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丐心淚:祈竹仁寶哲自傳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傳統上,本來只有具德大師之輩的生平才會立傳及流傳,後世讀者可由閱讀這些大德的傳記而對佛法生出敬重之心。
我只是一個凡夫,一生中並無任何足以立傳的成就。在這本或許會引人恥笑的自傳中,所記載的只不過是一位平凡僧人飄泊大半生的平凡故事,絕對不可與歷代大師傳記相提並論,其著寫的目的,亦僅僅是讓非藏族的讀者,聊以瞭解一下西藏文化與藏傳佛教僧人生活的點滴而已。
近年來,由於祖庭大藏寺僧眾及各地弟子的請求,同時為了避免各國弟子及故鄉的人對我生平的失實渲染,我用上了一點時間,由我依回憶口述,林聰、達華譯師及卡瑪仁青比丘筆錄及整理,配合林聰十多年來抄錄而成的片段,最終才結集成為這本自傳。
我只是一個凡夫,一生中並無任何足以立傳的成就。在這本或許會引人恥笑的自傳中,所記載的只不過是一位平凡僧人飄泊大半生的平凡故事,絕對不可與歷代大師傳記相提並論,其著寫的目的,亦僅僅是讓非藏族的讀者,聊以瞭解一下西藏文化與藏傳佛教僧人生活的點滴而已。
近年來,由於祖庭大藏寺僧眾及各地弟子的請求,同時為了避免各國弟子及故鄉的人對我生平的失實渲染,我用上了一點時間,由我依回憶口述,林聰、達華譯師及卡瑪仁青比丘筆錄及整理,配合林聰十多年來抄錄而成的片段,最終才結集成為這本自傳。
目錄
蒙古最高精神領袖 哲布尊丹巴法王序 008
天主教 高倫‧德格拉斯神父序 009
祈竹仁寶哲自序 011
1. 由出生到出家 013
2. 登大藏寺法台 035
3. 徒步往拉薩 071
4. 色拉寺的奉茶僧 091
5. 變幻年代 121
6. 印度歲月 137
7. 往西方弘法 165
8. 隨風飄揚一片葉 181
9. 回到起點 205
天主教 高倫‧德格拉斯神父序 009
祈竹仁寶哲自序 011
1. 由出生到出家 013
2. 登大藏寺法台 035
3. 徒步往拉薩 071
4. 色拉寺的奉茶僧 091
5. 變幻年代 121
6. 印度歲月 137
7. 往西方弘法 165
8. 隨風飄揚一片葉 181
9. 回到起點 205
序/導讀
祈竹仁寶哲自序
在此,我先向我的根本恩師赤江仁寶哲致敬。
自一九八六年起,小徒林聰便開始由師徒日常談天的內容中,搜集我的生平資料,十多年來不厭其煩地多番追問我生平的細節。近年來,由於祖庭大藏寺僧眾及各地弟子的請求,同時為了避免各國弟子及故鄉的人,對我生平的失實渲染,我用上了一點時間,由我依回憶口述,林聰、達華譯師及卡瑪仁青比丘筆錄及整理,配合林聰十多年來抄錄而成的片段,最終才結集成為這本自傳。
在傳統上,本來只有具德大師之輩的生平才會立傳及流傳,後世讀者可由閱讀這些大德傳記而對佛法生出敬重之心。我只是一個凡夫,一生中並無任何足以立傳的成就。在這本或許會引人恥笑的自傳中,所記載的只不過是一位平凡僧人飄泊大半生的平凡故事,絕對不可與歷代大師傳記相提並論,其著寫的目的,亦僅僅是讓非藏族的讀者,聊以瞭解一下西藏文化與藏傳佛教僧人生活的點滴而已。
在此,我先向我的根本恩師赤江仁寶哲致敬。
自一九八六年起,小徒林聰便開始由師徒日常談天的內容中,搜集我的生平資料,十多年來不厭其煩地多番追問我生平的細節。近年來,由於祖庭大藏寺僧眾及各地弟子的請求,同時為了避免各國弟子及故鄉的人,對我生平的失實渲染,我用上了一點時間,由我依回憶口述,林聰、達華譯師及卡瑪仁青比丘筆錄及整理,配合林聰十多年來抄錄而成的片段,最終才結集成為這本自傳。
在傳統上,本來只有具德大師之輩的生平才會立傳及流傳,後世讀者可由閱讀這些大德傳記而對佛法生出敬重之心。我只是一個凡夫,一生中並無任何足以立傳的成就。在這本或許會引人恥笑的自傳中,所記載的只不過是一位平凡僧人飄泊大半生的平凡故事,絕對不可與歷代大師傳記相提並論,其著寫的目的,亦僅僅是讓非藏族的讀者,聊以瞭解一下西藏文化與藏傳佛教僧人生活的點滴而已。
試閱
由出生到出家
我的生平,只不過是一個平凡僧人飄泊流離的平凡故事,乏善可陳。
