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直解(上下不分售)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六祖壇經,是六祖惠能大師開示的集錄,是禪宗知見的根本,學禪的人一定要研讀這本經。佛法有三藏十二部經典,三藏是指經藏、論藏、律藏,經藏就是佛講的經典,歷史上唯一由祖師講的經就是六祖壇經,其內容被公認為可以當經典來研讀,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及地位。
六祖壇經最重要的宗旨在於示明:一切法皆從自性而生,自性即是自心。在禪宗,心性是不分的,一般講心是用、性是體。悟道前,心、性是分開,因為無明執著沒有破,用是妄用、生滅用,都是習氣、意識心、妄想。悟道後,以性為體,以心為用,心是性用,性是本空,用從性來,所以用也是空,用的當下就空掉了。自性就是自心,自心是真正的佛。自己的心就是佛,不必外求,所以壇經的重點就是:修行不必外求,是從自己下手。
在海外弘法的過程中,妙參和尚以平易近人的英語闡述禪宗的核心知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出一套適合現代人瞭解禪宗修證次第的方法,此次以中文出版六祖壇經直解,以現代的語境,讓人清楚的瞭解禪宗的玄妙之處。
六祖壇經最重要的宗旨在於示明:一切法皆從自性而生,自性即是自心。在禪宗,心性是不分的,一般講心是用、性是體。悟道前,心、性是分開,因為無明執著沒有破,用是妄用、生滅用,都是習氣、意識心、妄想。悟道後,以性為體,以心為用,心是性用,性是本空,用從性來,所以用也是空,用的當下就空掉了。自性就是自心,自心是真正的佛。自己的心就是佛,不必外求,所以壇經的重點就是:修行不必外求,是從自己下手。
在海外弘法的過程中,妙參和尚以平易近人的英語闡述禪宗的核心知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出一套適合現代人瞭解禪宗修證次第的方法,此次以中文出版六祖壇經直解,以現代的語境,讓人清楚的瞭解禪宗的玄妙之處。
目錄
【上冊】
推薦序/3
序/5
禪宗東土初祖至六祖之法脈傳承/11
六祖壇經序/20
行由品第一:時大師至寶林/39
行由品第一: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45
行由品第一:自性若迷,福何可救/55
行由品第一: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69
般若品第二:次日,韋使君請益/90
般若品第二:莫聞我說空便即著空/98
般若品第二: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111
般若品第二:若起正真般若觀照/124
疑問品第三: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134
疑問品第三: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144
疑問品第三:若欲修行,在家亦得/155
定慧品第四: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167
定慧品第四:一行三昧者/178
定慧品第四:直心是道場/189
坐禪品第五:此門坐禪,元不著心/210
坐禪品第五:何名坐禪/220
懺悔品第六: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228
懺悔品第六: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243
懺悔品第六: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259
機緣品第七:師自黃梅得法/271
【下冊】
機緣品第七:僧法達,洪州人/5
機緣品第七:汝慎勿錯解經意/16
機緣品第七:達聞偈,不覺悲泣/26
機緣品第七:僧智通,壽州安豐人/35
機緣品第七:僧智常,信州貴谿人/44
機緣品第七:僧志道,廣州南海人/55
機緣品第七:行思禪師,生吉州安城/71
機緣品第七: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也/83
機緣品第七: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93
機緣品第七:禪者智隍,初參五祖/102
機緣品第七:一僧問師云/115
頓漸品第八:時祖師居曹溪寶林/126
頓漸品第八: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140
頓漸品第八:僧志徹,江西人/152
頓漸品第八:有一童子名神會/165
頓漸品第八:師見諸宗難問/177
宣詔品第九:神龍元年上元日/184
付囑品第十:師一日喚門人法海/197
付囑品第十:師於太極元年壬子/211
付囑品第十:法海上座再拜問曰/225
