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圖解:一次完全讀懂佛經-給現代人讀的佛法書

  • 79 394
    499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佛教經典/解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慧明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海鴿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西元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達多創立。在中國,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對中國的哲學、語言、藝術等方面都有著很多影響,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漢文的佛教經典,經過200多位譯師10個世紀的辛勤努力,已經達到了1690餘部、6420餘卷,不僅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學的寶庫,還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特別是在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佛經以其深雋的哲理和寶貴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教益。
《一次完全讀懂佛經》一書全面介紹了佛教的基礎知識,從佛教的創立、傳播途徑、基本教義、修行目的等方面都進行了系統的說明,並在此基礎上精選了11部佛教經典加以解讀,諸如《心經》、《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等。
在一些較難理解的部分,本書還進行了詳細的圖解,以幫助讀者理解佛教文化。相信在讀了這本書後,你一定會輕鬆讀懂佛教經典,進而獲得內心的平靜。

作者

慧明,自幼即接觸佛教的薰陶,研究鑽研佛教多年,對於佛學、佛教典籍均有深入的研究,取名慧明,乃因其有智慧光明之意。於經典中,「慧明」一語,更是意指佛之智慧或指比丘之智慧。因有感於佛教其繁複的教義和浩瀚的經典常讓人望而生畏,特別透過大量的佛學資料、參考各類文獻,整理編著出本書,精心挑選了佛教經典進行了精讀,使讀者可以輕鬆讀懂佛經。

目錄

佛教基礎知識
怎樣讀佛經
般若智慧—《心經》
空的智慧—《金剛經》
破魔大全—《楞嚴經》
根本法輪—《華嚴經》
經中之王—《法華經》
禪宗聖經—《六祖壇經》
佛的寓言—《百喻經》
往生淨土—《無量壽經》
法身玄堂—《大般涅槃經》
慈悲誓願—《地藏經》
琉璃世界—《藥師經》

