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0928_9月選書

讀心經找回自己:260個字,破解人生真相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1個人喜歡
  • 9 359
    399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心經/金剛經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張之嵐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知青頻道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5/01/16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讀《心經》,找到不煩惱的方法。
看完本書,你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讀心經最初的本意。
 
只有260字的《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世界上篇幅最短、含義最深的佛教經典。
 
《心經》用260個漢字濃縮600卷《大般若經》精華,破解人生真相和宇宙之謎,可謂一字千金、字字珠璣。
 
從古至今,解讀《心經》的人多不勝數,然而在近代知識份子的眼中,《心經》究竟是何模樣呢?
 
《心經》字字珠璣,它全文中沒有任何一個字是形容詞,沒有任何一個虛字,每一個字都有無上的智慧。
 
雖然它是易於誦讀的,但是,知識分子們更應該追求的是它那遼闊無比的「空」之境界與那眼光獨到的特異思維。
 
事實上,《心經》已經不僅僅是宗教,也不僅是哲學,而是昇華到了生命的藝術,每一個人都應該要能知能行的生命藝術。它不但使生命豐富,而且能使生命自在無比。
 
學貫中西的張之嵐博士,用現代的思維與方式,正確解讀《心經》的內涵,讓你更為真實的領悟《心經》的真諦。
 
12位博士聯手推薦:
 
王鎮城/機電博士    柯金虎/文學博士
李粵堅/物理博士    施江霖/電機博士
吳春淵/機械博士    康達維/文學博士
吳英陵/機電博士    陶翼煌/地理博士
林建憲/工學博士    張台萍/文學博士
林定鼎/光電博士    賴茂富/電機博士

目錄

原書名:與近代知識分子談心經
 
之嵐自序
正識經名 4
跨越千年的感應 5
宇宙之道 6
父親的教誨 9
生命的抉擇 12
人生的意義 15
 
CH1 2014 序曲
序曲的意義 28
如果只是理想? 31
你要學佛的甚麼? 34
「心」才是學問之所在 37
心經的主題 39
什麼是學問之道 41
《心經》是「空」的聖典 43
「時間」與「空間」的思維 46
讀古書要有新思維 53
《心經》究竟是用來做甚麼的? 58
一段屬於未來的閒話 60
 
CH2 心經的啟蒙
有情的宗教 64
諸法因緣生 69
「心」的象形意義 71
心能生因緣 75
心經的要旨 78
 
CH3 心經的超越思維
大哉問 84
變異的時空 86
新時代的性向思維 89
心經是偉大的 92
我思故我在 96
靈魂與肉體 98
心經與空的哲思 100
學佛的最高境界 104
方便法門與認知心理學 107
空與色的宇宙法則 110
成佛之道 113
即心即佛 118
自性成佛 123
 
CH4 心經的人生智慧
被誤解的心經 128
佛教的宇宙觀 131
不可思議的八正道 133
心經是可以安定人心的 137
心經的智慧 139
「色」的時空觀念 144
每一個我都是無價的 149
 
CH5 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存在
佛法的無遠弗屆 154
佛法是非法非非法 158
佛住哪裏? 162
宇宙中沒有「永恆」 165
「心經」究竟是什麼「心」 168
 生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172
因果律是定律嗎? 174
跨越生命另類的重大問題 177
超越生死的存在 180
芝諾的「時空」詭論(Paradoxes Of Zeno) 186
時間與空間的極限 189
新的時空觀念 194
 
CH6 跨越千古鴻溝
文明難以跨越的鴻溝- 翻譯 200
難以翻譯的國情 203
五不譯 206
深遠的意義 210
經名的意譯 213
波羅蜜多是什麼? 215
「心」究竟是什麼? 219
「經」是用來唸的嗎? 223
 
CH7 觀自在菩薩
觀萬物而自在 226
唐朝各譯本 228
觀自在的智慧更高 233
 
CH8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大學問與小學問 236
「行」是這句話的關鍵 241
力行的真諦 244
 
CH9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窗與啟蒙 248
心經的精髓 251
真理因疑惑而得解 254
究竟甚麼是「妄念」 259
「空」的先期認知 262
「五蘊皆空」的解諦 265
六識之後的更上一層 274
宇宙人生的本源 276
空是無可比擬的 279
破除五蘊 282
「空」的更上一層意義 284
什麼是「無我」? 288
什麼是「無相」? 291
什麼是「無法」? 295
什麼是「無住」? 299
 
