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與諸宗之對論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法華經》的妙義為「開權顯實」,
究竟「權」為何?「實」為何?
天台如何透過辯證彰顯緣起中道實相?
天台教義富含辯證張力,陳英善教授繼《華嚴與諸宗之對話》後,以《天台與諸宗之對論》呈現天台宗更加精嚴的辯論哲理。論述範圍跨越古今,從中國南北朝至現代,共有十二篇。
從時間上劃分,約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為主,主要論述天台教觀的建構,實與南北朝佛教諸論師的對論有著密切關係;第二部分,以宋、明、清為主,呈現天台教觀與諸宗的對論,主要論述天台與禪宗、淨土宗等的關係。第三部分則以現代為主,藉由與現代學者的對論,彰顯天台教觀於當今學術界的意義,也顯示天台教觀頗富辯證的特色。
藉由天台教觀與各宗的對論,可以深入了解經教與實修為何是一體兩面,並透過「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觀,照見萬物的緣起實相,妙悟諸佛智慧。
目錄
漢傳佛教論叢序
〔自序〕學無止盡
導讀
第一篇 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 ──南北朝佛學思潮對智者之激發
一、前言
二、二諦問題
三、佛性問題
四、染淨問題
五、結論
第二篇 論「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
一、前言
二、從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
三、從五味半滿相成顯《法華經》教相之特色
四、從五味半滿相成破南北論師判教之偏失
五、結語
第三篇 從「開權顯實」論法華之妙
一、前言
二、權法的被提出
三、權實法之關係
四、權實法之內容
五、法華妙之所在
六、結語
第四篇 慧思與智者心、意、識說之探討
一、前言
二、慧思對心、意、識之看法
三、智者對心、意、識之看法
四、《大乘止觀法門》之心、意、識
五、結語
第五篇 永明禪師對天台「六即」之運用
一、前言
二、天台「六即」涵義
三、永明於六即之運用
四、結語
第六篇 慈雲遵式於天台止觀之運用
──以食觀法為主
一、前言
二、天台之食觀法
三、慈雲遵式之食觀法
四、結語
第七篇 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
一、前言
二、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
三、大慧禪師對天台一心三觀之看法
四、結語
第八篇 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質及其定位問題
一、前言
二、智旭思想之特質
三、智旭思想之定位
第九篇 從「明心見性」論聖嚴禪法與天台止觀
一、前言
二、中華禪的明心見性
三、從天台看明心見性
四、結語
第十篇 天台中道觀與根機之關係
一、前言
二、中道觀與根機
三、中道觀之實踐
四、結語
第十一篇 評〈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
一前言
二、〈楊文〉對《陳書》實相之謬解
三、〈楊文〉將智者定位為二元與一元相互吊詭的創生論之謬判
四、〈楊文〉性惡論述之謬論
五、結論
六、餘論
第十二篇 對中村元《東洋人の思惟方法》中有關思惟模式和中國佛教之析判
一、前言
二、中村元的基本預設
三、中村元所理解的中國佛教
四、結語
〔拉頁〕附錄:天台五味(五時)簡表
序/導讀
自序
學無止盡
相對於前書《華嚴與諸宗之對話》(法鼓文化,2020年12月),天台之教義張力強於華嚴,故本書命名《天台與諸宗之對論》。
本人在《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東初出版社,1995年3月)中,只析判到以現代哲學「主體性」詮釋天台之謬,至於後現代之「互為主體性」雖仍然違背「緣起實相」,但本人眼力已無法勝任、析判後現代跳脫繁瑣的詮釋,此只能有待後學,故本書之自序〈學無止盡〉,乃是相對於前書《華嚴與諸宗之對話》自序〈教學相長〉而來。以下簡介各篇撰寫之緣由:
第一篇〈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南北朝佛學思潮對智者之激發〉,此篇之撰寫,其根源於本人完成《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之後,渴求對開創天台教觀的這一號人物—智者大師(538-597)有進一步之了解,究竟是甚麼樣的因緣誕生了這一位人物?是時勢造英雄呢?或是英雄創造時勢?
