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師在西藏:追尋蓮師足跡. 系列三
內容簡介
                        
◆到古西藏聖地,與真實蓮師相遇
一探蓮花生大士在藏區的22個生活與修行聖地,
啟動您與蓮師的連結!
當詳述我的生平故事,會讓你充滿激勵。
當你見到我的功德和領悟,深刻的信心會從你的內在生起。
當此信心成為不可動搖之確信,我的加持將進入並轉化你。
當你的心從一切疑惑中解脫,你所期許的任何事都會達成。
——蓮花生大士
西藏是蓮花生大士開展佛行事業的主要聖地。
當藏王赤松德贊心念轉向佛法,
便是迎請蓮師入藏的吉祥緣起。
當穿越雪域連綿不絕的千山萬壑,
蓮師調伏占據山頭和低谷的強大非人勢力,
以誓言繫縛鬼神。
當不可思議的桑耶寺落成,
成為證悟身、語、意之所依,
蓮師建立起僧團,
培養譯師,將佛典翻譯為藏文。
當遭到驅逐之時,
蓮師遊歷西藏每一個地方,傳法及閉關修持,
並在許多神聖石窟的牆壁、岩石、天然泉水和虛空中,
埋下伏藏。
蓮師在西藏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無處不在,
不論是以文字或口語形式記錄,或是聖地本身,
都是蓮師託付給西藏子民的豐厚饋贈,
而如今他們也將這份甚深的遺教分享給全世界。
藉由尋訪這些蓮花生大士在藏域的聖地,
我們也能亦步亦趨,
加入這趟非凡的覺醒之旅。
【關於本書】
《蓮師在西藏》呈現了蓮師在廣大藏區佛行事業的聖蹟。蓮師應西藏法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後,調伏境內鬼神,興建桑耶寺並為其開光,培養藏文譯經師,將顯密佛法翻譯成藏文,給予王臣弟子灌頂,開啟《教法總集法海》並將之埋藏。他所曾造訪、修持、親臨加持的地方,難以計數。可以說整個雪域藏地,在在處處,都充滿了蓮花生大士的加持。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秋吉德千林巴掘藏的蓮師簡傳《滿願樹》作為開端,涵蓋了蓮師從出生到離開藏地前往銅色吉祥山淨土的一生。第二部分參照《蓮花遺教》,精選蓮師入藏後所發生的主要事件與聖地,因著這些事件,佛法得以廣傳於廣義藏區。第三部集結了藏、中、英三種語言的祈請文和發願文。書中同時收錄當代藏傳大師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帕秋仁波切的開示,以及描繪聖地風光的精美圖片。
回顧蓮花生大士在西藏波瀾壯闊的生平故事及解脫行傳,深入瞭解他開展佛行事業的主要聖地,並領會到他的影響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為廣大。藉由這次旅程,衷心期盼這些加持充滿我們的身、語、意,並祈願與蓮師永不分離!
				一探蓮花生大士在藏區的22個生活與修行聖地,
啟動您與蓮師的連結!
