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如是說》貳 說社會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一分鐘
與星雲大師接心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樂於給人因緣,並經常予人一席話,乃至一句話,往往令人心開意解。
面對不同的群眾,無論是求法若渴的學人,事業有成的社會菁英,耐煩持家的家庭主婦,四大不調的病人,孜孜不倦的學子,活潑洋溢的青年等,星雲大師總能以同攝受的法意,讓人聽懂、讀懂,明白當下講說的要義。
本書《星雲大師如是說》貳 說社會事,最早追朔至一九七九年,橫跨近五十年的歲月沉澱,有系統的從數以千萬計的文字中,精選一百八十篇有關於當我們跨出舒適圈,邁入社會時,是否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心,試著將自己融入大眾,學做人、學做事、學處眾,與人廣結善緣,開展「願」的力量。
因時、因地、因人,簡短精要的文字,沒有冗長的大道理,卻更契合本心所願。
雖跨越時空,但這「人」,是你,是他,更是「我」。
如同開門頁當頭棒喝一句 :「我能讓人接受嗎?」除了更加認識自己外,更要逐步擴大內心的世界,增添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不只傾聽自己,更要聆聽社會。
願我們都能讀懂人緣,不要煩惱人我。
★星雲大師闡述
弟子輯錄
與星雲大師接心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樂於給人因緣,並經常予人一席話,乃至一句話,往往令人心開意解。
面對不同的群眾,無論是求法若渴的學人,事業有成的社會菁英,耐煩持家的家庭主婦,四大不調的病人,孜孜不倦的學子,活潑洋溢的青年等,星雲大師總能以同攝受的法意,讓人聽懂、讀懂,明白當下講說的要義。
本書《星雲大師如是說》貳 說社會事,最早追朔至一九七九年,橫跨近五十年的歲月沉澱,有系統的從數以千萬計的文字中,精選一百八十篇有關於當我們跨出舒適圈,邁入社會時,是否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心,試著將自己融入大眾,學做人、學做事、學處眾,與人廣結善緣,開展「願」的力量。
因時、因地、因人,簡短精要的文字,沒有冗長的大道理,卻更契合本心所願。
雖跨越時空,但這「人」,是你,是他,更是「我」。
如同開門頁當頭棒喝一句 :「我能讓人接受嗎?」除了更加認識自己外,更要逐步擴大內心的世界,增添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不只傾聽自己,更要聆聽社會。
願我們都能讀懂人緣,不要煩惱人我。
★星雲大師闡述
弟子輯錄
目錄
前言
萬佛萬人結萬緣
佛光盛會共結法緣
人和的重要
散播快樂的種子
遇事要柔和安忍
以無盡燈照亮社會
心淨國土淨
團體要建立「人和」
為學處眾之道
糾正其過於無形
執著不能解決問題
如何把心找回來?
工作應有的觀念與態度
眼光要遠大、寬廣
從人學到佛成
唯有謙虛才能受益
以無情覺有情
做一個會聽話的人
學習做觀世音
敢,要正派
如何做好住持主管
改、等、柔、敬
認識自己
眼睛要看芸芸眾生
溝通的技巧
管理自己的心
如何增長菩提心?
有願心也要有因緣
團體共識很重要
心中要有人
管理要給人空間
團體要以和為貴
一百元的偉大
給人因緣
佛法教化要有教無類
無為而治
給人迴轉的空間
委屈是甘露
說OK擁有福德因緣
用心與佛感應
典座行堂之道
困難中找出路
為人著想是佛法的體現
要自我評鑑
人生的路沒有僥倖
研究自己的心
給的人生最美麗
要先做義工的義工
一句好話有無上功德
對人好就有好前途
人成即佛成
老師要不怕問題學生
包容讓身心和諧
寧可多做不怕犯錯
五乘佛法
利益歸於常住大眾
給是崇高富有
節約能源愛護地球
把常住看重、看大
有播種就有收成
媒體要有因果觀
懂得他人的需要
轉辛勞為幸福
要會聽話
飲食的修行之道
懂得攝受人才
成功要有助人的性格
以佛心看人心
人生是一部大書
(以上節錄)
萬佛萬人結萬緣
佛光盛會共結法緣
人和的重要
散播快樂的種子
遇事要柔和安忍
以無盡燈照亮社會
心淨國土淨
團體要建立「人和」
為學處眾之道
糾正其過於無形
執著不能解決問題
如何把心找回來?
