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觀世音菩薩-3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 第一本全面介紹「觀世音菩薩」其由來、傳說的圖文書。
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中,大家最為熟知的一位就是人們常見常說的「觀世音菩薩」。可以說觀音是漢化程度最深的一位菩薩,但是,對於觀音信仰的漢化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至今學術界還沒有人作過全面系統的研究。而觀音信仰的漢化是佛教漢化的典型,尤其是觀音菩薩身世的漢化更能容易讓一般信眾接受。
■ 300多幅插圖和圖解,圖文並茂地展示核心,以現代手法詮釋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我們圖解這本書的目的,是以通俗易懂的現代圖解方式,讓觀世音菩薩這一經典形象以及佛教的一些相關知識逐一呈現出來;將人們難以理解佛的內容以圖表的方式簡潔地表述出來,將抽象的概念以形象可視的畫面展現出來,還配有大量的佛教壁畫,同時還輔助一些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使得人們對於佛經的閱讀,變成一次生動有趣、富於智慧和啟發的探索。希望人們在閱讀的時候,能有一時的精神體悟,能在這個紛繁復雜的塵世中獲得片刻的安寧。
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中,大家最為熟知的一位就是人們常見常說的「觀世音菩薩」。可以說觀音是漢化程度最深的一位菩薩,但是,對於觀音信仰的漢化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至今學術界還沒有人作過全面系統的研究。而觀音信仰的漢化是佛教漢化的典型,尤其是觀音菩薩身世的漢化更能容易讓一般信眾接受。
■ 300多幅插圖和圖解,圖文並茂地展示核心,以現代手法詮釋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我們圖解這本書的目的,是以通俗易懂的現代圖解方式,讓觀世音菩薩這一經典形象以及佛教的一些相關知識逐一呈現出來;將人們難以理解佛的內容以圖表的方式簡潔地表述出來,將抽象的概念以形象可視的畫面展現出來,還配有大量的佛教壁畫,同時還輔助一些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使得人們對於佛經的閱讀,變成一次生動有趣、富於智慧和啟發的探索。希望人們在閱讀的時候,能有一時的精神體悟,能在這個紛繁復雜的塵世中獲得片刻的安寧。
目錄
第一章:由人而佛—觀世音菩薩的由來
第二章:人情佛性—觀世音菩薩的傳說
第三章:人世佛心—三十九身遍大千
第四章:觀音菩薩—中國第一佛(與各教之間的歷史淵源)
第五章:脅侍觀世音菩薩的人與物
第六章:眾生信仰—走近觀世音菩薩
附錄
附錄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附錄二 寶靜法師講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章:人情佛性—觀世音菩薩的傳說
第三章:人世佛心—三十九身遍大千
第四章:觀音菩薩—中國第一佛(與各教之間的歷史淵源)
第五章:脅侍觀世音菩薩的人與物
第六章:眾生信仰—走近觀世音菩薩
附錄
附錄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附錄二 寶靜法師講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試閱
觀世音菩薩的簡介
在梵文佛經中,觀音菩薩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而在中文佛典裏觀音菩薩的譯名分為好幾種,鳩摩羅什譯為「觀世音」,竺法護譯為「光世音」,而玄奘將其譯為「觀自在」,如今中國通用的則是鳩摩羅什的翻譯。「觀世音」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被稱為四大菩薩。觀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是中國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薩,影響最大。
若依據自利功德釋觀世音三字,觀是能觀智,包括一心三觀之智,世音是所觀之境,包括一境三諦之理。菩薩以一心三觀之智,觀於一境三諦之理,圓觀圓證,自在無礙,因名觀世音自在。
若根據利他功德釋,觀是教,世音是機,教指菩薩尋生救苦的大悲心,機指九法界眾生,稱念菩薩聖號或悲哀求救之音聲。因菩薩能興慈運悲,拔苦與樂,普門示現,自在無礙,故名觀世音自在。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薩依智能之體,起慈悲之用,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自由自在,無所障礙,因名觀世音,亦名觀自在。或有人說:舊譯名觀世音,新譯名觀自在,徵之佛經,並不盡然;或說觀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觀世音,更不可信。其實,觀世音即是觀自在,觀自在亦即是觀世音,而《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世尊則名之為觀世音自在。
在佛教中,祂是西方極樂世界救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他們一起並稱為「西方三聖」。
現如今在各個寺廟中看到的觀音菩薩,祂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向人們昭示著祂無量的神通和無窮的智慧,大慈大悲,普救天下人的災難。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只要人們口中念其名號,祂會前往救度,所以稱為觀世音。又有經典記載「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在中國,對於觀音可謂是婦孺皆知。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在國際上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在面對自然界的災害和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心中永遠的信仰希冀。
在梵文佛經中,觀音菩薩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而在中文佛典裏觀音菩薩的譯名分為好幾種,鳩摩羅什譯為「觀世音」,竺法護譯為「光世音」,而玄奘將其譯為「觀自在」,如今中國通用的則是鳩摩羅什的翻譯。「觀世音」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被稱為四大菩薩。觀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是中國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薩,影響最大。
若依據自利功德釋觀世音三字,觀是能觀智,包括一心三觀之智,世音是所觀之境,包括一境三諦之理。菩薩以一心三觀之智,觀於一境三諦之理,圓觀圓證,自在無礙,因名觀世音自在。
若根據利他功德釋,觀是教,世音是機,教指菩薩尋生救苦的大悲心,機指九法界眾生,稱念菩薩聖號或悲哀求救之音聲。因菩薩能興慈運悲,拔苦與樂,普門示現,自在無礙,故名觀世音自在。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薩依智能之體,起慈悲之用,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自由自在,無所障礙,因名觀世音,亦名觀自在。或有人說:舊譯名觀世音,新譯名觀自在,徵之佛經,並不盡然;或說觀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觀世音,更不可信。其實,觀世音即是觀自在,觀自在亦即是觀世音,而《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世尊則名之為觀世音自在。
在佛教中,祂是西方極樂世界救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他們一起並稱為「西方三聖」。
現如今在各個寺廟中看到的觀音菩薩,祂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向人們昭示著祂無量的神通和無窮的智慧,大慈大悲,普救天下人的災難。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只要人們口中念其名號,祂會前往救度,所以稱為觀世音。又有經典記載「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在中國,對於觀音可謂是婦孺皆知。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在國際上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在面對自然界的災害和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心中永遠的信仰希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