當詳述我的生平故事,會讓你充滿激勵。
當你見到我的功德和領悟,深刻的信心會從你的內在生起。
當此信心成為不可動搖之確信,我的加持將進入並轉化你。
當你的心從一切疑惑中解脫,你所期許的任何事都會達成。
——蓮花生大士
西藏是蓮花生大士開展佛行事業的主要聖地。
當藏王赤松德贊心念轉向佛法,
便是迎請蓮師入藏的吉祥緣起。
當穿越雪域連綿不絕的千山萬壑,
蓮師調伏占據山頭和低谷的強大非人勢力,
以誓言繫縛鬼神。
當不可思議的桑耶寺落成,
成為證悟身、語、意之所依,
蓮師建立起僧團,
培養譯師,將佛典翻譯為藏文。
當遭到驅逐之時,
蓮師遊歷西藏每一個地方,傳法及閉關修持,
並在許多神聖石窟的牆壁、岩石、天然泉水和虛空中,
埋下伏藏。
蓮師在西藏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無處不在,
不論是以文字或口語形式記錄,或是聖地本身,
都是蓮師託付給西藏子民的豐厚饋贈,
而如今他們也將這份甚深的遺教分享給全世界。
藉由尋訪這些蓮花生大士在藏域的聖地,
我們也能亦步亦趨,
加入這趟非凡的覺醒之旅。
【關於本書】
《蓮師在西藏》呈現了蓮師在廣大藏區佛行事業的聖蹟。蓮師應西藏法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後,調伏境內鬼神,興建桑耶寺並為其開光,培養藏文譯經師,將顯密佛法翻譯成藏文,給予王臣弟子灌頂,開啟《教法總集法海》並將之埋藏。他所曾造訪、修持、親臨加持的地方,難以計數。可以說整個雪域藏地,在在處處,都充滿了蓮花生大士的加持。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秋吉德千林巴掘藏的蓮師簡傳《滿願樹》作為開端,涵蓋了蓮師從出生到離開藏地前往銅色吉祥山淨土的一生。第二部分參照《蓮花遺教》,精選蓮師入藏後所發生的主要事件與聖地,因著這些事件,佛法得以廣傳於廣義藏區。第三部集結了藏、中、英三種語言的祈請文和發願文。書中同時收錄當代藏傳大師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帕秋仁波切的開示,以及描繪聖地風光的精美圖片。
回顧蓮花生大士在西藏波瀾壯闊的生平故事及解脫行傳,深入瞭解他開展佛行事業的主要聖地,並領會到他的影響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為廣大。藉由這次旅程,衷心期盼這些加持充滿我們的身、語、意,並祈願與蓮師永不分離!
名人推薦
						【推薦序】
開卷有益,領受無量加持
撰文/涅頓.秋林仁波切
謹此鳴謝帕秋仁波切及諾布拉,感謝他們精心編纂了這本書。本書是介紹蓮師聖地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主要依據伏藏師鄔金林巴所取出的伏藏《蓮花遺教》進行撰寫。同時亦要感謝他們為此系列叢書開發的手機指南應用程式「Nekhor:Circling the Sacred」,對於如我這般渴望前往、了解蓮師聖地,並沉浸在其甚深加持之中的人而言,這些資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與禆益。儘管目前要進入這當中的許多聖地仍然困難重重,尤其是那些位於西藏並受到管制的聖地,但我能透過這些書籍,看見、學習並且領受加持。因此,這些書籍深具助益。
尤其對那些已踏上法道的修行者而言,我認為瞭解這些聖地的殊勝意義極為重要。特別是在這個時代,以我自己為例,當周遭多數人常把重心放在世俗事物上時,尋覓真正的啟發並不容易。但透過此書、透過見到本書,我感受到自己於修道上的精進和虔誠再度獲得提升。當我閱讀到過去那些追隨蓮師步伐的非凡大成就者和偉大上師們,如何穿越法道而獲得證悟的人生事蹟時,個人深受啟發,也深切期望自己成為更好的修行者,並努力成為一位如同他們那般的大成就者。
