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上下合售)大圓滿龍欽心髓
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這是一本超越時空的口訣教授。它就像我們的導師一樣,直接教導我們。
頂果.欽哲仁波切:
本書闡釋了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修行之道,而其中沒有任何衝突矛盾。
直指大圓滿教法核心的巨著
《普賢上師言教》是《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的釋論,而《龍欽心髓》是大伏藏師吉美.林巴尊者在數次的淨境中,從十四世紀的龍欽巴尊者處領受的大圓滿教法。本書作者巴楚仁波切的上師吉美.嘉威.紐古曾追隨吉美.林巴尊者多年,然後才回到東藏康地,依著吉美.林巴尊者的教導持續修行。巴楚仁波切從上師吉美.嘉威.紐古處至少領受過十四次此教法,他將上師的口傳教法樸實地記錄下來,為的是要讓這些教導成為能夠幫修行者檢視自己,以找出隱藏的過失,修正自心,並將心安置在正確的道上。這部經典巨著是藏傳佛教許多偉大上師隨身的日常讀物,也是他們極力推薦給修行者的一本實修指導手冊。
集諸上師智慧於一處的版本
本書中文版譯自蓮師翻譯小組所譯的英譯本《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由貝瑪.旺嘉仁波切所指導的蓮師翻譯小組在英譯此書時,受到此教法傳承的核心上師們如:敦珠仁波切、頂果.欽哲仁波切、甘珠爾仁波切、紐舒.堪布仁波切等的口授傳承與加持。在翻譯的過程中,諸位上師更不斷地就書中艱深之處給予小組成員直接指導,因此該英譯本得以完整地保持此教法的精髓與正確性。更精采的是,這些證悟上師們針對艱深處的精闢開示或解說論述,都被貼切地保留在書後的注釋中,成為與本文互相輝映的珍貴智慧精華。
本書簡介
《普賢上師言教》是《龍欽心髓》(Longchen Nyingthig)前行的經典釋論。《龍欽心髓》涵蓋了所有的教法,包括提供給三種領悟層次的修行者法道上的次第(Steps of the Path),以及法道上的三主題(Three Main Themes of the Path);也包括了三種顯相(Three Perceptions)、道(Path)與果(Fruit)的前行,更包括了佛性為因、珍貴人身為支持、善知識為動力、教法為方便,以及三身與智慧為果報──這些代表了噶當巴(Kadampa)與大手印(MahAmudrA)傳承的滙流。此外,也包括了寧瑪派的修持,即經由厭棄輪迴而出離,經由確信業果而產生信心,經由努力幫助他人而生起菩提心,以及對一切事物絕對純淨的淨觀。
本書《普賢上師言教》中文版翻譯自蓮師翻譯小組(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的英譯本《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譯者姚仁喜的上師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特為此書作序,並且提供了許多與此法教相關的珍貴唐卡,以及傳承上師的照片。此外,還有加上啟發人心的引文、注釋,以及古典式的插圖,為這本藏傳佛教典型的修行入門書籍增色不少。
這是一本超越時空的口訣教授。它就像我們的導師一樣,直接教導我們。
頂果.欽哲仁波切:
本書闡釋了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修行之道,而其中沒有任何衝突矛盾。
直指大圓滿教法核心的巨著