CH10 色即是空
前言 304
古人的「空」用 306
生命是最偉大的奇蹟 310
「空」究竟是不是空的? 313
「色」就是物質嗎? 316
空是一種「法理」故無實體 318
是法空而不是色空 320
色空不二 323
為甚麼「色即是空」是可逆的? 326
凡所有相,皆為虛妄 330
空有不二 332
叩鐘的道理 334
「法空」的思維 338
「空」是「無我」 340
「空」是變化不已的「存在」 344
「空」是「無上」的 347
「空」是「包融」的 350
「空」是「無」但也不全然是「無」 353
「空」與「零」的思維 355
「色」的思維與認知 357
「色」其實更是一個動詞 361
「色即是空」的深涵真諦 364
我們看到的顏色不是顏色 369
「空」是有韻味的 372
生命的最高境界 374
超越的生命來自於「空」 376
 
CH11 受想行識
萬物之靈 380
一切境物皆由心生 385
虛妄究竟是甚麼? 388
 
CH12 諸法空相
什麼是「法」與「空相」 394
什麼是「諸法空相」? 398
「自性」還是「無自性」? 400
真空妙有的真相 403
 
CH13 不生不滅
科學的素養 408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解諦 410
質量守恆定律 412
能量守恆定律 417
不垢不淨 420
貫通宇宙的八正道 422
&nbs

序/導讀

【作者序】
 
1. 正識經名
 
《心經》是唐三藏法師玄奘所譯,它的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般若心經》,而一般則又再簡化為《心經》這兩個字。它是佛教經論中,文字最為簡煉,而內容又最為豐富的一部典藉,而且它也是在社會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佛典,許多人都會「用心」的去背誦它,故而大家又都簡稱它為《心經》。
 
但是,《心經》的主旨不是在談「心」,它共有兩百六十個字整的經文,在這裏面沒有任何一個字是「心」字。事實上,《心經》論述的是佛教最高的精隨,也就是「空」的立論。正如經曰:「五蘊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法空相」等等。它的立論包含了整個佛教的最高思想與精神之所在。相對的,《般若波羅蜜金剛經》又簡稱為《金剛經》,則才是真正在談人們之「心」的問題。
 
故《金剛經》在一開始的時候長老「須菩提」就直接的破題問「世尊」曰:「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自此之後《金剛經》所有經文的內涵,都是針對這個主題在談「心」的問題。因此,我要特別提出這樣的一種認知,諸位在起步剛開始的時候是不得不慎始的。這部《心經》,在文字的量上,雖祇不過二百六十個字整而已。但是,它所包含的意義,不但廣闊,而且是「超越」的,它收攝了整部《大般若經》六百卷的思維重點,而其涵蓋之廣,則可說是如來的集成。故而,如何以近代的思維與方式,正確的解讀《心經》的內涵,則是需要有大氣度與大思量的。
 
2. 跨越千年的感應
 
常人見佛家多談「空」,便以為「空」是否認了「物質」的存在,也否定了「精神」的存在,甚至是否定一切的存在。因為,在《心經》一開始就講「五蘊皆空」的深層思維與哲理,然後又接著談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不但破除了「物識」,也一併的破除了「心識」。常有人說,如果否認了「物質」的存在,也否認了「心識」的存在,那不就是否定了「一切」的存在嗎?而如果世間的一切都是可以被否定的,那不被否定的又是什麼?難道這個人世間沒有一點真實的事嗎?即是如此,那我們來到這個人世間的意義又在那裏?
 
事實上,《心經》並沒有要否定甚麼?所有的經典裏也從沒有要否定甚麼?更不是要否定一切。我們一般人總是會有許多的「妄心」與「妄想」或「妄念」。所謂「妄心」與「妄想」或「妄念」都是屬於「不正當」與「不正常」的「心」與「想」或「念」。佛教不是否認它們的存在,而是要我們去「破除」那些「非分」的「妄心」與「妄想」或「妄念」。「破除」與「否認」在意義上是完全不相同的。我們一般人總是會有許多的「妄心」與「妄想」或「妄念」,佛教並不否定這些存在的事實。但是,它告訴我們,這些「非分」與「不正當」的「心」與「想」或「念」,必然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苦難與災禍。並因而進一步的希望引導我們得以真正的提高生命的層次,達到更高偕也更完美的境界。
 
我們也不可以偏執於「完」與「無」之論,甚至於否定了一切,那便成了「頑空」,也是「完空」。佛家言「空」,說的是宇宙萬事皆為「無常」,而宇宙一切的「事」與「物」都是由因緣相待相合、而生而成,沒有獨立不變的「自性」。也就是說,宇宙一切的「事」與「物」皆沒有可以依憑「自我」而自生與自成的。正如,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自己一個人而生下來,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依自己一個人而成就一切。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宇宙永遠是相依的,更重要的是,宇宙中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與存在。
 
3. 宇宙之道
 
生前做好事,死後就可以在「六道輪迴」中,再世為人。這樣的說詞,在古代民智未開的時候或還可以有一些說法或相信的人。即使是古代的知識分子也不會有如此的想法。事實上,世事是沒有絕對的好壞與善惡的,總因人時地物之變幻與遷移而變動不已。以前認為是對的,今日則可能認為是不對。同樣的,今日認為是對的而未來則可能認為是不對。好壞之不能確立,如何能報列輪迴?再說現在的世界七十億人口中,有誰說得出他上輩子是甚麼變的?當然不可能。怎麼從沒人說他上輩子是老虎、獅子、大象、鯊魚、老鷹還是可以活兩百歲的海龜變的?
 