付囑品第十: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240
付囑品第十:未知從上佛祖應現已來/258
付囑品第十:大師先天二年癸丑歲/267
付囑品第十:師說偈已,告曰/283
推薦序/3
序/5
禪宗東土初祖至六祖之法脈傳承/11
六祖壇經序/20
行由品第一:時大師至寶林/39
行由品第一: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45
行由品第一:自性若迷,福何可救/55
行由品第一: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69
般若品第二:次日,韋使君請益/90
般若品第二:莫聞我說空便即著空/98
般若品第二: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111
般若品第二:若起正真般若觀照/124
疑問品第三: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134
疑問品第三: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144
疑問品第三:若欲修行,在家亦得/155
定慧品第四: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167
定慧品第四:一行三昧者/178
定慧品第四:直心是道場/189
坐禪品第五:此門坐禪,元不著心/210
坐禪品第五:何名坐禪/220
懺悔品第六: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228
懺悔品第六: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243
懺悔品第六: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259
機緣品第七:師自黃梅得法/271
【下冊】
機緣品第七:僧法達,洪州人/5
機緣品第七:汝慎勿錯解經意/16
機緣品第七:達聞偈,不覺悲泣/26
機緣品第七:僧智通,壽州安豐人/35
機緣品第七:僧智常,信州貴谿人/44
機緣品第七:僧志道,廣州南海人/55
機緣品第七:行思禪師,生吉州安城/71
機緣品第七: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也/83
機緣品第七: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93
機緣品第七:禪者智隍,初參五祖/102
機緣品第七:一僧問師云/115
頓漸品第八:時祖師居曹溪寶林/126
頓漸品第八: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140
頓漸品第八:僧志徹,江西人/152
頓漸品第八:有一童子名神會/165
頓漸品第八:師見諸宗難問/177
宣詔品第九:神龍元年上元日/184
付囑品第十:師一日喚門人法海/197
付囑品第十:師於太極元年壬子/211
付囑品第十:法海上座再拜問曰/225
付囑品第十: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240
付囑品第十:未知從上佛祖應現已來/258
付囑品第十:大師先天二年癸丑歲/267
付囑品第十:師說偈已,告曰/283
序/導讀
序
壇經者共十卷,乃東土禪宗第六代祖師六祖惠能言教語錄,佛教經典之於釋迦牟尼佛如同六祖壇經之於禪宗六祖惠能,佛之說法後世皆稱為經,唯一不是佛所說而被稱為經的就是六祖壇經,足見壇經的地位與重要性。
禪宗五家七脈的思想知見皆源於六祖壇經。六祖目不識丁,以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令聞者皆驚歎。爾後五祖開示金剛經至」無住生心「句時,惠能大師忽大悟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弘忍大師乃付與禪宗頓教和衣鉢傳承。
自菩提達摩攜四卷楞伽經東渡到中國,開啟禪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旨,以楞伽經印證開悟因緣,期間經由二祖慧可禪師、三祖僧璨禪師、四祖道信禪師至五祖弘忍禪師,禪風逐漸由印度如來禪漸修知見轉換至祖師禪頓悟知見。尤其傳到六祖惠能,禪風更能根植、相應中土文化,並以金剛經印證開悟因緣。
楞嚴經云:」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六祖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兩者意義內涵實屬不異。由此可見,從佛開悟成道、祖祖相傳至於今日,以心印心,所悟所證的一致性、可修性、可證性。在世界宗教乃至佛教本身亦罕見如此高度的一致性。