我於一九三六年夏季藏曆七月十三,生於西藏東部嘉絨地區的一個小鄉村中。嘉絨一帶是藏族聚居的地區,當年由十八位土司(即地方領袖)管轄,地大物博,盛產牛黃、熊膽、鹿茸、蟲草、松茸及貝母等藥材。在十八位土司中,我的生地屬於松崗土司屬地,村名「霞渡」,我猜想當年人口約為一千村民及有一萬鄰近居民左右。村中有一座具三百多年歷史之寺院,本為覺囊派道場,後由第三世祈竹仁寶哲將其轉為格律派,遂成為大藏寺之下寺及由歷代祈竹仁寶哲所住持的道場之一。
以現代的政治地理域名來劃分的話,我的生地現屬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腳木足鄉,距四川省成都市四百多公里,稱為「川北」地帶,區中有大藏寺(Dhe-Tsang,文史上亦稱「答倉」、「大澤」等異譯)等名剎。我們的語言不同於現在被普遍稱為「藏語」的拉薩語,而是另一種被籠統地稱作「嘉絨語」的方言。單就一個嘉絨地區,已經有多種不同的方言。有好些地方,相隔一個村便已是使用另一種方言的地域了。
藏地是佛教盛行的地區,嘉絨區當然也不例外,而且還是其中一個佛教發展的最早的地域。遠在一千多年前,後藏地區的毗盧遮那大師已來到嘉絨一帶弘法,由這位大師在嘉絨創立之寺院,被視為西藏佛教最早之發源地。這寺院由我的外公當法台,當年有三百位常住僧人,於大法會時則有更多的各宗派僧人同聚修法。在公元十五世紀,格律派始祖宗喀巴祖師的教法,正開始在拉薩地區弘揚時,他的心子阿旺札巴祖師,卻已同時把格律派的教法帶到嘉絨地區廣弘,並建立了川北名剎大藏寺,亦即我出家後所隸屬的寺院。
由於嘉絨地帶緊貼著漢地,這裡的文化亦深受漢地的影響。在嘉絨,不但藏傳佛教的主流格律派盛行,其他如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乃至在其他藏區已經式微的覺囊派及藏地的原始信仰(苯教)都甚為活躍。漢傳佛教、漢地的道教乃至羅馬天主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等,在此地當年均已有道場及活動,時至今日仍然如此。
另一方面,我出生的家庭也有濃厚的漢文化影響。家父次仁般措(Tsering Phuntsok)是當地望族背景,為人善良,甚得村民之擁護尊敬,乃至後來文革時期,他雖被定位為舊社會領導層,卻因民眾多次代說好話而得以倖免於難。家母達西拉姆(Tashi Lhamo)是當地的著名美女,有一點漢族血統,比家父小十五年。她的父親(即我的外公、第六世祈竹仁寶哲)生於大藏寺一帶,外婆的家族卻是混雜漢、藏血統的,據說族史上溯一位似乎是來自湖廣地區的漢人軍官。故此,家母的生活習慣中有不少與漢族相似,她的親戚中有些仍保留著漢地的習俗,例如供奉土地公、灶君及關公等,這些習俗我從小便看慣了。
在我出生前,據說家父與家母留意到不少吉祥的徵兆,家母更不斷夢到當地山上的隱士第五世悉弘仁寶哲(Shrivam Rinpoche),飛來降落於我們房子的天台上。
由於後來大家都認為我是悉弘仁寶哲之轉世,所以在這裡不妨說一說他的歷代生平。第一至第三世的悉弘仁寶哲,都是嘉絨聖地觀音橋附近的人。這個聖地離我的生地也不算太遠,乃因供奉著由著名藏王松贊干布所修之五尊觀音像其中之一而聞名,同時它亦被尊為金剛瑜伽母的聖地之一。第三世悉弘仁寶哲在這聖地附近的一個小山洞中修行多年,得到極高的成就。在出關後,他來到了我的生地圓寂。第四世悉弘仁寶哲生於我的生地,後來在當地山上修建了一間小茅篷終生閉關。在他圓寂後,又轉生於附近村落一個貧農家中,父名「固努依」,母名「嘉生」。
這位第五世悉弘仁寶哲積美仙藩多傑(Jigmey Zhanphen Dorje),自幼便顯出非凡能力。有一次,他力稱某塊石頭中有一蟲兒被困在內,由他的兄長打碎石後果然如此。在他修護法供養時,有時會有火光由他的手鼓中發射出來(這個手鼓後來被呈交予我)。他又能在一小時內,行走常人必須走上一天的路程。此外,還有種種跡象顯示,他能役使護法代為辦事。他在年約二十歲時,入了一座寧瑪派寺院學法,然後便入關準備作長達三年又三個月之閉關。在他離家入寺前,當地一位曆算師預言,悉弘仁寶哲及其弟將永不返回原鄉。果然,在閉關期間仁寶哲預言自己將圓寂,並向其弟囑咐後事。其弟力求兄長把他也帶走,最後兄弟二人均於關房中圓寂。仁寶哲生平曾撰著不少論作,但現今均已失傳。在仁寶哲生前,家母在十三歲時曾見過他一面。
我的生平,只不過是一個平凡僧人飄泊流離的平凡故事,乏善可陳。