無疑地,本書尚有其他可令人欣賞感佩的無數緣由,即使僅僅聽聞或瞭解到這些聖地的深遠意義,據信就能為我們帶來解脫。本書可令人獲益匪淺,而對我個人來說,最為重大的意義,便是激勵我成為依循往昔偉大上師典範而全心投入並獲得成就的修行者。
涅頓.秋林仁波切(寫於2023年佛陀神變日)
				開卷有益,領受無量加持
撰文/涅頓.秋林仁波切
謹此鳴謝帕秋仁波切及諾布拉,感謝他們精心編纂了這本書。本書是介紹蓮師聖地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主要依據伏藏師鄔金林巴所取出的伏藏《蓮花遺教》進行撰寫。同時亦要感謝他們為此系列叢書開發的手機指南應用程式「Nekhor:Circling the Sacred」,對於如我這般渴望前往、了解蓮師聖地,並沉浸在其甚深加持之中的人而言,這些資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與禆益。儘管目前要進入這當中的許多聖地仍然困難重重,尤其是那些位於西藏並受到管制的聖地,但我能透過這些書籍,看見、學習並且領受加持。因此,這些書籍深具助益。
尤其對那些已踏上法道的修行者而言,我認為瞭解這些聖地的殊勝意義極為重要。特別是在這個時代,以我自己為例,當周遭多數人常把重心放在世俗事物上時,尋覓真正的啟發並不容易。但透過此書、透過見到本書,我感受到自己於修道上的精進和虔誠再度獲得提升。當我閱讀到過去那些追隨蓮師步伐的非凡大成就者和偉大上師們,如何穿越法道而獲得證悟的人生事蹟時,個人深受啟發,也深切期望自己成為更好的修行者,並努力成為一位如同他們那般的大成就者。
無疑地,本書尚有其他可令人欣賞感佩的無數緣由,即使僅僅聽聞或瞭解到這些聖地的深遠意義,據信就能為我們帶來解脫。本書可令人獲益匪淺,而對我個人來說,最為重大的意義,便是激勵我成為依循往昔偉大上師典範而全心投入並獲得成就的修行者。
涅頓.秋林仁波切(寫於2023年佛陀神變日)
目錄
						【推薦序】開卷有益,領受無量加持╱秋林仁波切 
祈願文
【本書簡介】與蓮師相約西藏雪域
【本系列願景】願蓮師的加持無遠弗屆
【如何使用本書】走讀聖地,貼近蓮師
【撰述方法】追尋蓮師
【致謝】集眾人之力,成就美好的事
第一部 進入聖地
第一章 蓮師解脫行傳
第二章 蓮師伏藏聖傳《滿願樹》
第三章 當蓮師走過藏地
第四章 認識修部八教╱帕秋仁波切
第二部 蓮師在西藏
前言
第一篇 西藏法王的誕生
第一章 札瑪止桑宮:赤松德贊降生
第二篇 智慧空行母的誕生
第一章 措嘉拉措湖:耶喜措嘉降生
第三篇 蓮師進入雪域
第一章 芒域:藏地入口
第二章 雄巴拉曲泉:奇蹟之水
第三章 松卡石塔:五部佛塔
第四章 哈布日山:降伏邪魔
第四篇 神聖的佛法於西藏奠基
第一章 桑耶寺:不可思議
第五篇 蓮師遭到驅逐
第一章 秀堆滴卓岩洞:《心髓》教法加持寶庫
第六篇 八大成就石窟
第一章 桑耶青樸:馬頭明王修持聖地
第二章 扎央宗:文殊閻魔敵修持聖地
第三章 洛扎卡久:真實意黑汝嘎修持聖地
第四章 雅隆玻璃巖洞:大殊勝黑汝嘎修持聖地
第五章 森格宗:普巴金剛修持聖地
第六章 雅拉香布神山:召遣瑪嫫修持聖地
第七章 帕羅虎穴:世間供贊修持聖地
第八章 札瑪.聶瑪隆:猛咒詛詈修持聖地
第七篇 三大至要據點
第一章 扎耶巴:確保大昭寺昌盛之要地
第八篇 雌虎穴
第一章 溫浦虎穴:耶喜措嘉證得無死持明之聖地
第二章 奇美嘎莫虎穴:取出《道次第.智慧藏》之聖地
第九篇 大圓滿源流地
第一章 蓮花水晶洞:完整大圓滿三部伏藏地
第十篇 蓮師離開藏地
第一章 貢塘山口:蓮師離藏最後一站
第十一篇 朝聖終站
第一章 銅色吉祥山:蓮師淨土
跋文
第三部 祈求蓮師
第一章 真正的朝聖之路╱帕秋仁波切
第二章 蓮師祈請文
詞彙表
				祈願文
【本書簡介】與蓮師相約西藏雪域
【本系列願景】願蓮師的加持無遠弗屆
【如何使用本書】走讀聖地,貼近蓮師