壇經闡明心性意旨的內容,是吾人於茫茫三界輪迴中出離苦輪的一盞明燈。希望讀此書、見此書者,皆種下菩提智慧解脫因緣。讀者若能依壇經所述修行,定能同沾佛祖智慧與護佑,並於不久將來證得菩提涅槃果位。
壇經者共十卷,乃東土禪宗第六代祖師六祖惠能言教語錄,佛教經典之於釋迦牟尼佛如同六祖壇經之於禪宗六祖惠能,佛之說法後世皆稱為經,唯一不是佛所說而被稱為經的就是六祖壇經,足見壇經的地位與重要性。
禪宗五家七脈的思想知見皆源於六祖壇經。六祖目不識丁,以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令聞者皆驚歎。爾後五祖開示金剛經至」無住生心「句時,惠能大師忽大悟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弘忍大師乃付與禪宗頓教和衣鉢傳承。
自菩提達摩攜四卷楞伽經東渡到中國,開啟禪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旨,以楞伽經印證開悟因緣,期間經由二祖慧可禪師、三祖僧璨禪師、四祖道信禪師至五祖弘忍禪師,禪風逐漸由印度如來禪漸修知見轉換至祖師禪頓悟知見。尤其傳到六祖惠能,禪風更能根植、相應中土文化,並以金剛經印證開悟因緣。
楞嚴經云:」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六祖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兩者意義內涵實屬不異。由此可見,從佛開悟成道、祖祖相傳至於今日,以心印心,所悟所證的一致性、可修性、可證性。在世界宗教乃至佛教本身亦罕見如此高度的一致性。
壇經闡明心性意旨的內容,是吾人於茫茫三界輪迴中出離苦輪的一盞明燈。希望讀此書、見此書者,皆種下菩提智慧解脫因緣。讀者若能依壇經所述修行,定能同沾佛祖智慧與護佑,並於不久將來證得菩提涅槃果位。
試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六祖壇經,是六祖惠能大師開示的集錄,是禪宗知見的根本,學禪的人一定要研讀這本經。佛法有三藏十二部經典,三藏是指經藏、論藏、律藏,經藏就是佛講的經典,歷史上唯一由祖師講的經就是六祖壇經,其內容被公認為可以當經典來研讀,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及地位。
六祖壇經最重要的宗旨在於示明:一切法皆從自性而生,自性即是自心。在禪宗,心性是不分的,一般講心是用、性是體。悟道前,心、性是分開,因為無明執著沒有破,用是妄用、生滅用,都是習氣、意識心、妄想。悟道後,以性為體,以心為用,心是性用,性是本空,用從性來,所以用也是空,用的當下就空掉了。自性就是自心,自心是真正的佛。自己的心就是佛,不必外求,所以壇經的重點就是:修行不必外求,是從自己下手。
圭峰宗密禪師講:「性不易悟,多由執相。」本性不容易開悟,問題在於執著相。
凡夫因為執著相,認為心外有法,就會起念去攀緣,分別人我,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甲出現了,就對甲有想法,乙出現了,就對乙有想法︙︙,始終認為現象在自己之外。當心外求法專注在甲,就定位在那裡。甲不見了,又心外求法專注在乙,又定位一個空間。從一個空間移到另外一個空間需要時間,就有壽者相。
金剛經講「無住生心」,無住是心的本質,是法存在的特色。你聽到聲音的同時,聲音就消失。心起聽到的作用,但是心體是空,所以作用當下空,當下的作用即空即有,即作即了,存在的同時就消失。一切現象都是從心起的作用,心是什麼,現象就是什麼,它是一合相,沒有內外能所。任何存在、現象都是即空即有:說有,你找不到;說空,你聽得到聲音。所以法可以用,但是法不可得。
六祖壇經最重要的宗旨在於示明:一切法皆從自性而生,自性即是自心。在禪宗,心性是不分的,一般講心是用、性是體。悟道前,心、性是分開,因為無明執著沒有破,用是妄用、生滅用,都是習氣、意識心、妄想。悟道後,以性為體,以心為用,心是性用,性是本空,用從性來,所以用也是空,用的當下就空掉了。自性就是自心,自心是真正的佛。自己的心就是佛,不必外求,所以壇經的重點就是:修行不必外求,是從自己下手。
圭峰宗密禪師講:「性不易悟,多由執相。」本性不容易開悟,問題在於執著相。
凡夫因為執著相,認為心外有法,就會起念去攀緣,分別人我,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甲出現了,就對甲有想法,乙出現了,就對乙有想法︙︙,始終認為現象在自己之外。當心外求法專注在甲,就定位在那裡。甲不見了,又心外求法專注在乙,又定位一個空間。從一個空間移到另外一個空間需要時間,就有壽者相。
金剛經講「無住生心」,無住是心的本質,是法存在的特色。你聽到聲音的同時,聲音就消失。心起聽到的作用,但是心體是空,所以作用當下空,當下的作用即空即有,即作即了,存在的同時就消失。一切現象都是從心起的作用,心是什麼,現象就是什麼,它是一合相,沒有內外能所。任何存在、現象都是即空即有:說有,你找不到;說空,你聽得到聲音。所以法可以用,但是法不可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