《普賢上師言教》是《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的釋論,而《龍欽心髓》是大伏藏師吉美.林巴尊者在數次的淨境中,從十四世紀的龍欽巴尊者處領受的大圓滿教法。本書作者巴楚仁波切的上師吉美.嘉威.紐古曾追隨吉美.林巴尊者多年,然後才回到東藏康地,依著吉美.林巴尊者的教導持續修行。巴楚仁波切從上師吉美.嘉威.紐古處至少領受過十四次此教法,他將上師的口傳教法樸實地記錄下來,為的是要讓這些教導成為能夠幫修行者檢視自己,以找出隱藏的過失,修正自心,並將心安置在正確的道上。這部經典巨著是藏傳佛教許多偉大上師隨身的日常讀物,也是他們極力推薦給修行者的一本實修指導手冊。
集諸上師智慧於一處的版本
本書中文版譯自蓮師翻譯小組所譯的英譯本《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由貝瑪.旺嘉仁波切所指導的蓮師翻譯小組在英譯此書時,受到此教法傳承的核心上師們如:敦珠仁波切、頂果.欽哲仁波切、甘珠爾仁波切、紐舒.堪布仁波切等的口授傳承與加持。在翻譯的過程中,諸位上師更不斷地就書中艱深之處給予小組成員直接指導,因此該英譯本得以完整地保持此教法的精髓與正確性。更精采的是,這些證悟上師們針對艱深處的精闢開示或解說論述,都被貼切地保留在書後的注釋中,成為與本文互相輝映的珍貴智慧精華。
本書簡介
《普賢上師言教》是《龍欽心髓》(Longchen Nyingthig)前行的經典釋論。《龍欽心髓》涵蓋了所有的教法,包括提供給三種領悟層次的修行者法道上的次第(Steps of the Path),以及法道上的三主題(Three Main Themes of the Path);也包括了三種顯相(Three Perceptions)、道(Path)與果(Fruit)的前行,更包括了佛性為因、珍貴人身為支持、善知識為動力、教法為方便,以及三身與智慧為果報──這些代表了噶當巴(Kadampa)與大手印(MahAmudrA)傳承的滙流。此外,也包括了寧瑪派的修持,即經由厭棄輪迴而出離,經由確信業果而產生信心,經由努力幫助他人而生起菩提心,以及對一切事物絕對純淨的淨觀。
本書《普賢上師言教》中文版翻譯自蓮師翻譯小組(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的英譯本《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譯者姚仁喜的上師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特為此書作序,並且提供了許多與此法教相關的珍貴唐卡,以及傳承上師的照片。此外,還有加上啟發人心的引文、注釋,以及古典式的插圖,為這本藏傳佛教典型的修行入門書籍增色不少。
目錄
圖片一覽表
頂果.欽哲仁波切序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序
英譯再版序
英譯者致謝詞
中譯序
中譯者致謝詞
導論
藏傳佛教簡史
前言
第一部 外前行(一般前行)
第一章/暇滿之難得
【一】聽聞佛法的正確方式
1.態度
2.行為
【二】教法主題:解釋「 暇滿 」的難得
1.思維閒暇(自由)的本質
2.思維與佛法有關的特殊圓滿(便利)
3.以比喻來思維具足暇滿(自由與便利)的難得
4.以數字上的比較來思維
第二章/生命之無常
【一】眾生所處的外在世界之無常
【二】處於世界中的眾生之無常
【三】聖者之無常
【四】有權勢者之無常
【五】其他無常的例子
【六】死亡因緣的不確定性
【七】對無常強烈的覺知
第三章/輪迴之過患
【一】普遍性的輪迴之苦
【二】六道眾生個別所經歷之苦
1.十八層地獄
2.餓鬼道
3.畜生道
4.人道
5.阿修羅道
6.天道
第四章/業──因果律
【一】應該捨棄的惡行
1.應該避免的十惡行
2.十惡行的果報
【二】應該擇取的善行
【三】業的決定性
第五章/解脫之利益
【一】導致解脫之因