【撰述方法】追尋蓮師
【致謝】集眾人之力,成就美好的事
第一部 進入聖地
第一章 蓮師解脫行傳
第二章 蓮師伏藏聖傳《滿願樹》
第三章 當蓮師走過藏地
第四章 認識修部八教╱帕秋仁波切
第二部 蓮師在西藏
前言
第一篇 西藏法王的誕生
第一章 札瑪止桑宮:赤松德贊降生
第二篇 智慧空行母的誕生
第一章 措嘉拉措湖:耶喜措嘉降生
第三篇 蓮師進入雪域
第一章 芒域:藏地入口
第二章 雄巴拉曲泉:奇蹟之水
第三章 松卡石塔:五部佛塔
第四章 哈布日山:降伏邪魔
第四篇 神聖的佛法於西藏奠基
第一章 桑耶寺:不可思議
第五篇 蓮師遭到驅逐
第一章 秀堆滴卓岩洞:《心髓》教法加持寶庫
第六篇 八大成就石窟
第一章 桑耶青樸:馬頭明王修持聖地
第二章 扎央宗:文殊閻魔敵修持聖地
第三章 洛扎卡久:真實意黑汝嘎修持聖地
第四章 雅隆玻璃巖洞:大殊勝黑汝嘎修持聖地
第五章 森格宗:普巴金剛修持聖地
第六章 雅拉香布神山:召遣瑪嫫修持聖地
第七章 帕羅虎穴:世間供贊修持聖地
第八章 札瑪.聶瑪隆:猛咒詛詈修持聖地
第七篇 三大至要據點
第一章 扎耶巴:確保大昭寺昌盛之要地
第八篇 雌虎穴
第一章 溫浦虎穴:耶喜措嘉證得無死持明之聖地
第二章 奇美嘎莫虎穴:取出《道次第.智慧藏》之聖地
第九篇 大圓滿源流地
第一章 蓮花水晶洞:完整大圓滿三部伏藏地
第十篇 蓮師離開藏地
第一章 貢塘山口:蓮師離藏最後一站
第十一篇 朝聖終站
第一章 銅色吉祥山:蓮師淨土
跋文
第三部 祈求蓮師
第一章 真正的朝聖之路╱帕秋仁波切
第二章 蓮師祈請文
詞彙表
試閱
						  【後記】
真正的朝聖之道
講述╱帕秋仁波切
在一次去不丹朝禮蓮花生大士聖地的旅途中,帕秋仁波切給予了以下的開示1。坐在七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所建造的祈楚寺(Kyichu Lhakang)古老的佛殿中,仁波切就「如何讓造訪神聖之處的經驗具有轉化性?」給予完整的教導。他以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們如何真正把朝聖帶入精神修持之道。
朝聖是展現虔敬心和信心的一個重要行持。它讓我們能完全透過聖地的加持,累積功德和清淨自己身、口、意三門的染污覆障。在《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 Sutra )中,釋迦牟尼佛言:「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我滅後,能故發心,往我四處,所獲功德不可稱計,所生之處,常在人天,受樂果報,無有窮盡。何等為四?一者如來為菩薩時,在迦比羅斾兜國藍毘尼園所生之處;二者於摩竭提國,我初坐於菩提樹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三者波羅㮈國鹿野苑中仙人所住轉法輪處;四者鳩尸那國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林中雙樹之間般涅槃處,是為四處。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并及餘人外道徒眾,發心欲往到彼禮拜,所獲功德,悉如上說。」
現在,我們就在過去諸佛菩薩、摩訶上師蓮花生以及無量證悟者到過且給予加持的聖地。這個地方的加持力會有多強,完全取決於弟子,而這可以分作三類:帶著殊勝的信心、虔敬心和淨觀之人,會得到殊勝的結果;對於中等類型之人,帶著中等虔敬心、信心和淨觀,將獲得中等的結果;最後,就像當今的年代,人們對於祈請、生起信心、虔敬和淨觀感到困難,同樣會發現難以獲得聖地所帶來的加持。
