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心靜坐,從心解脫(格龍仁波切套書組)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忙著應付生活的你,
還記得怎麼回到內心嗎?
當代108藏密大師之一格龍仁波切,以《歇心靜坐》及《從心解脫》兩書,結合佛法智慧、正念修行與心理學,為現代人指引一條靜心之路:從幾分鐘就能上手的「靜坐」之修,到解脫數位工具對心靈的束縛,引領你安頓心神,調和身心,終獲內在的自由。
▍《歇心靜坐》:從初學到深入的靜坐七法,開啟通往內在自由之道
當世界一天天變得更擁擠、更繁忙,困擾我們的問題也越變越多。這些壓力導致我們的行為經常失衡,自由的感覺蕩然無存!若以靜坐等方式,許多問題都會減輕,甚至迎刃而解。
靜坐雖是小小的行動,但力道強大,不僅能夠釋放壓力,還可以化解憂愁與抑鬱,矯正諸多失衡,為自己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模式,使我們內在與外在世界都安詳和諧。
本書將修心的最關鍵步驟,精心編纂成七階段的靜坐實修指引,從基礎逐步深化,把哲學性或技巧性的題材以及定義減到最少,只在相關靜坐的章節中隨文介紹。除了介紹七個階段的靜坐,還插入「法義回顧」單元,把法理做了更詳細的解說,並且提供了背景資料。即使從未打坐過,也能在忙碌生活中找到片刻安靜,逐步建立穩固的內在平靜。
[ 推薦引文 ]
1、《歇心靜坐》是一個寶藏,陳列出佛教徒修心的所有必經階段。它帶領我們從第一步踏上禪修之旅,一路走到最後的體悟,圓滿心的證悟天性。本書盡皆涵蓋一切,沒有必要另覓其他修法。——祖古東杜仁波切,《心靈神醫》、《無盡的療癒》與《無條件的愛心》(The Heart of Unconditional Love,暫譯)的作者
2、藏傳佛法修行途徑清楚明白又簡單的指引。從初學靜坐到深入修行,《歇心自在》提供了直指而睿智的引導,內容豐富又開放。──傑克•康菲爾德,《帶佛法回家》與《踏上心靈幽徑》的作者
3、格龍仁波切闡述了從基礎到最高階禪修的完整光譜,還有許多可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珍貴洞見。這本書應會改變你的一生。──阿南渡登,《覺性之妙》與《無我,無礙》的作者
4、一本現代的禪修鉅著。機智、易讀、又風趣,跟隨這位偉大老師的指引,你將會真正放鬆進入天賦的智慧。這是近年來我讀到最好的禪修指南。──羅卓˙林茲勒,《端坐如佛》(Sit Like A Buddha暫譯)與《當佛陀走入酒吧》的作者
▍《從心解脫》:數位時代的心靈降躁法,藏密大師教你找回內在的寧靜與澄明
數位時代最大的挑戰,不是科技本身,而是「干擾」。當專注力不斷地被各種通知、廣告所分割,將使我們難以進行深度思考,甚至離「快樂」越來越遠。
格龍仁波切出生於西藏最高、最偏遠的地區,那裡沒有現代人所經歷的大部分干擾。當他來到西方社會,親身體驗數位生活滲透日常所帶來的挑戰後,他發現:從內在解決我們的執著與渴求,才能擺脫外在對科技的成癮和依賴。
本書專為數位時代的我們而寫,從佛法的智慧中,提煉具體練習與心靈修行指引,例如四念住、施受法(Tonglen)、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正念呼吸調整等等,這些不只是佛法名相,還是可操作的心法;再透過簡單的練習,就能逐步提升內在穩定性,回到自由自在的心靈。
[ 本書特色 ]
1、揭示數位時代的焦慮問題,提供可行的「心靈解毒法」。
面對當今科技時代的心理挑戰,本書從佛法的角度提出實用方法,例如減少數位干擾、培養專注力的練習等,幫助現代人走出數位焦慮的囚籠。
2、以簡明的方式,讓佛法智慧真正落實於生活。
不一定要深諳佛法,就可以透過書中的練習方法來改善情緒、調整思維模式,體會真正的快樂。
3、從佛法的智慧中,提煉具體練習與心靈修行指引。
四念住、施受法(Tonglen)、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正念呼吸調整等等,這些不只是佛法名相,還是可操作的心法;再透過簡單的練習,就能逐步提升內在穩定性。
還記得怎麼回到內心嗎?