【二】果:證悟的三個層次
第六章/如何追隨善知識
【一】檢視上師
【二】追隨上師
【三】仿效上師的證悟與行止
第二部 內前行(不共前行)
第一章/皈依──一切修行之道的基石
【一】皈依之途徑
1.信心
2.發心
【二】如何皈依
【三】皈依的戒律與利益
1.皈依的戒律
2.皈依的利益
第二章/生起菩提心,大乘之根本
【一】修持四無量心
1.觀修捨心
2.觀修慈心
3.觀修悲心
4.觀修喜心
【二】生起菩提心
1.依三種程度的勇氣分類
2.依菩薩諸地分類
3.依菩提心的性質分類
4.菩提心誓願
【三】修持菩提心的戒律
1.修持願菩提心的戒律
2.修持行菩提心的戒律:六度
第三章/觀修與念誦上師為金剛薩埵,以清凈一切蔽障
【一】如何經由懺悔來淨化蔽障
【二】四種對治力
1.依止力
2.追悔力
3.決心力
4.行動對治力
【三】實修金剛薩埵
第四章/供養曼達,以積聚福德與智慧
【一】積聚兩種資糧的需要
【二】成就曼達
【三】供養曼達
1.三十七堆曼達供養
2.根據《龍欽心髓》儀軌的「三身曼達供養」
第五章/積聚古薩里,一擊摧毀四魔
【一】以身體作為供養
【二】供養身體的修行
1.給上方客人的白色供養
2.給下方客人的白色供養
3.給上方客人的多色供養
4.給下方客人的多色供養
【三】施身法的意義
第六章/上師瑜伽──進入加持之門,生起證悟智慧的究竟法門
【一】修持上師瑜伽的理由
【二】如何修持上師瑜伽
1.觀想資糧田(皈依境)
2.七支供養
3.以堅定的信念祈請
4.領受四灌頂
【三】舊譯派教法出現的歷史
1.勝者的密意傳承
2.持明的表示傳承
3.眾生的口耳傳承
第三部 遷識的迅速之道
第一章/遷識──給臨終者的指示:無禪修的佛果
【一】五種遷識
1.上等遷識:由見地的封印遷移至法身
2.中等遷識:由生起與圓滿次第的結合遷移至報身
3.下等遷識:由無量悲心遷移至化身
4.運用三種隱喻的一般遷識
5.運用悲心的鉤引,為亡者遷識
【二】運用三種隱喻的一般遷識
1.遷識的訓練
2.實際的遷識
3.觀修遷識的步驟
結語
跋
注釋
名詞解釋
參考書目
頂果.欽哲仁波切序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序
英譯再版序
英譯者致謝詞
中譯序
中譯者致謝詞
導論
藏傳佛教簡史
前言
第一部 外前行(一般前行)
第一章/暇滿之難得
【一】聽聞佛法的正確方式
1.態度
2.行為
【二】教法主題:解釋「 暇滿 」的難得
1.思維閒暇(自由)的本質
2.思維與佛法有關的特殊圓滿(便利)
3.以比喻來思維具足暇滿(自由與便利)的難得
4.以數字上的比較來思維
第二章/生命之無常
【一】眾生所處的外在世界之無常
【二】處於世界中的眾生之無常
【三】聖者之無常
【四】有權勢者之無常
【五】其他無常的例子
【六】死亡因緣的不確定性
【七】對無常強烈的覺知
第三章/輪迴之過患
【一】普遍性的輪迴之苦
【二】六道眾生個別所經歷之苦
1.十八層地獄
2.餓鬼道
3.畜生道
4.人道
5.阿修羅道
6.天道
第四章/業──因果律
【一】應該捨棄的惡行
1.應該避免的十惡行
2.十惡行的果報
【二】應該擇取的善行
【三】業的決定性
第五章/解脫之利益
【一】導致解脫之因
【二】果:證悟的三個層次
第六章/如何追隨善知識
【一】檢視上師
【二】追隨上師
【三】仿效上師的證悟與行止
第二部 內前行(不共前行)
第一章/皈依──一切修行之道的基石
【一】皈依之途徑
1.信心
2.發心
【二】如何皈依
【三】皈依的戒律與利益
1.皈依的戒律
2.皈依的利益
第二章/生起菩提心,大乘之根本
【一】修持四無量心
1.觀修捨心
2.觀修慈心
3.觀修悲心
4.觀修喜心
【二】生起菩提心
1.依三種程度的勇氣分類
2.依菩薩諸地分類
3.依菩提心的性質分類
4.菩提心誓願
【三】修持菩提心的戒律
1.修持願菩提心的戒律
2.修持行菩提心的戒律:六度
