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增修新版】

The Heart of the Buddha,s Teaching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1個人喜歡
  • 9 342
    38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禪修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一行禪師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方怡蓉
  • 出版社: 橡實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7/06/1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佛陀真的認為「一切皆苦」嗎?
打破似是而非的佛法迷思,
最精確的一行禪師正念生活指導書

萬物相互依存,以正念及慈愛擁抱苦,就能療癒自己與世界。


一行禪師是一個徹底活在佛法中的人,一個慈悲的行動者,他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淬煉出這一本如詩的生活佛法書。

在本書中,他以平實的文字重新解譯佛陀四聖諦、八正道及其他基本佛法,釐清兩千多年來人們對佛法的迷思,如「佛陀不否認苦的存在,但同樣也不否認喜悅、快樂的存在。」、「佛陀教授的佛法是非修行的修行。」、「佛陀告誡弟子別執著於『有』、『無』,因這兩者都是內心所建構的產物,而實相介於兩者之間」等。

一行禪師提到:「當我還是個小沙彌時,我無法理解:如果世間充滿了苦,佛陀為何有如此莊嚴的笑容?為何他對一切苦都不為所動?後來我才了解,原來佛陀有足夠的智慧、平靜與力量,這就是苦為何未擊倒他的原因。他能對苦微笑,是因為他知道如何處理苦,並轉化它。我們必須察覺苦的存在,同時也要保有清醒、平靜與力量,才能有助於轉變情勢。若有悲心,淚海就無法淹沒我們,這就是佛陀能展露微笑的原因。」

只要我們知道如何澆灌自己內在的佛性種子,時時抱持正念、深入觀察,苦就能轉化為平靜、喜悅、解脫。一行禪師透過自身的深刻體驗,將佛法濃縮成一篇篇貼近生活的行動方針,他不僅告訴你根本的義理,也揭示了身體力行的訣竅。若想在佛法中安頓身心,這便是一本能讓你貼近佛陀本懷的佛法生活版教科書。

本書的三大主題
一、理解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修習第一聖諦「苦」,辨識自己的苦;修習第二聖諦「集」,看清苦的根源;修習第三聖諦「滅」、第四聖諦「道」,找出轉化苦與證得寂靜之道。

二、通達安樂的八聖道
避免做出讓自己受苦的行為,這是我們最需要的修習之路,佛陀稱之為「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透過八聖道的修習,有助於我們辨識及取捨內在藏識中的善根與不善根,從中增長我們的智慧與慈悲。

三、其他基礎佛法
在佛教中,「信」並不意味我們要接受一種未經親身驗證的理論,實際上,佛陀鼓勵我們親自去看去體驗。你可以透過基礎佛法的教導,學會付出與擁有同理心,感受到慈、悲、喜、捨所帶來的快樂。

作者

一行禪師(Thich Nhat Nanh

1926年出生於越南,為越南臨濟法脈第四十二代傳人。1960年代越戰期間,一行禪師秉持「正念必須入世」的信念,以堅實的修行為基礎,以具足的定力、慈悲與智慧濟世在戰火下煎熬的眾生。 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小馬丁.路德.金(Dr. Martin Luther King, Jr)宣稱:「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來自越南的溫和僧侶,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提名法師為當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1970年代,越南赤化後,一行禪師旅居法國,長期從事難民救援。1982年,法師在法國南部建立了「梅村」(Plum Village)禪修道場,並經常赴世界各地弘法。

一行禪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除了佛學論述之外,並著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迄今已有上百本著作。已在台灣出版的有:《橘子禪》、《經王法華經》、《與生命相約》、《你可以不生氣》、《你可以不怕死》、《正念的奇蹟》、《觀照的奇蹟》、《見佛殺佛》、《祈禱的力量》、《你可以,愛:慈悲喜捨的修行》、《生生基督世世佛》、《步步安樂行》等。