「六道輪迴」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就在人間。什麼是「餓鬼道」?一個人若是貪不知所止,他不在別處,就在「餓鬼道」裏。什麼是「畜生道」?一個人若是只知有兩種慾望,那兩種慾望呢?那就是只有「食慾」及「性慾」,他就輪迴在「畜生道」裏。所以說,這「六道輪迴」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就在人世間裏天天的在輪迴。一個人若是愉悅自在,當然是可以超越「六道輪迴」的,就連「天道」都不去。若是想說死後要升天界享受快樂,這其實是一種扭曲、變形而又自私的思想,更是一種極端的「享樂主義」。若果宇宙中真是有可以極端享樂的地方,試問,那由誰來「供應」這些享樂?難道又是另一階層的人嗎?這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相對應的。有白天,就有夜晚。白天有多長,黑夜就有多長,這全是相對的。就以佛教認為影響世人最深遠的「業力」而言,亦不認為人類短短的數十年的生命業因,豈有可能造就那麼大的「無限」業果與業報?
 
宇宙有其運作之道,而人世則是千方百態,紛紜億萬。那麼若要問:「你為甚麼要信佛?」許多人會立即的回答道:「是想要得到解脫!」如此我則想再問:「是什麼把你綁住了?」許多人也許一時就回答不出來了。問題的本質其實並不難,是甚麼把你綁住了?你就應該去親自把它解開就是了。窮困了就應該努力工作,生病了就應該找醫生,考試不如意那就應該多讀書才是。如果不去面對問題而解決問題,只是想靠佛來解決你的問題、或是接替你的問題,藉以使自己規避問題的存在,那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當然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心經》的格局與思維是遠大而且是無與倫比的,是一部「智慧的經典」。它不但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心」,更重要的是在談比「心」層級更高的「空」觀。所以,真正能懂《心經》的人,他會在各方面都是要高一層的。「空」的層面不但涵蓋到了整個宇宙人生,當然要比單純的「心」的問題來的博大深遠。整部《心經》精簡到沒有一個贅字,也就是說在《心經》裏面,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刪減其中任何一個字而意義不變的,它是宏觀的「人類生命學」之基石。
 
對於佛教而言,一般人都是由「信」字開始,也就是由「信佛」而逐漸的啟始,而終至深信不移。進而就開始想要「學佛」了,「學佛」是比較困難的。佛陀一生活了八十歲,您若是想要「學佛」,則敢問您要學哪一個年齡的佛陀?三十歲的您若是想學七十歲時的佛陀,則恐自己是否真有能力做如此般的超越?但若是七十歲的您而想學三十歲時的佛陀,則問,何時可達?何日當達?至於想要「成佛」的人士,那可能是絕大多數的人所不敢想的,甚至認為那是大逆不道的事。事實上,這「信佛」、「學佛」與「成佛」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件事,也確實是可以成為一件事情,但若沒有相當的睿智,則恐由原本的一件事,變成了全然不同與彼此相互隔絕的三個層級。而佛陀卻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以畢生之力,排除種姓制度,並竭盡的滅除階級制度與不平等對待人。
 
我們不要一輩子都在「學佛」,因為,那將永遠都是跟在後面,而且久了以後就會越學越走樣,越學越不像。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全然的放棄自己而去模仿或是全學別人。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我們應該常常回到自身,回到真正的內心,如此才能看到真正的自我。而如果一個人從來就沒有見過真正的自己,也從來不認得甚麼是真正的自我,那麼,他的人生其實就不是他自己在活,而是活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人生。事實上,這才是生命的最大不幸,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誰,而卻為那個不知道是誰的人,活了一輩子,豈不哀哉。
 
所謂:「自性成佛」,佛不在天邊。懂得「自性」的人就是佛。「自性」這兩個字用得太好了。最後一切都必須回到自己的心性上面,我們做人,做的正是自己,不必捨棄自己而另做他人。所以,知識分子應當把自己提升到「成佛」的階段。希望的是,每一個人都能將自己比做是「佛」。也就是說,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看做是「佛」。人人皆能成佛這是好事,能夠將自己看做是佛,把自己當成是佛,絕對沒有甚麼不可以,更不是膽大妄為或大逆不道。千萬不要把佛陀神格化了,佛是一種至高完美的人格與智慧。想想看,如果這個世界人人都是佛,那才是真正的成為人間天堂。
 
4. 父親的教誨
&nbs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69949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8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0/0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