第三章/觀修與念誦上師為金剛薩埵,以清凈一切蔽障
【一】如何經由懺悔來淨化蔽障
【二】四種對治力
1.依止力
2.追悔力
3.決心力
4.行動對治力
【三】實修金剛薩埵
第四章/供養曼達,以積聚福德與智慧
【一】積聚兩種資糧的需要
【二】成就曼達
【三】供養曼達
1.三十七堆曼達供養
2.根據《龍欽心髓》儀軌的「三身曼達供養」
第五章/積聚古薩里,一擊摧毀四魔
【一】以身體作為供養
【二】供養身體的修行
1.給上方客人的白色供養
2.給下方客人的白色供養
3.給上方客人的多色供養
4.給下方客人的多色供養
【三】施身法的意義
第六章/上師瑜伽──進入加持之門,生起證悟智慧的究竟法門
【一】修持上師瑜伽的理由
【二】如何修持上師瑜伽
1.觀想資糧田(皈依境)
2.七支供養
3.以堅定的信念祈請
4.領受四灌頂
【三】舊譯派教法出現的歷史
1.勝者的密意傳承
2.持明的表示傳承
3.眾生的口耳傳承
第三部 遷識的迅速之道
第一章/遷識──給臨終者的指示:無禪修的佛果
【一】五種遷識
1.上等遷識:由見地的封印遷移至法身
2.中等遷識:由生起與圓滿次第的結合遷移至報身
3.下等遷識:由無量悲心遷移至化身
4.運用三種隱喻的一般遷識
5.運用悲心的鉤引,為亡者遷識
【二】運用三種隱喻的一般遷識
1.遷識的訓練
2.實際的遷識
3.觀修遷識的步驟
結語
跋
注釋
名詞解釋
參考書目
序/導讀
推薦序
頂果.欽哲仁波切序
《普賢上師言教──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指引》闡釋了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修行之道,而其中沒有任何衝突矛盾。
它涵蓋了所有的教法,包括提供給三種領悟層次的修行者法道上的次第(Steps of the Path),以及法道上的三主題(Three Main Themes of the Path)。也包括了三種覺受(Three Perceptions)、道(Path)與果(Fruit)的前行,更包括了佛性為因、珍貴人身為支持、善知識為動力、教法為方便,以及三身與智慧為果報──這些代表了噶當巴(Kadampa)與大手印(MahAmudrA)傳承的滙流。此外,也包括了寧瑪派的修持,即經由厭棄輪迴而出離,經由確信業果而產生信心,經由努力幫助他人而生起菩提心,以及對一切事物絕對純淨的淨觀。
對一切修行的所有教法,不論是前行或正行,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因為如此,在這個幸運的時代,珍貴佛法的光芒正開始照耀全世界。由於本書具有豐富的價值而毫無危險,並且涵蓋了一切法道的精要,因此透過本書的翻譯,個人深刻的地期望任何與它結緣者,都能獲得果報,並願它成為修行者聞、思、修的工具。對於遵循佛法者而言,教導或聽聞本書都是極為重要的。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序
巴楚仁波切所著的《普賢上師言教》,是一部超越時空的口訣教授。對所有不同根器的弟子們而言,不論他們是否為學者,它都是直指教法中心的一部巨著。而且,像尊貴的敦珠(Dudjom)仁波切與尊貴的頂果.欽哲(Dilgo Khyentse)仁波切等偉大的上師們,也都強力地鼓勵他們的弟子研讀此書。不僅如此,他們自己也都將這本書放在身邊,以便可以隨時翻閱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導師一般,直接地教導我們,勇敢而毫不妥協地、準確地告訴我們所需要聽聞的教法。我能以親身的經驗來證實:身為此末法時期的仁波切,我就是巴楚仁波切針對高階轉世喇嘛的毀犯與墮落給予嚴厲訓斥的對象之一 。而且很坦白地說,雖然他的這些話語吞起來很苦澀,但我必須承認他說得絕對正確!
