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見性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的四向偈,剛好興神秀的相反
般若智慧的作用
在於看出萬法没有一法可得
自然無法沾染任何塵埃
心無法染塵埃,便始終清淨
無需特別收攝或守護六根
心始終保持在清淨、清明、清哳的狀態
如此,自心便常在禪定中
不是只有打坐的時候,才入四禪八定
禪宗講究的禪定或坐禪的極致
是二十四小時中、任何行住坐臥中
心一直在定中
而且不僅僅在定中,是一直在止觀雙運中
因為心不僅没被沾染過
而且一直發揮智慧的作用,朗照萬法
止觀的作用没停歇過
目錄
前言
1. 禪宗淵源/1
2. 自性的概念/3
3. 自性的經典溯源/4
4. 自性被垢衣所纏/7
5.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11
6. 自性的四種特質/14
7. 自性的能生性/18
8. 本性清淨/22
9. 萬法唯心造/26
10. 無念與無相/30
11. 歸於無住/32
行由第一
1. 菩提自性/35
2. 初聞開悟/37
3. 佛性無南北/39
4. 喚眾作偈/43
5. 神秀呈偈/45
6. 未見自性/49
7. 惠能評偈/52
8. 三更受法/57
9. 悟者自度/63
10. 不思善,不思惡/68
11. 肉邊菜/73
12. 仁者心動/81
13. 不二之法/84
般若第二
1. 自性般若/97
2. 迷悟與愚智/101
3. 口念心行/103
4. 妙性真空/107
5. 莫著空/113
6. 自性虛空納萬物/119
7. 不取不捨/123
8. 真性自用/133
9. 此岸與彼岸/138
10. 煩惱即菩提/143
11. 最上之法/148
12. 般若觀照/152
13. 修般若,持金剛/158
14. 小根小性/164
15. 內外不住/170
16. 萬法因人而有/172
17. 識自性 悟佛地/179
18. 般若三昧/190
18. 1. 「根律儀」與「般若三昧」/200
18. 2. 大般若經、中觀與般若三昧/207
18. 3. 「傳統三昧」與「般若三昧」/210
18. 4. 「攝阿毗達摩義論」與「般若三昧」/212
19. 同見同行/214
20. 無相頌/218
疑問第三
1. 無功無德/238
2. 身中淨土/248
3. 依偈修行/262
定慧第四
1. 定慧一體/272
2. 一行三昧/275
3. 無念 無相 無住/284
坐禪第五
1. 實修打坐很重要/300
2. 著心著淨即障道/307
3. 坐禪/312
懺悔品第六
1. 五分法身香/319
2. 無相懺悔/327
3. 四弘誓願/340
4. 無相三皈依戒/356
5. 一體三身自性佛/362
6. 懺悔無相頌/392
7. 慈悲觀的修行方法(懺悔品延伸的補充內容)/399
機緣品第七
1. 惠能避難/416
2. 即心即佛/423
3. 念經僧法達/435
4. 智通問《楞伽經》/460
5. 智常問見性法/467
6. 志道問《涅槃經》/474
7. 行思求印心法/482
8. 懷讓求印心法/484
9. 永嘉求印心法/487
10. 智隍求印心法/492
11. 一僧問法/498
12. 方辯塑祖像因緣/500
頓漸第八
1. 志誠學法/505
2. 志徹徹悟/539
3. 七祖神會/553
宣詔第九
1. 皇帝宣詔/569
2. 佛道/572
付囑第十
1. 三科法門/590
2. 三十六對法/598
3. 對法解用/602
4. 六祖咐囑,集眾勉修/612
5. 咐囑流傳正法/617
6. 一相三味、一行三昧/619
7. 落葉歸根/622
8. 法脈傳承/627
9. 圓寂前的開示/629
10. 遷移神龕/637
序/導讀
前言
禪宗的歷史源遠流長,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共同在中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禪宗思想體系。發展至惠能時期,則出現了《六祖壇經》,被奉為主要經典。雖然後來禪宗傳到日本,在日本開花結果、發展興盛,但是如果要研究禪宗思想,還是要回到《六祖壇經》,回到六祖的思想中去探索。
《六祖壇經》記錄了惠能一生求道、成就、說法的事蹟,以及其「見性成佛」的思想。由於原典是古文,現代人閱讀起來可能會有障礙,大家可以對照演培法師的《六祖壇經講記》進行研讀。學習《六祖壇經》,重點是掌握六祖如何開悟,以及他所教授的開悟方法。如果想要進一步研究,可以閱讀由唐一玄居士校閱、釋心印編輯的《六祖壇經》,此書於民國六十八年由台中市普門慈幼基金會出版,是比較早的一個版本。
在原始佛教的阿含經系裡,佛陀教導「斷一分煩惱,證一分菩提」,修行果位的增長是漸進式的,但《六祖壇經》則強調「頓悟」法門,意在通過一些方法快速地獲得開悟。這是與原始佛教很不一樣的地方,也展現了禪宗超越「思維邏輯」的特質。世間的學問,除了藝術類之外,大多建立在一定的邏輯思維基礎上,禪宗思想卻超脫於世間邏輯之外,它通過很多方法將你的正常思想打斷,一直打到無思想為止。
本書的解說中,特意穿插了好幾個禪宗公案,這些公案的內容都是禪師在顯示禪法,或用問答、或用動作、或二者兼用、或二者俱遣,以啟發弟子,幫助他們頓悟。公案的內容初讀起來似乎無厘頭,不知所云,但這就是禪宗的特色,它沒有固定的邏輯在裡面,目的也恰恰是為了打破大家固有的思維邏輯。大家閱讀時可以好好體會一下這些公案,借此體會禪宗如何達到頓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