當代108藏密大師之一格龍仁波切,以《歇心靜坐》及《從心解脫》兩書,結合佛法智慧、正念修行與心理學,為現代人指引一條靜心之路:從幾分鐘就能上手的「靜坐」之修,到解脫數位工具對心靈的束縛,引領你安頓心神,調和身心,終獲內在的自由。
▍《歇心靜坐》:從初學到深入的靜坐七法,開啟通往內在自由之道
當世界一天天變得更擁擠、更繁忙,困擾我們的問題也越變越多。這些壓力導致我們的行為經常失衡,自由的感覺蕩然無存!若以靜坐等方式,許多問題都會減輕,甚至迎刃而解。
靜坐雖是小小的行動,但力道強大,不僅能夠釋放壓力,還可以化解憂愁與抑鬱,矯正諸多失衡,為自己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模式,使我們內在與外在世界都安詳和諧。
本書將修心的最關鍵步驟,精心編纂成七階段的靜坐實修指引,從基礎逐步深化,把哲學性或技巧性的題材以及定義減到最少,只在相關靜坐的章節中隨文介紹。除了介紹七個階段的靜坐,還插入「法義回顧」單元,把法理做了更詳細的解說,並且提供了背景資料。即使從未打坐過,也能在忙碌生活中找到片刻安靜,逐步建立穩固的內在平靜。
[ 推薦引文 ]
1、《歇心靜坐》是一個寶藏,陳列出佛教徒修心的所有必經階段。它帶領我們從第一步踏上禪修之旅,一路走到最後的體悟,圓滿心的證悟天性。本書盡皆涵蓋一切,沒有必要另覓其他修法。——祖古東杜仁波切,《心靈神醫》、《無盡的療癒》與《無條件的愛心》(The Heart of Unconditional Love,暫譯)的作者
2、藏傳佛法修行途徑清楚明白又簡單的指引。從初學靜坐到深入修行,《歇心自在》提供了直指而睿智的引導,內容豐富又開放。──傑克•康菲爾德,《帶佛法回家》與《踏上心靈幽徑》的作者
3、格龍仁波切闡述了從基礎到最高階禪修的完整光譜,還有許多可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珍貴洞見。這本書應會改變你的一生。──阿南渡登,《覺性之妙》與《無我,無礙》的作者
4、一本現代的禪修鉅著。機智、易讀、又風趣,跟隨這位偉大老師的指引,你將會真正放鬆進入天賦的智慧。這是近年來我讀到最好的禪修指南。──羅卓˙林茲勒,《端坐如佛》(Sit Like A Buddha暫譯)與《當佛陀走入酒吧》的作者
▍《從心解脫》:數位時代的心靈降躁法,藏密大師教你找回內在的寧靜與澄明
數位時代最大的挑戰,不是科技本身,而是「干擾」。當專注力不斷地被各種通知、廣告所分割,將使我們難以進行深度思考,甚至離「快樂」越來越遠。
格龍仁波切出生於西藏最高、最偏遠的地區,那裡沒有現代人所經歷的大部分干擾。當他來到西方社會,親身體驗數位生活滲透日常所帶來的挑戰後,他發現:從內在解決我們的執著與渴求,才能擺脫外在對科技的成癮和依賴。
本書專為數位時代的我們而寫,從佛法的智慧中,提煉具體練習與心靈修行指引,例如四念住、施受法(Tonglen)、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正念呼吸調整等等,這些不只是佛法名相,還是可操作的心法;再透過簡單的練習,就能逐步提升內在穩定性,回到自由自在的心靈。
[ 本書特色 ]
1、揭示數位時代的焦慮問題,提供可行的「心靈解毒法」。
面對當今科技時代的心理挑戰,本書從佛法的角度提出實用方法,例如減少數位干擾、培養專注力的練習等,幫助現代人走出數位焦慮的囚籠。
2、以簡明的方式,讓佛法智慧真正落實於生活。
不一定要深諳佛法,就可以透過書中的練習方法來改善情緒、調整思維模式,體會真正的快樂。
3、從佛法的智慧中,提煉具體練習與心靈修行指引。
四念住、施受法(Tonglen)、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正念呼吸調整等等,這些不只是佛法名相,還是可操作的心法;再透過簡單的練習,就能逐步提升內在穩定性。
目錄
──【歇心靜坐】目錄──
祖古東杜仁波切推薦
作者序
編者序
放鬆、簡單,與現代生活
解開奧祕
進一步的饒益
譯者序
前言
靜坐的價值
進一步審視靜坐的價值
七種靜坐摘要
第一部分
第一種靜坐:基礎坐禪
結合身心,打好地基
什麼是靜坐?