這部無可或缺的著作,我很高興姚仁喜君完成了中文的翻譯。所有為這些獨特教法投入工作的人,至少一定是熱愛此無與倫比的大圓滿之道,並且全心全意嚮往的追隨者。我認識仁喜有多年了,我很確定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而且他也一定用心地從事了這本書的翻譯工作。
我隨喜這部巨著現在能提供給中文讀者了。我也祈願本書能以此無雙的大圓滿教法,照亮無量眾生的心靈。
英譯再版序
本書出版後,令人鼓舞的,受到許多人的要求而再版,因此,也讓修訂變得可能。這一回,我們加入了頂果.欽哲仁波切為法文本初版所寫的序文,以及一世紀前,偉大的蔣貢.康楚(Jamgön Kongtrul, 1813-1899)仁波切為此書在西藏的第一本木刻版所寫的跋文。圖片的品質也大幅提昇,也再次修訂了〈注釋〉與〈名詞解釋〉,並增加了內容,梵文也以標準的音譯呈現。
然而,主要的改變還是在本文。這都是貝瑪.旺嘉仁波切巨細靡遺、不厭其煩地重新審閱的成果。他無數的建議、解釋與質詢(平均每頁有三至四處),促使我們更詳細地檢視譯文的正確性,讓它能更接近巴楚仁波切的原意。初版的讀者可以放心,在教法的本質與修行的解釋上,我們並沒有發現重大的錯誤。然而,也就是因為本書充滿了豐富而殊勝的細節與軼事,而深受大家歡迎,所以,我們希望譯文能對這些內容有更準確的詮釋。
任何翻譯都能加以修正改進,我們希望在未來能持續改善譯文,特別是從世界各地的許多來函中,我們很高興這本書能被個人與佛教團體廣泛地用作研讀和修行的手冊。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們希望可以藉助目前由阿勒.增喀仁波切所指導,蓮師翻譯小組即將出版噶旺.巴桑(Ngawang Palzang)堪布的《普賢上師言教注》一書,重新完整地修訂附注的部分。可惜的是,那只能等到第三版才能完成了。
此再版中的所有修訂,都是由約翰.康提(John Canti)所集結、編纂與修訂。在瑪利亞.耶蘇.赫爾瓦斯(Maria Jesus Hervas)精進翻譯成西班牙文的過程中,幫忙發現了一些英譯本的疏失與錯誤之處。另外,海倫娜.布蘭克雷德(Helena Blankleder)、查爾斯.哈斯丁(Charles Hastings)、史蒂芬.葛汀(Steven Gethin)與瓦參.費區(Wulstan Flectcher)的校對也功不可沒。
頂果.欽哲仁波切序
《普賢上師言教──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指引》闡釋了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修行之道,而其中沒有任何衝突矛盾。
它涵蓋了所有的教法,包括提供給三種領悟層次的修行者法道上的次第(Steps of the Path),以及法道上的三主題(Three Main Themes of the Path)。也包括了三種覺受(Three Perceptions)、道(Path)與果(Fruit)的前行,更包括了佛性為因、珍貴人身為支持、善知識為動力、教法為方便,以及三身與智慧為果報──這些代表了噶當巴(Kadampa)與大手印(MahAmudrA)傳承的滙流。此外,也包括了寧瑪派的修持,即經由厭棄輪迴而出離,經由確信業果而產生信心,經由努力幫助他人而生起菩提心,以及對一切事物絕對純淨的淨觀。