譯者

方怡蓉

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譯作有《佛教一本通》、《經王法華經》、《橘子禪》等等。

目錄

第一部 四聖諦
第一章 進入佛陀之心
第二章 初轉法輪
第三章 四聖諦
第四章 理解佛陀的教法
第五章 一切皆苦嗎?
第六章 停止、平靜、休息、療癒
第七章 體會自己的苦
第八章 證得安樂

第二部 八聖道
第一章 正見
第二章 正思惟
第三章 正念
第四章 正語
第五章 正業
第六章 正精進
第七章 正定
第八章 正命

第三部 其他基本佛法
第一章 二諦(兩種真理)
第二章 三法印
第三章 三解脫門
第四章 佛的三身
第五章 三寶
第六章 四無量心
第七章 五蘊
第八章 五力
第九章 六波羅蜜
第十章 七覺支
第十一章  緣起支
第十二章 接觸心中的佛陀

第四部 經典
《轉法輪經》
《大四十經》
《正見經》

試閱

第一章 進入佛陀之心

佛陀不是神,而是如你、我一般生而為人,且同樣受苦。若我們敞開心胸,走向佛陀,他會以充滿慈悲的雙眼注視著我們說:「因為你心中有苦,所以你就有可能進入我的心。」維摩詰居士說:「因為世界病了,所以我生病;因為人們受苦,所以我必須受苦。」佛陀也曾如此說過。別以為你不快樂、心中有苦痛,所以就不能走向佛陀;正因為你心中有痛,才有可能與佛陀溝通。你、我的苦是我們進入佛陀之心的基本條件,也是佛陀進入我們心中的基本條件。

在四十五年的弘法中,佛陀一再強調:「我的教導唯有苦與苦的轉化。」當我們辨識且承認自己的苦時,佛陀──我們內在的佛陀──將會看著這苦,找出導致苦的原因,然後開出一帖行動方針之藥,這藥能將苦轉變為平靜、喜悅與解脫。苦,是佛陀用以自我解脫的憑藉,也是我們藉以解脫自在的憑藉。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內在的苦難種子可能有很大的力量,但別等到沒有痛苦時才允許自己快樂。庭院中有棵樹生病時,你必須照顧它,但也別忽略整片生機盎然的樹林,即使你心中有苦,還是能享受生命中許多令人驚嘆的事──美好的夕陽、兒童的微笑與繁花綠樹。光是承受苦還不夠,請別自囚於苦之中。

若你曾體驗飢餓,就會知道享用食物是一種奇蹟;若曾受凍寒之苦,就曉得溫暖的可貴;曾受過苦,才會知道如何對現在一些構成天堂的要素心存感激;倘若你陷於自身的苦,將會錯過天堂。別漠視自己的苦,可也別忘記去享受生命中的奇蹟,這不僅為自己,也為眾生的利益。

年輕時,我寫下這首詩,當時我以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契入佛心:

我的青春
是一顆青澀的梅子。
你在它身上留下了齒痕,
那些齒痕猶自顫動。
我永遠記得,
永遠記得。
自從學會如何愛你,
我的靈魂之門就一直敞開著,
任由風自四面八方吹入。
實相呼喚著變異;
覺知的果實已然成熟,
而開啟的心門永不可能再緊閉。
烈火吞噬這個世紀,
山嶺森林留有烈燄肆虐的印記。
風在我耳邊呼嘯,
穹蒼正在暴風雪中劇烈震盪。
嚴冬的傷痕靜靜地躺著,
雖已不見冰封的刀刃,
卻徹夜痛苦不堪,
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我在烽火連天的時代中成長,小孩、成人、價值觀、整個國家等周遭的一切都遭到摧毀,年輕的我苦不堪言。覺知之門一旦開啟,你就無法再關上。戰爭在心中留下的傷痕尚未完全平復,我常在夜裡清醒地躺著,以正念的呼吸,擁抱著我的同胞、國家和整個地球。

