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6‧毗缽舍那 (上)
內容簡介
                        
世人雖修三摩地,然彼不能壞我想,
其後仍為煩惱惱,如增上行修此定。
至尊宗喀巴大師於1402年完成千古巨著──《菩提道次第廣論》,開闡從凡夫位直到成佛所有次第,盡顯無遺。大師有鑑於修學空性之士雖多,能正確抉擇清淨正見者少,於是將精研中觀應成見過程中,容易產生重大歧途之處一一指明,詳加辨析以顯正義。
歷來對《廣論》注疏不鮮,其中最為權威者即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從西元十五世紀起,巴梭法王、語王堅穩尊者、妙音笑大師、劄帝格西等四位祖師,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為《菩提道次第廣論》撰寫箋註,彼此互為補充、交相輝映,完成通篇的釋論。
如今在眾多善緣匯聚下,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已圓滿《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6?毗缽舍那》(上) 的翻譯和註解。針對《廣論》原文部分,譯經院依據《法尊法師文集》所收錄之法尊法師於1948年重新修改《廣論?毗缽舍那》章的譯文,同時參照各種版本的藏文原典,進行詳細校訂。並且將原文及箋註重新翻譯為白話文,冀使現今的讀者,讀起來倍感親切,藉此細細聞習祖師著作中的密意。
由於《廣論》博引三藏,論文中亦有不少法相及難解之處,皆列出詳加考據及註釋;對於論中具有辯論性的議題,譯師特別撰寫「說明」,引用經論與師長教授深入辨析,令欲詳究教理者得以參閱。
1982年起,日常老和尚於美國發心弘揚《廣論》,經過多年努力,《廣論》學修漸漸拓展至海內外各地。2000年,真如老師值遇了老和尚,殷重地祈求老和尚能詳講《廣論》的止觀二章,然因眾弟子因緣尚不成熟,始終未能廣講。老和尚曾數數讚許真如老師深體般若真義,最後於晚年將宣講《廣論》止觀章之重任囑咐老師。20年後,真如老師在2020年10月15日正式開講「廣論止觀初探」,依循《四家合註》及五大論等教理,帶領僧俗弟子逐字逐句研討《廣論》止觀章的內涵。
在《廣論》中,宗大以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撰述止觀二法,〈毗缽舍那〉章伊始,大師再再強調為引發無倒勝慧而修毗缽舍那的重要性。「應於實性義,引發無倒決定之勝慧,而更修習毘缽舍那。若不爾者,僅三摩地與外道共。唯修習彼,如外道道,終不能斷煩惱種子,解脫三有。」
故《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6?毗缽舍那》(上)一書的出版,是日常老和尚、真如老師的重大心願。希望藉此獻給所有志求菩提道的人們,善巧駕馭寂止奢摩他的駿馬,手持中觀正見的鋒利寶劍,出征輪迴之城,摧破一切邊執所執境,奔赴那無死空性的光明國城!
				其後仍為煩惱惱,如增上行修此定。
至尊宗喀巴大師於1402年完成千古巨著──《菩提道次第廣論》,開闡從凡夫位直到成佛所有次第,盡顯無遺。大師有鑑於修學空性之士雖多,能正確抉擇清淨正見者少,於是將精研中觀應成見過程中,容易產生重大歧途之處一一指明,詳加辨析以顯正義。
歷來對《廣論》注疏不鮮,其中最為權威者即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從西元十五世紀起,巴梭法王、語王堅穩尊者、妙音笑大師、劄帝格西等四位祖師,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為《菩提道次第廣論》撰寫箋註,彼此互為補充、交相輝映,完成通篇的釋論。
如今在眾多善緣匯聚下,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已圓滿《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6?毗缽舍那》(上) 的翻譯和註解。針對《廣論》原文部分,譯經院依據《法尊法師文集》所收錄之法尊法師於1948年重新修改《廣論?毗缽舍那》章的譯文,同時參照各種版本的藏文原典,進行詳細校訂。並且將原文及箋註重新翻譯為白話文,冀使現今的讀者,讀起來倍感親切,藉此細細聞習祖師著作中的密意。
由於《廣論》博引三藏,論文中亦有不少法相及難解之處,皆列出詳加考據及註釋;對於論中具有辯論性的議題,譯師特別撰寫「說明」,引用經論與師長教授深入辨析,令欲詳究教理者得以參閱。
1982年起,日常老和尚於美國發心弘揚《廣論》,經過多年努力,《廣論》學修漸漸拓展至海內外各地。2000年,真如老師值遇了老和尚,殷重地祈求老和尚能詳講《廣論》的止觀二章,然因眾弟子因緣尚不成熟,始終未能廣講。老和尚曾數數讚許真如老師深體般若真義,最後於晚年將宣講《廣論》止觀章之重任囑咐老師。20年後,真如老師在2020年10月15日正式開講「廣論止觀初探」,依循《四家合註》及五大論等教理,帶領僧俗弟子逐字逐句研討《廣論》止觀章的內涵。
在《廣論》中,宗大以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撰述止觀二法,〈毗缽舍那〉章伊始,大師再再強調為引發無倒勝慧而修毗缽舍那的重要性。「應於實性義,引發無倒決定之勝慧,而更修習毘缽舍那。若不爾者,僅三摩地與外道共。唯修習彼,如外道道,終不能斷煩惱種子,解脫三有。」
故《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6?毗缽舍那》(上)一書的出版,是日常老和尚、真如老師的重大心願。希望藉此獻給所有志求菩提道的人們,善巧駕馭寂止奢摩他的駿馬,手持中觀正見的鋒利寶劍,出征輪迴之城,摧破一切邊執所執境,奔赴那無死空性的光明國城!