姿勢:在舒適中靜坐
緣身體的禪修
靜坐實修指引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二種靜坐:止修
調服我們的心
深深專注於心性
專注單一所緣
進入止修
重點提示與備忘
問與答
第三種靜坐:精純基礎禪坐
澄澈出現
成就等持
簡介空性
把心-意向幸福開啟,體驗心性本質
意樂安立
再訪身、語、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四種靜坐:觀修
超越表層的觀
帶著澄澈入觀
觀什麼?
激勵
廣袤空闊
菩提心意樂──慈心與悲心
上座觀修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法義回顧(一):第一部分相關之法理
法/靜坐、心與身/意樂/相對菩提心與絕對菩提心/
戒律/智慧/空性/轉世與業/傳統的觀修/六度
第二部分
第五種靜坐:敞心禪修
更寬廣地觀察內與外
什麼是敞開的心?
菩提心──悲心與慈心
希望與恐懼
耐性與開放的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六種靜坐:淨心禪修
純淨與證悟天性般的體驗
這種修行的成果
藏傳佛教的淨心傳統
一杯水的比喻
靜坐是為了平衡這顆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七種靜坐:離念禪修
放心自由
座上修
下座禪修
這種禪修對自他的利益
細微處的要點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法義回顧(二):概觀大乘、金剛乘、與大圓滿之傳統修行法
大乘佛法與中道/希望與恐懼/修行的儀式/金剛乘佛法/大圓滿
結語
如何修
建議閱讀
詞彙表
致謝
作者簡介
──【從心解脫】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英文版編者序
譯者序
前言
旅程規畫
【第一部分 在散亂的魔咒下】
第一章 數位時代,我們如何生活?
數位快車道
分心專賣公司
制約反應1.0
第二章 關於猴子的寓言
習慣的力量
習慣的養成──有個App專司其責!
再談我們的猴子心
被迫出類拔萃
採取一點行動吧──簡介正念
停下來做個反思
【第二部分 學習輕鬆呼吸】
第三章 探索內在空間──發展耐性與敞開
簡介座下修
耐性與生俱來
敞開的三個層次
修習第二層次的敞開
第三層次的天然敞開:無邊的廣闊
第四章 生活中修正念
身念住──緣身體,修習正念
受念住──緣感受,修正念
法念住──緣現象,修正念
心念住──緣心,修正念
正念禪修總結
第五章 一個完美的APP
六度環環相扣
串習六波羅蜜
第六章 快樂有其因
以四無量心展開一天的生活
快樂之因
受苦之因
無上至樂和無量平等捨
【第三部分 深入探討萬法的本質】
第七章 快樂與痛苦的本質
在更深的層次觀心
什麼是真實的?
自我認識
實修:對希望與恐懼做禪修
第八章 相互依存性之謎
由於我們,才有快樂與受苦的體驗
那麼,我是誰?「什麼」是我呢?