工作應有的觀念與態度
眼光要遠大、寬廣
從人學到佛成
唯有謙虛才能受益
以無情覺有情
做一個會聽話的人
學習做觀世音
敢,要正派
如何做好住持主管
改、等、柔、敬
認識自己
眼睛要看芸芸眾生
溝通的技巧
管理自己的心
如何增長菩提心?
有願心也要有因緣
團體共識很重要
心中要有人
管理要給人空間
團體要以和為貴
一百元的偉大
給人因緣
佛法教化要有教無類
無為而治
給人迴轉的空間
委屈是甘露
說OK擁有福德因緣
用心與佛感應
典座行堂之道
困難中找出路
為人著想是佛法的體現
要自我評鑑
人生的路沒有僥倖
研究自己的心
給的人生最美麗
要先做義工的義工
一句好話有無上功德
對人好就有好前途
人成即佛成
老師要不怕問題學生
包容讓身心和諧
寧可多做不怕犯錯
五乘佛法
利益歸於常住大眾
給是崇高富有
節約能源愛護地球
把常住看重、看大
有播種就有收成
媒體要有因果觀
懂得他人的需要
轉辛勞為幸福
要會聽話
飲食的修行之道
懂得攝受人才
成功要有助人的性格
以佛心看人心
人生是一部大書
(以上節錄)
序/導讀
前言
星雲大師曾經這麼說:「來世,我會回來看你們。」
緬懷星雲大師,今《星雲大師如是說》套書出版,是大師應答時人、弟子,心開意解的禮物,希望讀者受用。在套書成形過程,我們深刻體認,星雲大師一生是信願行的展現。
「小朋友,你要出家做和尚嗎?」一個因緣。
「要啦!」年方十二的孩子把握住。不懂出家的意義,就這麼回了,一言既出,歷經磨難也不後悔。是信:相信自己能、會、可以、做得到!
貧乏的戰亂時代,十七歲的星雲大師得了瘧疾奄奄一息,他的師父志開上人差人送來半碗鹹菜,感動於師父無聲的關懷及期許,發心願盡形壽,將全副身心奉獻給佛教,以報師恩,是願。
二十六歲落腳宜蘭雷音寺,以文化、教育為重心實踐願心,成立宜蘭念佛會、佛教歌詠隊、學生會、青年弘法團、環島布教、弘揚大藏經等等,於縫紉機上完成《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這時,人間佛教藍圖已然擘劃。一九六七年高雄總本山佛光山開山,通過各種布施、結緣,領四眾集體創作,厚積福德因緣六十年,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持續佛光照五洲,是行。
大師用一生體證,「信願行」是做人處事、團體共事、利益眾生最方便的法門,是一門「應用管理學」,從個人,到我在眾中的社會,或眾中有我的天下間,道理皆是如此。
星雲大師這期歲月未曾空過,為了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用盡人生三百歲,如今以星的光明臨照人間,以雲的姿態雲水時空。大師不要我們仰望,要我們看緊眼前、腳下,見到自己、他人,並於世間創造且隨順因緣,因為,因緣不會辜負我們。
緣著這份星雲大師為人間所帶來的感動,香海編輯團隊自《星雲大師全集・如是說》選編六百篇,析分為《壹 說個人事》、《貳 說社會事》、《參 說天下事》三冊。書裡標出若干大師美好的思想配以繪圖,也必會有我們與大師相應的心裡話,都是大師充滿智慧的祝福跟期許。
大師說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更說菩薩一切講說都是叫我們做自己的主人,準備好不怕辛苦,提升、超越自己,與人間、世界廣結善緣了嗎?