名人推薦
						總監序言
 
生老病死,是人生似乎難以更改,難以迴避的大災大難。眾生為了生死,淚成了海,每一生所拋下的屍骨,如不損壞,可成須彌。
但佛陀找到了這種痛苦的解藥。所有成佛之路的艱辛與偉大,只是為了不忍眾生苦的堅忍探索。偉大的佛陀成功地渡越了生死的大海,並擁有令有情眾生得以渡越的方便。那方便即是八萬四千法要-浩瀚的典籍所詮說的自度度他的不二法門。而《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三主要道詮釋佛經的要義,是一個補特伽羅從凡夫到成佛所有的次第無所缺少的殊妙法門。自從宗喀巴大師造論以來,被廣大的修道者奉為不能離開的稀有的引導與難得的助伴。所以道次第的相關著作,多達三百多種,而《四家合註》是其中《菩提道次第廣論》最權威的一個註釋,幸得至尊上師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的傳承,福智僧團的法師們認真的學習藏文已二十多年,其中用了近十年完成了從《攝類學》到《戒論》的第一輪五大論的學習課程後,才開始譯經。在量與非量的層層辨析中,力求準確再準確,多方請教大善知識,為求一字的深義,也曾用心良苦,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真實寫照。
至今終於能出版《四家合註》,請廣大讀者莫將經典容易看,浸滿著傳承祖師、譯師們心血乃至生命的譯著,實非為名為利,也非只是讓家中的書櫃再充盈飽滿,以眩人目,終是為了芸芸眾生依之離苦,無邊有情依之得樂。為勸發此心,為成熟眾善,代代譯師,殫精於此。捧讀之際,祈願再再成熟讀者相續的善種子,用力開敷出離三界的聖潔之花,令菩提心樹枝繁葉茂,以此報三寶上師的洪恩、報父母恩、報僧眾恩、報眾生恩,這方是世世代代的出家人擎舉教典的目的啊!
真如
				生老病死,是人生似乎難以更改,難以迴避的大災大難。眾生為了生死,淚成了海,每一生所拋下的屍骨,如不損壞,可成須彌。
但佛陀找到了這種痛苦的解藥。所有成佛之路的艱辛與偉大,只是為了不忍眾生苦的堅忍探索。偉大的佛陀成功地渡越了生死的大海,並擁有令有情眾生得以渡越的方便。那方便即是八萬四千法要-浩瀚的典籍所詮說的自度度他的不二法門。而《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三主要道詮釋佛經的要義,是一個補特伽羅從凡夫到成佛所有的次第無所缺少的殊妙法門。自從宗喀巴大師造論以來,被廣大的修道者奉為不能離開的稀有的引導與難得的助伴。所以道次第的相關著作,多達三百多種,而《四家合註》是其中《菩提道次第廣論》最權威的一個註釋,幸得至尊上師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的傳承,福智僧團的法師們認真的學習藏文已二十多年,其中用了近十年完成了從《攝類學》到《戒論》的第一輪五大論的學習課程後,才開始譯經。在量與非量的層層辨析中,力求準確再準確,多方請教大善知識,為求一字的深義,也曾用心良苦,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真實寫照。
至今終於能出版《四家合註》,請廣大讀者莫將經典容易看,浸滿著傳承祖師、譯師們心血乃至生命的譯著,實非為名為利,也非只是讓家中的書櫃再充盈飽滿,以眩人目,終是為了芸芸眾生依之離苦,無邊有情依之得樂。為勸發此心,為成熟眾善,代代譯師,殫精於此。捧讀之際,祈願再再成熟讀者相續的善種子,用力開敷出離三界的聖潔之花,令菩提心樹枝繁葉茂,以此報三寶上師的洪恩、報父母恩、報僧眾恩、報眾生恩,這方是世世代代的出家人擎舉教典的目的啊!
