《近代國家與佛教——日本IV》
日本佛教的研究,過去以鎌倉新佛教為關注焦點,七○年代以來,研究者針對二戰後構築的日本佛教定論提出批判,導致傳統佛教觀逐漸瓦解,多面向的研究重新建構出近代日本佛教的新樣貌。
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近代佛教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受到歐洲語言文獻學的影響,梵文的權威性不斷增強,從而激勵以漢文佛典為主要經典的佛教界,重新組織編纂大藏經,而有《大正藏》與《續藏經》兩套現代藏經的問世,影響極其深遠。二是受到明治時期儒者的排擠,造成「廢佛毀釋」與「神佛分離」運動,讓佛教必須認真思考國家的存在。
近代化、資本主義造成的社會矛盾,使得人們向佛教尋求精神的慰藉。禪宗對日本知識分子與歐美佛教信仰影響巨大,帶動世界潮流。本書從明治維新與佛教、近代佛教的形成與發展、戰爭與佛教等不同視角,探討日本近代佛教的本質究竟為何,從而認識它的蛻變之路。
目錄
《日本佛教的基礎——日本I》
新亞洲佛教史中文版總序/釋果鏡
序言一/末木文美士
序言二/大久保良峻
體例說明
【第一章】佛教東傳與流布/吉田一彥
專欄一:法隆寺/新川登龜男
【第二章】奈良佛教的發展/曾根正人
專欄二:天平寫經/杉本一樹
【第三章】最澄、空海的改革/大久保良峻
專欄三:空海的入唐目的/藤井淳
【第四章】佛教日本化 /上島享
專欄四:淨土信仰的一大觀點——對於念佛的理解/梯信暁
【第五章】神佛習合的形成/門屋温
專欄五:舍利信仰/布萊恩.魯伯特
【第六章】院政期的佛教發展/三橋正
專欄六:兩界曼荼羅的形式變化/冨島義幸
【特論】女性與佛教/勝浦令子
專欄七:戀愛與佛教/石井公成
年表/參考文獻//索引/作者簡介
《蓬勃發展的中世佛教——日本II》
新亞洲佛教史中文版總序/釋果鏡
序/松尾剛次
體例說明
【第一章】顯密佛教的發展/蓑輪顯量
專欄一:「聖教」世界/阿部泰郎
【第二章】新佛教形成/前川健一
專欄二:未來記/小峯和明
【第三章】佛教徒推行的社會活動 /松尾剛次
專欄三:持經者/菊地大樹
【第四章】儀禮與神話/伊藤聰
專欄四:夢/河東仁
【第五章】室町文化與佛教/原田正俊
專欄五:禪畫的世界/島尾新
【第六章】一揆與佛教/神田千里
專欄六:地圖/黑田日出男
【特論】變化中的日本佛教觀/佐藤弘夫
專欄七:立川流/彌永信美
年表/參考文獻/索引/作者簡介
《民眾佛教的扎根——日本Ⅲ》
新亞洲佛教史中文版總序/釋果鏡
序/林淳
體例說明
【第一章】天主教與佛教/黑住真
專欄一:秀吉的征韓與佛教/大桑齊
【第二章】近世國家與佛教/曾根原理
專欄二:天海的遺產——天海版《一切經》木活字/水上文義
【第三章】佛教與江戶諸思想/前田勉
專欄三:文人與佛教——京都文人僧在寶曆時期所發揮的功能/中野三敏
【第四章】教學進展與佛教改革運動/西村玲
專欄四:黃檗版《大藏經》/渡邊麻里子
【第五章】幕府寺社奉行與勸募宗教者——山伏、虛無僧、陰陽師/林淳
專欄五:《血盆經》/松下みどり
【第六章】「葬式佛教」的形成/岩田重則
專欄六:四國八十八處寺院的札所與空海十大弟子畫像/真鍋俊照
【特論І】透過佛像所見的古代日本佛教/長岡龍作
專欄七:若沖的佛畫/辻惟雄
【特論IІ】佛教建築的變遷/藤井惠介
年表/參考文獻/索引/作者簡介
《近代國家與佛教——日本IV》
新亞洲佛教史中文版總序/釋果鏡
序/佐藤弘夫
體例說明
【第一章】明治維新與佛教/谷川穰
專欄一:戰後宗教史研究與近代化論 /幡鎌一弘
【第二章】近代佛教的形成與發展/大谷榮一
專欄二:日本的護法尊者(達摩波羅)/佐藤哲朗
【第三章】佛教人士前往海外/藤井健志
專欄三:北海道的佛教/佐佐木馨
【第四章】國民國家日本的佛教——「正法」復興運動與法華=日蓮系在家主義佛教/島薗進
專欄四:神祕主義與佛教/吉永進一
【第五章】戰爭與佛教/末木文美士、辻村志のぶ
專欄五:靖國/三土修平
【第六章】戰後的佛教發展/島田裕巳
專欄六:水子供養/清水邦彥
【特論】佛教研究方法論與研究史/末木文美士
專欄七:伯納德・法蘭克的日本佛教研究/瓊.諾埃爾.羅伯特
年表/參考文獻/索引/作者簡介
序/導讀
新亞洲佛教史中文版總序
釋果鏡 / 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
弘揚漢傳佛教,從根本提昇漢傳佛教研究的品質與水準,一直是本所創辦人念茲在茲的心願。這是一場恆久持續的考驗,雖然中華佛學研究所自知能力有限,但仍然願意傾注所有心力,結合海內外的先進與同志,共同攜手為此一目標奮進。