有時候,弟子對於「祈請」一詞有困難。它的翻譯或許有點讓我們困惑,但我們應該花點時間去觀察自己在祈請的時候,都在請求些什麼。如果我們做的是正確的祈請,就應該請求來到這裡能夠見到、證悟到我們自己心的本質。我們向引介這個珍寶的人—自己的根本上師祈請。因此,我們並不是要求得到一個自身之外的禮物;而是請求慈悲的上師引領我們認識自性。同樣地,當我們祈請一切諸佛菩薩,是在堅定地祈願自己能獲得並穩固本然狀態的覺知。
◆一、頂禮,朝聖第一件事
當你去參訪一個聖地,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要知道如何頂禮。首先,你進入佛殿,隨即就要憶念並祈求在你面前的所有證悟的諸佛和上師,感受他們都現前於咕嚕仁波切的聖地。我們可以實際地靠近摩訶上師曾經修持過的地方,是不可思議的。不只如此,很多偉大的祖師們也曾來過,並給予這些地方加持。所以每當你去朝聖時,需要記得的第一件事便是三頂禮。
◆二、動機:莫忘憶持菩提心
頂禮之後,第二件事是憶念自己的「動機」。安靜地坐下來,並思維:「我在此朝聖,不只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發願以這次朝聖來祝福一切經歷著困境的有情眾生。我祈願一切眾生都能從這些困境中解脫,這就是我進行這次朝聖和修持的原因。」始終都應該生起良善的意願,並記得這些良善的意願。
因為當你來到類似這種增強修持的聖地,或許會變得自私,並且想著:「啊,我現在接受到加持、累積了功德,多麼幸運啊,我太幸福了!」變得自私是很容易的,因此很重要的是:要回顧自己的動機。菩提心非常重要!
◆三、領受加持,觀想蓮師放光賜四灌
第三是「領受加持」。要如何領受加持呢?你要想著:「啊!蓮花生大士!您是一切善逝的化現。您所有的加持、您所有慈悲、智慧、成就和證悟,您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如意寶一般展現在我面前。然而,由於我的業障和善德匱乏,而不能夠看到自己的本質已經是證悟的。啊!我自己的習氣是多麼可怕,令我變得多麼盲目;它們總是將我帶離真正的法道!」帶著如此深切的渴望,祈請並請求蓮師賜予加持,令你的染污清淨,並且能見到真實的法道。
接著,觀想摩訶上師放光,而你接受到他的灌頂。從他的眉間放射出白色光芒,融入你的眉間;紅色光芒來自他的喉間,藍色光芒則來自他的心間,分別進入你的喉間和心間。如果你做不到這麼細節的觀想,那就只要想著自己接受到蓮師的光輝、慈悲、智慧、莊嚴和加持。這是很重要的。每當你去朝聖,都需要知道如何透過這個方式讓自己獲得力量—這就是領受加持的方法。咕嚕仁波切說,在接受加持時,你需要堅定認識到:現在自己的染污都被淨化了,已累積了兩種資糧,而且接受到四種灌頂,接受到了一切的成就和加持。這是關鍵。
◆四、供養:吉祥日修薈供有大利益
第四,做一些供養,不要草草了事!如果你花費那麼多精力到了朝聖的地方,只做一個簡單的祈願和沒有誠意的供養,那就太不值得了。
「薈供」這個詞在梵文裡面是「嘎納察柯拉」(ganachakra),如果翻譯為藏文,字面的意思是「薈供輪」。想要淨除阻礙我們認識自己佛性的覆障之雲,最無上、不可或缺的方法,就是累積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而薈供的修持,就是快速累積資糧、清除覆障和修復破損的三昧耶,最善巧的方式之一。很多蓮師的伏藏教法都指出:修持薈供能累積巨大的福德。過去甚至發生過很多實例,蓮師本人親自現身在薈供的過程中,加持那些以不動搖的虔敬心來呼喚他的修行人。
儘管我們會修持不同的成就法,它們每一個也各自有單獨的薈供儀軌,但它們都具備相同的利益和目的:累積福德和智慧、淨除我們的覆障。對於那些在聖地做薈供的人,尤其是遇到蓮師日(藏曆每月初十)和空行母日(藏曆每月25號),我想提出一個簡單的建議:為了替自己和他人創造吉祥的緣起,在你開始修持時,要以〈蓮師七句祈請文〉向咕嚕仁波切祈請,這是很重要的。對不熟悉薈供修持的人來說,在那幾個日子單純念誦這個祈請文至少三遍,也會對自己的修持極為有益。