沒有苦,你就無法成長;沒有苦,你就無法獲得該有的平靜與喜悅。請別逃避自己的苦;擁抱它、珍惜它,到佛陀身邊,和他並肩而坐,並讓他看看你的痛苦。他會滿懷慈悲與正念地注視你,讓你知道擁抱自身之苦與深入觀照它的方法。有了智慧與慈悲,就能治癒心中和世界的創傷。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請擁抱你的苦,讓它對你顯示通往平靜之路。

第二章 初轉法輪

悉達多.喬達摩(Siddhartha Gautama)在二十九歲時出家,為自己和其他人尋求滅苦之道。他跟隨許多老師學習禪定,而在修行六年後,坐於菩提樹下,誓言不達覺悟絕不起身。他終夜禪坐,當晨星初升時,他豁然大悟而成為充滿智慧與慈愛的佛陀。在接下來的四十九天中,他享受證悟所帶來的安詳,然後緩緩地走到鹿野苑(Sarnath),與先前共修的五位苦行者分享他的智慧。

當那五人看到佛陀前來時,都感到不自在,心想悉達多曾棄他們而去。可是他看來如此容光煥發,便不由自主地表示歡迎,他們為佛陀洗腳,並奉上飲水。佛陀說:「親愛的朋友們!我已深入地看見每件事物都必須與其他一切相互依存,沒有任何事物能獨自存在。我已看見一切眾生都具有覺悟的本質。」他表示願意多說一些,但那五人不知是否該相信他的話,所以佛陀問他們:「我曾欺騙過你們嗎? 」他們知道佛陀從未如此,於是同意接受他的教導。

佛陀接著教導四聖諦:苦(苦的存在)、集(苦的產生)、滅(重獲安樂的可能性)、道(通達安樂的八聖道)。聽聞四聖諦之教後,五比丘之一的憍陳如(Kondañña)對此四聖諦生起清淨無垢的法眼。佛陀觀察到這一點而讚嘆:「憍陳如已了知法!憍陳如已了知法!」於是,從此以後憍陳如就被稱為「了知者」。佛陀接著宣布:

親愛的朋友們! 我以人、天、婆羅門、沙門、魔羅為證而對你們說:若我不曾親身體證對你們所說的一切,就不能宣稱自己是離苦解脫的覺悟者。因我本身已確認苦、了知苦,確認苦的起因,去除苦因,證實安樂的存在,獲得安樂,確認通達安樂之道,抵達此道的盡頭,證得全然的解脫,所以我現在昭告大眾:我是解脫者。

此時,大地震動,宇宙間一切天、人與其他眾生都異口同聲地說,在地球上有個覺悟者誕生了,並已轉動智慧與慈愛之道的法輪。這段教示記載於《轉法輪經》(Dhamma Cakka Pavattana Sutta),從那時起,至今已過了兩千六百年,法輪仍持續轉動,為了眾生福祉而讓法輪常轉,就要靠我們現在這一代了。

這部經有三項特點,其中第一點是有關「中道」的教法。佛陀希望他的五個朋友能夠擺脫「苦行是唯一的正確修行」這種觀念的束縛;若毀了健康,就無足夠的力量可以證道──這是他直接的體會。此外,他說另一個需要避免的極端,是沉溺於感官欲樂──被色欲掌控,追逐名利,飲食無度,睡眠過度,或汲汲營營於財物的蓄積。

第二點是有關「四聖諦」的教法。這項教說不但在佛世時很有價值,在這個時代與未來千秋萬世也是如此。

第三點是關於入世。佛陀的教法並非要逃避人生,而是要幫助我們盡可能徹底地和自己、世間連繫起來。八聖道包括正語(正確的語言)和正命(正確的謀生方式),這些教法適用於必須與人溝通與賺錢謀生的世人。

《轉法輪經》充滿了喜悅與希望,它教導我們如實地辨識苦,以及將苦轉化為正念、慈悲、安詳與解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48765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96
    • 商品規格
    • 17*22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