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
引領人們從迷失中覺悟,從虛妄中發現真實!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楞嚴經》是一部對佛教之禪、淨、律、密、教,
都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大乘經典。
能引領人們從迷失中覺悟,從虛妄中發現真實!
《楞嚴經》內容博廣,思想體系嚴密,幾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論都囊括其中。是一部對佛教之禪、淨、律、密、教,都有著深刻而遼遠影響的大乘經典。
《楞嚴經》的發起是由於阿難尊者的一段因緣。序分中說,在七月十五解夏自恣日這一天,按照印度的習俗,民眾普遍供養僧眾,阿難因故沒參加集體應供,單獨外出托鉢乞食,結果途中遭遇摩登伽女的大幻術,險些毀戒失身,佛派文殊菩薩持咒解救了阿難,文殊菩薩把阿難和摩登伽女帶到佛前,阿難懇請佛陀慈悲開示,佛於是宣說了這部《楞嚴經》。
該經雖有真偽之爭,但內容十分宏富,故自問世後,就廣泛流行。內容以理、行、果為框架,謂一切眾生都有「菩提妙明元心」,但因不明自心清淨,故流轉生死,如能修禪證道,即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一思想對中國佛教的各宗各派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本書編排清晰,共分十卷,並套色印刷,包括原典、譯文、注釋,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解析經文。讀者可透過此書輕鬆運用《楞嚴經》的心法,或當作讀經的誦念本,會更深刻了解其涵義。
本書特色
1.用最清楚的文句來解析《楞嚴經》,易讀好懂。
2.特邀佛學大家為本書譯注,可完整了解阿難與佛間的對話。
3.全書印刷精美,重新詮釋《楞嚴經》的美好。
目錄
總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延伸閱讀
序/導讀
總序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專業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難閱盡所有經典。加之,佛典有經律論、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經又有節譯、別譯等多種版本,因此,大藏經中所收錄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種譯本都非讀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閱藏知津」一說,意謂閱讀佛典,如同過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標,才能順利抵達彼岸或避免走彎路;否則只好望洋興嘆或事倍功半。《佛教十三經》編譯的初衷類此。面對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經典應該先讀,哪些論著可後讀?哪部佛典是必讀,哪種譯本可選讀?哪些經論最能體現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隨機方便說?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響著人們讀經的效率與效果。為此,我們精心選擇了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經,認為舉凡欲學佛或研究佛教者,均可從「十三經」入手,之後再循序漸進,對整個中國佛教作進一步深入的瞭解與研究。
「佛教十三經」的說法,由來有自。楊仁山、梅吉慶以及中國佛學院都曾選有「佛教十三經」, 所選經典大同小異。上述三家都選錄的經典有:《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楞伽經》、《楞嚴經》;被兩家選錄的經典有:《心經》、《勝鬘經》、《觀經》、《無量壽經》、《圓覺經》、《金光明經》、《梵網經》、《壇經》。此外,《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解深密經》、《八大人覺經》、《大乘密嚴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菩薩十住行道品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為一家所選錄。本著以上所說的「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原則,這次我們選擇了以下十三部經典:《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梵網經》、《壇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伽經》、《金光明經》、《法華經》、《四十二章經》。
佛教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就其歷史發展、思想內容說,有大乘、小乘之分。《佛教十三經》所收錄之經典,除了《四十二章經》外,多為大乘經典。此中之緣由,蓋因佛法之東漸,雖是大小二乘兼傳,但是,小乘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後,始終成不了氣候,且自魏晉以降,更是日趨式微;直到十三世紀以後,才有南傳上座部佛教在雲南一帶的流傳,且範圍十分有限。與此相反,大乘佛教自傳入中土後,先依徬魏晉玄學,後融匯儒家的人性、心性學說而蔚為大宗,成為與儒道二教鼎足而三、對中國社會各方面產生著巨大影響的一股重要的社會思潮。既然中國佛教的主體在大乘,《佛教十三經》所收錄的佛經自然以大乘經典為主。全力弘揚「有宗」的思想,並把《解深密經》等「六經十一論」作為立宗的根據,《佛教十三經》選錄了對「唯識宗」影響較大的《解深密經》進行注譯。
《楞嚴經》則是一部對中國佛教之禪、淨、律、密、教都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大乘經典。該經雖有真偽之爭,但內容十分宏富,思想體系嚴密,幾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論都囊括其中,故自問世後,就廣泛流行。該經以理、行、果為框架,謂一切眾生都有「菩提妙明元心」,但因不明自心清淨,故流轉生死,如能修禪證道,即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一思想對中國佛教的各宗各派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近幾十年來,中國佛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文化、社會價值逐漸為人們所認識,研究佛教者也日漸增多。而要瞭解和研究佛教,首先得研讀佛典。然而,佛教名相繁復,義理艱深,文字又晦澀難懂,即便有相當文史基礎和哲學素養者,讀來也頗感費力。為了便於佛學愛好者、研究者的閱讀和把握經中之思想義理,我們對所選錄的十三部佛典進行了如下的詮釋、注譯工作:一是在每部佛經之首均置一「前言」,簡要介紹該經之版本源流、內容結構、核心思想及其歷史價值;二是在每一品目之前,都撰寫了一個「題解」,對該品目之內容大要和主題思想進行簡明扼要的提煉和揭示;三是採取意譯與音譯相結合的原則,對所選譯的經文進行現代漢語的譯述。
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它對原典的閱讀和義理的把握能有所助益。當然,這種做法按佛門的說法,多少帶有「方便設施」的性質,但願它能成為「渡海之舟筏」,而不至於淪為「忘月之手指」。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