在五位伏藏王之一的咕嚕確旺(Guru Chowang)所發掘的其中一部伏藏教法中說道,在以〈蓮師七句祈請文〉向咕嚕仁波切祈請時:
一再如此祈請。
生起一種渴望和熱切的感受,
它如此強烈,以致你的淚水會奪眶而出。
如果你在虔敬心的全神貫注中覆沒,
強力地呼氣出去,接著讓一切如是。
清晰並醒覺,專注而無散,向內看。
當我們談到「上師」時,實際上有不同層面的意涵:外、內、密三個層面。〈蓮師七句祈請文〉談的是外在的上師,即顯現為咕嚕仁波切身形的象徵和代表。但是〈蓮師七句祈請文〉在內和密的層面,針對的分別是空性和俱生智慧。最後,無論你做的是什麼修持,一定要以菩提心的誓願來封存薈供的功德:「願一切有情由此薈供而獲大利益,願覆障之雲清淨,願慧日光芒照耀!」
◆五、發願:誓願證悟以弘法利生
供養做完之後,請要「發願」。你這次朝聖的願望是什麼?你坐在咕嚕仁波切前面的願望是什麼?你的願望是要利益一切眾生、維護教法,以及達到證悟。因此,我們由頂禮皈依開始;第二,生起動機;第三,接受成就與加持;第四,祈願並做供養。最後,我們必然要迴向功德以及發願。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發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會偏離證悟,而是引導我們邁向證悟。有一部經典講到釋迦牟尼佛勸告一位國王,「啊,國王,無論你是走路、坐著、講話,或做其他任何事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發願證悟。當你心中謹記這點,將永遠不會偏離正道。」
關於發願的力量,有一個著名的說法:「蓮花生大士安住在所有對他有信心的人頭頂。」當你帶著虔敬心祈請時,請記住這一點,並發願轉生在銅色吉祥山。對一個虔敬的修行人來說,銅色山真的就在當下,此時現在。曾經有很多記載顯示,過去有很多偉大的伏藏師和虔敬的弟子在禪觀中去過銅色吉祥山。我們的身體可能受限於時間,但心並不會。因此,如果一個人真正具備虔敬心,就能夠在一彈指間到達銅色山。虔敬心便是關鍵要點。沒有虔敬心,一個人既無法接受到加持,也不能感知到加持的徵兆。清晰的信心和虔敬,會掃除任何在禪修修持中生起的疑惑,因為這些珍貴的功德特質賦予我們內心的是信任和信心。
我的上師怙主紐修堪仁波切和怙主祖古烏金仁波切二位,都具有不可思議的豐富知識和深厚學養。不過,當他們給予教法時,講的第一件事總是:「如果你不具備信心、虔敬或慈悲,你就完了。嘗試做其他任何事都沒用。」他們教導的第一件事永遠都是這點。因此,請放鬆你批判的心,生起虔敬和淨觀之心,然後讓聖地的加持浸入你生命的核心。
				真正的朝聖之道
講述╱帕秋仁波切
在一次去不丹朝禮蓮花生大士聖地的旅途中,帕秋仁波切給予了以下的開示1。坐在七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所建造的祈楚寺(Kyichu Lhakang)古老的佛殿中,仁波切就「如何讓造訪神聖之處的經驗具有轉化性?」給予完整的教導。他以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們如何真正把朝聖帶入精神修持之道。
朝聖是展現虔敬心和信心的一個重要行持。它讓我們能完全透過聖地的加持,累積功德和清淨自己身、口、意三門的染污覆障。在《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 Sutra )中,釋迦牟尼佛言:「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我滅後,能故發心,往我四處,所獲功德不可稱計,所生之處,常在人天,受樂果報,無有窮盡。何等為四?一者如來為菩薩時,在迦比羅斾兜國藍毘尼園所生之處;二者於摩竭提國,我初坐於菩提樹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三者波羅㮈國鹿野苑中仙人所住轉法輪處;四者鳩尸那國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林中雙樹之間般涅槃處,是為四處。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并及餘人外道徒眾,發心欲往到彼禮拜,所獲功德,悉如上說。」