第二篇〈論「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此篇之撰寫,其因緣來自於本人對天台之了解,乃因深受《法華玄義》之影響,深覺天台教理與判教有極密切之關係;而其判教又與《法華經》有極密切之關係。依據天台智者之看法,若欲彰顯《法華經》之特色,是離不開教相(判教)的。因此,往往藉由與諸經之對比,來烘托出《法華經》與諸經典不同之所在,以彰顯《法華經》之特色。此即是所謂的「五味半滿相成」之判教模式,藉由頓漸「五味教」與「半滿教」而構成的判教。換言之,天台判教體系乃兼具了五味方便(權)半滿教理(實)的特質。
第三篇〈從「開權顯實」論法華之妙〉,此篇之撰寫,其因緣來自於本人深受《法華玄義》之影響,認為法華之妙,在於「開權顯實」,以此彰顯法華之特色。天台宗乃是依《法華經》立宗,所以又稱為法華宗。天台藉由「五時八教」之模式,來呈現《法華經》與諸經典之不同所在,凸顯法華之特色。
第四篇〈慧思與智者心、意、識說之探討〉,此篇之撰寫,其因緣來自於本人完成《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之後,除了探討〈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之外,更進一步將觸角往上延伸,探討天台智者的師父—南嶽慧思,因而撰寫了《南嶽慧思禪觀之研究》專題論文(1997年完稿),此篇乃是其中之一章。
第五篇〈永明禪師對天台「六即」之運用〉,此篇之撰寫,其因緣來自於本人參加寧波七塔禪寺舉辦第一屆天台佛教學術研討會(2017年)。永明延壽乃屬於禪宗之法眼宗,但於法脈上亦與天台有關,且其相當重視天台教觀。
第六篇〈慈雲遵式於天台止觀之運用—以食觀法為主〉,此篇之撰寫,其因緣來自於本人參加寧波七塔禪寺舉辦第三屆天台佛教學術研討會(2019年)。慈雲遵式乃天台、淨土宗大德,畢生著眼於實踐上,被稱為慈雲懺主。本篇藉由「食觀法」之探討,以呈現其對天台止觀之運用。
第七篇〈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此篇之撰寫,其因緣來自於本人受杭州徑山寺之邀請參加首屆「中國禪宗祖庭文化論壇」(2018年),撰寫了〈大慧宗杲悟境之探討—以「前後際斷」為切入點〉。由於撰寫大慧宗杲悟境的過程中,延伸了另一議題—〈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因此,於同一年,以此篇參加寧波七塔禪寺所舉辦的第二屆天台佛教學術研討會(2018年)。
第八篇〈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質及其定位問題〉,此篇之撰寫,其因緣來自於本人曾撰寫了《理體論與心性說—蕅益智旭思想之研究》專題論文(1992年完稿)之關係,而此專題之研究,實與中華佛研所有位學生欲研究蕅益智旭而請教於我有關。基於此因緣,促使著本人研究蕅益智旭思想,此篇乃是專題研究其中之一章。另外,也藉由此一篇章對聖嚴法師的博士論文—《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做一些回應。
第九篇〈從「明心見性」論聖嚴禪法與天台止觀〉,此篇之撰寫,其因緣來自於本人參加聖嚴思想研討會(2010年)。
第十篇〈天台中道觀與根機之關係〉,此篇之撰寫,乃因同學們常詢問本人—有關林志欽教授對天台圓教一心三觀質疑而來。
第十一篇〈評〈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此篇論文之撰寫因緣,乃因楊惠南教授來電邀請對其所著〈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一文(發表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一期,1996年)做一些回應。
第十二篇〈對中村元《東洋人的思惟方法》中有關思惟模式和中國佛教之析判〉,此篇撰寫之因緣,來自於本人多年來研究所致,而對於中村元《東洋人の思惟方法》一書中,其所論述的種種觀點充斥著種種謬誤,因而加以釐清。
中華佛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 陳英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