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在哪裡?聖嚴法師西方禪修指導2(大字版)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以心相應,東西方的精彩碰撞!
初學者必問,老參也需一探究竟。
本書為聖嚴法師在美國教授禪法的開示精華,
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師正值壯年的禪者風采,
每每應機變換各種修行方法,大膽施設,
撒放禪家手眼,任運自如。
法師從禪的精神與觀點帶領我們認識禪,
練習在日常生活與精進禪修中,雙管齊下,
以禪法對治煩惱,
進而以禪心面對命運、開創未來。
活用聖嚴法師指導的禪法,
「禪」將不再只是個抽象名詞,
而是可消解煩惱的實用智慧,
你在哪裡,禪就在那裡!
目錄
編者序
第一部 什麼是禪?
萬法歸一
禪的精神
禪的四個觀點
變與不變
平靜和激烈的方法
第二部 禪與日常生活
禪與日常生活
鬆與緊
日常禪修和精進禪修
第三部 以心相應
慈心觀
以心相應
佛教徒的命運
北美的禪佛教
序/導讀
編者序
聖嚴法師自一九七五年於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後,旋即赴美弘法,在美國的早期生活非常困頓,卻絲毫無法動搖他弘揚佛法的決心與毅力。
本書共收錄十二篇開示,為針對西方弟子所做的禪修指導,最早一篇講述於一九八○年一月,為聖嚴法師返臺前對美國信眾的臨別贈言,標題為「以心相應」,其他篇章則涵蓋了法師平常對大眾的開示,或是在弘法行程中留下的精彩演說。我們將此歸納整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一)什麼是禪?(二)禪與日常生活、(三)以心相應。
(一)什麼是禪?
此一篇章收錄五篇開示,第一篇〈萬法歸一〉,法師以中國諺語:「春江水暖鴨先知。」巧妙地解說了在禪修中的感受是相當個人的,禁語是為了要完全投入修行。〈禪的精神〉一文強調禪修得力的四個要素,分別是: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並藉由故事說明禪宗的以心印心,重視心的解脫。
〈禪的四個觀點〉中以四個觀點來說明什麼是「禪」,分別是:禪的理論、禪的體驗、禪的目標,還有禪的訓練和修行。這篇開示是聖嚴法師在華盛頓弘法時所發表的演說,開示中運用了公案和歷史故事,善巧地分享了「禪」是什麼。《楞嚴經》提到,所有的事物都是在變化中,唯有了解〈變與不變〉,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自在。第五篇以〈平靜和激烈的方法〉解說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練習話頭禪法。
(二)禪與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禪」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此篇章中,聖嚴法師以三個主題來做說明。〈禪與日常生活〉告訴我們要拋開舊有的聽聞言說,直接去體悟禪;如何才能做到呢?菩提達摩提出「理入」與「行入」兩種方式,「理入」要我們放下自我,不需要研讀經教或修行,也沒有什麼要說或要做的,讓自己的心如同一面透明透亮、如如不動的牆;「行入」則是將修行分為四個階段,也即是在第一篇〈禪的精神〉中強調的四個要素,說明受苦肇因於過去造作,喜樂來自於過去的成果,若修行者能夠保持一種無所求的態度,並以正向、積極的方式去行動,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最好的禪修境界。
〈鬆與緊〉中,法師面對資質不同的禪眾,每每應機變換不同的指導方法,或緊或鬆來做調整。〈日常禪修和精進禪修〉則列舉了三種禪修常見的問題,告訴我們如何用方法來面對與處理;此外,修行人遇到問題時可分三個階段來處理:認識煩惱、辨別煩惱、對治煩惱。如果大家都能以其他人的利益著想,常持感恩、奉獻的心,不斷地努力用功,才能夠成為一位大修行者。
(三)以心相應
修行離不開「心」,聖嚴法師在〈慈心觀〉裡提到,慈心觀的修行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去觀對我們有利、有害或無利無害的有情眾生,第二個層次是觀想自己,第三個層次是去探究與眾生互動時的心念,第四個層次是觀想有情眾生所受的苦,以及受苦的原因,第五個層次則是觀有情眾生的平等觀。修習慈心觀可以幫助我們祛除瞋心,並生起度眾離苦的願心。
〈以心相應〉裡,法師要我們謹記自己修行的目的和應有的態度,並勸勉弟子不要自私。在〈佛教徒的命運〉開示中,要我們以佛法為指引,不要受命運所支配,藉由修行佛法,即可改變命運;當我們能夠藉由修行學習控制自己,有力量駕馭自己的心時,就不會被命運所左右。
最後一篇〈北美的禪佛教〉,是聖嚴法師分享在美國居住多年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法師認為在美國還是需要有禪法,並從印度禪法開始談起,介紹歷代禪宗祖師如何教禪,藉由許多公案來說明什麼是禪,最後勉勵西方禪修者能夠傳承漢傳禪法,成就自我修行並形塑出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曾對五祖弘忍大師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聖嚴法師畢生致力於弘揚漢傳佛法,也是不分東、西方國界、種族,包容一切。我們若能藉由法師在美國的開示而受益,自我修行必能更自在且精進。(摘錄)
法鼓文化編輯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