別讓星雲大師回首,如回首阿彌陀佛,對我們說:「太慢了!」
星雲大師曾經這麼說:「來世,我會回來看你們。」
緬懷星雲大師,今《星雲大師如是說》套書出版,是大師應答時人、弟子,心開意解的禮物,希望讀者受用。在套書成形過程,我們深刻體認,星雲大師一生是信願行的展現。
「小朋友,你要出家做和尚嗎?」一個因緣。
「要啦!」年方十二的孩子把握住。不懂出家的意義,就這麼回了,一言既出,歷經磨難也不後悔。是信:相信自己能、會、可以、做得到!
貧乏的戰亂時代,十七歲的星雲大師得了瘧疾奄奄一息,他的師父志開上人差人送來半碗鹹菜,感動於師父無聲的關懷及期許,發心願盡形壽,將全副身心奉獻給佛教,以報師恩,是願。
二十六歲落腳宜蘭雷音寺,以文化、教育為重心實踐願心,成立宜蘭念佛會、佛教歌詠隊、學生會、青年弘法團、環島布教、弘揚大藏經等等,於縫紉機上完成《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這時,人間佛教藍圖已然擘劃。一九六七年高雄總本山佛光山開山,通過各種布施、結緣,領四眾集體創作,厚積福德因緣六十年,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持續佛光照五洲,是行。
大師用一生體證,「信願行」是做人處事、團體共事、利益眾生最方便的法門,是一門「應用管理學」,從個人,到我在眾中的社會,或眾中有我的天下間,道理皆是如此。
星雲大師這期歲月未曾空過,為了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用盡人生三百歲,如今以星的光明臨照人間,以雲的姿態雲水時空。大師不要我們仰望,要我們看緊眼前、腳下,見到自己、他人,並於世間創造且隨順因緣,因為,因緣不會辜負我們。
緣著這份星雲大師為人間所帶來的感動,香海編輯團隊自《星雲大師全集・如是說》選編六百篇,析分為《壹 說個人事》、《貳 說社會事》、《參 說天下事》三冊。書裡標出若干大師美好的思想配以繪圖,也必會有我們與大師相應的心裡話,都是大師充滿智慧的祝福跟期許。
大師說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更說菩薩一切講說都是叫我們做自己的主人,準備好不怕辛苦,提升、超越自己,與人間、世界廣結善緣了嗎?
別讓星雲大師回首,如回首阿彌陀佛,對我們說:「太慢了!」
試閱
給人因緣
大師勉勵住眾們:「今日道場重在弘揚佛法、廣結善緣、布施歡喜、慈悲,讓信徒在花時間、車錢到道場來之後,能把佛法帶回去。
一個人『安心』不容易,但先學習凡事『心甘情願』。人只要肯得心甘情願,夫妻相處、朋友相交,彼此都不會嫌棄,即使吃虧,也會放得下。
在自己有能力時,肯多給別人一些因緣,自己也容易有好的因緣。」
包容讓身心和諧
大師說:「我們不是為了薪水待遇而工作,而是為了給人信心、給人歡喜而工作。讓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包容反省的精神,就沒有度不過的難關,自然也就能達到身心和諧。」
大師以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加以闡述,並穿插寓意深遠的例子來加深聽眾印象:「對於工作,要期許自己一個人能做幾個人的工作,秉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工作信條,抱持沒有播種就沒有收穫的工作態度,人生會更精采。」
大師又說:「凡事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別人。不要受人批評就動怒、受人讚美就高興,把握自心,不隨外境動亂就能心平氣和。處世為人多一分包容、反省,工作與身心也就多一分和諧。」
安然是財富
大師說:「布施是發財的方法,布施不是給人,而是給自己。佛法就是財富,內心的財富不是存在銀行的黃金、股票,而是智慧、包容。有慈悲心、愛心就是佛法,佛法超越一切金錢的價值。緣分就是財富,俗話說『財運』,佛教講『緣分』。有的人雖然沒有錢,但是因緣好,一下子就能賺很多錢。一般人只看重有形的物質財富,其實無形的財富更有價值,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得好名聲、家庭平安都是財富,心中安然自在、得到解脫,就是最大的財富。」
「在社會上求名求利時,要心存南海觀音的慈悲願力,若要求財富,要到茫茫人海裡去,要走向社會、走向人群。起瞋心時,如《普門品》中『設入大火』,稱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則『火不能燒』;遇盜賊時,一念觀世音菩薩,則盜賊不敵;因為『慈悲沒有敵人,可以降伏一切』,求功名、富貴時,更要秉持著觀音的平等心量,不動邪念,利己利人。」大師如是說明,「財富」甚深的意涵是廣結善緣,是內心的安然、解脫。
開會做什麼呢?
