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一次完全讀懂佛教-給現代人讀的佛教智慧書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 圖解:精選300多幅插圖和大量圖解,圖文並茂地展示佛教魅力。
本書透過多方面深層次地解析佛教,形象立體地展現了佛教的博大精深,不僅能使讀者掌握佛教的基本教理和脈絡,還通過300多幅精美圖片,為讀者打造出了一個絢麗多姿的閱讀空間。
■ 全面:從佛教的歷史、宗派到佛教的飲食、養生,多方面地介紹佛教。
佛教已形成了一套理論完備、內容豐富、獨具魅力的體系,它關注人生的苦難,以慈悲之心憐憫世人,以出世之念開悟眾生,因此吸引了諸多信眾,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此外,本書還對佛教的動植物、藝術、養生和飲食進行解讀,系統展現了豐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使讀者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
■ 易懂:透過1000個問答,讓你輕鬆查找佛教知識、瞭解佛教文化。
本書共分12章節,用1000個問題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佛教的基本知識,從佛教的基本教義一直介紹到佛教的飲食,不僅概述了佛教的歷史和傳承,還對佛教的諸尊及他們的真言、手印進行了講解,並對佛教的重要典籍進行了介紹。
佛教自創立以來,就在古印度廣泛傳播。由於釋迦牟尼的說法不立文字、簡單易懂,且他一向主張眾生平等,對於女性和奴隸也一視同仁,所以,佛教受到了廣大底層百姓的歡迎,很快就在印度佔據了一席之地。西元前200多年,阿育王統一印度,正式將佛教確立為印度的國教,並派出使團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弘揚佛教,使佛教跨出了印度的國門,傳播到全亞洲乃至世界各地。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佛教的理論和教法也日益厚重,體系日漸龐大,不免讓人望而生怯,在普通讀者看來更是高深莫測。為了眾多對佛教感興趣的讀者,本書特別整理了佛教的要旨與脈絡,希望能幫助讀者輕鬆愉快地認識佛教,瞭解佛教。
本書透過多方面深層次地解析佛教,形象立體地展現了佛教的博大精深,不僅能使讀者掌握佛教的基本教理和脈絡,還通過300多幅精美圖片,為讀者打造出了一個絢麗多姿的閱讀空間。
■ 全面:從佛教的歷史、宗派到佛教的飲食、養生,多方面地介紹佛教。
佛教已形成了一套理論完備、內容豐富、獨具魅力的體系,它關注人生的苦難,以慈悲之心憐憫世人,以出世之念開悟眾生,因此吸引了諸多信眾,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此外,本書還對佛教的動植物、藝術、養生和飲食進行解讀,系統展現了豐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使讀者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
■ 易懂:透過1000個問答,讓你輕鬆查找佛教知識、瞭解佛教文化。
本書共分12章節,用1000個問題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佛教的基本知識,從佛教的基本教義一直介紹到佛教的飲食,不僅概述了佛教的歷史和傳承,還對佛教的諸尊及他們的真言、手印進行了講解,並對佛教的重要典籍進行了介紹。
佛教自創立以來,就在古印度廣泛傳播。由於釋迦牟尼的說法不立文字、簡單易懂,且他一向主張眾生平等,對於女性和奴隸也一視同仁,所以,佛教受到了廣大底層百姓的歡迎,很快就在印度佔據了一席之地。西元前200多年,阿育王統一印度,正式將佛教確立為印度的國教,並派出使團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弘揚佛教,使佛教跨出了印度的國門,傳播到全亞洲乃至世界各地。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佛教的理論和教法也日益厚重,體系日漸龐大,不免讓人望而生怯,在普通讀者看來更是高深莫測。為了眾多對佛教感興趣的讀者,本書特別整理了佛教的要旨與脈絡,希望能幫助讀者輕鬆愉快地認識佛教,瞭解佛教。
目錄
第一章 佛教的基礎知識
第二章 佛教的歷史
第三章 佛教的宗派
第四章 佛教的重要典籍
第五章 佛教的諸尊
第六章 佛教的真言與手印
第七章 佛教的法器
第八章 佛教的持物
第九章 與佛教有關的動植物
第十章 佛教的傳承
第十一章 佛教的藝術
第十二章 佛教養生與飲食
第二章 佛教的歷史
第三章 佛教的宗派
第四章 佛教的重要典籍
第五章 佛教的諸尊
第六章 佛教的真言與手印
第七章 佛教的法器
第八章 佛教的持物
第九章 與佛教有關的動植物
第十章 佛教的傳承
第十一章 佛教的藝術
第十二章 佛教養生與飲食
試閱
第一章:佛教的基礎知識
公元前500多年,悉達多在古印度伽耶村菩提樹開悟得道,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教的歷史自此展開。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佛教已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宗教,它的教義到底是什麼,這就是本章要為你介紹的內容。
001 ■ 什麼是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西元前566~前486年)所創。他於二十九歲那年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三十五歲在菩提樹下禪定四十九日而悟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由於悉達多的父族為釋迦族人,所以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佛教自創立後,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在東漢初年自西向東傳入中國。
確切地說,「佛教」的含義是指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意思,因此佛教並非一種宗教,也不是一種哲學,把佛教當成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它的具體含義是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之道。
佛不是萬能的,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引導我們如何憑自己的努力得到解脫。
002 ■ 佛教三寶是指什麼?