真如
目錄
						譯場成員
日宗仁波切序
總監序言
出版說明
編輯凡例
科判
上士道∕學勝觀法
前言、明瞭不了義經
解龍猛意趣之理
悟入真實之次第
必須善明所破、破太過者所許
中觀師勝法、破太過者如何壞彼勝法
中觀師如何答覆
觀察堪不堪忍正理思擇不能破
觀察量成不成立不能破
觀察是否四句所生不能破
破除有事無事等不成違害
索引
佛菩薩、人名
書名
法相
地名
廣論原文對照改譯表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介紹暨功德主名單
				日宗仁波切序
總監序言
出版說明
編輯凡例
科判
上士道∕學勝觀法
前言、明瞭不了義經
解龍猛意趣之理
悟入真實之次第
必須善明所破、破太過者所許
中觀師勝法、破太過者如何壞彼勝法
中觀師如何答覆
觀察堪不堪忍正理思擇不能破
觀察量成不成立不能破
觀察是否四句所生不能破
破除有事無事等不成違害
索引
佛菩薩、人名
書名
法相
地名
廣論原文對照改譯表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介紹暨功德主名單
試閱
						  前言
(此下箋註#1若巴梭法王及札帝格西重覆,則標巴札;若與妙音笑大師重覆,則標妙札。)
(妙)第二、宣說勝觀,分二:一、雖有具足四法之三摩地,仍須修成勝觀;二、如何修成勝觀。初中分二:一、唯三摩地不能解脫及其事例;二、度脫道及修習之理。初中分五:第一、雖有具足明顯、喜、樂、無分別四法之三摩地,若欲解脫,仍須修持證達實性勝觀者:如是唯以成就如前〈奢摩他章〉已說具足三種差別正奢摩他,能立遠離掉舉功效──心於安止處一緣安住之理,謂如其時延促等引念所欲安置,(妙)遠離掉舉故,隨所安止處,而如所立之量即住其處,具無分別餘所住境之差別;此無分別復離沈沒(妙)執取相力強猛,是故功效──具足明顯之差別;又於習此二差別時,具身心輕之(妙)心喜(妙)與身輕安之安樂,是為其果或勝利差別,僅此成就不應喜足。應成就寂止為依,更於實性空性義,最初尋求引發〔不誤為餘,故為無倒。〕決定證達之殊勝慧,而於其後更修習如其智慧之所尋求,而作將護之毘缽舍那,以當依成就寂止三摩地而修勝觀。若不爾者,但獲寂止便以為足,僅寂止三摩地外道亦能獲故,與外道共。唯修習彼三摩地,任修幾許,如外道道僅能暫斷有頂下地以下多數現行煩惱,不容永斷種子,終不能永斷煩惱種子,解脫三有輪迴。
【語譯】
(此章節以下,若是巴梭法王與札帝格西的箋註重複,則標註巴札;若是與妙音笑大師的註重複,則標註妙札。)
第二科、解說勝觀,分為二科:一、即使有了具足四種特徵的等持,還是必須修成勝觀;二、如何修持勝觀。第一科分為二科:一、僅透過等持不能解脫,以及其事例;二、度脫道以及其修持的方法。第一科分為五科:第一科、即使有了具足清晰、歡喜、安樂、無分別這四種特徵的等持,如果想要解脫,還必須修持證達實性的勝觀:如此一來,有了如同前文在寂止的章節中所述,具足三種特徵的寂止,亦即能產生遠離掉舉的功效者,是具有內心安住方式為時間長短等的引念皆能隨其所欲地安住於所安住處的某一所緣,遠離了掉舉,因而無論安置於何處,都能於所安住處,按照所安立的時限,就此安住其處,除了所安住的對境之外,對其餘事都無分別的特徵,以及無分別它還有遠離沉沒的執取相之力量強大,因此功效為清晰的特徵,並且在熟習這二種特徵時,具有身心輕安的內心歡喜與身輕安的安樂為其成果或利益特徵。