上座禪修「相互依存性」
建立相互依存的見地
【第四部分 靈性之道的價值】
第九章 智慧
概念式禪修:修證「我空」和「法空」
概念式禪修的修習要點
水中月
重訪六波羅蜜
對「無我」做概念式禪修之總結
第十章 慣性模式與業
如何造業
長期累積的業
淨除惡業
第十一章 慈心與悲心
修心
擴展慈心的禪修
大圓滿禪修簡介
第十二章 內在與外在的生態學
我們有兩個身體
淨化人類的環境
後記
致謝
〈附錄一〉西藏醫學所說的「風」
〈附錄二〉佛教簡介
詞彙表
延伸閱讀建議
關於作者
祖古東杜仁波切推薦
作者序
編者序
放鬆、簡單,與現代生活
解開奧祕
進一步的饒益
譯者序
前言
靜坐的價值
進一步審視靜坐的價值
七種靜坐摘要
第一部分
第一種靜坐:基礎坐禪
結合身心,打好地基
什麼是靜坐?
姿勢:在舒適中靜坐
緣身體的禪修
靜坐實修指引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二種靜坐:止修
調服我們的心
深深專注於心性
專注單一所緣
進入止修
重點提示與備忘
問與答
第三種靜坐:精純基礎禪坐
澄澈出現
成就等持
簡介空性
把心-意向幸福開啟,體驗心性本質
意樂安立
再訪身、語、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四種靜坐:觀修
超越表層的觀
帶著澄澈入觀
觀什麼?
激勵
廣袤空闊
菩提心意樂──慈心與悲心
上座觀修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法義回顧(一):第一部分相關之法理
法/靜坐、心與身/意樂/相對菩提心與絕對菩提心/
戒律/智慧/空性/轉世與業/傳統的觀修/六度
第二部分
第五種靜坐:敞心禪修
更寬廣地觀察內與外
什麼是敞開的心?
菩提心──悲心與慈心
希望與恐懼
耐性與開放的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六種靜坐:淨心禪修
純淨與證悟天性般的體驗
這種修行的成果
藏傳佛教的淨心傳統
一杯水的比喻
靜坐是為了平衡這顆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七種靜坐:離念禪修
放心自由
座上修
下座禪修
這種禪修對自他的利益
細微處的要點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法義回顧(二):概觀大乘、金剛乘、與大圓滿之傳統修行法
大乘佛法與中道/希望與恐懼/修行的儀式/金剛乘佛法/大圓滿
結語
如何修
建議閱讀
詞彙表
致謝
作者簡介
──【從心解脫】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英文版編者序
譯者序
前言
旅程規畫
【第一部分 在散亂的魔咒下】
第一章 數位時代,我們如何生活?
數位快車道
分心專賣公司
制約反應1.0
第二章 關於猴子的寓言
習慣的力量
習慣的養成──有個App專司其責!
再談我們的猴子心
被迫出類拔萃
採取一點行動吧──簡介正念
停下來做個反思
【第二部分 學習輕鬆呼吸】
第三章 探索內在空間──發展耐性與敞開
簡介座下修
耐性與生俱來
敞開的三個層次
修習第二層次的敞開
第三層次的天然敞開:無邊的廣闊
第四章 生活中修正念
身念住──緣身體,修習正念
受念住──緣感受,修正念
法念住──緣現象,修正念
心念住──緣心,修正念
正念禪修總結
第五章 一個完美的APP
六度環環相扣
串習六波羅蜜
第六章 快樂有其因
以四無量心展開一天的生活
快樂之因
受苦之因
無上至樂和無量平等捨
【第三部分 深入探討萬法的本質】
第七章 快樂與痛苦的本質
在更深的層次觀心
什麼是真實的?
自我認識
實修:對希望與恐懼做禪修
第八章 相互依存性之謎
由於我們,才有快樂與受苦的體驗
那麼,我是誰?「什麼」是我呢?
上座禪修「相互依存性」
建立相互依存的見地
【第四部分 靈性之道的價值】
第九章 智慧
概念式禪修:修證「我空」和「法空」
概念式禪修的修習要點
水中月
重訪六波羅蜜
對「無我」做概念式禪修之總結
第十章 慣性模式與業
如何造業
長期累積的業
淨除惡業
第十一章 慈心與悲心
修心
擴展慈心的禪修
大圓滿禪修簡介
第十二章 內在與外在的生態學
我們有兩個身體
淨化人類的環境
後記
致謝
〈附錄一〉西藏醫學所說的「風」
〈附錄二〉佛教簡介
詞彙表
延伸閱讀建議
關於作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