現在,我們就在過去諸佛菩薩、摩訶上師蓮花生以及無量證悟者到過且給予加持的聖地。這個地方的加持力會有多強,完全取決於弟子,而這可以分作三類:帶著殊勝的信心、虔敬心和淨觀之人,會得到殊勝的結果;對於中等類型之人,帶著中等虔敬心、信心和淨觀,將獲得中等的結果;最後,就像當今的年代,人們對於祈請、生起信心、虔敬和淨觀感到困難,同樣會發現難以獲得聖地所帶來的加持。
有時候,弟子對於「祈請」一詞有困難。它的翻譯或許有點讓我們困惑,但我們應該花點時間去觀察自己在祈請的時候,都在請求些什麼。如果我們做的是正確的祈請,就應該請求來到這裡能夠見到、證悟到我們自己心的本質。我們向引介這個珍寶的人—自己的根本上師祈請。因此,我們並不是要求得到一個自身之外的禮物;而是請求慈悲的上師引領我們認識自性。同樣地,當我們祈請一切諸佛菩薩,是在堅定地祈願自己能獲得並穩固本然狀態的覺知。
◆一、頂禮,朝聖第一件事
當你去參訪一個聖地,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要知道如何頂禮。首先,你進入佛殿,隨即就要憶念並祈求在你面前的所有證悟的諸佛和上師,感受他們都現前於咕嚕仁波切的聖地。我們可以實際地靠近摩訶上師曾經修持過的地方,是不可思議的。不只如此,很多偉大的祖師們也曾來過,並給予這些地方加持。所以每當你去朝聖時,需要記得的第一件事便是三頂禮。
◆二、動機:莫忘憶持菩提心
頂禮之後,第二件事是憶念自己的「動機」。安靜地坐下來,並思維:「我在此朝聖,不只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發願以這次朝聖來祝福一切經歷著困境的有情眾生。我祈願一切眾生都能從這些困境中解脫,這就是我進行這次朝聖和修持的原因。」始終都應該生起良善的意願,並記得這些良善的意願。
因為當你來到類似這種增強修持的聖地,或許會變得自私,並且想著:「啊,我現在接受到加持、累積了功德,多麼幸運啊,我太幸福了!」變得自私是很容易的,因此很重要的是:要回顧自己的動機。菩提心非常重要!
◆三、領受加持,觀想蓮師放光賜四灌
第三是「領受加持」。要如何領受加持呢?你要想著:「啊!蓮花生大士!您是一切善逝的化現。您所有的加持、您所有慈悲、智慧、成就和證悟,您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如意寶一般展現在我面前。然而,由於我的業障和善德匱乏,而不能夠看到自己的本質已經是證悟的。啊!我自己的習氣是多麼可怕,令我變得多麼盲目;它們總是將我帶離真正的法道!」帶著如此深切的渴望,祈請並請求蓮師賜予加持,令你的染污清淨,並且能見到真實的法道。
接著,觀想摩訶上師放光,而你接受到他的灌頂。從他的眉間放射出白色光芒,融入你的眉間;紅色光芒來自他的喉間,藍色光芒則來自他的心間,分別進入你的喉間和心間。如果你做不到這麼細節的觀想,那就只要想著自己接受到蓮師的光輝、慈悲、智慧、莊嚴和加持。這是很重要的。每當你去朝聖,都需要知道如何透過這個方式讓自己獲得力量—這就是領受加持的方法。咕嚕仁波切說,在接受加持時,你需要堅定認識到:現在自己的染污都被淨化了,已累積了兩種資糧,而且接受到四種灌頂,接受到了一切的成就和加持。這是關鍵。
◆四、供養:吉祥日修薈供有大利益
第四,做一些供養,不要草草了事!如果你花費那麼多精力到了朝聖的地方,只做一個簡單的祈願和沒有誠意的供養,那就太不值得了。