我於一九三六年夏季藏曆七月十三,生於西藏東部嘉絨地區的一個小鄉村中。嘉絨一帶是藏族聚居的地區,當年由十八位土司(即地方領袖)管轄,地大物博,盛產牛黃、熊膽、鹿茸、蟲草、松茸及貝母等藥材。在十八位土司中,我的生地屬於松崗土司屬地,村名「霞渡」,我猜想當年人口約為一千村民及有一萬鄰近居民左右。村中有一座具三百多年歷史之寺院,本為覺囊派道場,後由第三世祈竹仁寶哲將其轉為格律派,遂成為大藏寺之下寺及由歷代祈竹仁寶哲所住持的道場之一。
以現代的政治地理域名來劃分的話,我的生地現屬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腳木足鄉,距四川省成都市四百多公里,稱為「川北」地帶,區中有大藏寺(Dhe-Tsang,文史上亦稱「答倉」、「大澤」等異譯)等名剎。我們的語言不同於現在被普遍稱為「藏語」的拉薩語,而是另一種被籠統地稱作「嘉絨語」的方言。單就一個嘉絨地區,已經有多種不同的方言。有好些地方,相隔一個村便已是使用另一種方言的地域了。
藏地是佛教盛行的地區,嘉絨區當然也不例外,而且還是其中一個佛教發展的最早的地域。遠在一千多年前,後藏地區的毗盧遮那大師已來到嘉絨一帶弘法,由這位大師在嘉絨創立之寺院,被視為西藏佛教最早之發源地。這寺院由我的外公當法台,當年有三百位常住僧人,於大法會時則有更多的各宗派僧人同聚修法。在公元十五世紀,格律派始祖宗喀巴祖師的教法,正開始在拉薩地區弘揚時,他的心子阿旺札巴祖師,卻已同時把格律派的教法帶到嘉絨地區廣弘,並建立了川北名剎大藏寺,亦即我出家後所隸屬的寺院。
由於嘉絨地帶緊貼著漢地,這裡的文化亦深受漢地的影響。在嘉絨,不但藏傳佛教的主流格律派盛行,其他如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乃至在其他藏區已經式微的覺囊派及藏地的原始信仰(苯教)都甚為活躍。漢傳佛教、漢地的道教乃至羅馬天主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等,在此地當年均已有道場及活動,時至今日仍然如此。
另一方面,我出生的家庭也有濃厚的漢文化影響。家父次仁般措(Tsering Phuntsok)是當地望族背景,為人善良,甚得村民之擁護尊敬,乃至後來文革時期,他雖被定位為舊社會領導層,卻因民眾多次代說好話而得以倖免於難。家母達西拉姆(Tashi Lhamo)是當地的著名美女,有一點漢族血統,比家父小十五年。她的父親(即我的外公、第六世祈竹仁寶哲)生於大藏寺一帶,外婆的家族卻是混雜漢、藏血統的,據說族史上溯一位似乎是來自湖廣地區的漢人軍官。故此,家母的生活習慣中有不少與漢族相似,她的親戚中有些仍保留著漢地的習俗,例如供奉土地公、灶君及關公等,這些習俗我從小便看慣了。
在我出生前,據說家父與家母留意到不少吉祥的徵兆,家母更不斷夢到當地山上的隱士第五世悉弘仁寶哲(Shrivam Rinpoche),飛來降落於我們房子的天台上。
由於後來大家都認為我是悉弘仁寶哲之轉世,所以在這裡不妨說一說他的歷代生平。第一至第三世的悉弘仁寶哲,都是嘉絨聖地觀音橋附近的人。這個聖地離我的生地也不算太遠,乃因供奉著由著名藏王松贊干布所修之五尊觀音像其中之一而聞名,同時它亦被尊為金剛瑜伽母的聖地之一。第三世悉弘仁寶哲在這聖地附近的一個小山洞中修行多年,得到極高的成就。在出關後,他來到了我的生地圓寂。第四世悉弘仁寶哲生於我的生地,後來在當地山上修建了一間小茅篷終生閉關。在他圓寂後,又轉生於附近村落一個貧農家中,父名「固努依」,母名「嘉生」。
這位第五世悉弘仁寶哲積美仙藩多傑(Jigmey Zhanphen Dorje),自幼便顯出非凡能力。有一次,他力稱某塊石頭中有一蟲兒被困在內,由他的兄長打碎石後果然如此。在他修護法供養時,有時會有火光由他的手鼓中發射出來(這個手鼓後來被呈交予我)。他又能在一小時內,行走常人必須走上一天的路程。此外,還有種種跡象顯示,他能役使護法代為辦事。他在年約二十歲時,入了一座寧瑪派寺院學法,然後便入關準備作長達三年又三個月之閉關。在他離家入寺前,當地一位曆算師預言,悉弘仁寶哲及其弟將永不返回原鄉。果然,在閉關期間仁寶哲預言自己將圓寂,並向其弟囑咐後事。其弟力求兄長把他也帶走,最後兄弟二人均於關房中圓寂。仁寶哲生平曾撰著不少論作,但現今均已失傳。在仁寶哲生前,家母在十三歲時曾見過他一面。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