修成了這樣的寂止,僅此仍不可認為足夠,還必須以所修成的寂止作為基礎,首先尋求並發起對於真實性空性的義理,不與其餘混淆而無顛倒地定解、證達的殊勝智慧,而在其後修持依照此智慧所覓求而修習的勝觀。因為必須藉由修成寂止定而修持勝觀,若不如此,認為只要獲得寂止即可,由於僅僅這樣的寂止定是外道也能獲得的,所以是與外道共通的。因此,單純對此等持無論再怎麼進行串習,也如同外道他們的道,只能暫時斷除有頂的下地以下的大多數現行煩惱,而不可能徹底正斷種子一般,不能徹底正斷煩惱種子,所以終究無法從三有輪迴解脫。
				(此下箋註#1若巴梭法王及札帝格西重覆,則標巴札;若與妙音笑大師重覆,則標妙札。)
(妙)第二、宣說勝觀,分二:一、雖有具足四法之三摩地,仍須修成勝觀;二、如何修成勝觀。初中分二:一、唯三摩地不能解脫及其事例;二、度脫道及修習之理。初中分五:第一、雖有具足明顯、喜、樂、無分別四法之三摩地,若欲解脫,仍須修持證達實性勝觀者:如是唯以成就如前〈奢摩他章〉已說具足三種差別正奢摩他,能立遠離掉舉功效──心於安止處一緣安住之理,謂如其時延促等引念所欲安置,(妙)遠離掉舉故,隨所安止處,而如所立之量即住其處,具無分別餘所住境之差別;此無分別復離沈沒(妙)執取相力強猛,是故功效──具足明顯之差別;又於習此二差別時,具身心輕之(妙)心喜(妙)與身輕安之安樂,是為其果或勝利差別,僅此成就不應喜足。應成就寂止為依,更於實性空性義,最初尋求引發〔不誤為餘,故為無倒。〕決定證達之殊勝慧,而於其後更修習如其智慧之所尋求,而作將護之毘缽舍那,以當依成就寂止三摩地而修勝觀。若不爾者,但獲寂止便以為足,僅寂止三摩地外道亦能獲故,與外道共。唯修習彼三摩地,任修幾許,如外道道僅能暫斷有頂下地以下多數現行煩惱,不容永斷種子,終不能永斷煩惱種子,解脫三有輪迴。
【語譯】
(此章節以下,若是巴梭法王與札帝格西的箋註重複,則標註巴札;若是與妙音笑大師的註重複,則標註妙札。)
第二科、解說勝觀,分為二科:一、即使有了具足四種特徵的等持,還是必須修成勝觀;二、如何修持勝觀。第一科分為二科:一、僅透過等持不能解脫,以及其事例;二、度脫道以及其修持的方法。第一科分為五科:第一科、即使有了具足清晰、歡喜、安樂、無分別這四種特徵的等持,如果想要解脫,還必須修持證達實性的勝觀:如此一來,有了如同前文在寂止的章節中所述,具足三種特徵的寂止,亦即能產生遠離掉舉的功效者,是具有內心安住方式為時間長短等的引念皆能隨其所欲地安住於所安住處的某一所緣,遠離了掉舉,因而無論安置於何處,都能於所安住處,按照所安立的時限,就此安住其處,除了所安住的對境之外,對其餘事都無分別的特徵,以及無分別它還有遠離沉沒的執取相之力量強大,因此功效為清晰的特徵,並且在熟習這二種特徵時,具有身心輕安的內心歡喜與身輕安的安樂為其成果或利益特徵。修成了這樣的寂止,僅此仍不可認為足夠,還必須以所修成的寂止作為基礎,首先尋求並發起對於真實性空性的義理,不與其餘混淆而無顛倒地定解、證達的殊勝智慧,而在其後修持依照此智慧所覓求而修習的勝觀。因為必須藉由修成寂止定而修持勝觀,若不如此,認為只要獲得寂止即可,由於僅僅這樣的寂止定是外道也能獲得的,所以是與外道共通的。因此,單純對此等持無論再怎麼進行串習,也如同外道他們的道,只能暫時斷除有頂的下地以下的大多數現行煩惱,而不可能徹底正斷種子一般,不能徹底正斷煩惱種子,所以終究無法從三有輪迴解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