「薈供」這個詞在梵文裡面是「嘎納察柯拉」(ganachakra),如果翻譯為藏文,字面的意思是「薈供輪」。想要淨除阻礙我們認識自己佛性的覆障之雲,最無上、不可或缺的方法,就是累積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而薈供的修持,就是快速累積資糧、清除覆障和修復破損的三昧耶,最善巧的方式之一。很多蓮師的伏藏教法都指出:修持薈供能累積巨大的福德。過去甚至發生過很多實例,蓮師本人親自現身在薈供的過程中,加持那些以不動搖的虔敬心來呼喚他的修行人。
儘管我們會修持不同的成就法,它們每一個也各自有單獨的薈供儀軌,但它們都具備相同的利益和目的:累積福德和智慧、淨除我們的覆障。對於那些在聖地做薈供的人,尤其是遇到蓮師日(藏曆每月初十)和空行母日(藏曆每月25號),我想提出一個簡單的建議:為了替自己和他人創造吉祥的緣起,在你開始修持時,要以〈蓮師七句祈請文〉向咕嚕仁波切祈請,這是很重要的。對不熟悉薈供修持的人來說,在那幾個日子單純念誦這個祈請文至少三遍,也會對自己的修持極為有益。
在五位伏藏王之一的咕嚕確旺(Guru Chowang)所發掘的其中一部伏藏教法中說道,在以〈蓮師七句祈請文〉向咕嚕仁波切祈請時:
一再如此祈請。
生起一種渴望和熱切的感受,
它如此強烈,以致你的淚水會奪眶而出。
如果你在虔敬心的全神貫注中覆沒,
強力地呼氣出去,接著讓一切如是。
清晰並醒覺,專注而無散,向內看。
當我們談到「上師」時,實際上有不同層面的意涵:外、內、密三個層面。〈蓮師七句祈請文〉談的是外在的上師,即顯現為咕嚕仁波切身形的象徵和代表。但是〈蓮師七句祈請文〉在內和密的層面,針對的分別是空性和俱生智慧。最後,無論你做的是什麼修持,一定要以菩提心的誓願來封存薈供的功德:「願一切有情由此薈供而獲大利益,願覆障之雲清淨,願慧日光芒照耀!」
◆五、發願:誓願證悟以弘法利生
供養做完之後,請要「發願」。你這次朝聖的願望是什麼?你坐在咕嚕仁波切前面的願望是什麼?你的願望是要利益一切眾生、維護教法,以及達到證悟。因此,我們由頂禮皈依開始;第二,生起動機;第三,接受成就與加持;第四,祈願並做供養。最後,我們必然要迴向功德以及發願。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發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會偏離證悟,而是引導我們邁向證悟。有一部經典講到釋迦牟尼佛勸告一位國王,「啊,國王,無論你是走路、坐著、講話,或做其他任何事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發願證悟。當你心中謹記這點,將永遠不會偏離正道。」
關於發願的力量,有一個著名的說法:「蓮花生大士安住在所有對他有信心的人頭頂。」當你帶著虔敬心祈請時,請記住這一點,並發願轉生在銅色吉祥山。對一個虔敬的修行人來說,銅色山真的就在當下,此時現在。曾經有很多記載顯示,過去有很多偉大的伏藏師和虔敬的弟子在禪觀中去過銅色吉祥山。我們的身體可能受限於時間,但心並不會。因此,如果一個人真正具備虔敬心,就能夠在一彈指間到達銅色山。虔敬心便是關鍵要點。沒有虔敬心,一個人既無法接受到加持,也不能感知到加持的徵兆。清晰的信心和虔敬,會掃除任何在禪修修持中生起的疑惑,因為這些珍貴的功德特質賦予我們內心的是信任和信心。
我的上師怙主紐修堪仁波切和怙主祖古烏金仁波切二位,都具有不可思議的豐富知識和深厚學養。不過,當他們給予教法時,講的第一件事總是:「如果你不具備信心、虔敬或慈悲,你就完了。嘗試做其他任何事都沒用。」他們教導的第一件事永遠都是這點。因此,請放鬆你批判的心,生起虔敬和淨觀之心,然後讓聖地的加持浸入你生命的核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