試閱

第一章:佛教基礎知識
1.佛教:釋迦牟尼的教育
什麼是佛教
所謂「佛教」,是指佛的言教。佛是梵語音譯,意思是「覺者」或者「一個覺悟的人」。佛指的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名字是喬達摩‧悉達多,因為他是古印度的釋迦族人,所以人們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與其他宗教相比,有著自己的特色:
首先,佛教不承認有創造萬物的神。佛教認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依據某種條件暫時聚合而生成的,沒有任何事物是可以永恆不變的,這就從根本否定了「神創造萬物」的假設。此外,佛教中的「佛」只是對覺悟者的通稱而已,「佛」與我們的區別,不是人格與地位的不同,而只是覺悟的時間不同罷了。
其次,佛教主張眾生生而平等,沒有高下之分。佛教認為宇宙間的眾生都是依靠因緣而生,所以任何生命都是生而平等的,不僅我們人與人是平等的,人與動物也是平等的。
最後,佛教認為眾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得到最終解脫,只要每個人肯腳踏實地去修心養性,則人人可以成佛,處處可以有佛。
佛教產生的時代背景
根據佛教歷史,佛教的創始人是古印度人釋迦牟尼,他生活的年代大約是在西元前566~前486年,那時正值中國的春秋時期。為了更好地瞭解釋迦牟尼,我們有必要對當時印度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西元前500多年,是古印度的經濟空前發展的時期。由於鐵器和新的生產技術開始普及,古印度的農業高速發展,特別是在恆河中下游地區,農業的發展格外顯著。隨著農業的發展,古印度的手工業也發達起來,出現了許多分工細緻的專業。尤其是商業往來,不僅商品交換比較頻繁,對外貿易也十分活躍。
商業和手工業的興盛,促進了城市的形成和繁榮,國王以城市為中心進行統治,王權日益鞏固和擴大,國王被認為是「人中最上者」,具有很大權勢,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這時,隨著社會財富的增長與各國王權的上升,爭霸戰爭在各國之間不斷發生,人民承擔著沉重的負擔,許多人為了躲避戰亂和國王的殘暴統治,或者逃亡到邊遠山區,或者出家修行。
在這種動盪的社會環境下,思想文化界相應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早在西元前2000年左右,有一支名叫雅利安人的遊牧民族從高加索、中亞一帶侵入印度西北部,帶來了以吠陀為代表的雅利安文化,後來,隨著雅利安人與當地的土著居民的混合同化,雅利安文化也與西北印度的土著文化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婆羅門教。根據婆羅門教教義,古印度人被分成四個地位不同的種姓,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通過四種姓制度,雅利安人將社會各等級的社會職責明確規定下來,從而維持了社會的穩定與婆羅門的特權地位。
西元前6世紀,由於恆河中下游地區經濟的急速發展和列國之間的兼併戰爭,古印度的社會階級結構產生了激烈的變動,這在思想文化領域得到敏感的反響,一股新的思潮—沙門思潮興起了,並與婆羅門教合稱為兩大思潮。沙門思潮的組成比較複雜,觀點繁多,歸納起來,可分六大流派,佛教稱之為「六師外道」。這六大派別基本觀點是:世界的基礎是物質,一切事物的產生、發展和消亡都是偶然的,世界上不存在天堂,也沒有來世。就在沙門思潮形成的基礎上,佛教產生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佛教的教義本身其實也屬於沙門思潮的一支。
在我們簡單瞭解西元前6世紀的印度以後,我們會發現這些情況與中國的春秋時期的情況是如此地相似,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佛教的歷史也逐漸展開。
釋迦牟尼的一生
大約在西元前567年的一天夜晚,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淨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夢見了一頭六牙白象馱著一位男子從天而降,不久,年過四十的摩耶夫人意外地懷有了身孕。就在第二年五月的一個月圓之夜,摩耶夫人正依照印度當時的習俗返回娘家待產。路過鮮花盛開的藍毗尼花園時,摩耶夫人下車遊玩,當她來到了一棵枝葉繁茂的無憂樹下,不覺動了胎氣,於是她攀著無憂樹的樹枝,生下了一位王子。這個王子的降生令他的父親十分欣喜,並被命名為「喬達摩‧悉達多」,意為「夢想成真」。當時,印度盛行為嬰兒預測未來,一位婆羅門學者就為悉達多預言道:「如果在家,他將會成為一位仁厚的君王;如果出家,他一定會成為偉大的聖者。」
在悉達多出生7天後,他的母親摩耶夫人便去世了,悉達多遂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精心照料和養育。在悉達多幼年時,淨飯王為他請來最好的教師,教授他印度最高的學問,不久以後,悉達多的學識已超過所有的老師,他不但精通文學和數學,還擅長軍事和謀略。
因為擔心悉達多出家的預言,淨飯王不讓他接觸到世間任何苦難,盡力把人間的富貴送到他的身邊。17歲(一說19歲)時,悉達多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淨飯王特別為他們修建了三座宮殿,分別用來防寒、避暑、防潮。無論悉達多想要什麼,淨飯王都全力滿足。
雖然王族的生活優裕而舒適,但悉達多開始覺得空虛。當他三次出遊時,分別見到了白髮及膝的老人、肢體殘障的病人和出殯的死人。回到王宮,悉達多感到無比困惑,他看到百姓的生活是這樣的辛苦與艱辛,人生是如此的短暫與空虛,並產生種種疑惑。為此,淨飯王無比擔憂,他只好以物質享受來安撫兒子,但悉達多對此已經熟視無睹了。
當悉達多第四次出遊時,他遇見了一位出家修行的沙門。沙門告訴悉達多:「自從你見到人間的苦難以來,在你心中的問題就有了答案。但只要你仍舊沉溺在聲色犬馬之中,就永遠不會找到答案。」悉達多聽到這裏,開始產生了出家修行的念頭。
就在悉達多29歲(也有19歲的說法)時,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他為兒子取名為羅羅,意思是「束縛」。在慶祝羅羅誕生的宴會上,悉達多趁機溜出王宮,自脫衣冠成為了沙門。淨飯王見兒子志向堅決,在多次勸阻無效後,便派出憍陳如、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阿說示五位侍者隨他出家。
悉達多出家之後,先後拜當時印度的宗教大師阿羅邏迦藍和鬱陀羅摩子為師,並到毗舍離國、王舍城求道,但都沒有得到解脫之道。後來,他到了摩揭陀國伽耶南方的尼連禪河邊,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在此期間,他每天只吃一麻或一麥,直到瀕臨死亡之時,卻始終未能悟道。
就在這時,一位牧女餵悉達多喝下了乳糜,在悉達多恢復體力後,他放棄了苦行。他已經認識到:即使他的心智得到解脫,但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無法將真理用於實踐,所以,無論是修行還是做事,都不能太過極端,過猶不及。就在他恢復健康的同時,一直陪伴他的五位侍者認為他放棄了自己的修行,於是失望地離他而去。悉達多恢復健康後,獨自繼續前行。到了伽耶村,他坐在樹下,並立下誓言:「如果我不能悟到人類苦難的解脫之道,那麼我寧可粉身碎骨,也不會離開我的座位。」在49天後,即12月8日破曉時分,釋迦牟尼豁然大悟,最終徹悟了生命的真諦,成就了正上正覺的智慧,被世人尊稱為「佛陀」,這時他35歲。
悉達多得道後,便返回鹿野苑尋找憍陳如等五位侍者,並為他們開示說法,這在佛教史上被稱為「初轉法輪」。 悉達多在這次說法中,向五人宣講了「四聖諦」和「八正道」的教義,五人聽後皈依了佛陀,成為了最初的比丘,悉達多與這五比丘共同修行,開始了僧伽的生活。這時,佛教三寶「佛」(領袖)、「法」(教義)、「僧」(參加人員)都已具備,佛教正式成立了。
在悉達多傳法不久後,隨佛出家的弟子已有100餘人。第二年,他們遊化到王舍城,國王頻婆娑羅王皈依佛祖。之後,佛的兩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也捨棄外道,信奉佛祖,這時佛陀的出家弟子已達1200多人。
此後的十多年內,悉達多一直在恆河兩岸奔走,傳播佛教。50多歲後,他主要是在舍衛城度化傳教。
悉達多80歲時,因為吃了不新鮮的食物,最終病倒了,在最後的日子,他仍堅持前往拘尸那迦城,最終涅槃於希拉尼耶伐底河(拘尸那迦城外)邊的兩株娑羅樹間。遺體火化後,他的骨殖舍利為摩揭陀的阿闍世王等八國君主分去,造塔供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92580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2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