大師說:「我們一次開會要有一次的建議,一次開會要有一次的思想,一次開會要有一次的進步,一次開會要有一次的成就,不然開會做什麼呢?一次開會要促進一次的了解,一次開會要增加一次的情誼,一次開會要多一次共識,一次開會要增加一次團結,這個開會就有意義。」
大師又說:「所謂『信願行』,有了信仰不夠,還要發願、實踐。有一些佛學院的學生雖然也有信仰,但是他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不相信佛教;只想到個人要怎麼樣,沒有想到他人要怎麼樣、世界要怎麼樣;因為他不懂。現在我們懂,我們不是個體,不是一個人,世界與我們同在,一切眾生與我們同體,要同體共生,共生共榮。」
大師勉勵住眾們:「今日道場重在弘揚佛法、廣結善緣、布施歡喜、慈悲,讓信徒在花時間、車錢到道場來之後,能把佛法帶回去。
一個人『安心』不容易,但先學習凡事『心甘情願』。人只要肯得心甘情願,夫妻相處、朋友相交,彼此都不會嫌棄,即使吃虧,也會放得下。
在自己有能力時,肯多給別人一些因緣,自己也容易有好的因緣。」
包容讓身心和諧
大師說:「我們不是為了薪水待遇而工作,而是為了給人信心、給人歡喜而工作。讓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包容反省的精神,就沒有度不過的難關,自然也就能達到身心和諧。」
大師以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加以闡述,並穿插寓意深遠的例子來加深聽眾印象:「對於工作,要期許自己一個人能做幾個人的工作,秉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工作信條,抱持沒有播種就沒有收穫的工作態度,人生會更精采。」
大師又說:「凡事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別人。不要受人批評就動怒、受人讚美就高興,把握自心,不隨外境動亂就能心平氣和。處世為人多一分包容、反省,工作與身心也就多一分和諧。」
安然是財富
大師說:「布施是發財的方法,布施不是給人,而是給自己。佛法就是財富,內心的財富不是存在銀行的黃金、股票,而是智慧、包容。有慈悲心、愛心就是佛法,佛法超越一切金錢的價值。緣分就是財富,俗話說『財運』,佛教講『緣分』。有的人雖然沒有錢,但是因緣好,一下子就能賺很多錢。一般人只看重有形的物質財富,其實無形的財富更有價值,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得好名聲、家庭平安都是財富,心中安然自在、得到解脫,就是最大的財富。」
「在社會上求名求利時,要心存南海觀音的慈悲願力,若要求財富,要到茫茫人海裡去,要走向社會、走向人群。起瞋心時,如《普門品》中『設入大火』,稱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則『火不能燒』;遇盜賊時,一念觀世音菩薩,則盜賊不敵;因為『慈悲沒有敵人,可以降伏一切』,求功名、富貴時,更要秉持著觀音的平等心量,不動邪念,利己利人。」大師如是說明,「財富」甚深的意涵是廣結善緣,是內心的安然、解脫。
開會做什麼呢?
大師說:「我們一次開會要有一次的建議,一次開會要有一次的思想,一次開會要有一次的進步,一次開會要有一次的成就,不然開會做什麼呢?一次開會要促進一次的了解,一次開會要增加一次的情誼,一次開會要多一次共識,一次開會要增加一次團結,這個開會就有意義。」
大師又說:「所謂『信願行』,有了信仰不夠,還要發願、實踐。有一些佛學院的學生雖然也有信仰,但是他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不相信佛教;只想到個人要怎麼樣,沒有想到他人要怎麼樣、世界要怎麼樣;因為他不懂。現在我們懂,我們不是個體,不是一個人,世界與我們同在,一切眾生與我們同體,要同體共生,共生共榮。」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