在佛教學術研究的領域,日本學術界的成果一直受到全世界的肯定與注目。「新亞洲佛教史」此一系列研究是日本佛教學界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結集,十五冊的規模,動員超過兩百位菁英學者,從耆宿到新銳,幾乎網羅無遺,可以說是當今日本佛教學界最具規模的成果展示當不為過矣。本套「新亞洲佛教史」系列海納萬有,概而言之,其重要性約有數端:
(一)「新亞洲佛教史」雖然以印度、中國、日本三大部分為主,但也兼顧中亞、東南亞、越南、韓國等不同地區,涵蓋南傳、漢傳、藏傳等不同的佛教傳統;處理時段從佛陀出世迄於今日。就目前同性質的著作之中,處理時間之長遠,空間之寬闊,迄今尚未有出於其右者。
(二)傳統佛教史的寫作總是詳古略今,無法充分呈現佛教演變的歷史面貌。此次「新亞洲佛教史」對於近世以降佛教演變的軌跡著意甚深,可謂鉅細靡遺。
(三)傳統佛教史大多集中於思想概念以及政治關係的描述,此次「新亞洲佛教史」在可能的範圍內,嘗試兼顧語言、民俗、文學、藝術、考古學等文化脈絡,開展出各種認識佛法的不同可能性。
職是之由,「新亞洲佛教史」不僅是時間意義上,更重要的意義是一種研究範式的建立。中華佛學研究所取得佼成出版社正式授權,嘗試將日本佛教研究最新系列研究成果介紹給漢語文化圈。其間受到各方協助,特別是青山學院大學陳繼東教授居中聯繫,其功厥偉。同時也要感謝佼成出版社充分授權與協助,讓漢語文化圈的讀者得以接觸這套精心策畫的研究成果。透過高水準學術研究作品的譯介,借鏡世界各國佛教研究者的智慧,讓漢傳佛教研究的境界與視野更高更遠,這是中華佛學研究所責無旁貸的使命,以及未來持續努力的目標。
序
末木文美士 / 編輯委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佛教史研究在新史學領域形成中顯著發展,這些研究成果彙整為家永三郎、赤松俊秀、圭室諦成共同監修的《日本仏教史》全三卷(法蔵館,一九六七)、舊版《アジア仏教史》日本編全九卷(一九七二─七五)等,成為有口皆碑的通史著作典範。
戰後發展的佛教史,其特徵是根據鎌倉新佛教的中心史觀所形成。換言之,就是將新佛教的代表祖師親鸞、道元、日蓮視為日本佛教的巔峰人物,有關其生涯或思想,甚至所建構的新佛教諸宗發展史則成為研究核心。至於古代佛教的意義僅在於成為新佛教的發展前提,所謂的舊佛教,在中世亦被視為應被新佛教超越的保守派。近世以後因沿襲中世新佛教並邁向墮落的時期,故而評價甚低。
然而,黑田俊雄於一九七五年倡說的顯密體制論卻推翻以上觀點。黑田主張中世時期是由顯密佛教的體制派佛教(所謂的舊佛教)掌握實權,新佛教堪稱只屬異端的少數派。如此說法遭學界大肆批判,但至少讓日本佛教史的研究方向產生顯著轉變,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顯密體制論出現後,學者不僅關注新佛教,對於過去被視為舊佛教的發展動向亦十分矚目。律宗的社會活動、密教儀禮、神佛習合等課題,過去一直被漠視的時代發展趨勢,顯然具有重大意義。此外,學者並非針對個別研究宗派史,而是從整體觀點來闡明佛教史。這種新研究是以對寺院聖教進行堅實的實證發掘為基礎,並在史學、佛學、文學、美術史等多元領域的研究者協助下所產生的豐碩成果。
鎌倉新佛教中心史觀瓦解之後,顛覆了將中世視為佛教史巔峰期的觀點,促使對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的佛教皆各具價值的觀點表以認同,並進行研究。此外,並非只局限於日本國內,在亞洲拓展的研究領域亦獲得嶄新的洞見。
在此趨勢中,擔任責任編輯委員的筆者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們,於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年舉辦日本佛教研究會,與多方領域的研究者進行密切交流,此後編輯並刊行《日本の仏教》全九卷(法蔵館,一九九四─二○○一)、《日本仏教34の鍵》(春秋社,二○○三),就此致力於開拓新方向。
此次筆者適逢《新アジア仏教史》日本編刊行,加上當時身為執筆主力的大久保良峻、佐藤弘夫、林淳、松尾剛次予以協助編輯,目標在於完成堪稱是近年日本佛教史研究集大成之通史著作。日本編共由五卷構成(第十一至十四卷),分別是古代、中世、近世、近代。各卷皆由六章所構成,若有跨時代主題而難以設定在某特定時期之際,則以特論形式另行處理。至於沒有列入通史介紹,內容卻耐人尋味的話題,則透過專欄加以補足。最後的第十五卷將旨趣略做變更,依照不同主題來探討日本佛教的現狀及課題,同時以編輯委員的提議做為總結。筆者期盼本系列不僅打破過去定型化的佛教史形象,亦可成為今後新佛教史研究的出發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