對一切修行的所有教法,不論是前行或正行,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因為如此,在這個幸運的時代,珍貴佛法的光芒正開始照耀全世界。由於本書具有豐富的價值而毫無危險,並且涵蓋了一切法道的精要,因此透過本書的翻譯,個人深刻的地期望任何與它結緣者,都能獲得果報,並願它成為修行者聞、思、修的工具。對於遵循佛法者而言,教導或聽聞本書都是極為重要的。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序
巴楚仁波切所著的《普賢上師言教》,是一部超越時空的口訣教授。對所有不同根器的弟子們而言,不論他們是否為學者,它都是直指教法中心的一部巨著。而且,像尊貴的敦珠(Dudjom)仁波切與尊貴的頂果.欽哲(Dilgo Khyentse)仁波切等偉大的上師們,也都強力地鼓勵他們的弟子研讀此書。不僅如此,他們自己也都將這本書放在身邊,以便可以隨時翻閱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導師一般,直接地教導我們,勇敢而毫不妥協地、準確地告訴我們所需要聽聞的教法。我能以親身的經驗來證實:身為此末法時期的仁波切,我就是巴楚仁波切針對高階轉世喇嘛的毀犯與墮落給予嚴厲訓斥的對象之一 。而且很坦白地說,雖然他的這些話語吞起來很苦澀,但我必須承認他說得絕對正確!
這部無可或缺的著作,我很高興姚仁喜君完成了中文的翻譯。所有為這些獨特教法投入工作的人,至少一定是熱愛此無與倫比的大圓滿之道,並且全心全意嚮往的追隨者。我認識仁喜有多年了,我很確定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而且他也一定用心地從事了這本書的翻譯工作。
我隨喜這部巨著現在能提供給中文讀者了。我也祈願本書能以此無雙的大圓滿教法,照亮無量眾生的心靈。
英譯再版序
本書出版後,令人鼓舞的,受到許多人的要求而再版,因此,也讓修訂變得可能。這一回,我們加入了頂果.欽哲仁波切為法文本初版所寫的序文,以及一世紀前,偉大的蔣貢.康楚(Jamgön Kongtrul, 1813-1899)仁波切為此書在西藏的第一本木刻版所寫的跋文。圖片的品質也大幅提昇,也再次修訂了〈注釋〉與〈名詞解釋〉,並增加了內容,梵文也以標準的音譯呈現。
然而,主要的改變還是在本文。這都是貝瑪.旺嘉仁波切巨細靡遺、不厭其煩地重新審閱的成果。他無數的建議、解釋與質詢(平均每頁有三至四處),促使我們更詳細地檢視譯文的正確性,讓它能更接近巴楚仁波切的原意。初版的讀者可以放心,在教法的本質與修行的解釋上,我們並沒有發現重大的錯誤。然而,也就是因為本書充滿了豐富而殊勝的細節與軼事,而深受大家歡迎,所以,我們希望譯文能對這些內容有更準確的詮釋。
任何翻譯都能加以修正改進,我們希望在未來能持續改善譯文,特別是從世界各地的許多來函中,我們很高興這本書能被個人與佛教團體廣泛地用作研讀和修行的手冊。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們希望可以藉助目前由阿勒.增喀仁波切所指導,蓮師翻譯小組即將出版噶旺.巴桑(Ngawang Palzang)堪布的《普賢上師言教注》一書,重新完整地修訂附注的部分。可惜的是,那只能等到第三版才能完成了。
此再版中的所有修訂,都是由約翰.康提(John Canti)所集結、編纂與修訂。在瑪利亞.耶蘇.赫爾瓦斯(Maria Jesus Hervas)精進翻譯成西班牙文的過程中,幫忙發現了一些英譯本的疏失與錯誤之處。另外,海倫娜.布蘭克雷德(Helena Blankleder)、查爾斯.哈斯丁(Charles Hastings)、史蒂芬.葛汀(Steven Gethin)與瓦參.費區(Wulstan Flectcher)的校對也功不可沒。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