佛教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它們是佛教教法和證法的核心。
佛寶,指已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要成就圓滿佛道,則須修成佛身與佛德。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化身。佛德也有三:智德、斷德、恩德。
法寶,為諸佛之教法,包括三個要素:以涅槃解脫,常樂我凈為體性(目標為得清凈法身);以三十七道品為方便(三十七種修行方法);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伏眾生的甘露法藥(傳授佛法的法門,可分為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究竟悉檀四類)。
僧寶,即依佛法如實修行者,這也可分為三種:義僧、賢聖僧、福田僧。義僧,是指那些以法相之身居於世間的佛,他們可以隨機緣幻化出不同的外相,而真實之相從來不曾被人所見,他們在暗中護佑著芸芸眾生。賢聖僧,是指見道位以上的聖賢,在小乘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在大乘指初發心以上的菩薩。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僧人,雖未證道果,但也能蔭庇眾生。
003 ■ 什麼是六道?
六道,是佛教輪迴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六道,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前三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善,為三善道;後三道因作業較惡,為三惡道。世間一切眾生因不善業投生三惡道,因善業投生三善道,皆在這六道中生死輪迴,只有佛、菩薩、羅漢跳出三界,不入輪迴。
一、天道,居於天界,福報最好。但由於享樂誘惑太大,很難靜心修行,而且因為他們福報用盡,下生多投生於三惡道中。
二、阿修羅道,與天道福報相去不遠,但因心中有妒恨之心,好勇鬥狠,不思修行,常與天界作戰,死後多墮落於三惡道。
三、人道,即世間人類,雖無天道的好福報,但有苦也有樂,最適宜修持佛法,可藉此機緣修行達到覺悟,超脫輪迴。
四、畜生道,因殺生而投入此道,受自然與人類的奴役之苦。因天生愚痴,大多缺乏修行機緣。
五、餓鬼道,多因不肯施捨、偷盜、見難不救的業因而投入此道。餓鬼們大多承受著在黑暗中流連的飢渴不堪的痛苦,他們整日受苦,無心修行。
六、地獄道,最重惡業者會投生於此道中,歷幾十萬億年才可能離開此道,因為太苦而無暇修持佛法。
公元前500多年,悉達多在古印度伽耶村菩提樹開悟得道,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教的歷史自此展開。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佛教已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宗教,它的教義到底是什麼,這就是本章要為你介紹的內容。
001 ■ 什麼是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西元前566~前486年)所創。他於二十九歲那年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三十五歲在菩提樹下禪定四十九日而悟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由於悉達多的父族為釋迦族人,所以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佛教自創立後,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在東漢初年自西向東傳入中國。
確切地說,「佛教」的含義是指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意思,因此佛教並非一種宗教,也不是一種哲學,把佛教當成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它的具體含義是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之道。
佛不是萬能的,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引導我們如何憑自己的努力得到解脫。
002 ■ 佛教三寶是指什麼?
佛教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它們是佛教教法和證法的核心。
佛寶,指已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要成就圓滿佛道,則須修成佛身與佛德。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化身。佛德也有三:智德、斷德、恩德。
法寶,為諸佛之教法,包括三個要素:以涅槃解脫,常樂我凈為體性(目標為得清凈法身);以三十七道品為方便(三十七種修行方法);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伏眾生的甘露法藥(傳授佛法的法門,可分為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究竟悉檀四類)。
僧寶,即依佛法如實修行者,這也可分為三種:義僧、賢聖僧、福田僧。義僧,是指那些以法相之身居於世間的佛,他們可以隨機緣幻化出不同的外相,而真實之相從來不曾被人所見,他們在暗中護佑著芸芸眾生。賢聖僧,是指見道位以上的聖賢,在小乘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在大乘指初發心以上的菩薩。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僧人,雖未證道果,但也能蔭庇眾生。
003 ■ 什麼是六道?
六道,是佛教輪迴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六道,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前三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善,為三善道;後三道因作業較惡,為三惡道。世間一切眾生因不善業投生三惡道,因善業投生三善道,皆在這六道中生死輪迴,只有佛、菩薩、羅漢跳出三界,不入輪迴。
一、天道,居於天界,福報最好。但由於享樂誘惑太大,很難靜心修行,而且因為他們福報用盡,下生多投生於三惡道中。
二、阿修羅道,與天道福報相去不遠,但因心中有妒恨之心,好勇鬥狠,不思修行,常與天界作戰,死後多墮落於三惡道。
三、人道,即世間人類,雖無天道的好福報,但有苦也有樂,最適宜修持佛法,可藉此機緣修行達到覺悟,超脫輪迴。
四、畜生道,因殺生而投入此道,受自然與人類的奴役之苦。因天生愚痴,大多缺乏修行機緣。
五、餓鬼道,多因不肯施捨、偷盜、見難不救的業因而投入此道。餓鬼們大多承受著在黑暗中流連的飢渴不堪的痛苦,他們整日受苦,無心修行。
六、地獄道,最重惡業者會投生於此道中,歷幾十萬億年才可能離開此道,因為太苦而無暇修持佛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